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I吾丁:要胡平,不要王希哲 并【按(从梁国雄谈叶向农邢国鑫等)】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I吾丁:要胡平,不要王希哲 并【按(从梁国雄谈叶向农邢国鑫等)】   
余大郎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ZI吾丁:要胡平,不要王希哲 并【按(从梁国雄谈叶向农邢国鑫等)】 (213 reads)      时间: 2004-5-07 周五, 下午10:37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余按】
是四年前的一个阴雨绵绵的早上,我在中春港办,见到的长毛。
他是来“见主笔”的。我是怀着“见使徒”的心态,所以双方
都特客气,我还请执编买了一堆小吃熟食,桌上供起一瓶酒。

确是长毛的样子,高瘦黝黑的脸上多疙瘩,说话却是十分温
良恭俭让,有谦谦君子之风,怎麽也不象个“托洛茨基第四国
际革命党”。但,这恰好加强了我对使徒的幻觉,好象保罗就
该是这样似的。他关切的是“民联为何倒王炳章”,我关切的
一是托派是否脱离社会时代潮流和大众,二是他个人的饮食起
居。好象最后双方都不得要领,以客气始,以客气终的。

我听说长毛太太是跑掉了,他自己也三餐难乎为继的样子,
于是问值班编辑:能否常请他来帮些忙-送他钱怕是不肯要的-
这样双方都好……
“你关键时刻找不到他的!再说他也不在乎……他总是能有
百家饭吃的!”这就是回答,我于是语塞。

现在网上常看到叶向农和邢国鑫的零字贴,一个是金金金,
另一位是卡卡卡。他们的精神常使我感动,觉得有初生的长毛
的样子,实在可算是超凡入圣的了。只是太不懂权变,总象
吉诃德。想让他们学学安魂曲,偏偏小安也是四面出击,此
地唯余一孤家的样子。于是又想起王希哲,觉得革命党就是
这样的罢-为天下所不容,乃见道大。王稀是“不认识余”了,
余也懒得再批王-昨天还对胡平说,王无现实感,由他去罢。
是故,转吾丁帖以述吾志。是为按。

〖转贴〗

吾丁 云雾斋闲话(一):要胡平,不要王希哲


要胡平,不要王希哲
吾 丁

如果把胡平先生和王希哲先生做一个比较,用一个简单的结论表达就是:要胡平,不要王希哲。这样说,或有故意制造争论之嫌,但是这并非我的本意。我只是借此说法表达我个人的价值取向,因为,作为一个长时间观察的结果,我觉得胡先生和希哲先生很截然地代表了两个不同类型的身在海外关心中国前途的华人。简单地说,胡先生是学者型的,而希哲先生则是革命家型的。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的结论决非厚此薄彼,事实上,他们虽然不同,但是都有我应该学习和尊重之处。我得到这个结论,仅仅是一个比较的结果。而且这个取向仅限于我本人。

一 从一本书认识胡平先生

93年至98年,我在日本自费留学。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台湾风云时代出版公司的一套丛书的书目。这些书几乎都是在中国被禁止出版的,而且大部分作者都是被中共政权驱逐出国门,漂泊在异邦的读书人,包括刘再复,胡平等等。我就和台湾的书店联系,然后托台湾的朋友把钱带过去,书店用海运给我寄来了我所要的将近40本书。

这一箱子书,我并没有全部读完,但是有几本却读了不止一遍。我在阅读过程中充分体会了读好书的乐趣和甘甜。其中读起来最有兴味的,有唐德刚先生口述的胡适传记,梁启超的传记,以及胡平先生的那本《从自由出发》。我必须承认,是胡平的《从自由出发》,从理论上开启了我对于自由主义的系统认识,并且从中得到了许多很珍贵的理论基础和思辨的乐趣。胡先生的论述,把哲学和逻辑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然后用非常易懂的叙述方式写出来,阅读起来令人充满愉快的心情并且得益非浅。比如自由主义的定义,自由与秩序的关系,一个大强盗和十个小强盗的比喻等等的论述,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并且得到理论方面的教导。最近,我有幸和胡先生取得了直接联系,他又给我寄来了另一本著作《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我同样非常喜欢并受到启发,作者对于柏拉图理想国及其导致的文化专制主义的批判,以及柏拉图弟子亚里斯多德的思想的阐述,并用“最好的可能”和“最可能的好”来归纳,用田忌赛马的例子加以阐发,让我十分深刻地理解了两个古希腊先哲的哲学体系的不同。

读好书的乐趣在于:在理论上受启发并得到新知识;通过行文得到阅读的喜悦。胡平先生的著作在两方面都十分出色。至今,我偶尔在网络上读到胡平先生的作品,他的行文风格和思维方式仍然对我充满吸引力。

二 从一本书认识王希哲先生

97年,正是我写硕士论文的时候,趁机跑了趟深圳,散散心,看看老朋友。路过香港,仍然喜欢逛逛书店。无论到了哪里都要逛书店,这是我的习惯。在田园书屋买了30多本书,不得不再买一个旅游包才把书背回了日本。

其中有一本书,是刘国凯编著的《封杀不了的历史》。这是一本当事者反思文化大革命的书,由刘宾雁先生作序。作者们的回忆,读来触目惊心,令人久久不能平静。具有启发性的是,编著者提出了文化大革命的时间只有三年(1966-69)的说法,很有意思。我喜欢接受新的思想和不同的论点,看到这个提法,又读了有关的论述,很受启发。

在那本书的前面,有很多当年的照片,有文革中镇压“反革命”的,被枪毙的学生倒在地上,军人正在准备向第二排学生动手;有广州大屠杀以后漂流到香港的尸体的照片,香港人正在打捞尸体;其中还有一张,就是希哲的照片。

