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黄叶: 中国有太多“亩产万斤”型的权威、专家、学者和业余爱好者[附霍有光P黄文] 等 蹄 二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黄叶: 中国有太多“亩产万斤”型的权威、专家、学者和业余爱好者[附霍有光P黄文] 等 蹄 二   
余大郎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黄叶: 中国有太多“亩产万斤”型的权威、专家、学者和业余爱好者[附霍有光P黄文] 等 蹄 二 (216 reads)      时间: 2004-8-15 周日, 上午8:11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回答: 现在还不是创造自然的时候 由 成朴 于 November 07, 2002 21:49:27:

“何作羞”要炸喜马拉雅山,只不过是笑谈而已,但他鼓吹磁旋浮
火车,则对中国经济造成现实的威胁。其论证同样是“亩产万斤”
型的,即在虚假的前提上,用不存在的技术保障,推出一大堆虚拟
的好处,忽略掉显然的危害,再利用权势进行实施。

三门峡大坝就是成功实施的“亩产万斤”。三峡大坝是下一个。

“沙漠变绿洲”跟“黄河清”一样,是“亩产万斤”型的权威、专
家、学者和业余爱好者们充份发挥的虚拟目标。

新疆、内蒙军垦的结果,是大片绿洲变沙漠。

前几天写过:

曾经看关于新疆屯垦的回忆,他们刚去时,河里的鱼用蚊帐一会
就捞一拖拉机!

什么沙漠变绿洲,明明是绿洲变沙漠!

还有北大荒知青的回忆,他们刚去时经常捡天鹅蛋吃!真是群癞
蛤蟆吃天鹅肉!

北方干旱一方面是植被破坏,一方面是浪费水资源,一方面是严重
污染。这几个问题不解决,水荒就会越来越严重。

植被破坏不仅仅是森林砍伐,而是沙漠周边地带对灌木和草场的毁
灭,如对野生甘草和发菜的疯狂挖掘。更广大干旱地区对灌木和草
的破坏,来自薪炭缺乏、过度开垦、发展山羊养殖。

水资源浪费主要是北方农业技术太落后,工业浪费同样严重。

污染主要来自城市工业污染。

这些因素主要是政府失职和滥权。治理污染和提高水利用率方面,
政府严重失职。

保护植被既有政府失职,也有政府滥权。

滥权表现在屯垦制度,户口制度和土地所有权垄断。

实际上北方农业人口被限制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移,造成严重
的贫困地区,加上没有土地所有权,人们只好对土地进行掠夺式
的使用,否则将无法生存。

像我的老家,人们大量进城打工,十来年森林就开始恢复。如果
没有户口限制,当地的人们完全可以利用挣到的钱,到小城镇发
展。然而,我的堂兄弟们,都只能回家建房。

北方的土地,收益更低,只有利用经济杠杆,让低效益的农业被
自然淘汰,生态环境才有可能恢复。

如果黄土高原的沟沟坎坎,能恢复到被灌木和草丛覆盖,黄河的
泥沙就可以大大减少,断流也不会这么严重。

这需要改善当地的生活状况,如推广速生薪炭林,推广高产农作
物,允许人们迁移到小城镇。

最关键的一条,是政府必须对农民和个体小商业免税,才能让最
广大的平民有发展的机会。

保护环境的理性,对于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人们来说,是绝对的废
话!!
--------------------------------------------------------------------------------

所以说霍有光是“亩产万斤”型的专家。

送交者: 黄叶 于 November 12, 2002 01:00:07:[新观察/xgc2000.net]

回答: 暗含的意思是:可惜啊,太离谱 由 毛 于 November 11, 2002 22:47:06:

凑了一大堆设想的好处,来鼓吹海水灌沙。但这些好处是不可能
共存的。比如晒盐和绿化,沙漠那么高的蒸发量,只适合晒盐,
能晒盐就不可能绿化,因为高蒸发量的结果就是高浓度的盐水,
浓度最高的地方就是湖边,故讽刺说作咸菜还行。愚人所说的芦
苇,是淡水植物,红树林,则是亚热带的。

西安有的是沙子,霍有光可曾用3%的盐水做个几百立方米的小试?
实在不行,自己在家用盆装沙子,做个几十升盐水的试验也行啊。
顺便在沙子里埋几十个鸭蛋,还可以做咸蛋常年享用:)

用SCI检索科技文献也不是难事,霍有光写了一大堆文章,却没有
引用正经可靠的专业文献,拿些报纸凑数。说他业余还不服气。写
的反驳,简直惨不忍睹。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设想也必须以可靠的前提为基础。霍有光
那些想当然、白日梦一类的设想,只能是“亩产万斤”一类经不得
推敲的玩意儿。

当年军机大臣不是说洋鬼子腿不会打弯,设想出用长竹竿扫腿的战
法?

