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夏季随笔(-)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夏季随笔(-)
大重九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夏季随笔(-)
(1266 reads)
时间:
2004-6-13 周日, 下午11:34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夏 季 隨 筆
大重九
輯 一
海,日光下的夜,藍夜。
*
回聲,已不复是你的聲音。
*
幽深處蕪,心靈尤然。
*
記憶是個“化工廠”…
*
幽靜處雪尤丰美。
*
禁欲者敏於欲,欺人者敏於欺。
*
紅牆上舊漆剝落處,露出從前的漆色。
*
灰屋頂上落滿了灰色的鴿子,陽光是無色的 …
*
人自身是個迷,由此生出別的迷來。
*
有沒有不偏不倚的“觀點”呢?
*
讀來平淡的國家史的國家是幸福的。
讀來平淡的思想史的思想是不幸福的。
*
世無出版自由,名作皆‘妓品’;
世有出版自由,末流成主流。
*
通俗,就是通向俗,俗則無處可通,俗而已。
*
聖人生而大盜起,大盜起而委形於聖。
*
當眾人高頌百川歸海時,我則慶幸自己不是川。
*
當你的理性優於感性時,你是知足的;
當你的感性優於理性時,你是健慷的。
*
對我們中國人而言,上帝沒有死,因為他從來就未 存 在過。上帝是‘泊來品’。
*
與宗教,我們總是將信將疑的。信時,是它與健慷有宜,疑時,是它對健慷有害。我們是“拜身教”的虔誠的信徒。
*
我們天生沒有多少宗教感,卻容易崇拜某個人,到了無人可崇拜的時候,則將崇拜的目光投向自己。
*
我們壓根兒不信所謂的“最后審判”,而覺得“入土為安”可信可靠些。也講功名、分尊卑,但一入土,那些便不再重要,湮消云散了,我們是極其實際又極其虛無的民族。
*
以民族特質言,中國出孔子孟子不奇,奇在出老子庄子,后者雖然也講與世周旋,精於與世周旋,但興致總是顯得不足,他們骨子里悲觀厭世憤世,不把現存的價值觀放在眼里,他們始於懷疑,終於懷疑,他們是中國空前絕后的思想家。
*
因對死亡的好奇而寫死亡,久久地沉浸在里面,徐徐緩緩漸漸地寫出一片灰色的快樂來───芥川龍之介《河童》閱后感。
*
生活是一種病,藝術活動是醫院,醫院不僅治病,亦是形形色色病菌的溫床,它殺死了一些好的藝術家,包括川端康成,包括海明威 …
*
美的瞬間,猶難名狀,后來可以名狀了,已與美無關。
*
詩韻妙,妙到几乎全憑一個韻就可立於詩的不敗之地──僅僅
剩個韻,詩就死了。
*
瓦格納的Tannhuser的序曲,恢宏的單純中呈現出偉大气象,沒有這樣的音樂,人類也真愧為人類了。
*
巴哈變奏曲的均衡猶如魏碑的書法的均衡──所有的變化旨在均衡,所有的均衡飽含變化。
*
莫扎特的憂鬱是金色的憂鬱,肖邦的愉悅是銀色的愉悅。
*
蕭邦的夜曲 即興曲最蕭邦,在那里面,他的潛語是;我,是唯一的。
*
埃利奧特.史密斯(Elliott Smith)的“XO”唱得懶洋洋的,頹廢的春日午後,長覺初醒,牆上斜斜的溫暖的日影…
*
范寬山水畫里的神性是書卷气的神性,陶淵明詩中的神性是自然的神性。
*
托爾思泰是個大頑童,宗教拴不住他,藝術留不下他,更不用說家庭之類的了。
*
妥思托也夫斯基的思想是夜遊性的,漫漫無終極,如果他未在寫完《卡拉瑪佐夫兄弟》后三個月就死的話,繼續寫,其新境界可能更為迷人。托爾斯泰心里有許多結,雖然他曾公開宣稱自己是基督徒,然而,臨終前,耶蘇的思想並未能解開他的那些結,他慨然嘆道,妥斯托也夫斯基是他唯一可以求教的人。
*
法蘭西的蒙田,俄羅斯的妥斯托也夫思基,臨終前都請來了神父,懺悔 ───此非他們的思想的突變而昄依宗教,只是死前的某種心情。
*
讀阿根廷的包亥斯(Jorge Luis Borges)的作品,不知不覺地忘記了他的國藉,他的時代,他的派別,我面對的僅僅是位智者,一位沉醉於未知之迷的人。
*
卡夫卡虛無的厲害,以至到了近乎以毅力而非興致去寫的程度。死前,他請友人將所有的文稿付之於炬,可能不全是瞬間的沖動。曹雪芹也虛無,可他寫的興致實在好,好到几乎忘掉了虛無。
*
…沒有動機,沒有分析,沒有邏輯,沒有結構,沒有善惡,沒有明顯的愛恨,只有靜觀和凝視 …夢境的人是現實的人的反面 ,庄子,包海斯恍惑于主體客體的神奇交織。卡夫卡欲在寫作中沉浸到“深深的睡眠”以觸及那個未知──現實的未知,非夢境的未知。因為,夢境自身就是未知。
