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326
经验值: 160
|
|
|
作者:人之初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译自2004年4月11日东京《日本时报》(The Japan Times)
译者:秦甦(北京)校者:刘智利(廊坊)
作者:兰密施-塔可尔(RAMESH THAKUR )
首发于光明观察,转载请注明译者及出处;本译文仅供参考,引用请查对原文。
蹒跚历经了5个回合,4月20 日至5月10 日之间,印度人最终将在1947年独立以来的第14次大选中投票。4年前的美国总统大选,当佛罗里达州出了乱子时,印度人感到既迷惑又开心。他们建议美国人考虑寻求印度选举官员的帮助。回想当年乔治-布什得票少于民主党对手戈尔却照样当选,忆起自9/11以来自由和民权在美国的萎缩,印度人嘲讽道:当美国人谈论输出美国式民主的时候,他们的意思是,把民主从美国输出到了世界的其它地区。(这样美国反而却没有了民主。)
对民主传播最新的歪曲是,以非民选领导人取代民选领导人--从巴基斯坦、菲律宾到海地都是如此。
在中东,很可能最有资格宣称自己是真正经民选产生的阿拉伯领导人就是阿拉法特,然而,他却是一位华盛顿不愿与之打交道的阿拉伯领导人。同样,在委内瑞拉,民选总统也处于与华盛顿的冲突当中。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民主国家。1989年,投票年龄从21岁降到18岁,这就使得选民名册上新增了3600万人:比大多数民主国家的选民总数还要多。今天,印度6.75亿的选民总额大于世界上除中国以外的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口总数,这也超过了美国选民总数的3倍。与印度相比,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民主国家,但在选民总数上却只能屈居次席。
竞选运动惊人的规模是印度选举最显著的特点,它本身标志着选举机构持续的胜利。自1952年的第一次选举以来,选民已翻了两番,投票站的数字也已增加了3倍而达到70万个。有大约350万名选举工作人员被部署,外加200万安全人员和超过100万台电子投票机。总费用约是2.45亿美元。
争取立法机关职务的人数在上升。将有大约10,000名候选人争夺537个位置。导致候选人激增的一个原因是这样一种习惯,即推出"假冒的" 候选人以分流竞争对手的选票。更重要的原因是,任何人都能轻易地参与选举角逐。必需的保证金是两位数的美元。在所有候选人中大约4/5的人(包括所有独立候选人中99%的人)会失去他们的保证金,但这个数额不足以令那些轻佻的候选人望而却步。
举行这么大规模的自由而和平的选举在任何国家都是一个不凡的成就;在一个发展中国家,这简直就是个奇迹。划定3,500 个中央和省级的选区,组织和指挥整个选举,这些责任都归于一个独立的选举委员会。它还执行一些其他任务,例如:登记合格的选民,确认政党和它们的竞选标志,并且为候选人的提名设立程序。
选举委员会的宪法地位提高了其重要性和威望。主要的选举委员被赋予了与最高法院法官同等的终身任职保证。与西方民主国家不同的是,选举登记是委员会而不是选民个人的责任。
欺骗性的习惯做法有所发生但不影响整体的选举结果。在比哈尔邦(Bihar)和在程度较轻的奈尼塔尔邦(Uttar pradesh),"占领投票所"(Booth-capturing) 的行为尤其臭名远扬。出价最高的人总是能找到唯利是图的恶棍,使用强制手段占领投票所,如果需要他们还会使用枪械进行威胁。随即,支持出钱候选人的选票就会被塞入选票箱。为确保投票过程的圣洁而守卫的安全官员,或被买通而主动地纵容,或被胁迫而被动地默许。
渐渐地,职业恶棍开始亲身投入竞选,而不再仅仅为他人出力。由此,与较早出现的犯罪的政治化相匹配,有了稳定的政治的犯罪化。估计有几百人在与竞选相关的暴力事件中被杀害。
竞选运动费用的最高限度低得简直荒谬,以至于黑钱成了选举的润滑剂,因此,在就职宣誓时,几乎每位立法者在选举费用的问题上都要撒谎。企业则多头下注,慷慨地对不止一个政党给予捐赠,以应对一切可能出现的结果。早期,选民常常单独被贿赂。 但后来候选人决定, 他们的卢比应该进一步用来收买能占领投票所的打手而不是收买个别的选票。
印度选举的第二个显著特点是其已经举办的时间长度。自1952年以来,这将是第14次大选。当有人把在此期间已经举办的邦选举的次数加起来的时候,这个总数对于选举学家来说代表着一座巨大的实验室。
作为一个第三世界民主国家,印度选举的第三个特点是,政治领导人的选择和轮换已经由投票箱而非子弹来决定。印度的士兵并没有走上政治舞台;印度的前任领导人既没有被处决,也没有被监禁或流放。
对民主来说,政府对异议和反对派的容忍是必需的,但不是充足的。此外,由于每个选民的优先选择,接受反对派成为政府,也是民主所必需的。经过50年竞争性的选举政治以后,包括新德里在内,印度所有的邦都已有了政府的轮换。
印度选举的第四个显著特点是,选举从一开始就是在全体成年人选举权的基础上得以实施,没有财产或教育程度的要求。源于英国统治下的集体选民制度被废除了。(奇怪的是,在香港,随着移交权力给中国的期限的接近,英国对民主的兴趣反而增长了。)
不像在大多数西方国家,经过拖延的争论和煽动,选举权的主体范围才扩大到女性。在印度,从1952年的首次选举开始,选举权就被授予给了所有成年的女性和男性。
印度选举的第五个特点是,印度人纵情于选举的兴奋。这是在大型舞台上展开的一场浩大的tamasha (狂欢节庆)。竞选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事情,成千上万人充满热情地参与政治辩论,人们带着强烈的兴趣等待和分析选举结果。电子技术被派上越来越多的用途--录音带和录像带变得非常普通。
同时,出于普遍存在的文盲的坚持,用来区分各政党的视觉标志被赋予特别的重要性。 实际上,投票方法是围绕着标志来创建的。选民们用一个橡皮印章在他们选择的候选人的标志上打上记号。表面上,印度政治关心标志胜于关心政见。各政党角逐选举是根据标语而不是政策。
人们知道, 政客们参与的是一场关于权力的斗争。这种斗争或是以权力本身为目的,或是把权力当作挣钱的手段。所有政党都许下庄严的诺言去根除贫穷,与腐败作战,保卫国家; 所有政党又都收买选票,或者收买专门作票的打手;并且,选举的喧嚣和狂欢过后,生活很快就会回归常态。尽管如此,在印度选举的结果仍然影响着众多民众的命运。选举的确是重大的事件。
兰密施-塔可尔(Ramesh Thakur) 是东京联合国大学(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in Tokyo)的资深副校长。以上是他的个人观点。
作者:人之初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