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关于汉字问题,简单回复凌华网友--汉字是汉语进步的拌脚石!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关于汉字问题,简单回复凌华网友--汉字是汉语进步的拌脚石!   
启明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关于汉字问题,简单回复凌华网友--汉字是汉语进步的拌脚石! (553 reads)      时间: 2004-7-26 周一, 上午12:18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你的回帖是所有回帖中最具水平的一个,至少你对此问题有过思考,所以回帖和你切磋.

你说: "1。词的数量不是一个问题。英语的词汇量固然以百万计,普通农民日用的不过九百而已。大量的概念,在口语中还是通过短语来表达,就如give in的意思决不是give加in, 虽然中间有一个空格。"

我的答复: 不知道你说的普通农民是指什么?(在美国)如果你说的是从墨西哥偷渡过来的"农工"也许是,但如说美国的农场主(真正意义上农民而不是干农活的墨西哥短工)只有九百词汇量,我确无法相信.任何一个可以自己报税的美国人的词汇量都不会少于常用汉字的数量(三千).

GIVE IN是习惯用语(IDIOM),它由两个以上字(WORDS)组成,却表达字面以外的词意(不坚持,放弃己见,听从等).你这绝对是高人才能认识到的,所以才另我十分惊讶,此地居然还有这等高手潜伏着.确实,汉字"词"的构成方式和表达方法,实际上等同于英语中的习惯用语.比如:"马上"并不是说"在马的背上"的意思,而是"很快"的意思,相当于"HURRY UP".问题是在汉语中,除了字词彼此修饰搭配所构成的更复杂的复合结构之外,就是这种相当于习惯用语的表达方式,用来表达独立概念.我们甚至于用这种方法来表达专业术语,比如"动物",比如"革命",比如:"国家",比如:"平等",比如:"进化",比如:"共产主义",比如:"自由",....比如:"生产资料",...这种表达对汉语来说是唯一的途径,因为汉字字数有限且每个汉字都有字意(几乎),要丰富汉语的表达空间,就只有用此种"习惯用语"的方式来表达词汇字面意思以外的内容,这就是汉语的悲惨!对英语来说习惯用语是一种补充和生动的情趣,多用于日常口语,而对汉语来说,它是一种唯一!

你说:
"2。在日常生活的层面上,并无精确区分字,词与词组的必要。诚然,南瓜是词而不是词组,但任何一个中国人也不会把南瓜理解成“南方的瓜”的。自由市场的小贩,也绝不会因为“汉语的缺点”把茅台当作“酒精水”来卖。(虽然反过来也许有可能,但那也不是个文法错误。)"

我的答复:
"日常生活"这个概念有很大的伸缩性,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涉及到经济,法律,政治,专业,金融,科学,社会,感情,....没有人能将这个概念局限在某种范围之内,谁知道当两个人相遇时会聊点什么? 语言的日常表达,有时不精确,有时又必须精确专业,任何一种语言如果无法做到精确就是有严重缺陷的语言.我说的"南瓜"只是一个例子而已,如果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会误会,实在也算不上是中国之大幸,如果每个中国人在诸如:革命,共产主义,进化,国家,自由,平等,机器人,女低音,小汽车,公寓,哺乳动物,等等也都不会误会才是国之大幸.你总不能说它们也都和"日常生活"无关吧?

你说: "3。汉语的缺点,主要体现在专业领域,许多外国鬼子们前仆后继,好不容易得出的的智力成果,在中文里却无对应的概念,只好由专家们来造词。其实这个问题从古人以佛经时就有了。我倒认为,启明先生所举的汉语的种种缺点,其实都是专家们搞出来的,因为他们总想把概念翻译的通俗易懂,却考虑不到由此带来的失真。以佛经为例,如果唐僧们译出的概念都是“般若波罗蜜”之类,虽然老百姓不懂,倒也不会误解,可惜他们为了通俗,要造出“大乘”,“小乘”之类的词,反倒让芦笛先生们迷惑。"

我的答复: 语言是第一位的,文字是第二位的,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书写形式.拼音文字和汉字有截然不同的文字特征,那就是和语言的贴近程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拼音文字体系中,不存在外语言,只有新的词汇,这点不知道你是否能接受.任何语言都是由语音作为载体的,世界上所有语言的语音结构在细分到音素级别时都并不复杂,英语,汉语,日语,韩语,...都使用有限个音素(几十个而已).SARS这个英文字在音译成汉语的"萨斯"时,并没给人一种它是个外语的必然隔阂,而不过是个汉语新词而已,这个道理是一样的.任何汉语中独特的概念词汇,都可以通过音译很容易地被转变成英语中的一个新词汇,而并不需要做为一个外语来看,实际上英语词汇之所以丰富就是如此融合了大量外来语新词汇的结果.这种融合只有在拼音文字(特别是在音素拼音文字)的系统下才有可能.而汉字却很别扭,因为每个汉字有自己的字意,它们无法只做为语音的载体,而不携带字的原意.

你说: "4。中国人的通病,就是以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不肯将问题交给专家去解决。(先做自我批评,正如我不是语言专家,也要对汉语问题发表意见,一笑。)却又不肯下功夫搞清专业领域中的微妙之处,一昧的望文生义。这个毛病,就不是拼音化所能解决的了。"

我的答复:
这个问题可能有两方面.首先,专家们也不可能逃避汉字的局限,他们也很累,面对酱缸般文化沉积,他们也无能为力,有时你甚至很难说他们不是汉字的受害者.特别是中国的社会科学领域,那些专门和文字打交道的领域,所谓的专家更是受汉字毒害至深,惨不忍睹!另外,汉字使多数中国人没有充分掌握文字的应用,他们中的很多恐怕不是望文生义,而是望文兴叹,或是望文生怯!文字的应用普及程度在中国社会不是很发达,中国社会基本上是一个半文明的社会.

你说: "5。另外,说到大家关注的“民主”的问题,我以为尤其不能归因于汉语。中国人不懂民主,乃是因为没有民主的实践,所以根本不可能理解民主的概念。在这个问题上,“行在知先”这一关是无论如何过不去的。"

我的答复: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形态,而不是社会形态决定社会意识,在这个问题上恐怕是"知在行先"的.因为人是有思维能力的动物,人的行为是受思维支配的,不受思维支配的行为是很低等的行为,和猴子没两样,决不可能产生民主,更不可能走向共和.没有民主的意识或认知,而在某个社会产生民主制度的可能性是零,比芝麻掉针眼里的几会小的多. 而汉字不能普及,不能睿智实在是中国社会的拖累.

你说:"6。所以,我的观点是:尽管汉语有缺点,但汉语改革决不是急务。补救的办法很简单:专业人士尽量用英语。"

我的答复:引进外语来提升国家的教育水平或是认知水平不是不可以,而是代价太大(几乎是不可能的),时间太长.现成的例子就是印度和非洲许多法语区和英语区的社会实践.他们都说明引进外语是错误的选择.而日本,韩国,甚至马来,印尼等直接将本国文字拼音化,却受到了意想不到的社会效果.

汉语有缺点,而且不可救要,原因是汉字,就象个被缠了足的小脚女人,唯一解放它的途径是汉字拼音化,解开这个五千多年长的裹脚布,才能使汉语发展进步.语言是人类思维的最重要的载体,语言不发展就局限思维的进步,它们是息息相关的,密不可分的.汉字由于不是拼音文字,阻碍了汉语的发展,所以中国人的思维都象孩子一样幼稚.

多谢你的回帖!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795193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