[ 附 件]

驳黄叶对“引渤灌沙”设想的所谓质疑
霍有光
(西安交通大学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工程技术中心)

看到黄叶先生《霍有光的引渤灌沙计划,听起来像亩产万斤一样》
(新观察2002.9.4)一文,虽然罗列了大量的数据,感觉是正如
他批评别人一样,其“论证过程很业余”,可以说尚未提出令人
信服的理论驳倒“引渤灌沙”设想。

批评与反批评是推度学术发展与繁荣的动力。在答复黄叶先生的
批评之前,先少许回顾一下笔者关于沙漠人造海的有关陈述:
“可以预见,渤海水西调工程不是投资无底洞……沙漠人造海由
东向西逐步推进,将边施工边受益,一是人造海周边有利于播种
硷生、沙生植物;二是沙漠降水,有利于广大沙区覆盖耐旱植被,
必要时可采用飞机播种。即便有些植物可能死亡,然而根系仍能
固沙。沙丘逐渐被固定,人造绿洲不断扩大,沙漠只能日益缩小
、气候只能日益湿润,并逐渐与沙漠周边气候类似,当沙漠绿洲
与周边绿洲基本联为一体时,便可停止调水。所以说,渤海水西
调工程是一个大幅度调水──逐渐减少调水──最终停止调水的
有始有终的过程。……当生态环境好转之后,便可以停输海水,
凡储积过渤海水的岩盆地区,表层将变为无盐硷的沙层,生发灌
木,而其下深层部位则会形成巨型盐矿。”(
参见拙文《策论以黄河电力资源换取渤海水资源》,《世界科技研
究与发展》1999年第4期,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部主办)
──请注意
,笔者虽然提出“变废为宝,既晒盐又晒水。盐每吨价值数百元,
发展盐化工业附加值更高”即通过综合利用来降低调水成本问题,
但并未断言能够全部开发海水沉积的所有海盐。

针对率先改造浑善达克沙漠问题,黄叶先生为我们假想了“人造海”
的规模,即“这些水用来造成平均10米深的湖,面积是500平方公里”。也就是说这个“人造 海”大约相当浑善达克沙漠面积(2.14万平方公里)的1/43,按面积“500平方公 里、平均深度10米”计算,蓄水量为50亿立方米。

那么这个“人造海”的直接好处是什么呢?应该不存在疑问,即500平方公里的沙 漠被海水“镇压”,此地将不再为沙尘暴提供可吹扬的碎屑物质。

500平方公里的“沙漠人造海”海底,假如沉积1米厚的盐层,体积为5亿立方米。氯化钠的密度为2.165克/立方厘米,5亿立方米盐层(氯化钠)可折合大约10.8亿 吨盐。

渤海海水矿化度为23~31克/升。假如为浑善达克沙漠累计调水1000亿立方米,那 么将沉积23~31亿吨的矿物质,大约相当10.6~14.3亿立方米氯化钠。也就是500平方公里的“沙漠人造海”,大约沉积2米的厚度。其实脑子稍微灵活点就能想到,当一个“500平方公里”的沙漠人造海无法接受过多的矿物质沉积时,我们不 难就近再开辟一个新的“沙漠人造海”!

针对我国北方呈纬向展布的条带状沙漠,笔者提出:“本着量力而行、先近后远、各个击破的原则,能力大时,调渤海水的数量可以多一些、距离可以远一些;能力小时,调渤海水的数量可以少一些、距离可以近一些。”由此,又提出:“先改造对北京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浑善达克沙漠……每年50亿立方米的渤海水,对于彻底改造2.14万平方公里的浑善达克沙漠来说,应该是够用了!”
──笔者认为,此话应该是能够成立的,按照每年50亿立方米的调水速度,“累计调水1000亿立方米”,可调水20年。这样,我们为改造浑善达克沙漠的生态环境可获得20年的大好时间,就耗费的水量和耗费的时间而言,“应该是够用了!”

