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六四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反专制人道主义运动(顺答芦笛) |
 |
安魂曲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2787
经验值: 0
|
|
|
作者:安魂曲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一)
要评论六四的性质,关键要看运动的主体究竟在当时有什么政治诉求,而不能在事后根据这种诉求的成功或失败再下定论。
六四运动当时的主体有两大块:学生和百姓---整个六四运动的最壮观、最感人场景,就是我们这些“学生娃娃”们,不断受到我们的人民“父母”们发起内心的同情和支持。。。直到最后,北京市民和成都市民等中国普通群众,不惜牺牲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去保护我们这些素不相识学生的生命安全,终于把整个六四运动推向了最难忘、也最悲剧性的高潮。
---至于知识分子(主要指那些“著名知识分子”,很多的普通知识分子则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普通百姓的运动行列),他们当时仍然无用到不能当“皮”---他们不过是些“毛”,从头到尾一直依附在学运之上,却自始至终并非运动的主体,对运动的进程也没发挥什么了不起的影响力。
(二)
从运动主体之一、运动的实际领导者学生这一方来看,我们在六四运动中提出的诉求、以及运动的性质,在当时都由我们自己归纳成是“爱国民主运动”----但现在看来,专门去给六四运动加上一个“爱国”的高帽,其实全无必要,也很不恰当地在暗示国人:类似六四这样的自发性群众运动,似乎非得自我标榜“爱国”“政治正确”才行。。。。有鉴于此,我认为在十五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不再需要再给六四运动冠上什么“爱国”的高帽,毕竟“爱国”在当时并非运动的主要诉求(因为并不牵涉国家存亡的大是大非);而且,在“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器已经在六四期间悍然开动、血腥屠杀手无寸铁学生市民。。。其后十五年都拒绝认错赔偿追究责任的今天,海内外中国人也很有必要反思一下:“爱(中)国”究竟是否一定意味着“爱中华人民共和国”呢?
那么,六四运动从学生主体这个角度看,究竟是不是如我们当时所说、如今日大部分民主人士所坚持的那样,属于一场“民主运动”呢?我个人认为总体来看是的,但这样定义却并不精确----因为正如戴晴、芦笛等人指出的那样:六四运动当时并没有提出什么直接的民主化政治诉求,除了喊过一些“新闻自由”的口号外,学生们没有正式提出过什么针对整个国家的民主改革政治主张;加上整个运动的组织管理工作根本也没有做到真正的民主化。。。因此如果我们今日只是笼统地把这场运动称之为“民主运动”,虽然大致方向不错,但却多少在这个问题上有对运动过于拔高之嫌。
但六四运动在“反专制”这一诉求点上,却真正做到了从头到尾始终贯彻----无论是运动开始的要求重新评价胡耀邦和86学潮、抗议新华门流血镇压、要求总理接见。。。;运动中期的反对4.26社论、要求政府对话、电视直播。。。;还是运动高潮期的反对戒严、要求李鹏辞职、呼吁召开人大紧急会议、坚决阻止军队清场。。。等等,这些在当时十分鲜明的学生具体政治诉求,都无一不是对中共此前和当时一些具体专制措施、做法的抗议,是对长期以来严格压制大陆人民之中共政权数十年专制权威的直接挑战!----也因此,六四运动的“反专制”色彩才特别地强烈,虽然它在当时情况下受条件、历史的局限,并非一个成熟的、典型的、“民主运动”,但它却绝对是一场合格的“反专制运动”。
(三)
从六四运动的另外一个参加主体:当时中国城市的大多数普通百姓尤其是北京市民的角度来看,六四运动对他们来说,除了具备一种客观上的反专制吸引力之外,最直接打动他们、让他们义无反顾投身运动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主要因素,则是一种很朴素的人道主义本能----他们中的很多人也许并不理解当时的学生,但在他们眼里看来:青年学生这些他们心目中的“孩子们”,居然为了国家民族肯付出这么大的热情,舍得牺牲自己年轻身体的健康。。。其心可鉴、其情可怜,却先是遭到一个“人民政府”的拒绝冷漠、可怕定性;后来又被这个政府出动“人民解放军”的坦克士兵去围剿、去镇压。。。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就冲着那些简单的“救救孩子”、“保护学生”人道诉求走上了街头、捐空了钱包。。。直到最后为了用血肉之躯作我们学生的“天安门城墙”而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在回想起来,六四期间北京市民、全国百姓为什么那么舍身忘死支持学生?最能激发他们献身勇气的是什么?难道真的是我们当时那些自己都不甚了了的政治诉求么?----其实不是的,我觉得当时他们支持、保护我们最大的动因其实是出自人道的本能:绝大部分北京市民,当时念叨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可不能伤了孩子们”----正是出于这种朴素的人道观念,从政治角度看并不恰当的绝食行动才最大限度地打动了他们,而政府出动军队对付学生,在他们看来也才真正成了一种大逆不道、伤天害理、需要拼死抵抗的罕见恶行。
---六四十五年来,最让我痛苦感动的,恰恰就是那些为了保护我们这些素不相识的学生,在六三六四镇压之夜,血染北京街道的那些普通北京市民们----同我们这些多少拥有运动具体诉求的有目的献身学生不同,这些牺牲了的普通百姓们,却完完全全是出于一种无私的人道主义高尚情怀。。。而他们,十五年来却恰恰被我们这些最不该忘记他们这些最坚定、最崇高、最可爱运动主体的海外六四学生和知识分子所有意无意低估、冷落。
牺牲自己、保护弱者,这是一种多么高尚、又多么朴素的人道主义情怀啊!六四运动当时的中国城市居民,大部分都出于这样朴素的人类感情,从头到尾同情、支持了我们学生,这本身难道不体现了我们民族当时还没有遗忘的那种人文善良、那种对同胞的本能关怀么?这本身难道不是六四运动留给我们中国人的一笔最大遗产么?