*
卡夫卡有个基调:灰色的基调,它仿佛是一条河流,所有的“粼波” 都是这河流上的幽幽闪烁。
*
包海斯、庄子、妥斯托也夫斯基、羅伯特.勃朗寧、安德烈.紀德無意“揭示”本體,只想滲入沉浸本體。前者可以言狀,后者難以言狀。
*
妥斯托也夫思基書里的人物有愛憎,有善惡,而他自己的則隱晦再隱晦,他果真在有意隱晦嗎,沒有,寫的最好的狀態便是混沌狀態。
*
妥斯托也夫思基的一只眼是棕色,另一只是灰色,一只眼的瞳孔大,顏色暗淡…他的妻子安娜.妥斯托也夫思基在回憶錄里有這么一筆。
*
是啊,托馬斯.曼( Thomas mann ),我們都是在想方設法地尋找借口,歷史的,宗教的,文學的,藝術的,來表表一己之見的。
*
普罗斯特说:在与死亡相遇之前能与真理相遇的人,是幸福的。我因而想:在与真理相遇之前,可能得先遇上死亡或“死亡”。
*
“認識你自己”,是自觀;喚醒你自己,是自省。
*
在所讀過的詩中,最令我久久難忘的也許是陶淵明的“平淡”了。
*
就本質言,藝術活動是種“自燃”活動,它並非一定要照亮什麼,只是不可抑制地“自燃”。
*
虛無主義是一種遠見。悲觀主義也是,但依舊在執著什麼,才有悲來。虛無主義除了虛無外,不再執著了。保羅.薩特的虛無主義並沒影響他的入世的生活觀,他在“與時間進行精疲力竭的賽跑”時,并沒忘記對觀眾繼續作有關虛無主義興致勃勃的演講。
*
紀德和蕭邦的思想的精妙處均含有夜色。
*
從前的宗教是一種熱情,后來的宗教只是一種因襲,一種習慣。
*
物質不滅,思想則注定要消亡,一切思想都注定要朽掉,包括此話的思想在內。
*
宗教是“盲人”的向導,向導自己也是盲的,我無法從旁提示,因我自己也茫然而無所適從。
*
與基督教不同的是,猶太神密教認為:七日創世之后,上帝便離去了。沒有上帝之子,沒有使徒的記錄,消逝得無影無縱。這位上帝令人懷念,引我猜度,想來,他是一位極度的完美主義者和極度的悲觀厭世者。
*
意味深長的是,耶蘇,釋加,蘇格拉底,帕薩格拉斯,都不留文字,他們對后人的理解力表示深深的懷疑。
*
《聖經》告戒人們不可對未來妄作預測,而自己卻對未來作了最大的預言:“陽光之下無新事”。
*
人生是走向終點的玈途,宗教是想變終點為起點的玈途,藝術是欲使人忘卻終點的玈途。
*
想来远景是个观念,没有观念,也就没了远景。
*
由大至小的十个套盒,最小的盒子关着我,我竭力挣扎,将盒子一一摆脱,及至最后那个最大的盒子时,精疲力尽了,然而我却充满了成就感,对周围的黑暗已不在怀。
*
卡夫卡的笔记里有这么一段:“理解这种幸福:你双足所占的地面不超出双足自身的大小。” 那么,我们所有的欲望,是否都是想“迈出去”的欲望?而且,我们的“足” 会因此变大或变小吗?
*
中國現代文學中,木心的詩是一令人目眩神醉的景觀,它和當代中國沒有關系,卻可以屬于任何時代。
*
“文如其人”,是就風格而言的,在“質”上,文與人的關系很多樣,有文比人好,好多了,有文比人差,差多了,常見的情形則是:文與人都平凡,都沒什麼可說的。
*
為人之道與為文之道通常是兩碼事,將其混為一談,是對文、對人的雙重誤解或曲解。
*
藝術是美酒,藝術是毒藥,藝術是翅膀,藝術是沼澤,藝術是躺椅,藝術是深淵,藝術使人純潔善良,藝術使人复雜邪僻…,藝術是很麻煩的。
*
言而無文,行不遠矣;文而少誠,行不健矣。
*
至誠寡言,至誠亦洋洋萬言。
*
思想有兩類:表述前的和表述后的,前者真實,后者難免修飾。
*
思緒是輕盈而自由的,它聞聲而遁,漂忽不定,來無時,去無影,沒有目地,一旦安居下來,便成了觀點,形象鮮明起來了。鮮明易自限,自限則是彊滯的開始,不再自由了。思緒是亦居亦遊的,居是暫息,遊是終極。在精神玈途中,我們常常看到許多人早早地定居下來,他們精心裝飾自己的房子,模模這,碰碰那,神閑气定地寫著大本大本的‘遊記’和‘回憶。
*
靈感是一奇遇,奇遇常常發生在迷途中。
原载于《犀锐》—年度艺术2003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有见解!
--
随便
- (0 Byte) 2004-6-14 周一, 上午12:44
(309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38394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