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从“知识缺失”说到鲁迅的悲剧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从“知识缺失”说到鲁迅的悲剧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5


文章标题: 从“知识缺失”说到鲁迅的悲剧 (989 reads)      时间: 2004-6-06 周日, 上午10:23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从“知识缺失”说到鲁迅的悲剧


芦笛


那天跟然然说,我最近看了一本关于吕碧城的书,颇觉兴味盎然。小丫头回贴说,我说的是什么人,她一点都不知道。其实不看那书,我也同样不知道。唉!

于是想起了“战争与和平”网友写的两篇极精彩的文章,一篇谈“中文语境”和网上愤青,另一篇则是讲鲁迅的悲剧的。无独有偶,过了两天又看到戴晴指出咱们的“知识缺失”问题。这些文字都指出了一个令人无限辛酸的事实,那便是,我党对整整几代中国人的塑造真是无所不包、无微不至、无远弗届,全面彻底到了极点,不但塑造了咱们的感情世界(亦即与统治者同爱憎、共荣辱),铸造了对许多人来说简直就是终身无法摆脱的思维方式(以“民运”头面人物为杰出代表),而且还如《追捕》上的大夫一样,有计划、按比例、高速度切除了“知识分子”们知识结构里的要紧部份。这吕碧城不过是被切除的一个细胞而已。

然然误会了我的话,以为我说吕是“邪派高手”。其实我那话是说张爱玲的。我看张爱玲的作品,常常不由自主地打冷噤:绝顶聪明,又绝顶冰冷,对人性的丑陋面观察入微,却又连起码爱心似乎都没有。比起她来,王朔不过是太仓一粟罢了。

吕碧城可不是这种邪派高手。她是中国第一代女权斗士,和同时代的秋瑾齐名(巧合的是,两人的字都叫“碧城”),芳名在当时中国可谓如雷贯耳。她才气非凡,词作可算近代大家,而且精通西学,是中国第一个女子学堂的创建人,也是《大公报》的大牌写手之一。最可贵的是她相信渐进改革,主张君主立宪,没像秋瑾那样好端端一个清白女子,竟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和革命乱党搅在一起,误国害己。

但吕碧城也很不幸,因为作了袁世凯的秘书,和袁家渊源颇深,袁死后便被惯打落水狗、勇于并善于欺负“英叉”们的国人百般糟蹋,只好去国深造,在欧洲推广佛教,却又遭逢大战,只好离开,最后凄凉地死在香港。

从那本书里,我非常惊讶地发现许多被我党无情地切除的史实:

首先,废止缠足令乃是慈禧老佛爷的懿旨,革命乱党对此非但毫无尺寸之功,反倒持反对态度,认为满清入关,男人统统丧失气节,跟着剃头,倒是女人保住了气节,没有跟着满洲女子放足!

其次,袁世凯真是个具有超越时代的远见卓识的改革家,可谓晚清政治经济改革的总设计师。在他的推动下,朝廷派出了立宪考察团,回来后写出报告详论各国制度利弊,到今天仍不失参考价值,而革命乱党居然派人行刺,企图以此吓阻大臣们出洋考察,阻止这一进步之举!

袁不但参与中枢筹划改革大计,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诸如建立新式陆军、建立警察、废除科举、改革官制、预备立宪等,而且还积极赞助民间的女权运动,响应老一辈女权斗士的号召,推动朝廷下诏废止缠足。他还赞助第一家女子公学的开办,并赞助支持《大公报》鼓吹改革,等等。那《大公报》的主编英老先生也值得一提:人家是个旗人,可论思想觉悟,却远远超出了同代的汉人。该报享有的言论自由,到今天咱们的《人民被日报》拍马也追不上。

最后一个发现是,原来中国的女权运动早在晚清就发轫了,并非始于五四,更不是从“新中国”开始的。

记得我说过,传统中国人的永恒悲哀,就是不知道从制度上打主意,只知道“彼可取而代之”,把统治者推翻了,自己上去享福。这正如中国女性两千年一贯的梦想就是熬成婆婆,把做媳妇受的罪连本带利地从自家的媳妇头上讨回来,却从来没出过一个女权运动家。

不知怎的,这话让某位头脑之错乱独步海内外的同志记住了,在她的“文章”中提到好几次,每次都自然是着三不着两,雄辩地证明她根本无法理解我那话是什么意思。可笑的是,就算要驳倒我那“传统中国女性中从无女权斗士”的事实陈述,她也想不起或根本不知道举吕、秋的例子。

