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我眼中的平型关大捷 |
 |
木偶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如果想要了解平型关大捷,就不能不提太原会战,因为平型关大捷,即太原会战平型关战役的一部分。
太原会战包括有: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主力是晋军,主要统帅为阎锡山和卫立煌等,从地图上很容易看出,所谓太原会战实际上就是国军保卫山西之战,而所谓这几个战役,不过是在去太原的必经之路上,逐次设防线厮杀。由于本文主要讨论平型关大捷,所以重点在平型关战役,其他战役不做赘述。
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一日,第八路军正式改称为第十八集团军,这一天也是日军占领天镇县城的日子,标志天镇战役失利,国军开始全线撤退到雁门关和平型关一线。九月二十日布防完毕。阎锡山此前的主要思路是,部下一个口袋阵,放平型关前的日军入关,然后关门打狗。但是临战前夕,阎锡山由于误判日军主攻方向为雁门一线,遂修改战斗计划,变关门打狗,为御敌于平型关外,决战雁门,主力移往雁门一线。
九月二十一日,朱德、任弼时、左权和八路军总部抵达太原。阎给八路军的分配的作战任务是配合国军正面防御。而八路军对于打阵地战的教训尤记在心,如何能答应,遂提出以运动战插入敌后配合友军作战,而阎老西估计对这支昔日的对手,也不那么放心,既然八路提出去敌后,就由他们去好了,成功了,可以为晋军分忧,失败了却也不怎么心疼。阎很快同意朱德的意见。
二十二日,日军对平型关一线发起攻击。
二十三日,朱德、彭德怀命令115师选择地形,进入伏击状态,相机出击。
二十四日,位于敌后的八路军115师林彪部,通过高参袁晓轩向阎传达林师进展的有利情报,敦促平型关一线守军在八路军发动进攻的同时也发动攻势,争取围歼平型关前之日军。
二十五日,115师伏击成功,作战过程不再赘述,当天下午晋军得到十八集团军通报,“林师已阻截平型关、东河南敌后的公路,即对敌发动抄击。”,晋军的前线指挥孙楚,也看出战机已现,命令自己的晋军当夜进击,命令客军高桂滋部(非晋军部队)固守防线,顶住日军进攻。
客军指挥高桂滋本身对御敌于平型关外就不太热心,他比较赞同关门打狗的部署,所以他的抵抗意识并不强烈,其二,由于主力移往雁门一线,兵力紧张,高部防线拉长,经过几天战斗,伤亡很大,二十五日夜,日军进攻高部,高要求孙楚增援,孙楚由于组织进攻根本抽不出人手,只能空喊些顶住之类的话,至于孙楚的和八路军夹击日军的计划,也由于高桂滋根本不相信八路已经切断敌后路,而被其作为天方夜谭,如此总总,高桂滋忽然看明白了,晋军想借日军之手了结了自己,然后自己摘果子,他全线撤退了。而晋军二十五日夜按照原计划出击,直到经过高部阵地时受到袭击,还认为是误袭,旋即展开激战,进击晋军陷入被动。就此大好形势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虽然二十六日由于八路军转进,牵制了部分日军,使晋军稳住阵脚,但是损失已经很大,后面二天的战斗,晋军虽然仍然构想调兵遣将与八路军合击日军,但第一步,夺回高部的阵地就让晋军举步维艰,至二十八日,已经无力再战,而日军更于当日突破茹越口,雁门一线告急。
二十九日日军占领繁峙县城,威胁平型关守军后方。
三十日阎锡山下令,雁门-平型关一线全线撤退。至此历经十天的平型关战役结束。
由于本文主要探讨平型关大捷,所以对国军的表现不做评论,只对八路军的表现进行一下总结:
首先,八路军作战意识之坚决与斗志是国军无法比拟的。
其次,八路军绝非属于流窜作战,而是有着明确任务的偏师。