我盯着这张照片,看了很久。一个10几岁的少年,身子明显还没有发育成熟,理着短短的寸头,低着头,胸前挂着一个大大的纸牌子,那纸牌子的宽度大大地超过了他身体的宽度,上边写着“打倒反革命小蒋 王希哲”。一看便知,不写“小将”而写“小蒋”,明显是在暗喻“蒋介石”的意思。王希哲三个字上,照例打着一个大大的叉子,照片是黑白的,我肯定那个叉子一定是鲜红色的。

那个血腥的年代,是一个恶梦。对希哲来说,那应该是摧毁了他一生的噩梦。其实不仅仅对希哲,那个噩梦是一个网,铺天盖地,很少有人逃得出去。我在想,希哲以及他们那一代人,就这样经历了一场荒谬绝伦的闹剧,付出的是青春,得到的是痛苦。每当我看到很多那一代人,沾沾自喜地回忆那所谓充满革命激情的战斗岁月,甚至喊出“青春无悔”这种莫名其妙的口号时,再看看眼前的希哲的照片,我真感到那些人是否在心理上有某种程度的病态。

我看着希哲被批判的照片,心中的感情非常复杂。学生时代的希哲,被剥夺了正常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他以后的成长岁月我不敢妄加猜测,但是纵观中国在人文精神方面几十年蹒跚不前的发展脚步,我可以断言,希哲是在一个非正常的人文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坦率地讲,每当读到希哲发表在网络上的文字时,我都能地感到文化大革命给他留下的负面影响是何等深刻。战斗,批判,革命等等思维方式支配着他的思考和他的笔端。他不去反思中共的本性以及中国社会问题的真正根源,而是用革命家的豪情,恣意汪洋地批判他认为“不正确”的观点。他不探讨问题,只批判他人。尤其在对待台湾独立这个问题上,希哲的言论看不到丝毫理性的思考,他的思考出发点是所谓的“统一价值”,“民族大义”等等次等的价值。当我看到他斥责那些支持台独的人是“丧尽天良的国贼”的时候,我感到他的思维方向已经彻底偏离了正常轨道。

三 胡平与王希哲之比较

简单地说,胡平和王希哲的文章和言论,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胡平先生是理性的思维,努力探求事物“是怎样的”,只问对错,不顾一切;希哲的思维是感性的思维,他追求的是事物“应该怎样”,他或许也认为自己在追求真理,但是他只是在追求一种非客观的,极易受情感支配的“真理”。

我非常喜爱的作家王小波说过一句话:科学不是万能的,尤其在价值判断上,科学无能为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很多学问并不保证你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我看到一些人津津乐道于“理工科思维”和“文科思维”,就感到非常好笑.。我想告诉他们,思维本身没有理工科和文科的区别,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类思维和价值判断:正常的价值判断和反常的价值判断。比如杨振宁,没有人否认他有很多学问,但是在价值判断上,很显然他是一个反常的代表。

理性的价值判断和思维,是正常的思维。因为理性两个字,保证了我们的思维必须循乎“理”,而且这个“理”一定要是客观的道理。这就是科学的态度。追求事物“是怎样的”,就是追求客观真理。

我们来看两个说法。

“三角形的内角之和是270度是不对的”和“在电车上不给老人让座是不对的”。
很显然,虽然两个说法都说“不对”,其内容却有本质的不同。前者是说,这个说法不符合事实,无论在任何年代,无论人们的认识如何,三角形的内角之和都是180度;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没有别的任何因素可以扭转这个论断。而后者则是一个道德判断,在电车上该不该给老人让座,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这个判断很容易受到情感,心情,环境,身体状态等等非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追求“应该怎样”和追求“是怎样”就体现出两种不同的思维和价值判断。

四 要胡平,不要王希哲

我并不是说我们要赶走希哲,不是的,相反,我本人仍然对希哲心怀敬佩。他从一个非常的年代奋斗起来,并且仍然孜孜不倦地为了自己的理想非执著地奋斗,这种精神值得我钦佩。但是我不得不说,假如有一天,他们两个有一个人会成为中国的领导者,我会说,如果是胡平,我就会很快乐地回到中国,看看能否有机会和胡平共事。我感觉,一个研究哲学的学者,而且对柏拉图的理想国有深刻洞察的学者,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追求“最可能的好”,因而使国家进入一种理性的状态;最低限度,他还可以“无为”,对于饱受中共欺压的国人,领导者的“无为”也是一种福分啊。

但是,假如希哲成为中国的领导者,我一定不回去。我敢肯定,按照希哲的思维习惯和革命作风,这样的领导者,只能重复中共的种种罪行,而把整个国家持续地拖入一场无边的黑暗。他很可能会再搞一次文化大革命或者四清或者镇压反革命;他也会把不同政见者折腾得无处藏身。当然,这只是想象的一个例子而已,无论胡平还是希哲,都丝毫没有成为中国的领导者的希望或机会。

和胡平对话,可以学习,可以讨论,可以交流和启发思想;和希哲对话则没有这些乐趣,他咄咄逼人的态势,总在提醒你:他随时会跳将起来,手起刀落,把你斩于马下。

2004.05.07




--------------------------------------------------------------------------------


你又搬家了? 光看了题目就要顶一下,基本上我也是这个意思 -阿金- [0 bytes] -2004-5-7 06:53 [Click:0]
新开一个系列,就叫“云雾斋闲话”。首篇先向希哲先生请罪。 -吾丁- [0 bytes] -2004-5-7 02:47 [Click:2]
搬好板凳,等着听。 -娜娜- [0 bytes] -2004-5-7 03:18 [Click:3]
姐姐太客气了。请随时指教。 -吾丁- [0 bytes] -2004-5-7 05:32 [Click:0]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706392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