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批汉奸--“紫气东来”还是“祸水东来”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批汉奸--“紫气东来”还是“祸水东来”
飞云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072
经验值: 434
标题:
批汉奸--“紫气东来”还是“祸水东来”
(193 reads)
时间:
2004-7-08 周四, 下午9:45
作者:
飞云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甲申国难360周年看沈阳“紫气东来”清文化节
作者:曲达
概要:甲申沈阳,清文化节;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明;满清之乱,甲申国难;关外汉人,险屠一空;东来“紫气”,沐浴神州,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烧杀淫掠,惨绝人寰,“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掠取为奴,尸积成山,血流成河,屠城灭种,人口减半,倭寇禽兽,自叹弗如,若为人类,没齿难忘;汉奸走狗,丧尽天良,残杀手足,狗彘不若;炎黄子孙,忠义廉耻,“头可断,发决不可雉” ,“士可杀不可辱”;剃发蓄辫,毁我衣冠,沦为胡类;文字大狱,毁我历史,罪孽滔天;跑马圈占,民族等级隔离,民族压迫奴役,永世不忘;建州贼种,全民皆贵,男丁皆兵,职业杀手,穷凶极恶,血债累累;统一战争?种族灭绝?亡朝代?亡国家?;“宁与友邦,不与家奴”,殖民嘴脸,彻底暴露;宗社党,满蒙独立,川岛芳子, “事变”先锋;满洲国,康德皇帝,新八旗军,贼性依旧; “康乾盛世”,“千年一帝” ,贱类人渣,精神自淫;盛京文化,乌烟瘴气,人妖颠倒,满遗,新奴才,良知人性泯灭;皇太极广场,尚可喜纪念馆,“满洲”正不压邪,遇难同胞,死不瞑目;千年血债累累,仍有宽恕优待,但无反省忏悔;禁奸除贼,正本清源,复兴中华。
今年是甲申360年祭。沈阳市委书记张行湘在沈阳市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说,今年是清入关360周年,沈阳“一宫两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也将在今年揭晓。沈阳将利用这一契机,做大做强“清文化” 品牌,举办十大主体活动,加快建设全国一流文化名城步伐。清文化节十大主体活动包括:清文化节开幕式、“一宫两陵”申办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的纪念会、国际清史讨论会、满族同胞寻根游、筹拍电视连续剧《紫气东来》、拍摄清文化专题片、筹建清文化专题博物馆、进一步改造清代一条街、兴建清文化典型题材的城市雕塑、成立清文化研究中心等。通过一系列活动,真正把沈阳文化内涵挖掘出来,提高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沈阳晚报讯1月15日载,记者李明欣);由沈阳清文化节组委会、沈阳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共同拍摄的大型清文化专题片《紫气东来》5月20日开拍,计划在8月初完成,于沈阳清文化节期间在两台播出;“紫气东来”清文化邮品6月10日起开始预订;将历时一个月的沈阳首届满族民俗节5月29日拉开帷幕。(沈阳日报载)
360年前清军入关,满洲人及其走狗的满洲弯刀砍杀了我无数同胞;今年满遗和新奴才们为纪念中华民族遭遇的这场惨绝人寰的大灾难而举行的 “紫气东来”系列清文化活动,真正是对我无数遇难同胞戳尸辱魂的另一把满洲弯刀。其中,最耀眼的当属“紫气东来”系列“产品”。下面且看三百多年前满洲人的东来 “紫气”是如何沐浴神州大地并给中国人带来了什么样的吉祥征兆:
(一)入关前的满洲与满清入关的目的
(1)入关前的满洲经济社会——南迁的动力
