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你们有权听听阿扁自己讲的话。阿扁:《生生长流台湾情──心情笔记》 |
 |
洪哲胜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生生长流台湾情
──心情笔记
陈水扁
前几天,阿扁回台南官田祭祖、扫墓,久违不见的南台湾,虽然春寒
料峭,却依旧绿意盎然、充满生机,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此行阿扁感
到最开心的,就是见到许多来自各地热情的民众和熟悉的乡亲朋友
们,大家你一言、我一句,开心的笑脸,陪着阿扁从惠安宫到祖厝,
小小的巷子,挤满了大家的关心和热情,说实在的,能与大家再见
面,感觉真好!
再过两天,就是嘉南大圳通水启用74周年纪念日,阿扁的老家西庄
村,位于物产丰富的嘉南平原。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个号称为“台湾
米仓”的地方,在日治时代中期,虽然有7条河川流经其中,但因为
干、雨季的差别相当大,无法有效利用水源,只能等待下雨才能灌
溉,是名符其实的“看天田”。
1910年,24岁的日本水利工程师八田与一先生,踏上了台湾这块土
地,投入嘉南大圳的建设,在技术条件匮乏的当时,以当地土石为原
料,采购进口的大型机械取代人力,并以先进的版水成式工法,兴筑
乌山头水库大坝,从探勘、设计、动工到建造完成,总共历经了20
年。
嘉南大圳长达16,000公里,大大小小的水流及排水路,足足可以环绕
台湾13周,绵密的水域网路,让嘉南平原水稻与蔗糖产量呈倍数成
长,不但为台湾奠定了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为台湾现代化水利工
程的历史写下了崭新的一页。从看天田到台湾的谷仓,这块土地正因
为有着许多精彩的人与故事,一路走来,奋斗的历程才愈显珍贵。
八田先生的贡献,不仅于此,他同时引进了3年轮作的制度,让甘
蔗、水稻和甘薯轮流耕种,一方面节省用水,另一方面,也让土地可
以休息、得到养分的补充,让嘉南平原能够生生不息,永远为后代的
子孙所享用,这个观念,一直影响到当前台湾农地的运用,不论是种
水稻、种水果,或者是要开发成观光农园或民宿,而最重要的就是要
让台湾的农业能够生生不息,朝着永续经营的方向迈进,才是根本之
道。
开工前与施工期间八田与一一直面临能否成功的质疑,但是个性坚毅
的他,始终深信可以完成这个任务。他曾说:“我在做孤注一掷的大
事,想一决胜负心情是理所当然的。无论做任何事情,头一回尝试时
人们往往会反对,如果没有成功别人是不会相信的,所以一定要坚持
到底去完成它。”勇于创新,不断自我突破,永远是带领台湾不断进
步的原动力。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八田先生于前往菲律宾进行灌溉工
程调查时,所搭乘的轮船遭到美军鱼雷击沈而不幸罹难,遗体火化
后,由家人选择葬在他所心爱的乌山头水库旁而非日本本土。而当地
民众为纪念八田先生的伟业,每一年都会举行纪念追思的活动。
过去400年,除了原住民族外,荷兰人、西班牙人、闽南人、客家
人、日本人,加上1949年由中国大陆来台的民众,都在台湾这块土地
上留下历史的痕迹与记忆。今天我们更有外劳、外籍新娘、大陆新娘
和许多新入籍的外国朋友,这些都是构成台湾文化内涵的重要元素。
只要认真付出,用心关爱,每一位生活在台湾这块土地上的子民都是
伟大而骄傲的台湾人,而台湾如果要以成为世界岛自我定位、自我期
许,更应该从珍惜和尊重各种文化根源开始做起。
当年乌山头水库兴建时所种植的南洋樱花,多年来仍然盛开如昔,美
丽依旧,彷佛在诉说着八田与一和嘉南大圳的故事,70多年来,生生
长流,为台湾这块土地带来永不止息的活力。
(2004.4.8)
〔原载《阿扁总统电子报》2004.4.8 #130;
[email protected]〕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