三、平型关埋伏战,应该说是个漂亮仗,断敌之粮道,进而形成合击之势,当属战术上的胜利,以八路只敢攻击日军为辎重队为由,贬低平型关大捷,实在是没什么军事素养的噱头。
四、平型关杀敌之数,战后史料出入很大,国内现在的史料统称毙敌一千,台湾方面的史料从60到400不等,不过从萨苏的考证文章上看,大陆的毙敌一千还是可信的。(请参阅附录)
五、从国军杀伤日军甚众,超过八路歼灭的日军数,进而贬低平型关大捷,这也是无稽之谈,道理很简单,如果阵地前杀死敌人上千,阵地还是丢了,这个仗还是输。
总之,平型关大捷,从军事上讲,不是什么大胜利,对整个平型关战役来讲,也谈不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从政治上讲,确实可以称的上“大捷”,因为自抗战以来,国军的阵地战,未见成效,节节败退,而平型关大捷是抗战后的第一次胜利,从鼓舞士气的角度来讲,功大莫焉。
还有一点要补充一下,大家可以去找找大陆关于平型关大捷的文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中共没有撒谎,对国军的描述至多是以偏盖全,对平型关的评价也算公正,但它剪裁历史,用蒙太奇的手法,使读者产生了一些有利于中共的联想。现在某些反共作者,技巧就拙劣多了,为了贬低平型关大捷,他们直接采用了修改历史的手段。中共在这方面比他们的手段高明多了。
附录
从日本史料看平型关之战日军损失 (萨苏)
平型关之战,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军队第一次较大的胜利。日前,在网上看到一份资料《关于平型关战役的基本事实》,提到平型关战役日军的真实损失,认为日军应该是“一个不完整的汽车中队和一个负责大行李的运输和护卫的辎重小队,共计有日本兵60人”。把平型关看作大捷纯属夸大。看到这个帖子兄弟吃了一惊,因为我在日本好像看到过类似的资料,数字不太符合。平型关之战,到底毙伤了多少日军,中国方面有一万(蒋介石贺电),三千(长期使用的数字)和一千(近期国内著作如《三晋同仇》等使用数字)之分,从当时日军投入战斗的属于后勤部队来看,一万和三千都不大可能,属于战时为了鼓舞士气而进行的战果宣传,据此,我认为中方比较可靠的数据是一千。但是,一千和六十,区别也太大了吧。
这中间,我知道不少网友大作考证,兄弟对此无法评判,于是抱着兴趣进行了一番查找,决定根据自己找到的资料看看日本人怎样说的。
功夫不负苦心人,看到一份资料《終戦記念日特集》,日方资料写道:“八路軍は日本軍を5キロメートルの峡谷に包囲し、格闘に持ち込み、一日足らずで決着をつけ、日本軍をのした。”(八路军在五公里的峡谷里将日军团团包围,不断攻击,经过不到一天的恶战,日军全军覆没),如果五公里的战场上只有六十个日本兵,那就要差不多一百米一个了,稍微有点儿军事常识的人也明白,这个仗怎么能打呢?“百輌前後に上る自動車2539;輜重車の黒こげの残骸が残っていた
旨の救援に向かった第五師団歩兵第四十二連隊将兵の証言がある”(第五十团四十二联队救援的官兵证实,可以看到约百辆被烧黑的汽车和辎重车),如果是这样,就算一辆车一个人,日军也不可能只有60人,何况,驾驶车辆的和押运的还应该是不同的部队吧?
战斗中日军突围的部队似乎不少,日军突围人员形容“红军”(就是八路军)作战与国民党军不同,他们子弹不多,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原则:打出三枪就冲锋。因此与日军很快进入白刃战,八路军使用的白刃战武器除了刺刀,还有“青龙刀”等冷兵器。
日本人自己的说法:“この攻撃によって、1000人を超える日本軍を壊滅さ?br> 弧⒍啶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