黄叶先生担心“沙丘的渗透性极好,水可以渗透到很大的区域。”但仅有这点常识显然考虑的“不够专业”。如果只看到“沙丘的渗透性极好”,照此推理,那么沙漠中就不应该出现湖泊。事实是沙漠中分布着星罗棋布的湖泊。
──这是为什么呢?“沙漠人造海”利用的是沙漠中现成的构造盆地,这种构造盆地是由厚达上千米的基岩构成,巨厚的基岩层常常是密封不漏水的,而这种构造盆地,地貌上往往被沙漠湖泊所利用。由于沙漠基底并非一块平板,而是凹凸不平的,所以浩瀚的沙漠内部,底下掩埋着许多适宜储水的构造盆地。因此必须指出的是,沙漠的渗透性再好,也要受“构造盆地”的围限,“盛在盆子里的水”只能在“盆”内流动,是难以“渗透”到“盆”外去的。

与黄叶先生担心所不同的是,黄叶先生担心的是“水平渗透”问题,而笔者主要关注的是“垂直渗透”问题。而“垂直渗透”,使黄叶先生担心盐类会过度堆积的问题,变为多余。大家知道,沙漠是覆盖在广袤的基岩之上的,沙子再薄,可能也要厚达10余米(注释:如果构造盆地里沙子太厚,不宜作为人造海的选址地区)。渤海水输入构造盆地后,沙漠最初可能类似吸满水分的海绵,先形成大面积湿地而不是大面积湖泊。

(1)据有关专家介绍,湿地的蒸发量比水面还要大一 些,调渤海水的目的,就是要利用沙漠中大自然无偿赐予的太阳能,使海水蒸发,来改变沙漠的干燥环境。
(2)沙子孔隙度大、垂直“渗透性极好”,沙漠构造 盆地内沉积的盐类矿物质,会被调来的海水一再重复“盐类矿物质溶解──在水
重力作用下垂直下渗──水分蒸发与盐类深部重结晶”过程,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在厚厚的沙层“中下部位”形成巨厚的盐矿。
(3)海水蓄积区,水面、湿地及 周边生长的耐盐植物群落,可以遏止沙尘暴。构造盆地内发生盐硷化的低洼沙地,盐类结晶后,结晶物与相邻的沙粒板结在一起,比普通流沙颗粒(重量)增大了几十倍到成百倍,大风无法将其刮起。
(4)大量蒸发的海水湿润了整个沙漠地 区,甚至造成降雨,增加了区内水资源总量,促使沙区生物的生存环境向良性方向转化。

黄叶先生对利用海水发展养殖业与种植业,亦提出了“做咸菜还差不多”的尖锐批评,但“论证过程很业余”,缺乏说服力。海水进入沙漠构造盆地后,蒸发会使海水中的盐分有所提高。能不能发展“养殖业与种植业”,一是要看连续不断调入的海水数量,如果有足够的水量保证,那么海水矿物质“浓化”就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二是要看海水循环利用的程度,如通过海水循环工程,把浓度大大提高的水,就近引到另一个小型构造盆地,实现沉积造矿;叁是要看人们所筛
选或培育的生物之耐盐程度。如海洋里本来就生长着大量的鱼类,红树就生长在滩涂海水里。退一步讲,即便是发展成盐湖,仍可以生长盐藻和盐卤虫。它们具有耐寒性、广盐性等特殊生物学特征,盐藻可用以提取p一胡萝素,盐卤虫可作为 海产养殖的优良饲料(如用来人工养殖对虾幼体,国内目前市场价每吨在25~35万元之间),还可作为畜牧业的饲料添加剂,具有重大经济价值,已成为世界范围的重要产业。

