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妄议毕加索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妄议毕加索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妄议毕加索 (1126 reads)      时间: 2004-3-24 周三, 上午5:15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妄议毕加索


芦笛


今天本来受消极好帖的刺激,想写篇《给台湾民主政治一个机会》,不料进来下载他的宝帖,却看见了老洪的赖帐馊帖,顿时无名火直冲百会穴,闹得一点文思都没有了。想了想,还是来谈点轻松的,转移下情绪,免得又是一夜气得睡不着。

刚才在楼下看见阔太太的帖子,说我出了什么谜语,看得我一头雾水──我哪里出什么谜语给人猜了?又见她另一个帖子慨叹什么没机会见到中国人,没中国人作朋友,云云。要我说阿,那是你的福气。我早就专门写过篇文字,题为《万万不可与中国人共事和交友》,此文还给《万维天下》选进了精华版。写那文章时,海纳百川俱乐部还没发生政变丑剧,还没出那些让我三天三夜都讲不完的下作事。

算了,说来说去又扯到那些不愉快的往事上去了。还是来谈毕加索吧。

老毕我知道得很早。50年代,苏联是咱们的老大哥,也就是咱们的明天(其时的口号是,“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可直到现在咱们也没出个戈尔巴乔夫,唉),跟着人家搞什么“保卫世界和平运动”,到处都挂着毕加索画的和平鸽。我那时还很小,看着实在不像我见惯的鸽子,因问大人那到底是什么鸟类,大人告知那是“和平鸽”。

“和平鸽?什么是和平鸽?”

“就是鸽子。”

“那为什么叫和平鸽,不叫鸽子?”

“因为鸽子象征和平。”

这之后的谈话自然是无法进行下去了:谁能向幼儿解释“什么是象征?”“鸡也是和平鸡么?”“为什么鸡不能叫和平鸡,鸽子就能叫和平鸽”这些问题?

所以,那次谈话自然对我的智力发育毫无帮助,唯一的好处是让我知道那是一个有名的大画家画的,此人名叫毕加索,是西班牙人。

“西班牙远么?”

“很远。”

“比北京还远么?”

“嗨!当然比北京远,那是在外国。”

“什么是外国?”

“外国就是不是中国的国家。”

“什么是中国?”

“这儿就是中国。”

“北京也是外国么?”

“不是,是中国的首都。”

“可你刚才不是说这儿是中国么?北京又不在这儿。”

谈话照例又卡壳了,照例是大人最后用完了耐心,让我shut up。不过我还是好歹记住了“毕加索”,因为他画的“和平鸽”实在难看。而且大人还不准我说难看,非要说那是大画家的杰作。

这大概是我第一次上了“皇帝的新衣”那一课。儿童其实并不是永远是诚实的。儿童那无比敏感的心灵很能洞察大人的好恶,为了急于取得大人的赞赏,常常顺着大人的心思,讲大人喜欢听的话。所以,一直到我自己做了大人,才有勇气像《皇帝的新衣》上那个顽童,大声地喊出:“皇上精光着沟子!”

但这类问题并不是皇帝的新衣那么简单:皇帝身上究竟穿没穿衣服,用电子学术语说,是个“零或一态”的问题。此类问题非常容易确定答案。但如果皇上确实穿着衣服,而裁缝又坚持那是世上最美的衣服,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作出裁决的事了。

记得小姐姐有此上我这儿来出差,我带她去美术馆里周游。她虽然是学理的,但人文学科的修养并不弱于我。然而我却惊愕地发现,她对古典艺术非常迷恋,无限倾倒,对印象派的画却备极糟蹋。耳闻她信口雌黄,任意糟蹋我那些心爱的大师,我实在是忍无可忍,奋起捍卫我的“偶像”。

“那请你给我这个粗人说说,到底美在何处,行不行?”

我哑然。怎么个解释法?谁有本事解释?

“说不上来吧?”她得意之极,“我看,喜欢的人都是附庸风雅,不懂装懂。”

我大怒,责问曰:

“你的意思是说我附庸风雅,不懂装懂?”

她这才意识到那马杓把我也烩了进去。但她历来是我的波士,又岂会在部下面前轻易低头?于是她就说那是对事不对人,指的是普遍现像,并不是专门指我。我自然不服,反过来指责她无知无畏,胆敢嘲笑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俩各不相让,在美术馆里吵到天昏地暗,直到旁边的人白眼相看,才赶紧将国民经济主战场转移到外面,一直吵到家还气鼓鼓的。

有了这段经验,我才不敢附和2u2m今天的恶毒诬蔑,跟着说毕加索是个艺术骗子。我家小芦刚出国之时,那艺术修养远不如我,居然敢指责大师,说人家的杰作还不如他画的。我大怒,他还不服,说什么各人有各人的审美观。

“当然当然,”我答道,“这上头没什么统一标准。不过,我教你的,是受过教育的文明人的美学观点,跟户县农民当然不一致。我是你爹,当然想用这套影响你,希望你的审美标准和文明人一样。如果你一定要坚持农民趣味,当然我也无法勉强。”

不料这小子在这儿上了几年中学,不知不觉之间,艺术趣味竟然突飞猛进。后来只有我看不懂,要他来向我解释的份。他也喜欢毕加索,所以我不敢再说人家是废物。孩子总不会欺骗他爹,是不是?

因此,毕加索,对于我象征着永恒的难题。遇到我看不懂也毫不喜欢的艺术品,我总要免不得一种微妙的难堪心理:如果坦诚说出自己的感觉,万一那确实是杰作,自家岂不成了土老帽?要是胡乱称赞,万一拍错了马屁怎么办?更重要的是,当人家盛赞某杰作而自己又实在看不出好来之时,心里那愤愤不平的挫折感实在是难以忍受:我为什么就这么笨,竟然看不出人家全心全意欣赏的东西究竟美在何处?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380633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