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法官的儿子和贼的儿子—就日本政坛的世袭问题答893网友 |
 |
郑若思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9 文章: 1792
经验值: 5418
|
|
|
作者:郑若思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法官的儿子和贼的儿子—就日本政坛的世袭问题答893网友
郑若思
记得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这些看样板戏和“三战”长大的人,就像饿鬼扑在窝头上一样迷恋过印度电影《流浪者》、《大篷车》,至今我还能把《流浪者》里的《拉兹之歌》从头唱到尾,因此和一名自称讨厌中国人的印度留学生交上朋友。不过,《流浪者》真正引起我共鸣的却是它的情节:道貌岸然的法官认定“法官的儿子一定是法官,贼的儿子一定是贼”,他万万没想到,他审判的一个惯偷竟然是他失散多年的亲生儿子。这样的故事、这样的立意,放在今天实在是平庸透顶,可是在“父是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逻辑刚被否定的年代,却真地使我们这些因为沾了剥削阶级DNA受尽红五类鸟气的人觉得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之所以提起这陈年旧事,是因为读到893网友给我的跟贴。893网友说:“右翼上台不完全指西村真悟和石原慎太郎这样的个别人物。二战后天皇虽然下野,军部也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但是日本官厅的人事结构几乎没变。二战期间支持战争的死硬派政客大都逃避了战争责任。你大概知道日本政界世袭风气严重,在日本官厅里,对战败不服气的大有人在。右翼在政府部门的比重比民间要高得多。”
这里先要纠正一个常识性错误,日本战败后昭和天皇并没有“下野”,他在占领军的改造下从“神”变成人,但是仍然是“象征天皇制”之下的“日本国象征”,是一个不能干政的国家元首。
其次,893网友与我们生活在日本的人语境不同,因而对“右翼”有不同的解释,这些苗大侠的跟贴解释得很清楚,不复赘述。
关于日本政界的“世袭”, konami和越南人两位大贤已经帮我答疑解惑,在此我还想多说两句。
日本政界的“世袭”是民主国家中很特殊的政治生态。现今日本众议院百分之三十七的议员是“世袭”背景,其中自民党的“世袭”众议员,占到该党众议员人数的百分之五十二。小泉纯一郎、小泽一郎、桥本龙太郎、羽田孜、安倍晋三等人均是太子党起家的政客。不仅如此,还有父子、叔侄、兄弟、夫妻同朝为官。
造成世袭的主要原因是日本的小选区制度,使议员与选区的利害关系极为密切,哪个候选人能给选区企业带来好处,能够大面积地解决选区的就业问题和民生问题,谁就最有希望当选。自民党议员的拿手好戏就是争取多额预算,在自己的选区建设“政绩工程”,让给自己提供政治献金的企业优先中标的机会,而这些政绩工程又能大幅度解决就业问题。而争取预算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议员的资历和在政界的影响,如此这般当然是那些来自“献完青春献子孙”的传统政治家族的人容易受到选民的信赖。所以说,日本的世袭是东方式人情与民主制度结合后产生的独特现象,与北朝鲜金氏父子那样专制独裁制度下的世袭是不同的。
日本人再崇尚世袭,议员的席位也是通过选举得来的,不能拿个“传位十四子”的诏书去唬人,所以即使根正苗红,也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全心全意为选民服务,否则很可能在下次选举时名落孙山。因此,日本已婚国会议员中凡来自地方选区者绝大多数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夫人留在选区听取群众呼声,议员到周末飞回选区向支持者征询意见、接受陈情,然后再回到东京的议员宿舍。单身汉或者单身婆议员则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后援会”,“后援会”多为选区“德高望重”人士,几乎是“脱产”帮议员打点后院。
我讲这些的意思是:日本政界的“世袭”是选民和议员利益交换的产物,而且,即使“世袭”了政治家的职业,思想、信条却未必能够“世袭”。例如,石原慎太郎的儿子石原伸晃是小泉内阁的大臣,却从来不去靖国神社参拜。即使是真正得到世袭皇位的现任天皇明仁,在观念上也与其父有很大的区别,明仁从皇太子时代起到今天,从未涉足靖国神社一步,参加仪式时明仁夫妇也不参加合唱《君之代》。官僚当中,现任日本驻中国大使阿南惟茂是战败时自杀的陆军大臣阿南惟几之子,父亲是战争的指挥者,儿子却是日本外务省亲华中国通的重要人物之一。“法官的儿子未必是法官,贼的儿子未必是贼。”
总之,把军国主义思想才在日本政界延续下来的原因归结为世袭,在逻辑上是行不通的;用“龙生龙、凤生凤”去解释当今日本社会的民族主义倾向,只会使人联想到文革中的血统论。假如用这种血统论去解释,那么不要说是政治世家的议员,非政治世家的议员也经不住查三代的考验。别忘了当年日本是全民卷入战争,能有几个日本家族揪不出历史反革命?有趣的是,今天坚持正义与良知,不断揭露加害者责任的日本人,很多都是“老鬼子”的后代。相反,那些相对“历史清白”的日本人,却往往对那段历史显得麻木冷漠,质问“老一辈做过的事,凭什么要我没完没了地道歉?”
