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油菜:山西人,伐薪烧炭南山中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油菜:山西人,伐薪烧炭南山中   
斑竹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油菜:山西人,伐薪烧炭南山中 (459 reads)      时间: 2002-3-10 周日, 上午7:40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山西一向五谷杂粮,哪里有大米白面。有人怀念阎长官,是后来大饥荒,文革武斗,市场供应太差而引起的。

下面是有才一个老贴,跟林思云先生侃山西的。



山西人,伐薪烧炭南山中





华国锋前些年回山西,讲述他当湖南湘潭书记时查‘毛氏族谱’有七绝一首:



一钩明月一拳山,

虎踞龙盘在此间。

灵秀聚镜人莫让,

百桥如锁几千关。



白居易李有才合作词一曲:



山西人,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是为序。





有关山西的说道,有才也唠叨不少了。最得意的‘说说刘格平同志’,在此坛同

‘大家’各获一跟贴。不过,大家那边的‘小白’同志给予高度评价,说没想到有

才肚里还有许多中共党史存货。惭愧!



银河万象这边,接着‘老吃’先生的‘山西表哥’一文,上一个‘说山西道山西’,

把山西的好处也夸得差不多了,不曾想,南京人林思云又来个‘闲话山西人’,这

不,‘南京鬼子’都打到家门上了,不评行吗?横竖躲不过,硬着头皮上。



老林从老赵的[南人北人]侃起,信手侃来,黄河之水天上来,稀里哗啦到东海。

有才跟着[南人北人],也上一个[也侃南人北人],为北人张目,好象没人理会。



这不,老林挥起‘南京东洋大刀’,也来‘砍’哦们山西人,有才只好奉陪一二。





平心而论,老林对山西还是挺有研究的,但一些数字欠准确,有待完善。比如,山

西人口,文革前是两千八百万。这是匣子里广播的。(山西革命群众夺权后人民日报

社论[山西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伟大胜利])。现在,大约三千多万。老林所说的‘两

千多万’人口还是旧数字。山西人至少同台湾人差不多,甚至要多几百万。不要小

看这几百万,投票时就能决定总统。



不过,山西地处内陆,属黄土高原不毛之地,放洋的人不如直辖市和南方开化地方

甚至东北人多,这也是实情。有才也因为网上遇到老吃这山西老乡而两眼泪汪汪。

在美山西人,如同孔乙己茴香豆---多乎哉?不多也。



[李有才]名字的确是老赵给的,用着顺手,就沿用下来。老赵是个内秀的农民,确

是好人老实人。不过,山西俗话说:好人不长久,害(坏家伙)活一千年。这不,文

革中硬给斗死了。每想到老赵死时惨状,对发动革文化命的人,就充不满敬意。



说说山药蛋。



何时传入中国,无法考。但老林说清朝中叶一说,也是胡猜。土豆,既可当粮,也

可当菜,到了土豆烧牛肉普及阶段,即进入共产主义。老林这种‘分类’法,一看

就是胡侃,遗憾版主兼读者憨子先生给个棒槌还真认个(‘真’)针。中国人,研究

正史的人太多,追究野史的人太少。不要说山药蛋,就连原子弹什么时候传进来的

也不知道。没准,就是咱中国土生土长的。老林,有才问你,这西方示威者抗议时

扔的手榴弹--西红柿,这小英雄刘文学舍生忘死抢救下来的公社的辣椒,又是什么

时候传进来的?这可是大众菜啊,您不会说是本世纪初吧?还有山西主要农作物,

小麦,玉米,谷子,高粱.......也许是老谋子拍红高粱时候传进来的?



扯远了,回归山药蛋。



至于何时开始称呼山西作家‘山药蛋’派,又是糊涂账一本,无从可考。好象是八

十年代初开始喊得比较凶起来。老赵算是主要代表,然后是马锋,西戎,束为,孙

谦,六十年代也算小火一把,没成什么大气候。应该算是文革后崛起的这批人比较

厉害:郑义,柯云路,雪柯,李锐,钟道新,张石山,赵瑜,以及最近红透大半边

天的张平(根据他的小说‘生死抉择’拍摄的影片,成了中国反腐败必看教材)。郑

义,李锐差点在老诺家里,把北京作家老高挤出户外。柯雪夫妇,就不提了吧,恐

怕现在处于出道后最艰难时期。



山西人的确保守,比较土。黄土高原,很多地方没水,尽土。看看老谋子郑义们拍

的‘老井’,就知一二。那山药蛋派为何在中国文坛占一席之地?全靠老吃北京哥

儿们--到山西插队的北京知识青年郑柯等,他们把外面大世界的洋气,同山西土气

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同山西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把更纯的‘土豆’传入山西,

山药蛋成为‘原子弹’。六四时,山药蛋的杀伤力,比西红柿大多了。



马悲鸣先生对郑义扔山药蛋,主要是反人家是团干部,但郑义先生作为作家,对中

国文学的贡献,马悲鸣好象没有扔山药蛋。永贵大叔头上裹白毛巾,就是因为山西

风大,无帽子可戴,一方面没法儿给别人戴,另外一方面,有人扔山药蛋,也可略

为防范着点。



林思云先生说:“山西人口不多,人口压力不大,粮食等一直能够自给自足”,有

其对的一面。晋中,晋东南,晋南,忻州地区自然条件尚可,风调雨顺之年,百姓

糊口可以。但那吕梁,雁北地区农民,实在贫瘠地可以,不管什么年份,动辄饥寒

交迫出塞走西口。到内蒙宁夏许多地方,山西梆子几乎成了当地地方戏。

那乌兰夫一家不都是一口‘山西口音’?