这里对咸水的一般结晶规律问题,有必要稍作探讨。罗布泊古代又称蒲昌海,我国早在两千年前对此地湖盐的结晶特点便有详细而准确的描述,如《水经注?河水 二》云:蒲昌海“地广千里,皆为盐而刚坚也……掘发其下,有大盐,方如巨枕……故蒲昌亦有盐泽之称也。”罗布泊地处河西走廊的“上风”位置,尽管每年从新疆刮来的西北风,都要长驱直入河西走廊,常常引起沙尘暴,却难以形成过
所谓的“盐尘暴”。这是什么原因呢?
(1)正如《水经注》所云“掘发其下,有 大盐”那样,盐水随自身重力作用在沙层之下结晶,而不是在沙漠浮表结晶。
(2)盐结晶后,“方如巨枕”而“刚坚”,结晶物与相邻的泥沙黏结在一起,比普 通流沙颗粒(重量)增大了几十倍到成百倍,大风无法将其刮起(据有关资料,刮入北京的沙尘物质,直径一般等于或小于0.1mm)。有趣的是,青海开采达布逊 盐湖,利用盐水结晶后而“刚坚”的性质,用高浓度的盐水铺设了一条矿区公路,盐盖厚达15~18米,全长32公里,号称“万丈盐桥”。“桥”上路面光滑平坦
,旁无护栏,下无桥墩,山色湖光相映,景致壮观。盐桥将盐湖从中间劈成两半,载重汽车在上面跑来跑去,这样的结晶路面,大风能将它刮起来吗?

黄叶先生还对所谓“亩产万斤”问题与“南水北调的水价”问题提出了质疑。(1)笔者引用《科学时报》(2000.6.20.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消息:南 京大学钦佩教授“把一种原产于美国沿海的叁角叶滨藜(分布在美洲东北部沿海沼泽边缘),经过7年引种培养,已在江苏省大丰县海滩种植取得成功。叁角叶滨 藜其叶外表与营养成分都类似菠菜,用海水浇灌,每公顷可产鲜菜21300公斤。”
为的是说明海水可以用来浇灌特选的植物,绿化沙漠。查有关工具书,1公顷等于 15市亩,以此折算每亩可产“叁角叶滨藜”鲜菜1420公斤。黄叶先生杜撰“亩产万斤”之说,不知源出何处?
(2)众所周知,南水北调至今是存在一定争议的问 题,而有关“南水北调的具体水价”也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笔者感觉是有关部门一直想尽量回避或模糊“水价”问题。光明日报着名记者郑北鹰先生在《直面旱魃》(《光明日报》,2000.06.16.)一文透露说:“据水利部南水北调规 划设计管理局局长张国良说,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长江水流到北京,按现行不变成本计算,每立方米水将达20元以上。”可谓空穴来风,事必有因,决不是权威报纸出了勘误。今年,北京的水价每立方米已涨到5元多钱,并放出风还将涨到 10多元、20多元一立方米。笔者写《“东水(渤海)西调”的比较成本分析与可行性研究》,目的不是有意否定南水北调,而是反衬说明,如果改造北方沙漠、实现山川秀美工程,用“南水”不如就近用“渤海水”!

用草方格固沙,应该是目前治理流沙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可是,固沙不等于绿化,改造沙漠生态环境归根结底需要水!附带一提的是,黄叶先生在批评别人“论证过程很业余”时,自己却犯了“论证过程很业余”的毛病。他说:“如果让农民将麦秸编织成一种特殊的绳子,15-20厘米的麦秸从绳子上伸展出来,政府按1角/斤的价格收购,将这种绳子在沙漠里网状排列,绑在一起,用桩固定在沙面。 ……按每平方米一斤麦秸的用量算,每平方公里要10万元,100亿元就可以覆盖10万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10万元,即每平方米0.1元。“一斤麦秸”若编成直径“15-20厘米”粗的绳子,其长度少得可怜,显然不够用于制作4条边长分别为1米的草方格(其中1条边与另一个草方格共用)。沙漠表面起伏变化很大,1平方 公里的波浪状沙丘,表面积可能要达到1.5~3平方公里(注释:用所谓薄膜覆盖沙漠也将遇到同样问题)。至于绳子的收购、运输、覆盖沙漠的劳务报酬等问题
,居然忽略不计。如此算来,确实便宜!!!
黄叶先生还提出了用“厚度20-50微 米”的真空镀铝的CPP薄膜(价格15000-18500元/吨)覆盖沙漠问题,这样的薄膜 ,沙漠中一场大风,便吹的七零八落,百亿元投资顷刻毁于一旦。

黄叶先生用真空镀铝薄膜覆盖沙漠的设想,正如他自己所言:“也就能作为闲谈。真要实施,就跟亩产万斤一样危险。”“如果只管设想的话”,那么利用人类生活中废弃的、大量的、难以降解的塑料袋,通过再生,制成编织带,在沙漠中埋设用塑料编织带构成的方格网可能“更有可趣,也更像那么回事”。既可以减少白色污染,又可以废物利用。如此举措,与黄叶先生编草绳没什么两样,同样可提供就业机会,不足之处是固沙不等于绿化,改造沙漠生态环境归根到底需要
水!

