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这是我当时珍贵的历史记录,为了不在《新海川》与浩波撞车,先放在这里 |
 |
武汉蒋品超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我的争辩<我对中国诗坛的贡献必将载于史册>
我此次进入大陆网站,与中国诗坛探讨与争论,有人说我不会有结果。我的确觉得这是鼠目寸光,他以为我的呼号非得造成谁谁谁平反才是有结果。能,当然更好。不能,我一样没虚此行。下面我把理由公之于世,也算是我对这种说法的一种争辩。
一,把诗人们以前如临大敌不敢正面触碰的敏感问题直接端了出来,让人们从束手束脚中解脱了出来,虽不能说已经能畅所欲言,但至少让诗人们感受到总以为十分凝重的空气其实已经开始变得轻松。诗坛上下,关于六四,关于民生状况的诗铺天盖地,现在看来发上来很轻松,而当初却是一件相当艰难束缚人们手脚的事。诗人陈金洪就在他的诗<春天>中就清醒的抒发了这一点,大意是:第一丝春风的到来需要穿越整整一个严冬,所有明媚的春光都是艳然自第一支芽苞的初萌。
二,清晰而鲜明的揭开了关于六四历史事件的重新审视与深度思考,使这一话题不再是一种隐晦之辞。虽然有人依然持观望,恐惧,或者恐吓的口吻,但这已经不全是时事所致,而是出自一些人自身心理因素。很多人开始还它以客观的历史定位。
三,这是我此程相当重要的收获,即开启了一场庞大而且必将持久的思潮,我把它定位为民生思潮。由前期<江南,我该用怎样的痛苦回首我的江南,我的江南>,<呼唤英雄>,<我的心如此难安>,<姐,那不是人民币增值,那是经济危机啊(一)>和之后<农民><农家女>等诗引发了诗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严重关切,涌现了大量反映农村,城市生活在底层人们困难状况的诗。更有多处网站象<诗中华>,<新诗歌>等甚至举办打工诗赛,民工诗赛(还有多处,一时记不起),即为这一思潮的具体反映,不应将他们单纯的理解为模仿或效法。
四,将一个旧有的词汇“爱国” 二字重新提起。这是与二和三连带而生的。民运与爱国,苦难与爱国总容易相伴相随。虽然之前可能有人朦胧的提及过此词,但自从朦胧诗后从来没有人如此清楚跟清醒过。这一词汇在这次无数诗提及过。象小引(“我的祖国,对此一无所知” 这是我很感伤的一句话),伊沙(<跟祖国抒抒情>),沈浩波(<我的北京>)等等
03-23-03洛杉矶
在网路上的反响:
大阗于2003年3月25日08:43:44在扬子噩:
与前辈商榷:在我看来----
一、您此次进入大陆网站,并不代表与中国诗坛探讨与争论。谁告诉您大陆网站就等于中国(大陆)诗坛了?
二,您所在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当然能畅所欲言,请您注意您在写作中的语境和我们的差别!
三,您对一些历史事件的重新审视与深度思考,是您的话题。有人观望,恐惧,或者恐吓,抑或出自自身心理因素,与您有关系么,与诗歌有关系么?
四,为什么要将“诗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严重关切,涌现了大量反映农村,城市生活在底层人们困难状况的诗,”上升到您感兴趣的政治高度?文艺是政治的反应,但我们的体制不容许我们!
四,您喜欢民运,您就民运去吧!
至于您对中国诗坛的贡献是否必将载于史册
我看
得有大家说了算
再次纠正您的一个观点
网络诗歌只是中国诗歌的一个尚未成熟的部分
您要给自己排座位
请多找地方下手
找准了
别闪了腰
中国像您这样被埋没的优秀诗人
多着哩
还有,别象我这样
不敢以真名见人
我回:
你应该知道网路传播之快如何是传统传媒能比
其直接快速当下即已发生。
李磊:
兄弟,作为一名艺术评论家你尚有实力,行为诗歌政治的发动者,你没有权力.
我回李磊:
你总标榜自己是杰出的评论家,仅不懂文学功能起码的常识
这不是权力的问题,也不是发动的问题,是感染与影响的问题。你告诉我从去年春季到现在有多少诗人,参与了关于“春天”的讨论,“死”的讨论,“祖国”的讨论,“生存处境”的讨论,匿名的,显名的,有名的,无名的。文字,诗,诗人都只是符号。当这些符号在触及人的视网膜时思维就发生了化学反应。我,就象你,现在在这里,你这个符号就在感染和影响着我和大家。现在只要我这个符号还在这网路上晃动,我所代表的意义就会存在并且感染和影响大家和网路诗坛,传统诗坛。我没有权力,诗人有什么权力?但我会用我的诗,文字和毅力让世人知道我所努力的事情的价值!!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