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孟德斯鸠笔下的专制中国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孟德斯鸠笔下的专制中国   
自由湘军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孟德斯鸠笔下的专制中国 (1113 reads)      时间: 2004-5-28 周五, 下午10:32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孟德斯鸠笔下的专制中国

作者:自由湘军

去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美国时,在哈佛大学发表了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
讲。温家宝在演讲中,激情澎湃地对拥有5000年古老、灿烂的中国文明赞不绝口。可能是为
了表明并非中国人自己对自己文化的吹嘘,温家宝特别强调了“中国的文明曾引起西方一批
著名学者和启蒙思想家的极大兴趣”。在这些西方著名学者和启蒙思想家中,温家宝开列出
了笛卡尔、莱伯尼兹、孟德斯鸠、伏尔泰、歌德、康德和爱默生等一长串耀眼的名单。不知
道温家宝总理是否有知,在这些西方思想界的巨人当中,既有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对中国文明
讴歌的赞美派,同时亦有以孟德斯鸠为代表的对中国文明抨击的批判派。作为一个对中国传
统文化一直持悲观和批判态度的中国人,我更加倾向和欣赏孟德斯鸠等西方思想家对中国传
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的专制政治文化的揭露和批判。同赞美派相比,我认为孟德斯鸠等批判
派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更为深刻、全面和理性。

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描述,主要体现在他的政治学名著《论法的精神》一书中,这与他学术研
究的比较方法有关。按照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中国应该是一个地道的专制国家。他
说,“人们曾想使法律与专制主义并行,但是任何东西和专制主义联系起来,便失掉了自己
的力量。中国的专制主义,在祸患无穷的压力之下,虽然曾经愿意给自己带上锁链,但都徒
劳无益;它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它的原则是恐怖”(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以下引文均同)。

孟德斯鸠对中国专制制度的核心——皇权进行了猛烈地抨击,他指出,中国的法律规定,任
何人对皇帝不敬就要处死刑。因为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什么叫不敬,所以任何事情都可拿来作
借口去剥夺任何人的生命,去灭绝任何家族。如果大逆罪含义不明,便足以使一个政府堕落
到专制主义中去。从孟德斯鸠论述的中国古代专制社会的“大逆罪”中,人们似乎不难看到
今天我们法律规定的“颠覆国家政权罪”的影子。孟德斯鸠还说,中国皇帝与西方皇帝的认
识不同。西方的君主感到,如果他统治得不好的话,则来世的幸福少,今生的权力和财富也
要少;但是中国的皇帝知道,如果他统治得不好的话,就要丧失他的帝国和生命。孟德斯鸠
在此深刻地指出了宗教信仰的缺失对中国的专制皇权所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说,西方的皇权
因为有神权的制约而有所收敛,中国的皇权因为没有任何约束、尤其是宗教的约束而异常凶
残。孟德斯鸠还揭露和抨击了“连坐”的专制暴政,他说,在中国,父亲获罪要连坐儿女妻
室。孟德斯鸠指出,这是出自专制狂暴的一项法条。他用人道主义的笔触谴责道,“这些儿
女妻室不当罪人就已经够不幸了。然而君主还要在自己与被告之间放进一些哀求者来平息他
的愤怒,来光耀他的裁判。”因而,孟德斯鸠引用了传教士杜亚尔德的话说,“统治中国的
就是棍子”,所以他不同意某些传教士关于“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
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的说法。

孟德斯鸠对中国清代残暴的文字狱也有精彩的论述,他说,“言语只有在准备犯罪行为、伴
随犯罪行为或追从犯罪行为时,才构成犯罪。因为在有的时候,讽刺的文字能够使一般人的
怨愤转为嬉娱,使不满的人得到安慰,减少人们对官职的嫉妒,增加人们对痛苦的忍耐,使
他们对所受的痛苦,一笑置之。”孟德斯鸠在这里显然深刻地意识到了,言论自由是生活在
专制政体下的民众宣泄愤懑、缓解压力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由于专制政体的胆怯和心虚
,它便不得不扼杀言论自由,大兴文字狱,实行恐怖统治,追求所谓的平静和稳定。然而,
令我们这个民族颇感耻辱的是,孟德斯鸠所抨击的中国清代的文字狱,在以后几百年的中国
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是愈演愈烈,到了二十世纪的“文革”期间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
步。更令人们感到心寒的是,近几年因网络的兴起和逐渐普及,网络文字狱可谓比比皆是、
方兴未艾。刘荻、罗永忠和杜导斌等一个又一个网络作家因言获罪、身陷囹圄,使我们这些
长期行走于网络的小民时时刻刻生活在惊恐和不安之中。孟德斯鸠如果尚在人世的话,不知
道又会发出怎样的感慨。

当然,孟德斯鸠关于专制中国的论述,远不只这些。但上述言论,可能已经使一些自大自满
的民族主义人士难以接受了。其实,只要抱有一种理性和开放的心态,应该承认孟德斯鸠对
古代专制中国的批判是公允和有道理的,而且有些批判至今还没有过时,闪烁着理性的光
芒。从孟德斯鸠评论遥远中国的精彩而又深刻的文字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方民族在那时候
就具有的世界眼光。就在孟德斯鸠写完《论法的精神》后的九十二年,中国爆发了鸦片战争
,而当时清朝政府包括皇帝在内的官员,竟连英国在世界上的那一个方向都不知晓。因而,
我以为温家宝总理在哈佛演讲的题目和内容都有所不妥。温家宝不必强调西方“把目光投向
中国”,因为西方早就而且一直在把目光投向中国,并且早在孟德斯鸠的年代就对中国有着
深刻的认识。温家宝站在西方文化的制高点——哈佛的讲坛上,看到的居然不是西方先进的
政治和精神文明,而仍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这多少让人感到有些遗
憾。中国应该把目光投向世界,不仅是投向人家发达的物质文明(如同美国进行经贸往来)
,更要投向人家先进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经济、政治、文化上彻底地走向世界,才是
中国现代化的当务之急,亦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源自《议报》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44714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