下面说说山西的名人。



有才以前在贴子里,也说了不少山西名人,到了忘了提关老爷。这次,被林先生誉

为‘山西第一名人’。有才山里待一辈子,后来到了广州,到了美国,发现各地的

中国商店饭馆,不少都供着关公像,看来这关公的确有名。不过,要说‘最

’,应该数李世民还有武则天。中新社报道,最近一项对中学生的调查表明,他们

最崇拜和敬佩的历史人物中,有武则天,没有关云长。(也有孙中山,毛泽东,邓小

平)。



徐向前和薄一波在自传中都提到,他们祖上有人在南方做官。



山西有不少二鬼子,但的确著名汉奸不多。远的不说,抗战期间汪精卫政府立在南

京,离山西太远,所以以南方人为多。(汪陈周等大汉奸不论,日本投降后南京警备

司令部一次枪毙18名汉奸,全是南方人,但不敢保证有无徐薄的先人留在南方的后

代)。抗日期间,日本特工高桥坦等多次到太原策反阎锡山,没有成功。



说山西人勇敢,有才认为,这不假,但不是任何时候都是。



在山西平型关一战,八路军一一五师击毙日军后勤部队军人一批,是南方人林彪打

的,团长政委李天佑杨成武也都是南方人,当时的战士大约也是长征不死的南方红

军为多。难为老林还想到‘忻口’战役,但那不是晋军打的,至少不完全是。当时

的情况是这样的:平型关一战虽胜但并没阻止日军在雁北的攻势。37年九月,代县

失守,忻县告急,太原就在门口,相应告急。蒋介石命卫立煌率四个半师从石家庄

驰援晋北,扼守原平忻口一带;朱德率八路军守五台(阎老家)一带;杨爱源第六集

团军守宁武阳方口一带;后来把北平拱手让给解放军的山西人傅作义率第七集团军

守定襄太原一带。日军板垣征四郎(还是没有大郎)指挥伍万日军直扑太原。十月初,

猛攻忻县,守军奋力反抗,两团长阵亡。日军猛攻原平,一九六旅旅长姜玉贞率领

弟兄们,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十月,原平失守。忻口是太原屏障,忻口之战就是太

原保卫战。前敌总指挥卫立煌(后来在东北被林彪四野大败)指挥中国军队18万人在

此据守。10月13日,板垣师团主力在飞机坦克大炮支援下,在忻口对国军阵地展开

猛攻,双方在南怀化,永新村等地激烈肉搏,反复争夺撕杀,战况极为惨烈,中国

第九军长郝梦龄殉国。激烈战斗持续18天,中国守军伤亡三万余人,日军伤亡数字

不详(中国统计是一万余人)。11月一日,日军从石家庄南下,卫立煌率忻口守军南

撤。二日,忻口失守。六日,日军围困太原,从三面开始功城。8日,日军开始空降,

傅作义下令从南门突围,太原宣告沦陷。



要说惨烈,还有‘围困沁源’,这是晋东南老赵家乡的事情。不过,阎锡山联合冯

玉祥同蒋介石打‘中原大战’,山西的子弟兵是够勇敢的,差点把老蒋的江山拿下

来,多亏东北王张作霖出马帮忙,抄了阎冯后路,这才挽救了革命(老蒋的),挽救

了党(国民党)。这是否后来老蒋不杀小张的理由?



山西人勇敢,但南方人更勇敢。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就是在晋中殉国的。(当时,

邓小平还只是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后,晋中地区多了一个‘左权’县,但还是以种

山药蛋为主。顺便说一句,晋东南管土豆叫‘山药’(发音山约)。按老林的归类法,

马铃薯应当被山西人归到药类。



林思云先生说:“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军遇到的最难打的一仗就是“太原战役”。

这话有一定道理。当时这仗也打的很惨烈,大概同‘盟军’诺曼底登陆伤亡情况差

不多。阎军在太原东山一带,修筑了大量钢筋水泥碉堡,利用地形,形成坚固屏障,

易守难攻。当时是徐向前胡耀邦参与打的太原,激烈伤亡程度不亚于‘忻口’战役。

解放军之所以久攻不克,关键问题是阎利用一大批投降的日本军人当炮灰,日本人

多能打仗?难怪胡耀邦打不动。看过‘高山下的花环’,就知道打越南牺牲的解放

军烈士墓是多么一望无际地大。在太原东山脚下,山西政府修建了两个纪念陵园--双

塔寺革命烈士陵园和牛陀寨烈士陵园。那烈士几乎都是打太原牺牲的解放军。有的

墓碑上就是简单一句:某某烈士,某某地方人。(也许是南人,但印象中很少北人)



说到“台北还有一个‘太原五百壮士’纪念碑”,那是有才来到海外才知道的。听

一位台湾朋友说的,这才知道上海的‘捌百壮士’和太原的‘伍佰壮士’。有才以

前只知道,河北有狼牙山五壮士。作为一个山西人,不知道在太原死了那么多‘壮

士’,是谁之过?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55015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