南宋时期,女真人即不事耕作,金政府为了女真人的生计不断掠夺汉人的土地送予女真人,役使汉人为奴,使有金一代民族矛盾始终尖锐。金灭亡后,汉人怀着对金人满腔仇恨,将残留在华北的女真人无论男女老幼统统杀死。
明初,东北女真人的经济大体上处在“稍事耕种,以养马弋猎为生”的农牧渔猎混合经济模式;至明中叶,已是“屋居耕食,不专射猎”,处于向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的过渡时期。但是,女真人农业生产具有以下先天不足的弱点:(1)农业生产是粗放型的,对自然条件依赖程度很大,主要是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气候,一旦自然条件恶化,(如酷寒的气候等)则直接导致农耕生产的衰退,他们只好迁徙,寻找适宜的生存空间;(2)用以发展农耕生产的生产资料(包括铁制农具、耕牛等)物质生产条件极度欠缺,全部靠从明朝和朝鲜贸易输入或掠夺;(3)农耕生产经营粗放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有经验的劳动者,因此汉、朝农民也成为女真人掳掠的对象,沦为耕奴从事劳作;(4)农耕生产规模较小,粗放式的经营,因而,农业产量不稳定,加上手工业落后,这些都使得女真族地区的经济产品无法满足自身的生活需要,生活资料亦需大量从先进的农业区输入。(《女真族的南迁及历史影响》,满族文化网,下同)
可见,处在向农业经济过渡期的女真人若没有先进地区的物质支持,经济根本无法发展,甚至无法生存。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如适宜农耕的自然条件;输入大量的质量较好的生产资料;有经验的劳动者以及维持自身生存的生活资料,都可因南迁得到满足。因此,经济的发展是女真人南迁的内在的、根本的动力。这也说明为什么建州、海西女真的迁徙方向始终指向南方先进的农耕区,而与之比邻的兀良哈(游牧经济)在同样的情况下却迁徙到阿尔泰地区。
(2)满清入关的目的和性质——“我必得辽,然后可以生活。”“沈阳无久居之势。”
努尔哈赤于1616年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建立了后金政权,制定了法规、官制及文字,并停止了向明朝政府纳贡。至此,两者由以前的臣属关系转变为两个语言、文化、制度、风俗都完全不相同民族的独立国家。
后金时期,女真人经济发展很快,但却出现了财政困难,物资欠缺,生活日益贫苦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女真人经济基础薄弱,二是连年征战,国库空虚,三是归附掳掠来的人口增多,导致自身生产无法满足消费的需要。而此时,明、金关系紧张,马市贸易中断,要缓解内部紧张的供求关系只有向外侵略扩张。努尔哈赤曾说:“我必得辽,然后可以生活。”而后金夺取辽沈后,虽增加了土地和财富,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供求矛盾,所以皇太极又提出:“沈阳无久居之势。”----必须进驻中原。可见,三百年前,侵略者头目自己就把入关的目的交代得清清楚楚了,根本无需被侵略者替他辩护、粉饰,那样做其实是对满洲“圣主”的不恭敬!经济的发展是女真人南迁的内在的、根本的动力,而游牧民族固有的对武力崇尚使其往往选择侵略扩张这条掠夺性发展道路,加之明末中原的天灾、内乱和明廷的腐败又恰好给了满洲人一个难得一遇的机会。
对明帝国来说,满族是外族,不论臣属与否,入关就是侵略,是两个国家的战争。对于已经摆脱明帝国统治的满洲人来说,入关的目的就是为了谋求本民族的生存与更大发展,“灭流寇而安天下”只不过是欺世盗名的幌子。满洲人入关后,对汉人血腥屠杀、残酷压榨,而本民族则全民皆贵、养尊处优、作威作福二百多年,人口增长了十倍,至清末在神州大地上几万万中国人的血汗已经哺育出了几百万条骄奢淫逸的寄生虫,实现了满洲民族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这种历史性的飞跃是他们在寒冷的满洲不可能实现的,但代价却是几万万中国人被压榨、奴役,中华文明进程的延缓、滞后,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边缘。因此,满清入关与日本侵华目的、性质完全相同:拓展生存空间,谋求本民族更大发展的侵略战争和彻头彻尾的殖民统治。只不过一个成功并统治了二百多年,另一个失败后退回了本土。
