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是谁杀了宋教仁?(一)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是谁杀了宋教仁?(一)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是谁杀了宋教仁?(一) (1373 reads)      时间: 2004-7-25 周日, 上午6:43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是谁杀了宋教仁?(一)


芦笛


一、宋教仁与刺宋案


宋教仁,字钝初(又作遁初),号渔父,1882年生,湖南桃源人。1901年中秀才。1903年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1904年2月与黄兴、刘揆一等在长沙创立华兴会,被推为华兴会副会长,7月与吕大森、刘静庵等在武昌组织科学补习所。11月华兴会计划长沙起义,宋回湘主持常德一路作响应。事泄,宋遭通辑,出亡日本,先后入东京法政大学、早稻田大学习法政。1905年与友人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宣传革命。8 月,同盟会成立,当选为司法部检事长、湖南分会副会长。11月,《民报》创刊,任庶务干事兼撰述员。

1911年1月,宋教仁回到上海,任《民立报》主编。4月赴香港,参与筹备广州起义,任统筹部编制课长。7月,与谭人凤等在沪成立中部同盟会,当选为总务干事,并筹设各省分会,欲大举于长江流域。武昌起义爆发后赴汉,协助湖北军政府办理外交,主持制订《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旋至南京,筹组中央临时政府。1912年1月,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局局长。4月,临时政府北迁,任农林总长,不久辞职。

1912年8月,宋主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举为理事,并代理理事长,1913年初,宋在长沙、上海等地发表竞选演说,宣传责任内阁制和政党政治,主张制定民主宪法。2月,国民党在首次国会选举中大胜,获得国会多数席位 。3月中,袁世凯宣布国会即将召开,电邀宋教仁北上。

1913年3月20日晚10时45分,宋教仁在国民党要员黄兴、于右任、陈其美、廖仲凯等人的簇拥下来到上海沪宁车站,准备登车北上。在检票口处,有人在黑暗中向他的后背开枪射击。凶手逃走,宋则被黄兴等人送往沪宁铁路医院,发现受了致命伤。宋自知不起,留下了政治遗嘱,于3月22日凌晨逝世,终年仅31岁。同日,袁致电吊唁。

3月23日,袁世凯电令江苏都督严缉宋案凶手,并保护黄兴。江苏都督程德全、民政长应德闳通电全省各地官吏协拿凶手,限期破案。黄兴与陈其美致函公共租界的总巡英国人卜罗斯,悬赏万元,缉拿凶犯。沪宁铁路局也出赏金5000元。

根据在场目击证人和其他人士举报,嫌凶很快就锁定在退伍军人、无业流氓武士英头上,随后又有古董商王阿法举报,江苏驻沪巡长应桂馨曾向他出示了某人照片,以1000元赏格,让他去杀掉该人。他推辞了,案发后,他发现照片上的人正是宋教仁。

根据这些线索,捕房到应桂馨家搜查,竟意外抓到刺宋的直接凶手武士英。武在审讯中供认,他在两个月之前来到上海,经人介绍认识了应桂馨。应答应给他1000元,并拿出宋的照片,让他行刺,并先付他30元。武贪财效命,并不知道照片上是什么人。

巡捕房对应宅进行了两次搜查,搜出作案凶器──五响手枪一把。该枪尚存子弹两颗,与车站拾到的弹壳同式,是极重要的证据。此外还查出一批电报和信件。这些电报信件表明,此案涉及到国务院总理兼内务部长赵秉钧和内务部秘书洪述祖。

至此,可以确定,刺宋的直接凶手是毫无政治背景的无业流氓武士英(又名吴福铭),而直接指使者乃是江苏驻沪巡长应桂馨(又名应夔臣),而应和赵秉钧与洪述祖有通讯联系,后两人有嫌疑,但并无直接证据证明他们介入了凶杀案,袁世凯就更不用说了。当然他们有很大嫌疑,但是否真的有罪,必须经过缜密调查,由法庭公平审判后才能做出结论。这在今天法治观念强烈的现代人看来,应该是常识问题。

但4 月25日,程德全、应德闳将查获的函电证据公诸于世,舆论立刻大哗,纷指袁世凯和赵秉均为幕后凶手,孙文从日本赶回国,和黄兴一道,向程德全、应德闳施压,使他们在公布证据的同时,以案件牵涉到国务总理赵秉均,提出组织特别法庭审理此案。接着,孙、黄在4月26日联名通电,说:

“宋案移交内地以后,经苏程都督、应民政长会同检查证据完毕。凡关于应桂馨、
洪述祖、赵总理往来通电,已于有日摘要报告中央,并通电各省都督在案。此案
关系重大,为中外人士注目,一月以来探询究竟者,无时不有。今幸发表大略,
望即就近向都督府取阅原电。诸公有巩固民国,维持人道之责,想必能严究主名,
同伸公愤也。孙文、黄兴。宥。”