其实就算举了这两个代表人物,我那话仍然成立,因为她们乃是西学东渐的结果,并不是传统社会的道德伦理中自发生长出来的。

扯远了,后来为了回答然然的问题,我又去网上古钩了一点关于吕碧城的资料,无意间发现,原来杨荫榆先生并不是鲁迅笔下的那个老妖婆。老处女当然难免怪僻,不过人家可算中国第一代女子教育家,根本就不是什么反动势力代表。

其实,任何一个头脑正常的同志应该都能看出来,在那种时代,要打破两千年积下的万丈冰,只能靠先知先觉、个性强悍的女性作带头羊,逐渐带动民众,形成风气,移风易俗,靠政府命令是没有多少效果的──虽然晚清就已下令废止缠足,但据我所知,这野蛮风俗竟然在内地农村地区延续到20年代。可见行政命令在传统风俗面前是何等的苍白无力。

因此,像杨先生那样抓破新郎脸,誓死不嫁,又带头求西学,甚至放洋深造,这些行动本身就是女性解放壮举。她回国后在女师大任教,更是在为妇女解放作扎扎实实的工作,有何“反动”可言?那女师大学潮,说下大天来,也不过是司空见惯的权力斗争,无非是许寿裳辞职,她想继任校长而已。这又有什么错?拿来上纲上线,著文痛骂,这种烂事也只有鲁迅那不顾起码职业道德、勾上女弟子的缺德文人能干出来。

可惜因为鲁迅是毛的“衰颜知己”,于是杨案便成了钦案。所有的中学生都知道杨先生乃是个镇压进步学生的老妖婆,大概跟枪杀学生的段执政也差不多。直到今天这案子还是没有完全翻过来,“八度风莲”网友在隔壁贴出的国内作者写的文章,竟然还在坚持鲁迅的老调子,只是说应该全面评价杨先生,肯定她的晚节。作者甚至心虚到说什么:即使是鲁迅本人,如果知道了杨先生被日寇残杀的悲剧,也会肯定杨的这一光明面的,云云。

我看了那文章,禁不住要为杨庆幸:幸亏鲁迅死在她前头,如果鲁迅活到了知道她殉难,以他“一个都不宽恕”之凉薄心地和狭小气慨,又岂会出来说句好听话?那杨先生之钦案不是就在大陆永远翻不过来了么?君不见连她亲侄女杨绛的回忆录都到此噤声?

这就是鲁迅的悲哀。他成了被我党捧杀的巨无霸,在死后被我党暴烈强奸,祭出来作灭门的“文化瘟神”。凡是被鲁迅糟蹋过的人,除了自然科学家,在文革中没有一个被斗垮斗倒斗烂斗臭的。在中国历史上,大概还没有哪个文人造过这么大的孽:生前骂的那些刻薄话,在死后几十年还能作为重磅炸弹,把仇人全家炸上西天!

我常常想,那糟老头子当初写下“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之时,大概做梦也没想到,有朝一日他自己会变成使万象肃杀的秋肃,随着《鲁迅全集》的一枝独秀到来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萧条最凄凉的时代,这事实本身就是一个文人能梦想到的最大耻辱。

这当然主要是我党特别是老毛的责任,但糟老头子也不能辞其咎。如果不是他那到处乱扔“匕首与投枪”的狂热“战斗精神”,不是他首倡狠毒的“痛打落水狗”,又怎么会邀了圣眷,成了先帝无情扫荡毁灭中国文化时借助的头号杀神?

据革命群众多次检举,老芦是鲁迅的“转世灵童”。这其实一点不奇怪──该糟老头子乃是我30岁前的偶像。他的文集我曾经细细揣摩过,尽得其恶毒骂人之神功。所以,我大概应该吸取教训,嘴上积点德吧,以免在死后还能作孽。不过,这其实是杞忧,第一,老芦是独知,写的东西不会邀任何政治派别的欢心,决不会在死后被圣上尊为瘟神。第二,老芦骂人无数,不过基本都是网上幻影,对真实人物不会构成伤害。

当然,最好还是不骂人,可惜中文网的恶劣生态环境,决定了骂人是在这丛林中自保求生的必备技能。所以,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大概还是只有继续发扬光大党妈妈教会我的童子功,唉!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619831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