(3)始于关外的满清之乱——“几经离乱,东北诸民终于得以安定……”
1625年北中国早晨的太阳
映照着刚刚面世的盛京
有三分土腥
三分苦涩
当然少不了一股股满族传统的激情
当然,也少不了几许历史的忧愤
从马背上卸下帐篷
筑起十王亭
战刀闪闪掷地有声
站成雕龙柱
在努尔哈赤炽热的目光中
你骄傲地挺直了身躯
那时,连年鏖战的努尔哈赤很瘦很瘦
他的目光很瘦很瘦
你的身躯也很瘦很瘦
很瘦很瘦的你
却伸出剽悍的手臂
将一面黄艳艳的大旗
举过头顶
举过盛京
指向北中国之天
那大旗上有一行满文
呼啸的朔风边译边读
文天祥是英雄
岳飞是英雄
努尔哈赤也是英雄
皇太极也是英雄(——摘自沈阳日报2004年7月2日特刊·齐世明)
满清(后金)在与明朝争夺辽沈的战争中,其游牧民族的野蛮性已经暴露无遗。满清统治者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到多尔衮,都以凶悍残忍著称于史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句话对他们不完全适用,因为他们的做法通常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就是说一遇抵抗,破城得地之后不分军民,不论参与抵抗或未参与抵抗,通通屠杀或掠取为奴。在许多方志中对努尔哈赤在辽东的屠戮汉民有明确记载,无数中国和朝鲜的史料都有努尔哈赤攻入抚顺关后在辽东都司汉区内攻一城屠一城的明确记载。奴尔哈赤势力膨胀之后,大杀辽民,尤其在其统治晚期,辽民除少数逃回关内以外,关外的汉人险被奴尔哈赤杀戮一空(死难的百姓大约在三百万左右)!在与明朝争夺辽东的时候,清军就曾对迁安、永平两地进行屠城,只将财物和少数妇女掠走享用。因破坏了皇太极对汉人的怀柔政策,主事者阿敏被宣布为“国贼”遭到惩处,但皇太极本人拒绝对此事负责,而且后来也没能制止此类屠杀。明将蓟辽总督洪承畴被俘,除了一部分可利用的部属外,其余官百余人,兵三千余人,皆就地屠杀,死者家属妇女儿童一千二百余人没为奴婢。明总兵祖大寿投降,清军得锦州,全城居民就地屠杀,三日搜杀,妇孺不免。中国自古就有杀降不祥之说,满清禽兽的凶残本性可见一斑。
“天下终将归于一统,”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手捋须髯,脸上闪过一丝不易被觉察的笑意,在他身后,似血的残阳映照着盛京皇宫正殿。“几经离乱,东北诸民终于得以安定……”(——摘自沈阳日报2004年7月2日特刊·记者常玲)
(二)甲申国难——一场地地道道的种族灭绝大屠杀
(1)东来“紫气”沐浴下的神州大地——日寇禽兽望尘莫及
1644年5月,满洲人伙同蒙古人(数百年前两人各祸害中国一次,这次又携手并肩、卷土重来)及数典忘祖、丧尽天良、为虎作伥、残杀手足同胞的走狗汉奸——汉八旗(据说其后代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享受政府的优惠改为满族;另据辽沈晚报报道,在辽宁省及海城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抢救、保护下,清代平南王尚可喜陵园的修复工作被正式提上日程,在尚可喜安葬之地——海城市八里镇小新村整修陵寝,重建纪念馆、展厅。历经3年的修缮,尚可喜纪念馆、展厅已正式落成并对外试开放。)入关,随后华夏民族遭遇了继五胡乱华、安史之乱、靖康之难、蒙古之乱后又一次外族入侵的大灾难——满清之乱。60年前,中华民族正处于坚苦卓绝的抗战时期,郭沫若先生写了《甲申300年祭》一文,提醒国人勿忘国耻。今年,有良知的炎黄子孙也不会忘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屠江阴,血洗江南、岭南等等清寇犯下的滔天罪行。从满清入关到平定三藩,三十七年的屠杀,全国南北皆成废墟,直隶是“一望极目,田地荒凉”(卫周元.痛陈民苦疏.皇清凑议.卷1),河南是“满目榛荒,人丁稀少”(李人龙.垦荒宜宽民力疏.皇清凑议.