这里的“主名”,任谁一看都知道是暗指袁、赵。但江苏提出的开设特别法庭的请求却被司法总长许士英驳回,认为与司法程序不符。

既然无法组织特别法庭,此案便由上海地方审判厅审理。洪述祖在案发后便逃到青岛租界中,凶嫌武士英则在引渡到上海地方检察厅后,于4月24日,也就是公审前一天,在狱中暴毙。上海地方检察厅发了传票,要国务总理赵秉钧出庭。赵不敢断然拒绝,只敢称病,以此逃避出庭。此后他多次辞职,袁都不准,最后才在7月16日被袁免去本兼各职,改任步军统领兼管京师巡警事务。是年年底,赵去天津署理直隶总督,于次年春节暴卒于任上,据说是给毒死的。

在此期间,袁、赵都通电为赵辩护,但国民党人认定此案主凶就是袁世凯。4月中下旬,国民党人在上海举行秘密会议。孙中山力主军事解决,提出联日计划,拟再东渡,争取日本的支持,黄兴则主张通过法律解决,并反对孙勾结日人干涉中国内政。二人各自坚持自己的主张,相持不下,会议无结果而终。会后孙中山一面派人赴各省联络军人,一面派陈其美、戴天仇与黄兴辩论。

是年5月5日,江西都督李烈钧、湖南都督谭延凯、安徽都督柏文蔚、广东都督胡汉民通电,反对袁向五国银行的善后贷款,公指袁为刺杀宋教仁的主犯。6月9日,袁下令免去李烈钧职务,令黎元洪兼领李职。6月11日,李通电解职,欢迎黎元洪。6月14日袁免去胡汉民职务,与陈贻范同为西藏宣抚使。6月30日免安徽都督柏文蔚职,改任陕甘筹边使。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所部仅水上警察千余人,通电讨袁。7月15日,黄兴入南京,迫都督程德全独立,称江苏讨袁军总司令,派第一、第八两师北上,“二次革命”爆发。7月19日,孙文通电通电参议院、众议院、国务院、各省都督、民政长官及军、师、旅长,略谓:

“今袁氏种种违法,天下所知,东南人民迫不得已。以武力济法律之穷,非惟其情可哀,其义亦至正。当此存亡绝续之际,望以民命为重。以国危为急,同向袁氏说以早日辞职,以息战祸。 ”

又致电袁世凯本人:

“昔日为任天下之重而来,今日为息天下之祸而去。若公必欲残民以逞。善言不入,文不忍东南人民久困兵革,必以前反对君主专制之决心,反对公之一人,义无反顾!”

7月22日,袁世凯下令褫夺黄兴、陈其美、柏文蔚荣典军职,命张勋、冯国璋剿办。8月底,“二次革命”完全失败。孙黄流亡国外。

所谓“二次革命”对解决宋案的唯一“贡献”,是它造成了南京城的战乱。该城先由讨袁军占领,后被辫帅张勋攻占。应桂馨趁兵荒马乱之际,纠集狱中囚犯与外界流氓里应外合成功越狱,逃往青岛租界。“二次革命”被镇压后,据说他到北京,要袁兑现“毁宋酬勋”,后者拒不接见。1914年1月19日, 应离京去津,在京津铁路头等客车中被刺杀。而洪述祖长期避居青岛租界,1917年化名到上海,被宋教仁的长子宋振吕、秘书刘白发现,扭送上海法院,后转解北京,以主使杀人罪于1919年4月5日被处绞刑。

综上所述,该案头绪纷繁,凶手接二连三离奇死亡。从所谓circumstantial evidence来看,袁世凯有一定嫌疑。但根据“无罪推定”的文明常识,应该在排除了所有其他可能、特别是充份考虑了被控方的辩护后才能认为袁是幕后指使人。在这些工作完成以前,必须将此案视为悬而未决的疑案。此乃史家应备的起码职业道德。

但遗憾的是,几十年来,这案子似乎成了钦定铁案,以致一谈起此案,“袁是主凶”的推测便成了金科玉律一般的铁定史实,连作另类解释的余地都没有。由此似乎可以看出,文革专案组以嫌疑为罪证,以猜想为事实的办案作风,其实是源远流长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本文拟提出宋案的一种另类解释。因为是票友,限于掌握史料的困难,我只能从逻辑和常理来加以分析,目的是提出一个批判靶子。如果谁能驳倒了本文,则也就等于部份地间接证实了经典指控。倘若此,则死者幸甚!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19655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