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道听途说:鉴定你是“蒙古种”还是“马来种”的一个简易方法 |
 |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gif)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5
|
|
|
作者:芦笛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先声明:我这是道听途说,根本不知道是否有丝毫科学道理在内。老芦什么都敢乱说,不过那前提是无把握时便事先声明,如果上了当,那是您的事,和我没相干。
想起这屁事还是看了飞虎队网友的文章的结果。他广征博引,说得头头是道,我可没人家那水平,只是从朴素的阶级感情出发,觉得难以接受汉人的祖先竟然是白种人的结论,至于汉语原是多音节语言、甚至是印欧语系的一枝之说就更难接受了。
坦率地说,我觉得后面这点特别缺乏论证。例如他以使用方块字作为多音节语言变为单音节语言的契机,我觉得就难以服人。古埃及楔形文字也是一个符号代表一个意思,但人家可是多音节语言,并未由此改变为单音节语言。日本人使用方块字近千年,甚至连汉字一字一音都照搬过去了(据说入声字例外,乃一字两音节),也没就此把日语改造成了单音节。谁都知道语言是活的,文字是死的。古代文盲是大多数,以死文字影响甚至改变活语言的本质,殊难思议。
他谈的人种学问题更复杂,我太无知,无从置喙。只是那文字唤醒了我沉睡的记忆。记不得过去在哪儿看见,说中国人(所谓汉族)可粗分为“蒙古种”和“马来种”,北方人主要是蒙古种,南方人则主要是马来种。这鉴定的方法非常简单,便是看内眼角。
所以,如果诸位想知道您是蒙古种还是马来种,不妨现在就去揽镜自照。蒙古种的内眼角(即靠近鼻子那端的眼角,又称内呲[左为目旁])是遮蔽型的,从外面看上去看不到眼角内的红肉(所谓黏膜),只能看见皮肤构成的眼角。而马来种的内眼角则是开放型的,一眼就能看见与巩膜(俗称眼白)相邻处的一团红色肉团突起(那红肉和您的嘴唇一样,学名都叫“黏膜”,和皮肤不同)。
再简单重复一下吧:马来种的同志的内眼角是暴露的,能看见一小团红肉,而蒙古种的同志的内眼角的眼皮把那团红肉遮住了,看不见。
我曾用这简便方法默察了许多北方人和南方人,结论是,那还真有点道理,北方同志多数看不见那团红肉,而南方同志的红肉多数暴露无遗:))
作者:芦笛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