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大家先鉴赏一下回首先生的雄文。一会儿,他老人家来答疑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大家先鉴赏一下回首先生的雄文。一会儿,他老人家来答疑   
穿墙屁






加入时间: 2004/04/08
文章: 806

经验值: 3044


文章标题: 大家先鉴赏一下回首先生的雄文。一会儿,他老人家来答疑 (233 reads)      时间: 2004-4-28 周三, 上午11:33

作者:穿墙屁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中国眼,看现代国际关系

回首五千年


如果你对现代国际关系有兴趣,我这儿是一张草图。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或加以充实。

我个人认为现代国际关系仍然以国家自身利益为最高准则。站在中国的立场来观察和分析现代国际关系,则不妨将世界按照对中国的利益轻重划出几个层次。这些层次从上至下以中美关系为主导,中国与邻国及中东关系为重,中欧关系次重,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为次,这样4个层次。这个分层方法应该有助于思考一些国际事件、局势变化和战略对策等问题。

美国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中国必须也不得不把中美关系放在首位。美国外交政策是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的混合物,其对华政策也是如此。这种混合理念在冷战后的表现就是对华人权外交,即向中国强行推销美国式的人权概念,有时不惜为此而牺牲其他政策目标。中美关系的问题主要来自美对华政策的表里不一和多变。以美对台政策为例。美国当年按中美建交协议同台湾断交、废约并从台撤军。但时隔不久,美国国会就通过了《与台关系法》。克林顿1998年6月在上海发表对台“三不”政策,没多久又同意增加对台军售。布什坚称恪守一个中国政策和三个联合公报精神,又明里暗里提升对台关系,增加对台军售。可以看出,台海两岸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的现状是美国一直刻意维护的。不独不统的台湾对美国具有两大战略意义:一,美日联盟的反华前线基地;二,把中国拖入常规军备竞赛。

事实上,由美国主导的中美关系中有一个必须予以认清的重点:美国并无诚意追求中美之间未来的长期合作关系,甚至也无意追求中国作为附庸的关系,美国真正追求的是最后消灭和拖垮中国,以保持其国际独霸的地位。由于种种原因而对这个重点视而不见,是一些人时常发出莫名其妙如梦呓语的原因。

中国与周围邻国的关系主要是几个大的邻国如俄国、日本、印度、东盟的关系。中俄之间目前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健康睦邻关系。为了与俄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委曲求全。比如尽快了划定了边界,促成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以及加强在联合国与APEC中的合作等。胡锦涛出任国家主席后首先访问的国家就是俄国。中俄关系的现状是政治热、经贸冷。原因是俄经济不景气,因此对中国产品的需求量有限。对于中国来说,两国经贸的重点应该是在能源方面的合作,这会在后面再次提到。

中日关系的基础主要是日趋紧密的经贸关系。最近,日本政府采取租借方式从日本国民手中获得了对有争议的钓鱼岛的管理权,此举目的是限制转售该岛和阻止第三者登岛,并在外交交涉中显示日本政府的强硬立场。中日关系问题的根源于有关资源和生存空间的长期争夺战。有限的资源和土地使这个狭窄的岛国人口爆满,并因此而蚬觎近邻中国。

中印关系日趋缓和,中印的边界谈判有可能取得进展。瓦杰帕依访华后,两国关系明显改善。印度主动与中国改善关系有这样两个主要原因:中国与巴基斯坦关系良好,印中关系的改善会减少中国偏向巴方。现在中俄关系良好,印度难以再打俄国牌。中印关系有三个障碍:印度视中国为其推动地区霸权主义的主要障碍,中国至今不承认印度对锡金的吞并。印度支持达赖喇嘛。中印之间还有领土之争。领土之争是主要问题。

写到这里,我注意到上述国际关系的根本问题均涉及领土纷争。想到一些人在台独问题上的含混立场,我在此强调反独的重要意义。领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前提之一,岂能儿戏?

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是个复杂的问题。从地理位置上考虑,东盟诸国与台湾相邻,中国要想压缩台湾的生存空间,必须与东盟搞好关系。从中国的经济安全考虑,中国是个石油净进口国,中东石油是中国石油的主要供应者,中东石油运输要通过马六甲海峡。东盟中许多国家是美国的盟友,中国必须争取与他们的良好关系。

中国与中东的关系可以说主要是石油外交。1993年已开始成为石油纯进口国的中国,目前已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根据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将增长一倍,预计到2030年中国每天将进口大约100 0万桶石油,几乎与美国目前的石油进口量相当。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对石油的进口依赖程度从1995年的7.6%增加到32%。到2020年,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可能接近60%。国际先例显示,当一个国家的石油年进口量超过1亿吨时,往往会动用外交、经济或军事手段来保证石油安全。石油外交也就是利用外交手段来增进石油安全。历届美国政府都公开声明,保证石油供应安全是其中东外交的首要目标。日本政治家为了石油更是一趟趟赶赴俄罗斯。中国的石油安全也开始在外交政策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一段时间以来,中东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石油进口渠道,仅2003年中国进口的8000多万吨石油中,70%左右来自中东地区。

中欧关系风平浪静。欧盟日益强大,其经济实力与美国已不相上下,中国不能等闲视之。欧盟与美国有传统盟国关系,中美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需要欧盟从中折冲。欧盟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巨大。从地缘政治的角度,中欧关系没有搞僵的理由。但中国也必须认识到,对欧盟而言,欧美关系的重要性远大于欧中关系。

中非与中拉关系的重要性现在因涉及台湾问题而提升。中非关系与中拉关系对中国来讲是传统的友好关系。但这种关系的发展主要是在政治层面而不在经济层面。但这种关系可能由于台湾问题而急剧上升为重要关系。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台湾目前所谓保留的外交关系中,大多分布在非洲与南美。

当前中国外交的重点与难点包括台湾问题、如何处理朝核危机、钓鱼岛争端、南海领土争端等等。。。另外,我在前面提到中国与中东的石油外交。现在,为谋求摆脱对中东石油的过分依赖,中国政府展开的石油外交涉及区域逐步扩大,现在重点对象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苏丹、利比亚、印度尼西亚、缅甸和委内瑞拉。除中东外,俄罗斯是中国高层开展石油外交最多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地区。

匆匆贴上,挂一漏万。但愿对诸位有些启发。

以上的框架由一根主次脉络串联,并引发相应的关系互动。作为分析现代国际关系走向的工具之一,我个人认为不失为一个好的起点。让我们一起来不断补充和完善它。



作者:穿墙屁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穿墙屁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59285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