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救火员芦笛 - 读贴散记 |
 |
QS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救火员芦笛 - 读贴散记
秋实
整整八十年前,在那场祸延中国半个多世纪的放火烧荒式大革命的前夜,
胡适、丁文江等一批信奉政治改良的“反革命”分子忧心冲冲,试图挽回狂澜。
他们组织“努力”社,倡导“好人政治”。丁文江提出从政两条标准:一是要
有操守,一是要在自己的职业上站得住,绝不靠政治吃饭,绝不当职业政客,
更不做职业革命家。当时丁文江有句名言:我们是救火的,不是放火的,更不
是趁火打劫的。
不知怎的,近来我读芦笛先生的文章,脑海里总是不自觉地想起丁文江先
生和他的这句名言:我们是救火的,不是放火的,更不是趁火打劫的。当我决
定写篇文章谈谈我读芦笛文章的个人感受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这个题目:
救火员芦笛。
佛典中有个鹦鹉濡羽救火的故事:“昔有鹦鹉飞集陀山,乃山中大火,鹦
鹉遥见,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天神言:尔虽有志意,何足云哉?对曰:常侨
居是山,不忍见耳!” 我的印象中,芦笛象煞了这只不忍见故乡焚于烈火的
鹦鹉,不计成败,哪儿火大就往哪儿赶,全然不顾自身被烧得焦头烂额。
当台海风云突起,网上一片喊杀之时,他站出来大声疾呼,痛陈同胞相残
之不智不义,至今仍被不少人骂为台独走狗。当民族自大和仇外思潮如浊浪排
空之时,他写下一篇篇震聋发愦的《丑陋大陆人》系列,又被不少人斥为数典
骂祖,被骂为洋奴。当网上重蹈放火烧荒式大革命的思想有汇成潮流的危险之
时,他成了暴力革命的坚决反对者和伪民运的激烈批判者,于是他又被骂成了
专制帮凶。芦笛仿佛永远被大火所环绕,是漩涡的中心,是争论的焦点。
在这大火燎烤中,在这漩涡飞转中,在无数的斥责、谩骂、人身攻击和恶
意戏弄中,芦笛尽管偶尔被搅得有些昏头,有些失态,有些令人遗憾的打架斗
气文字写出,但他很快就会恢复理智、清明与自信。读芦笛的重头文章,最令
我拍案叫绝的是,他用慷慨激昂、飞扬灵动的文字叙述道理,如飞流直下、一
泄千里,如巨浪拍岸,排山倒海,如晨钟暮鼓,直叩心弦,然而其逻辑却是惊
人的严密,思想却是惊人的冷静,论证却是惊人的细致。热血与冷智,一身而
二兼,不仅网上无人能出其右,就是环顾当今中国学者,恐怕也少有能与其并
肩者。
依我浅见,芦笛近作中最能体现这个特点的,要数他那篇令很多人都感觉
不舒服的《重释“民主恩赐论”》了。说实话,初一听“民主恩赐”这几个字
时,我感到不舒服;初一读到芦笛彻底否定暴力革命的文字,我的第一冲动就
是要设法反驳。人在受尽欺压,忍无可忍的时候,揭竿而起,革命反抗,自古
以来就有其无可质疑的道德上的正当性。而且,正是人民在忍无可忍时起而造
反的威胁,构成对统治者的最后约束。就连鼓吹改良、反对革命的胡适、丁文
江,当年还曾对农民在重压之下参与共产革命寄予深切同情,尽管他们理念上
坚决反对共产党那一套。
但是,细读《重释“民主恩赐论”》,可以发现芦笛并未否定人民革命的
神圣权利。他的全部论证所要彻底推翻的,是那些革命家和政客煽动人民起来
造反革命的特定理由与逻辑。他首先给出了“民主恩赐论”精确定义,指出你
死我活的斗争哲学的误区。紧接着,他一方面指出统治者有可能并且愿意在不
危及自身生存的前提下作出让步,而这种让步的空间和效果都是极为巨大的,
近百年来中国所取得的重大进步,绝大多数都来源于此。另一方面他又指出你
死我活式的斗争只可能招致统治者的残酷镇压,使人民遭受无辜牺牲。权衡利
弊,在当今中国,一个负责任的知识分子应不应该煽动人民起来进行你死我活
式的斗争,已经不证自明。正如芦笛所言:“如果明知革命只能带来灾难,却
还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仅仅因为人民有神圣的斗争权利,就煽动
民众跳进火坑去,那才真正是丧天良。”
我发觉,如此谨严细密的逻辑,如此悲天悯人的心肠,一个人只要用理智
而不是用情绪思考,是很难不被说服的。
确实,读芦笛文章,在嘻笑怒骂、痛快淋漓同时又逻辑谨严的文字后面,
我常常感受到他那悲天悯人的心肠和中正平和的立场。热情而不狂热,激切而
不过激,冷静而不冷血,深刻而不刻薄,是芦笛文章第二绝。此一绝,就是在
《关于“扫荡伪民运”的战略思考与建议》一文对六四精英的严厉批判中,也
有表露。
中文网上,批判六四精英、反对“暴民文化”的,不乏人在。批判六四精
英,有人一味用恶意猜测,甚至虚构出学生领袖和境外势力故意制造大流血大
对抗的动机和行为;批判“暴民文化”,有人把驻着拐杖和平请愿的垂老夫妇,
比作武装占领公共设施并且袭警的的暴民,认为警察有权镇压;等等。看得出
有些人是想学芦笛,然而缺了芦笛的修养、学识与人道立场,只能流于刻薄毒
辣而不自知,实在令人感到可惜。
芦笛对六四精英的批判,批的是学生领袖中党文化的毒太深,一方面是缺乏
政治责任和政治智慧,一味采取你死我活的斗争方式,轻举妄动,不知妥协为何
物,另一方面又抱有天真的幻想,以为军队不会对平民开火,纵容甚至鼓动平民
去堵兽兵,结果造成无辜者丧生的流血惨祸。最让人痛恨的是,其中一些人事后
竟没有良心不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些批判虽然严厉而且深刻,却没有一丝
一毫的刻薄、冷血与毒辣,有的只是芦笛先生从未放弃的那付悲天悯人的人道立
场,有的只是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来的沉重的责任感。
写到这里,不禁又想起了丁文江。这位从不向流俗低头的独立知识分子,写
过一篇“少数人的责任”,提倡的就是这样一种政治责任感。他四十岁的时候,
感到能够为国家做事的时间不多了,从此更加拼命地工作,直到十年后因公殉职。
从芦笛先生无日无夜一篇接一篇写文章救火的作为中,我感到他似乎有一种与丁
文江先生类似的责任感与冲动。
鹦鹉濡羽救火,“天神言:尔虽有志意,何足云哉?对曰:常侨居是山,不
忍见耳!”
芦笛先生,请多保重。
2002年3月25日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