卷4),湖广是“弥望千里,绝无人烟”(刘余谟.垦荒兴屯疏.皇朝经世文编.卷34),素称“天府”的四川更是“榛榛莽莽,如天地初辟”(民国温江县.民政.户口),即使抗战时期日寇实行“三光”政策最惨烈的华北地区也未出现过这种凄惨的景象。据张善余主编的《中国人口地理》记载:明朝人口高峰为一亿五千万人,清军入关第二年(1645年)为八千万人(当时全国笼罩在血腥恐怖之下,笔者认为此数据不准。明末统计人口数量就有六千万,当时实行的是按人口缴税政策,所以民间隐瞒了大量的人口,专家一般认为当时明朝人口大约在一亿左右,还有学者认为人口在1.5亿左右。),三十七年的野蛮屠杀,使全国总人口估计减少了近一半。历史上其他外族大规模入侵造成的人口损失为:蒙古灭金、宋人口减少四成,约五千万人;靖康之难减三成,约三千六百万人;八年安史之乱剧减二至三成,约二千万;五胡乱华(含侯景之乱)在低谷中波动并几度显著减少;日寇侵华二千五百万人惨遭屠杀,但总人口未减少。可见,清寇的野蛮凶残连国人切齿痛恨的日寇也望尘莫及!历史上惨死于外族大规模入侵的中国人总计足有两亿人!在人类史上绝无仅有。
(2)清军入关后的暴行——屠城灭种,杀人盈野!炎黄子孙的末日来临!
清军入关,一遇抵抗,必“焚其庐舍”,“杀其人,取其物,令士卒各满所欲”,与日寇绝无二致。皇太极时三次深入畿辅、山东等地的屠杀抢掠在许多方志中有明确记载,皇太极掠济南,城中积尸十三万,运河之水变红!!!其手段之残忍、屠杀之野蛮、破坏之惨重远远超过日本鬼子之“扫荡”。其凶残不逊于乃翁,至于多尔衮,更是青出于蓝。
从顺治二年四月清军南下开始,满清即以民族征服者自居,杀戮立威,演出了一幕幕惨绝人寰的屠城悲剧。大肆烧杀劫掠之后,多尔衮又竭力抹杀汉族的民族意识,清廷颁行“留发不留头”“剃发易服,不随本朝制度剃发易衣冠者杀无赦”“所过州县地方,有能削发投顺,开城纳款,即与爵禄,世守富贵。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尽行屠戮。” 的命令拉开了征服中国人的序幕。这是多尔衮代表满洲贵族发布的“屠城令”,有蓄发者立执而剃之,不服则斩,悬其头于剃头挑子所缚高竿之上示众。汉人激烈反抗,多尔衮则一意孤行实行民族高压政策,竟下令“凡有为剃头、圈地、衣冠、投充、逃人牵连五事具疏者,一概治罪。”汉人被迫改穿难看至极的满人服饰,使延续三千多年的汉族衣冠毁于一旦。与其说忠于明朝,不如说保卫中国人民族生存的民族英雄史可法等又以文天祥似的姿态在这一刻站立起来,民族的脊梁英勇反抗着外族侵略者和汉奸的联合攻杀。殊死搏斗后,于是其后就有了著名的“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因为有专书记载为人们所熟知。尔后就是血洗江南、岭南,屠江阴、屠昆山、屠嘉兴、屠常熟、屠苏州、屠海宁、屠广州、屠赣州、屠湘潭。此外还有,屠大同、屠四川等等,清寇甚至勾结荷兰殖民者,攻屠思明州(厦门)。这些屠戮和“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一样的血腥、残忍,都是义士百姓屠戮殆尽,尸积成山,血流成河,不过是没有专著记载而已,(你可去翻翻各地的方志),至今人们谈起多尔衮这个欠下我汉人累累血债的魔头仍切齿不已。南方一带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一个个被血海笼罩,明末的资本主义萌芽摧残殆尽,至少六千万人惨死,可能远不止此数,还有很多被掠为农奴。多尔衮实乃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屠夫。四川在明末遭受过张献忠的杀戮(有可能是地主阶级的污蔑、诽谤),清军进四川,杀的更干净,“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 这是1649年满清政府屠四川时张贴的公告!(日本人还挂出“皇军不杀良民”之类的幌子遮掩遮掩,满洲人连这都不用)。比如清军陷昆山,在那里抵抗了三天的义军逃走,于是对平民实行大屠杀,当天的死难者就达四万,“昆山顶上僧寮中,匿妇女千人,小儿一声,搜戮殆尽,血流奔泻,如涧水暴下”, 清兵的野蛮、凶残可见一斑!1649年(顺治六年)郑亲王济尔哈朗占领湖南湘潭后的屠城;同年平定大同总兵姜瓖为首的山西反清运动, “朕命大军围城,筑墙掘濠,使城内人不能逸出,然后用红衣火炮攻破,尽行诛戮”,不仅大同全城军民屠戮殆尽,“附逆抗拒”州县也不分良莠一概屠杀。