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此书作者对施计划评价极低。老施虽然年轻时在the Lancer of Guards任过军官,但基本是参谋人员出身,在1891年任总参谋长前乃是个军事史教官。此人是个典型的普鲁士旧式军人,对政治和国际关系既不懂也毫无兴趣,对海军极度鄙视。他除了专业外毫无任何爱好,常常工作到半夜,唯一的消遣是给女儿读军事史(那女人真可怜。一个女人得忍受这种折磨,堪称西方第一孝)。他最崇拜的战役是公元前216年汉尼拔包围并歼灭罗马军团的Cannae 战役。施列芬计划是他毕生心血的结晶,一直到临死前他都还在推敲它。
有趣的是,老施似乎故意不看这个问题。终其一生,他一直在苦苦推敲这个计划,最后的结论是靠现有兵力,德军不足以粉碎法军。要在决定性的战役中获胜,还需要8个兵团(corps)。但直到战争爆发,这8个兵团都没建立起来。事情还不止此, 最可笑的是,即使有了这8个兵团,也根本就没有运送它们的道路。换言之,法国的道路网和德军的行军速度决定了他想象中的决定性战役根本就没有可能打赢。有鉴于此,Keegan叹曰:“He had run into a logical impasse. ... His plan for a lightning victory was flawed at its heart.”(“老施实际上是进入了逻辑上的死路。他的闪电战计划从根本上就有缺陷。)
更有趣的是,施计划在和平时期中作出,然后存了档。临近战争时接任总长的小毛奇(老毛奇之侄)把它刨出来,将其正式采用为德军的战略计划。这内在的缺陷他们不可能看不出来,但 “They responded to the difficulty by ignoring it.”(他们用无视问题的方式来解决它)这倒颇有些中国人的阿Q精神。 不过除此之外他们还能有什么选择?德国处在被两线夹击的最不利的战略态势中,不采用施计划又怎么办?直接进攻法国要在人家的乌龟壳面前碰得头破血流,去打俄国又面临着不可征服的广袤空间。看来看去施计划还是唯一有点成功机会的赌博方案,无怪乎它最后还是被采用了。所以我说“施计划是屎计划,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话一点都没说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