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随便的“随”姓,其实祖宗也姓“刘”,“自唐以下,汉以上,德著于世”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随便的“随”姓,其实祖宗也姓“刘”,“自唐以下,汉以上,德著于世”
安魂曲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2787
经验值: 0
标题:
随便的“随”姓,其实祖宗也姓“刘”,“自唐以下,汉以上,德著于世”
(347 reads)
时间:
2004-3-13 周六, 下午11:36
作者:
安魂曲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在刘姓的早期历史上,除刘累之外,另一个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士会。正如王符在《潜夫论》中所称赞的,“刘氏自唐以下,汉以上,德著于世,莫若范会之最盛也!”
士会,姓祁,名会,字季,以士为氏。因食邑于随,称随会;后又食邑于范,称范会,史称范武子。他是活跃于春秋前期晋国政治舞台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位显赫人物,也是刘姓、范姓、士姓、随姓等中国姓氏共同的大显祖。
士会出身官宦世家,年轻时即步入政坛,早年任晋国大夫,辅佐晋文公(公元前636——628年在位)、晋襄公(公元前627——621年在位),是晋国称霸中原的功臣之一。
特别是在发生于公元前633年的著名战役——晋楚城濮之战中,代任戎右之职的士会勇猛奋战,终于使晋军以弱胜强,大败楚军,从此奠定了他在晋国政治舞台上的牢固地位。《国语·晋语》就记载说,“(士会)佐文、襄为诸侯,诸侯无二心”。
公元前621年,晋襄公去世,他的太子夷皋年幼。为了国家的前途,大臣们在襄公死后召开内阁会议,决定废除太子,另拥立襄公的弟弟——当时在秦国任亚卿之职的公子雍为新的晋国君主。因公子雍正是士会的姑姑杜祁与晋文公的儿子,与士会有亲戚关系。于是,晋人派士会与另一位大臣先蔑一同出使秦国,前往迎接公子雍回国继位。但是,当士会和公子雍在秦国军队的护送下回国尚在途中时,晋国的国内政局又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公元前620年,以赵宣子为首的晋国大臣们迫于晋襄公夫人缪嬴的压力,背叛了士会和公子雍,在晋国国内改立年幼的夷皋为国君(即晋灵公),并派兵阻击秦军,阻止士会和公子雍回国。
为此,秦晋双方在令狐至刳首一带展开一场大战,结果秦军大败。
士会失败后,不能再回晋国,被迫出逃到秦国避难,开始了他长达7年的流亡生涯。他的妻子儿女和和大部分族人随后也纷纷从晋国逃到秦国,与他会合。
士会投奔秦国后,很快受到秦国的重用。史载士会充当秦军的谋士,经常为秦军攻打晋国出谋画策。秦国在士会的帮助下,为了报复晋人,多次出兵攻打晋国,夺取了晋国的武成、羁马等地,晋国军队从此彼于奔命。
鉴于秦国重用士会给晋国造成的巨大威胁,公元前614年,晋国的六大臣在诸浮再次召开内阁会议,商讨对策。会上,大臣们一致认为士会“能贱而有耻,柔而不犯,其知足使也,且无罪”,决定为士会平反昭雪,将他请回晋国。
随后,晋国派大臣魏州余假装投降秦国,暗中与士会接洽联络。士会答应回国。州余接着向秦王献计,要秦王派士会前往晋国的魏地做策反工作,秦王果然派士会前往,并与士会约定:万一晋人有诈,将士会抓住,那时秦王一定会把士会的家人妻子送往晋国与士会相会。这样,士会便借前住魏地之机,回到了阔别7年之久的晋国,重返晋国政坛。
《左传》等书记载,士会返回晋国后,再次受到重用,出任上将军(晋国三军统帅之一,地位仅次于中将军即元帅)。公元前593年,士会因消灭赤狄有功,被晋景公封为中将军(晋国元帅),并兼作太傅之职,从此成为晋国三军统帅,开始执掌晋国国政。史称士会“辅成、景,军无败绩”,“端刑法,缉训典,国无奸民”,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起来。
由于他对晋国的卓越贡献和不朽业绩,公元前592年士会退休时,被晋景公在其已有的领地随邑的基础上,加封另一个领地——范邑(今山东省梁山县西北范城)。后来士会在范邑终老去世,被赐谥号为“武”,因此史称他为“范武子”或“随武子”。
史籍和各种范氏族谱都记载说,公元前614年士会返回晋国后,秦康公依约将士会的大部分家属族人送回了晋国。这部分返回晋国的士会子孙,后又随士会迁徙到新的领地——范邑定居。他们的后代,就以新的采邑名称——范,作为他们的姓氏,形成了中华民族中的一个大姓——范姓。
《左传》等经典和大量刘氏族谱则又记载:公元前614年,当士会和他的大部分族人重返晋国时,他的一支子孙后裔,却继续留在生活了7年之久的秦国。
这支留居秦国的士会后裔,从此在秦国落地生根,繁衍生息下来。他们因为失去了随、范等领地,又没有司空、御龙、士师的官衔,于是便去掉杜氏、士氏、随氏的氏姓称号,而选择他们的著名显祖——刘累的姓氏,正式恢复刘姓。他们就是今日中国第四大姓刘姓的复姓始祖。
(还有一种说法则认为,士会归晋时,他的一部分子孙留在秦国。这部分被留在秦国的士会后裔,就取“留”之意,称自己为“刘氏”。因为古代“留”与“刘”音义相通。)
一些刘姓族谱记载,士会留在秦国的这个儿子,名字就叫做留,后世族人尊称这位刘姓的复姓大始祖为“留公”。
这样,刘姓自从尧帝时刘式封刘得姓,至大约公元前1877年改称御龙氏,此后又相继改称豕韦氏、唐氏、唐杜氏、杜氏、士氏、随氏,在经过夏、商、周数千年的沧桑变迁之后,至此正式恢复了“刘”的血缘徽记。纯粹的中华刘姓的历史,至此才完成序幕,开始进入正场。
随姓按姓氏人口统计,随姓居全省第412位,共有835人。随姓出自祁姓,是春秋时,晋国大夫士会,字季,辅左晋文公、襄公、成公、景公,于景公七年(前593),率师攻灭赤狄,晋升为中军元帅,兼任太傅,执掌国政,修订法规。士会食邑于随(今山西介休),后又食邑于范(今河南范县),子孙以邑为氏,是为随氏和范氏。随姓,在隋代时,去掉走字,是为隋姓,从此又分为随姓和隋姓,其源相同。
作者:
安魂曲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我还真不知道隋姓是这么来的
--
芦笛
- (0 Byte) 2004-3-14 周日, 上午12:34
(67 reads)
考据功夫不错。你查查封从德的家谱吧,祖上是不是新闻检查官?
--
随便
- (0 Byte) 2004-3-14 周日, 上午12:33
(80 reads)
封姓祖上50%可能是鲜卑人
--
安魂曲
- (848 Byte) 2004-3-14 周日, 上午12:46
(123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82345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