1650年平南王尚可喜与耿继茂攻克广州时的屠城“再破广州,屠戮甚惨,居民几无噍类。……累骸烬成阜,行人于二、三里外望如积雪。因筑大坎痤焉,表曰共冢。”“甲申更姓,七年讨殛。何辜生民,再遭六极。血溅天街,蝼蚁聚食。饥鸟啄肠,飞上城北,北风牛溲,堆积髑髅。或如宝塔,或如山丘.……”, 充分暴露出满清标榜的“吊民伐罪”的伪善。这类血淋淋的事例在史籍中屡见不鲜。古语云:“杀降不祥”,清军往往以“恶其反侧”等借口将来降军、民屠戮一空(顾诚《南明史》)。不光杀汉人,对其他民族也实施大屠杀。在西南成村的苗民被清军消灭。连德、日法西斯比起来,恐怕也是小巫见大巫,自叹弗如。
17世纪,在通向长城关口的大道上,经常可见数万成群衣衫褴褛的汉人男女哭哭啼啼的行走,汉奸兵在挥舞鞭子驱赶。马上的清妖兵,用野蛮人的牲口话不断欢呼大叫,狂饮抢来的美酒,盘算着今天“收获”的财宝。这些磕头求饶、保住小命、被迫“谢恩”留活口的汉人,只好去当野蛮人的奴隶,没有价值的老头老太小孩子早已就地杀死。男丁押去庄园做农奴苦工,女的分配给满人奴隶主淫乐...
被满清杀害的新建人徐世溥,著有《江变纪略》,仅有抄本传世,该书于乾隆四十四年被满清禁毁。最近北京古籍出版社重印了。书中对清兵攻破南昌城的暴行进行了详细的记载,特别是清兵将妇女抓来“各旗分取之,同营者迭嬲无昼夜”轮奸的兽性,更是人间罕见。转战烧杀三十七载,方才初步平定中国。繁华的大都市尽毁于清军之手,著名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都是在几乎杀绝之后才下令“封刀”。 整个中国“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有思想、敢反抗的忠勇之士几被杀尽,留下的大抵是一些顺服的“奴才”,其实东方的落后于西方,正是始于明朝的灭亡。
扬州十日 一六四五年四月,清军进攻南明,兵围扬州。史可法正在扬州督师,固守孤城,急命各镇赴援,但各镇抗令拒不发兵。史可法忠肝义胆,率扬州军民拚死抗击清军,困守孤城,清军乘机诱降,主帅多铎先后五次致书,史可法都不启封缄,严词拒绝,誓死不降,历七昼夜。二十五日城破,军民逐巷奋战,清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攻克了这座城市。城破时史可法被俘,守军战斗到最后的一兵一卒,多铎劝他归降,史可法说:“我中国男儿,安肯苟活!城存我存,城亡我亡!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遂英勇就义。清军主帅被扬州军民的英勇抗敌精神激怒了,一则是兽性大发;二则是为了毁灭汉人的抵抗意志,竟然命令那支杀红了眼的清军在扬州大掠十日,血腥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烧杀淫掠,无所不为,无恶不作,象一群长着野蛮筋骨的怪兽,作尽伤天害理之事。十天之后,扬州的男人们被屠杀殆尽,繁华都市顿成废墟。仅扬州一城,死者即达八十余万,不光是杀,任何妇女都有可能抓住被成群的士兵轮奸,和三百年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一模一样。《扬州十日记》描写清兵杀人如麻,流血有声,读了之后,令人毛骨悚然,如游地狱,忘掉人间。80万汉族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文化,被满清侵略军残酷的杀害,整整十天,那是怎样暗无天日的十天!怎样的愤怒与绝望!当时的汉人,恐怕会觉得本民族的末日到了吧。
扬州十日到底杀了多少人?王秀楚《扬州十日记》记载当时的估计是八十万(不过有人不同意这个数目,估算是二、三十万,但据史料记载,当时扬州周边乡村和县城的百姓大多聚集到扬州城避难,就算二、三十万也够惨烈的了)。过了近三百年后,日本人在南方仿效扬州十日来了个南京大屠杀。扬州,自从那次大屠杀之后,从千年大都市,变成了一个小城市,这个大家有目共睹。南京大屠杀之后的南京却并没有如此。可见,扬州屠杀之烈,远甚于南京!!!
