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我不是任何人的干儿子!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我不是任何人的干儿子!   
东海一枭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280

经验值: 24050


文章标题: 我不是任何人的干儿子! (310 reads)      时间: 2004-5-07 周五, 下午3:18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枭鸣天下之四四二:


昨日马来西亚诗友黄玉奎君来访,我携武术教头共集汉斯啤酒城,谈诗论武以下酒。其间谈及已辞世的新加坡的张济川老,不胜唏嘘。

张老,汉诗总会会长、新加坡新声诗社社长,笔名神州客,酷爱诗词,创作甚丰,2001年来华旅游时在杭州病倒,后转赴原籍治疗。于2002年1月10日在广东汕头市故里逝世,终年76岁。

然而黄君透露的一则信息让我大吃一惊又“大恶一心”:张老追悼会期间,汉诗总会秘书长陈图渊在大量寄发和散发的公开信中和张老的纪念册中,对我进行恶意诽谤,大意谓我对义父不孝云云(具体内容如何我目前尚未见到)。

我是汉诗总会理事,张老去世的消息及追悼会理当通知我的,但我一直未收到任何通知和消息,原以为是有关人员疏忽了,原来如此;近年有多位诗友问及我与张老的交往时言辞暖昧,当时未曾细思量。原来为此。

张老生前,确实对我欣赏、关爱有加,在信中屡屡夸奖不已。如“年青一代传灯接班可期,但毕竟有抱负、有能力、有勇气者亦不多。若干年来,吾遍观海内外,能明智、冷静处事者,深心辄喜爱之。…台端之勇气可嘉,处事井井有序,亦交游极广,令人见而爱之喜之也,…他日之发展,未可限量也”,类似奖饰,无信无之。而且这些信大多是他染上了初期帕金森病抑制不住双手颤抖的情况下一字一字歪歪扭扭亲手写成的。他还曾任我太太公司(尚未开张就关门啦)顾问。尽管素知此老是个亲共拥共的爱国华侨,对他仍深怀感激、知遇之情,多次与枭婆说,生平交友无数,好友不少,但好到张老那样,倒也不多。曾有《敬呈张公济川夫子》三首七绝致谢:

其 一
未曾相识竟相亲,读罢心声感愧并。
碧玉黄金何足贵,感人深处是情真。

其 二
珍如白璧重如山,字字都从肺腑传。
敛起疏狂屏住气,深深叩首向南天。

其 三
一任愁魔又病魔,外联内串欲如何?
推心已置群贤腹,协力待扬大雅歌。

在2001、3、3日的来信中,张老透露了想收我为义子的愿望:“我想我不必再与你作任何虚伪的客套,而直呼你的名字,可以吗?甚至,我叫你作孩子,可以吗?由于你的年龄与我差了一大截,而你的所作所为,正是我心中喜爱的孩子的形象,你也许不知道,我注意你的所作所为,已经好一阵子了。…萧瑶,告诉你,有非常的人,必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而后知其人之非常。你应该知道这点道理吧。所以我不客气,便直接把你呼为孩子。如果你不愿意,可以来信直接斥我的狂妄自大。…如果你不来信直斥,我将会狂妄地把你看作默认了,承认自己是我的孩子了”。

对张老的厚爱深情,我回信表示深深的感谢,但认义父子之事恕难从命,大意谓家有严父,绝不会同意的。况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您我忘年之交,互尊互爱,不必拘于父子形式。实则觉得此举未免过于庸俗。而且诗词界很多人都知道,到处认义子,乃此老一大癖好。我可不愿凑这份热闹,亦不愿与广大义子们为伍。

但张老很快来信以“瑶儿”相称,说“瑶儿”已是成人,认义父之事完全可以自己作主了云云。要我以后写信要称义父,不得叫“张公”了。这令我为难之至,却雅不愿变成别人的儿子,何况此人连面都未见过。我将张老强我所难之事告知与张老熟悉的杭州诗人钱明锵,钱老马上表示可以代我转圜。我想还是自己亲笔回信说明为好,故回信仍称张公,表示自己对张公十分尊重和感激,但此举殊属多余,实难从命。自称老萧生平嗜酒如命、忧天骂鬼、眼空四海、出言无状,绝非做义子的料。

但此老此后来过多封信,认为一切都不成问题,都不会计较,仍固执地以“瑶儿”相称,颇令我不快,便极少回信了。2001年5月参加中华诗词学会举办的天台诗会,与黄玉奎君共居一室,聊及张老,都说此老什么都好,唯到处认义子这一癖好,实在有些荒唐,也令人为难。黄君曾告诉我一趣事:此老某次坐火车,赏识一服务员,立马犯了当义父的瘾,要那位服务员当场下跪认父。

2001年7月,张老回国参加会议,由其义子吴江涛夫妇陪同途经杭州,我去萧山接机。开始住于钱老明锵家,两天后病倒入院。张老在杭州生病住院期间,我命助手每天煲好营养饮品送上(后来病情转重不能饮食才中止了),自己常常前往探望,有好几次,是与杭州老诗人钱明锵同去的。便真是义子,亦不过如此,何来“不孝”之说?

老枭对张老十分感激,十分尊重,便真拜其膝下,也没什么羞耻,没什么不敢承认的。但老枭脾气倔强,傲气凌云,对张公从未认过义父,更未叫过义父,无论信函中还是见面后,一直尊之为张公、张老;张老在杭期间,作为诗友和忘年交,老枭已尽心尽力尽了地主之谊,对此,钱明锵、黄玉奎、吴江涛夫妇均可作证。后来张老的侄儿张惠德(潮汕体育馆副馆长)前来杭州接张老转赴原籍治疗,我在宴请和送行时也就此事作了说明。

不知陈图渊为何要对我进行恶意诋毁?黄玉奎君已多次对人为我“辟谣”,但陈图渊的公开信中张老的纪念册广为流传,传言藉藉,真相难明。不得不打扰死者(张公九泉之下,尚祈鉴谅),作此说明。俟看过有关材料之后,再决定是否诉诸法律。

东海一枭2004、5、7

附某书陈图渊介绍:
陈图渊 男,1936年5月生,广东潮安县庵埠人,新加坡归侨,诗人,深圳艺术学院副教授。大学毕业。历任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怀化铁路总公司侨联秘书长、深圳市诗词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深圳诗词”主行主编、深圳市老干部大学诗词研讨班导师,西安中华诗词学会外事顾问、上海诗词学会“华夏诗书”编委会顾问、海南省三亚市广场协会顾问、中国“万家诗”编委会顾问、世界书画家协会江南分会顾问、福建省建阳市朱熹儒家诗书学会顾问、“国际汉语诗坛”编辑委员,为广东和全国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长期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研究工作,曾先后在全国各高等院校学报发表《求异思维在报文教学中运用》等八篇系列文章,对中学作文教学产生过积极影响。六十年代初,有散文集《庐岩斋疏影》;80年代中期,开始致力于传统诗词创作及评论有《韩江(氵是)诗词》。作品还散见国内各省(市)及纽约、巴黎、新、马、泰等地华文报刊。90年代初担任全球汉诗总会名誉理事、副秘书长等工作,为弘扬中华文化,为促进祖国两岸文化交流奔走呼号,作出了显著贡献。1997年《回归颂》全国中华诗词大赛,其七律《港九回归吟》获佳作奖,并已镌刻在深圳市锦绣中华回归颂诗碑上。’99其《听涛》(照片配诗)在文化部,国家艺术研究院召开的共和国社会主认文学、艺术五十周年研讨会上获一等奖。传略被收入《世界名人录》、《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华精英大全》等辞书。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东海一枭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3.386915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