再次,893网友说“日本官厅的人事结构几乎没变。二战期间支持战争的死硬派政客大都逃避了战争责任”,是言之无据的。我不知这里说的人事结构到底指的是什么,希望893网友给不才指点一下。的确有些战犯背景的政客,如岸信介,后来居然坐上首相的宝座。但是说支持战争的死硬派政客大都逃避了战争责任,显然是言过其实。
实事求是地讲,远东国际战犯法庭对绝大部份有战争责任的人,除了昭和天皇,还有像731部队的石井四郎之类极少数有利用价值的人物以外,都进行了追究。对于岸信介,美国让他重出江湖固然是个错误,但是他曾经被定为“战犯”却是不争的事实。另外,我还认为应该将国家主义、民族主义与军国主义区分开,不应因为它们有亲缘关系就混为一谈。战后至今,军国主义在日本的主流意识形态中始终是遭到否定的,真正延续下来、而且没有受到广泛质疑的是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正统性。
893网友提起小泉纯一郎,说他是中日建交以来日本历届首相对华态度最强硬的人,理由是他上任时间不长却四次参拜靖国神社,跟中国顶牛。
小泉是不是超强硬派?在我看来,超强硬派的评价实在是抬举了他。如果从历史大背景来考察的话,他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保守派政客。从九五年社会党背景的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对亚洲的侵略和殖民地统治以后,日本就已经自行“与往事干杯”,告别战败国地位,迈向普通国家之路。若说强硬,近十年来最强硬的首相不是小泉,而是以鸽派形象示人的小渊惠三。九八年江泽民访华时,小渊拒绝在联合宣言上书面就侵华战争道歉,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日本第一次对访日的中国首脑说“不”;现在小泉内阁推进的修宪、将自卫队改成军队、将防卫厅改成国防省都是从小渊时代开始酝酿的,对外强硬的周边事态法制化以及对内强硬的国旗国歌法、居民登记信息法等都是在小渊任内强力推进的,只不过小渊以他温厚木纳(应为言字旁)的处世风格成功掩饰了日本政治生态的急剧变化。加上他在任内病倒不治,以鞠躬尽瘁的人民好总理的形象享尽哀荣,使人想不到把他与“强硬”联系起来。
因此,小泉上台后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在一座已经开工的建筑上添砖加瓦、或者在一条已经运转的流水线上给机器添上几个零件,现今日本所有的变化都是在前任首相的延长线上发生的。小泉显得比前任强硬的,只有四次参拜靖国神社一件事,而这件事的主因是源于自民党派系斗争的权谋。
中国传媒始终未有报道的事实是:小泉担任首相之前,从来没去过靖国神社。而他参拜靖国神社的直接理由是要争取日本遗族会的五百万张选票。为何这五百万张票如此重要?因为这群老烈属原先是自民党内桥本派的支持者,而小泉与桥本派(原田中派、竹下派)素来不和,他的所谓“结构改革”要触犯的“既得利益集团”就是桥本派。桥本派由于掌握了日本官方发展援助(ODA)援华资金的流向,很不愿意与北京红脸,因而桥本派的成员桥本龙太郎、小渊惠三当首相时,都不敢公然去参拜靖国神社,桥本只在自己生日那天偷偷摸摸地去过一次,冷了老烈属们的心。小泉表示自己敢做敢为,不屈从于中韩干涉内政,自然在日本遗族会树立了“高大形象”,狠狠将了桥本派一军。
其实,用是否参拜靖国神社来衡量某首相是否强硬,是否有正确的历史观,可能得不到客观的结论。例如前首相羽田孜,一向被中国传媒称作“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却是参拜靖国神社有名的积极分子,还多年担任“大家都来参拜靖国神社”议员联盟的主席,只是因为他在短短三个月的首相任期内没有“冒天下之大不韪”,中国报章便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
关于石原慎太郎是否 “新纳粹信徒”,套用一句GCD术语回答:思想上是,组织上不是。至于支持台独的问题,我可以告诉诸位,不要以为支持台独的都是右翼或者保守派,日本政界与台湾民进党关系最悠久最深厚的是第一大在野党---民主党内以社会党及工会组织为背景的左派,以羽田孜为首的民主党右派却是亲华的。以血统论的思路判断日本的政治,怕是要从错误的逻辑导出错误的结论。
作者:郑若思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_________________ 知我心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