嘉定三屠 清廷“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命令一下,嘉定、江阴军民发出“头可断,发决不可雉”,所谓“民风柔弱”的江南民众的反抗怒火,却在松山、昆山、苏州、嘉兴、绍兴、江阴等地熊熊燃烧。嘉定城中民众不分男女老幼,纷纷投入了抗清行列。乙酉年七月初四嘉定城破后,清军蜂拥而入。当屠城令下达之时,清兵“家至户到,小街僻巷,无不穷搜,乱草丛棘,必用长枪乱搅。”“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籍。” 清兵“悉从屋上奔驰,通行无阻。城内难民因街上砖石阻塞,不得逃生,皆纷纷投河死,水为之不流。”若见年轻美色女子,遂“日昼街坊当众奸淫。”有不从者,“用长钉钉其两手于板,仍逼淫之。”史家慨叹:“三屠留给这座城市是毁灭和不知道德为何物的幸存者。”血腥屠杀之后,清兵便四出掠夺财物。史载:如遇市民,遂大呼献财宝,“恶取腰缠奉之,意满方释。”所献不多者,则砍三刀而去。是时,“刀声割然,遍于远近。乞命之声,嘈杂如市。”(魏斐德《洪业─清国开国史》)朱子素的笔记《嘉定乙酉纪事》载“兵丁每遇一人,辄呼蛮子献宝,其入悉取腰缠奉之,意满方释。遇他兵,勒取如前。所献不多,辄砍三刀。至物尽则杀。故僵尸满路,皆伤痕遍体,此屡砍位能非一人所致也。”大屠杀持续了一日,约三万人遇害,“自西关至葛隆镇,浮尸满河,舟行无下篙处”(《嘉定乙酉纪事》,下同)。 更有甚者,清军“拘集民船,装载金帛、子女及牛马羊等物三百余船”,满载而去了。
杀戮的恐怖并未吓倒民众,清兵一走,四散逃亡的民众又再度聚集,一位名叫朱瑛的反清义士率五十人进城,纠集民众,又一次占领控制了嘉定。“乡兵复聚,遇剃发者辄乱杀,因沿路烧劫,烟焰四路,远近闻风,护发益坚。” 清军再次镇压,因嘉定居民闻风逃亡,这一次的目标主要是城郊,“数十里内,草木尽毁。……民间炊烟断绝。” “城内积尸成丘,惟三、四僧人撤取屋木,聚尸焚之。”尤其是外冈、葛隆二镇,因为组织乡兵进行了抵抗,几乎被烧杀殆尽。此为嘉定第二屠。
抵抗的余波还在继续。八月二十六日,绿营把总吴之藩造反,但这是一次无望的起义,很快就被覆平,清军恼怒,嘉定也再遭浩劫,连平息吴的造反外带屠戮平民,嘉定城内外又有两万多人被杀,这是嘉定第三屠。朱子素的《嘉定乙酉纪事》结尾:“以予目击冤酷,不忍无记,事非灼见,不敢增饰一语,间涉风闻,亦必寻访故旧,众口相符,然后笔之于简。后有吊古之士,哭冤魂于凄风惨月之下者,庶几得以考信也夫。如果说前两次屠城,对满清而言,多少留下一些“隐患”的话,那么这第三次屠城,他们可谓“如愿以尝”。因为在这满城的累累白骨之上,总算插上了“削发令已行”的旗幡!史载:在满清的三次屠城中,嘉定城内民众无一投降者。
江阴屠城 从闰六月初一到八月中秋两个多月期间,清军屡攻不下,丧亡“三位王爷和十八员大将”,而江阴城中粮食眼看就要告罄,但战士们却士气越发的激昂,高唱着“江阴人打仗八十日,宁死不投降”的雄壮军歌。清军又调来西洋大炮轰城,八月二十日,江阴城被清军攻破。清军攻进江阴后,十分痛恨江阴人民的顽强抵抗,就下令屠城,“满城杀尽,然后封刀”。全城人民“咸以先死为幸,无一人顺从者。”大砍大杀了三天,被屠杀者达17万两千人,未死的老小仅有53人。江阴这小小的城池,抵抗清兵达80多天之久,打败了清军二三十万的大军,杀死了七万五千多清兵,使满清侵略者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中国通史》,丁文主编)
