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有关中国计划生育有效性的数字, 特请罕见和藏獒看看, 小左也请进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有关中国计划生育有效性的数字, 特请罕见和藏獒看看, 小左也请进   
何志勇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有关中国计划生育有效性的数字, 特请罕见和藏獒看看, 小左也请进 (416 reads)      时间: 2002-4-05 周五, 上午5:23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首先表明态度, 我对人口是不是中国经济问题的根本症结, 以及畸形控制人口的可行性都有怀疑。 但罕见的 “农村的计划生育已经失控。被限制的是城市”, 我是彻底不信的。 一是对我党在这方面能力的信任,二是对经济理论的信任, 如果生孩子, 尤其是多生的代价(包括经济和肉体代价)上升, 生孩子的意愿必然下降。小左说中国当然有实行自愿节制生育的可能, 我也怀疑, 理论上说穷困农民在稍微富裕时必然喜欢多生。 因为对藏獒说的“七十年代后期出生率的下降,并没有因为推行了强制性措施而有任何变化”(大致)很感兴趣, 就去找了找数字和图表。



以下数字都来子西方学术著作或数据库, 包括美国中央情报局World Fact Book 2001, 当然其主要根据恐怕还是中国官方数字,如果对中国官方数字抱百分百怀疑态度, 那就没办法了。



1。2001 年横向比较。 中国 VS India, Pakistan, and US, (数字来源:CIA, World Factbook 2001, URL: http://www.cia.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index.html)



Fertility Rate: 妇女一生中会有多少个孩子,衡量 willingness to have a new born 的关键指标,



China: 1.82 (2001 estimate)

India: 3.04 (2001)

Pakistan: 4.41 (2001)

US: 2.06 (2 is believed to be the number needed to replace population itself)



Birth rate/1000 population:

China: 15.94 (2001 estimate)

India: 24.28 (2001)

Pakistan: 31.21 (2001)

US: 14.2



Population Growth

China: 0.88% (2001 estimate)

India: 1.55% (2001)

Pakistan: 2.11% (2001)

US: 0.9%



纵向比较:历史发展



图一:Population growth, crude birth and death rates, 1949 - 1996

来源URL:http://www.iiasa.ac.at/Research/LUC/ChinaFood/data/pop/pop_10.htm



由图确实可以看出七十年代后期出生率的下降, 但别忘了, 这个下降是建立在60年代大饥荒后超高速的出生率基础上的。 大饥荒后连续十年出生率都在30以上, 最高44, 只要计算一下1000人在这十年后会有多少个新生儿, 就可以明白为什么70年代中后期为什么会有低出生率了。 我算了一下: 这一千人在这十年后有383个年龄1~10岁的小孩,加上这一千人中原有的原来1~10 岁, 现在10~20 岁的未成年人, 根据大致估算是230人。也就是说583 个, 占40%多的 0~20 岁间的未成年人。 70年代中后期能没有低出生率吗? 这里有学经济学的应该不难看出这种波动与经济周期的相似。



更为严重的是: 这些小孩会长大, 在某集中的短时间(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会有他们自己的家庭需要, (babyboomer 们要生小babyboomer 啦)



事实是:80中期的确有出生率的上升, 但88年后则急速下降,同时发生的是



“In the early 1990s the government had overseen the use of harsh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to reach stringent demographic targets.(来源 Greenhalgh, Zhu, and Li 1994; Winckler 1999)



"In 1992, about 6.5 million Chinese were sterilized, a family planning official said. In 1991, the figure was closer to 10 million, according to a Western specialist, nearly double the number in 1988....some Western experts and reports in the Chinese press indicate a surge in 1991 in sterilizations and insertions of intrauterine devices for couples who exceeded the one-child limit." (来源 http://www.tibet.ca/wtnarchive/1993/4/22_1.html)



也就是说, 88年后措施的严厉化, 强制执行计划生育非常有效地遏制了出生率, 可能是执政者看到了80年代中期的上升趋势。





图二:Fertility Rate.1949~1999

来源URL: http://www.sru.edu/depts/artsci/ges/d-3-15.htm



一些数字: 63年 7.5/woman,(高峰), 70年, 5.81/woman, (高峰尾端, 将进入低谷), 80年 2.1/woman (低谷, 跟着应该是上升), 88年, 2.4/woman, (被压制的上升), 88 年后急速下降, 达99年的1.6.(无可置疑, 压制有效)



我拿了这么多的数字, 一是说的是一个大家都明白的事实:计划生育极有效地控制了中国人口的增长,如果没有计划生育, 又没有其他措施的话, 中国人口将远多于今天。 二是指出中国存在人口在80年代和90年代大量增长的威胁。小左说中国当然有实行自愿节制生育的可能性, 恐怕得拿出点可行措施才性。



如我所说:我对人口是不是中国经济问题的根本症结, 以及畸形控制人口是否利国福民则大有疑问了。以下一些数字说明了畸形控制的恶果:







1。人口老龄化:

During the next 50 years China will experience a dramatic population aging. According to this most recent UN population projection (the 1998 Revision) China will have about 630 million people age 50 and above in 2050 - while there will be only some 78 million children below the age of 5 and just 324 million children and teenagers below the age of 20. In other words: by 2050 China will have almost twice as many people above age 50 than below age 20.



2。 男女比例:

Male/Female Ratio at Birth:

China: 1.09/1 (2001)

India: 1.05/1 (2001)

Pakistan: 1.05/1 (2001)

USA: 1.05/1 (2001)



Male/Female ratio at age of 15

China: 1.1

Others: 1.05~1.06



注1: 一些数字为观察图像所得, 未必精确。

注2: 本人非学人口, 在描述出生率波动上还请专业人士指教。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33295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