因此,在十五年后的今天,重新树立六四运动鲜明的“人道主义”性质,为学生之外运动的另一个坚强主体----以北京市民为代表的中国城市百姓,他们的运动诉求“正名”,不仅符合当时历史的真实,也更能够体现六四运动在道义上的正义性。
(四)
当今天我们重新纪念六四的时候,特别突出这一运动“反专制”尤其是“人道主义”的性质和诉求,不仅对历史本身来说更加客观,也最大限度地反衬了六四当时中共政权动用坦克实弹血腥镇压手无寸铁学生市民的凶残野蛮;反衬了六四十五年来、专制政府不仅毫无悔意、反而变本加厉摧残迫害丁子霖等六四死难者亲属的惊人冷血和无耻。。。从而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唤醒海内外中国人的良知、形成要求中共尽快解决六四问题的强大民间舆论压力;同时也能间接促进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在六四这个历史问题上基于人道主义立场的尽快和解。
事实上,中共最后的六四镇压之所以特别可恨、特别在我们民族的心中留下深深的伤痕,不是因为“清场”本身的政治、法律原因多么站不住脚;而是因为这种血腥镇压行为,本身把应该作为我们人类一切行为最基本准则、一切政治、法律的根本精神源泉----“人道”二字给彻底践踏了!甚至,这种对中国人人道主义信念的根本摧残,也直接造成六四之后大陆社会的全面道德沦丧----当一个国家可以把对自己人民之人道主义原则抛在脑后的时候,这个国家的所有道德基础也就事实上不复存在了。
其实,在“人道主义”的大原则面前,一切的政治、法律、政府,甚至国家、民族、民主本身都应该让路----出于政治理由血腥屠杀手无寸铁民众固然不可接受,难道出于“维护法治”、“统一国家”,甚至“民族复兴”“民主革命”的理由,我们就忍心向另外一些活生生的人痛下杀手、大开杀戒么?----好比有的海外民运人士也坚持主张平反六四,但他们近来却偏偏支持中共武力攻台、甚至呼吁对所谓“皇民子孙”(其实是血浓于水的台湾同胞)痛下杀手。。。从这些“民运”的杂音之中,我们似乎又能感受到那一丝六四当年邓小平“为了国家稳定,我们不怕流血”的残酷和无情。
所以十五年来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到:六四悲剧将来正应该成为我们民族的人道主义遗产而不是其它----因为纯政治性的反思,并不能保证中国人和中国政府、中国军队从此不再犯这样那样的大规模屠杀平民错误。今天的中国,先不谈人权民主的大道理,只要能起码重新唤起六四当时国人那种保护孩子、同情弱者人道本能的话,那么这个国家也许还有救。。。否则,六四的精神就会彻底死去,六四即使能象当年“天安门事件”一样从纯政治角度得到彻底的平反昭雪,也会被国人再次“买椟还珠”、忽略其根本的人道反思价值,从而失去其最主要、最重要的历史意义----那样我们的民族就真的会毫无希望了。
正因为如此,在六四十五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不仅从人道主义角度撰写了长文“丁子霖的名单”,而且也特别呼吁海内外六四学生和知识分子:重新确认六四长期以来被人们有意无意忽视、淡忘了的、作为“人道主义运动”的这一基本性质特征,同时突出运动本身的反专制民主诉求,让六四作为一场波澜壮阔的反专制人道主义运动,永远被世人所铭记。
六四的反专制精神不朽、六四的人道主义价值永存!
作者:安魂曲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