拒不剃发的人都掉了脑袋,拒不与清廷合作的人也渐渐老死在了山里。后来的人,逐渐为功利所诱,纷纷地去参加了清廷的科举。清廷的科举,表面上看,考的也是儒家的东西,但实际上,要参加这样的考试,前提就是要放弃自已的羞恶之心。顾炎武说,“士大夫之无耻,谓之国耻。”
然而,可悲的是,有些文弱的书生们的抵抗倒比武夫们更坚决。吴三桂、洪承畴等明朝武将充当满清鹰犬,四处镇压人民的反抗,而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即明末清初三大家)却坚强不屈地筹划抵抗。其实这样的现象在中国并不少见。明成祖入定南京,武将皆已臣服,只有文臣方孝儒虽诛十族亦不肯为篡位者拟诏书。文人们的英勇行为是不能用利益得失来解释的,因为他们心中有儒家忠义的信念。儒家思想的精髓,不在于那些关于心性的空谈,而在于对忠义廉耻的追求。怀有忠义廉耻之心的人,才能称为真正的儒家。明清之际的文人,在拼死抵抗失败以后亦不忘著书立说,以总结明朝灭亡的教训,并图唤醒国人。他们那些在剧烈动荡中留下的作品闪着思想的光辉,如《日知录》,《明夷待访录》等。而清代,大兴“文字狱”,文人动辄以一文一句获罪,终其全朝,鲜见有像样的有思想的作品出现使清代全无敢于研究思想与学术的人,有的只是一些翻故纸堆的考据学家。
看过以上历史场景回放,再与日寇相对比,这是内战吗?根据什么“理论”“观点”可以把它看作正常朝代更迭的杀戮?施暴者的后代美其名“紫气东来”是缺乏良知,而被施暴者的后代美其名“紫气东来”则是丧失人性。
满清入关前后对汉族等各族人民屠戮的血腥性、野蛮性和对汉人民族意识的彻底绞杀(屠城、留发不留头、强制穿胡服、圈地、掳掠汉人为奴、文字狱、保甲连坐制),都充分表明了“满清之乱”是一场地地道道的民族战争、“甲申国难”,是五千年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祸水”,而不是兄弟相争、统一中国的内战,更不是什么东来“紫气”。
(3)被杀戮的历史——凶残且卑劣的满洲人
《中国通史》(丁文主编)第五卷对清入关后的记载:以多尔滚为首的满洲贵族和一范文程为首的汉族降臣,首先采用了攻心战术。进关前夕,多尔滚对范文程、洪承畴等,言听计从。范文程告诉他,清国不是在跟明朝争天下,而是跟农民军争天下。于是,清国便提出了“灭流寇而安天下”的口号,来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同时,清国又改变了过去的那种掠杀政策,不准杀无辜,不准抢财物,不准烧房子,宣布:“有抢汉人一物者,即行处斩”;迎降者“官仍其职,民复其业”;首倡内应者,城破后破格提升。
作者:
飞云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57814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