[ 附 件 二]

霍教授的建议被掌权的水利部专家讽刺是中国水利史的悲剧

送交者: 愚人

那些水利部掌权的专家,几十年来,所干的是就是破坏生态,
他们修三门峡,修十三陵水库,现在又修三峡大坝,还准备
修紫坪铺水电站来破坏都江堰,黄万里的话他们不听,乱弹
琴的事还少了吗?有什么资格来笑话霍有光?

霍教授的方案要付诸实现,还有个科学论证的问题,还需要
进行不少的科学测量调查和数学模型的计算,特别是气流云
图的严密数据分析。但是,总不能像老毛说的那样,坐以待
毙,这已经是明显摆着的事实,人类文明史以来,北方一直
处于干旱的过程里,居延汉简的发现就最好地说明了这个干
旱的过程,可以设想,如果这个过程不终止,北方不仅是进
一步干旱化,而且将沙漠化。

那么,靠什么方案来扭转北方进一步的干旱化呢?

靠植树造林吗?

树木成活本身就需要水,先哪里来水?

靠西水东调吗?

西水东调花的钱不少,但调到东方来也只能解决北方几个特
大城市的缺水问题,大遍北方地区怎么办?何况随着青藏高
原在未来几十年间行将消失,主要靠青藏冰川供水的雅鲁藏
布江和怒江、澜沧江的水流也将减少,能不能保证拟议中的
西水东调就成了个大问题。

靠炸开喜马拉雅山吗?

如果真像一些乱弹琴小年轻写的科学幻想小说那样,或者像
何祚休先生提议的那样,能够引进印度洋的潮气就能带来大
面积就好了,可惜不是他们想得那么简单,他们这样做只能
建立在使青藏冰川进一步融化来降雨,可是青藏冰川还能存
在多久?有人以为,那是大洋里的潮气带来的水,错了!如
果那样的潮气能带来大量的降雨,那么,今天在喜马拉雅山
以南生活的印度和孟加拉国的科学家们就不会看见摆在他们
面前的总部设在新德里的国际冰川组织经过四年来的考察,
发现喜马拉雅山以北的青藏冰川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后退的结
果而忧心衷衷了,因为他们想到,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里,
完全靠雅鲁藏布江注水的恒河行将大大减少水量,从而使生
活在恒河流域的几乎六亿的人面临供水的高度紧张。

那么,靠什么办法来制止北方和西北的进一步干旱化呢?

我们支持对霍有光教授提出的方岸进行进一步的科学论证。

而水电部的大人先生和黄书记则说,这是劳民伤财!

不错,如果霍教授的方案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以后,证明是
可行的,自然要劳一点民来为这个有史以来最大的中国工程
的实现出把汗的,要说伤财,也是事实,关键看它对在这块
土地上未来生活的人的意义如何?

它破坏了什么生态,如果说把干旱,寸草不生,黄沙滚滚的
沙漠改造成绿树成荫的乐园,这就算破坏生态的话,那么,
我们偏要去破坏,套一句黄书记的口头禅,这就叫,气死你!
黄书记别生气,不是气死你,是气死旱魅,我相信那时黄书
记虽然已经垂垂老去,说不定还会参加许多日本人组成的旅
游团在那一片绿野里陶醉,其乐也融融。。。

如星兄所说,西北和北方原来也是水草丰美的地方,现在我
们把它恢复过来,只能算恢复,不是去破坏。而我们这样做,
将不会造成炸喜马拉雅山的饮鸩止渴的效果,也不会造成像
引丹江口汉水北调那样的舍车马保将帅(霍有光调查了目前
水利部专家支持的,已经动工了的丹江口工程,实际上是牺
牲了汉水中上游地区的已经缺水的工农业生产用水去保北京
地区用水)的效果。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对霍教授的方案不去调动专家学者作进
一步的研究,考都不考虑就在一旁窃笑呢?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50165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