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桥本君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桥本君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桥本君 (933 reads)      时间: 2004-3-02 周二, 下午11:09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桥本君

◇芦笛◇



第一次见到桥本,是在系里的学术讨论会上。那时我刚来报到不久,同事们的名字和面孔都还对不上号。但他是系里除我之外的唯一的亚洲人,其打眼是不用说的了,更打眼的是他那份殷勤。报告过程中投影灯不知怎麽出了毛病。这事本来和他毫无相干,他却忙前忙后地直张罗,试图修复,最后朝著系主任无奈地摇摇头,叹道:“死了!”

“马屁精,”我鄙夷地想,“东方人全他妈一样!摆明了拍头儿的马屁,德行!”

这家伙看起来的确不象个好人。他五短身材,白皙的脸上配了一副林彪式的八字眉(只是远没那麽浓),头上永远扣了顶鸭舌帽,活象当年上海滩上的“白相人”,走起路来两条短腿划得飞快,有种一跳一跳的感觉,象当年风靡大陆的日本肥皂剧上的女主角阿信似的。据说日本人全都在塌塌米上跪成了罗圈腿,走起路来全是这个样。不过我认识的别的日本人的步态似乎又没有那麽突出。这事只有以后到日本去实地考察才能作结论了。

第二天在路上碰上了他,他似笑非笑地问我:“你‘锯’到了派对的通知了吗?”(“Did you saw…?”)
“‘锯’到了。”我做了个夸张的拉锯的动作,心里暗笑:这英文真他妈臭,白让他来了这麽多年,日本人全是语言白痴!

对我明目张胆的嘲笑,他却毫无所感,依旧用那破烂不堪的英文说道:

“那就好,那就好!我还怕你刚来不注意,错过了呢。”

我略有三分感动,旋即又提醒自己:上我这儿来讨好,没门儿!

没过两天我就给了他个真正的难堪。那天他在咖啡室里和一个墨西哥妞瞎侃,说他现在已经不会说日本话了,每次回国前都得把日语教科书找出来温习一番。我实在听不下去了,端著咖啡走了过去:

“Amazing!(真令人吃惊!)你真把日本话忘了麽?”

“真的。”

“那你的脑容量怎麽这麽小,连两种语言都装不下呢?真难想象世上会有这麽小的脑袋!”

他那白皙的脸刷地红了,连墨西哥妞也十分难堪。两人都沉默了,但我还不饶他:

“英语中有句俗话说:猫把你的舌头叼去了。你养了那麽多猫,没准是它们把你妈的舌头(双关语:母语)叼走了,不是你的大脑出了问题吧?”

墨西哥妞绷不住扑嗤一声笑了,他的脸红得快滴血了,不过还是一句话也没说。第二天两人见面,这家伙居然又行若无事地主动跟我打招呼。这倒让我不禁佩服他的涵养──要是我这麽奚落一个中国同事,这辈子也就别再指望化解这份血海深仇了。

不过后来我发现对“忘了母语”说心存鄙夷的人并不只我一个。有次我跟西尔维娅谈起此事,她一边笑一边嚷嚷:

“那他还有什麽语言剩下来呢?他不能说英语,也不能说日语,他只能是个没有语言的人!”

原来,看不上他那破烂英语的人不只是老马。只是鬼子们老奸巨猾,不象我这样当场让人下不了台而已。明白了这点,我不禁对我认识的某位同样忘了母语、而且声称自己是“遗传上的中国人”(genetical Chinese )的同胞顿生怜悯之心:大概在鬼子们眼中,他也是一个“没有语言”的人吧?以后我发现,日本访问学者在背后对桥本有些微词,主要因为他在私下场合和他们从来只说英语,不说日语。他们对他的鄙夷恰如我对那位同胞一样──为照顾他那惊人的脑容量,我们交谈也从来是只用英文的。看来,“人必自辱,而後人辱之”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铁则。

不过,除了日本人那根深蒂固的对欧美人的自卑心理,老桥倒基本是个好同志,根本就不是我当初想象的那个马屁精和白相人。他的确“拍马屁”,不过是“拍”一切人的“马屁”。不管是谁作学术报告,哪怕是毫无地位的研究生也罢,张罗投影机、幻灯机的人必然是他。他还记得所有人的生日,隔三差五地就要拿著张生日贺卡来请你写上两句善颂善祷的话。他绝对是咱们系的不管部部长,多年如一日地默默操心那些没人注意而又需要个人来张罗的小事。奇怪的是大家都似乎习惯了他的服务,将这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以致他的生日反倒没人过问了。尽管他热心帮忙,群众关系似乎也不是应该的那麽好。有一次我跟他的部下聊天,惊奇地发现那小子对他颇有腹诽。我不解地问他桥本究竟有什麽不好的地方,他想了半天,说:

“哎,他这个人极端地乏味,一点幽默感都没有!”

我知道,所谓“幽默感”在这儿算是最高级的天赋,在国内泡妞得靠“郎才(或财)”,在这儿就得靠“幽默感”。悠悠万事,幽默为大,哪怕你是个瘾君子或杀人犯,只要你有伟大的幽默感,你就够酷够“秋特”的,不愁找不到小伴儿或老伴儿。不过,我还从来没想到过这神圣的幽默感还得是当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一个重要条件。

“我承认他这个人比较严肃,”我说道,“但他有时还是很幽默的。有时他的话逗得我哈哈大笑,我奇怪你怎麽会有这种感觉。”

“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感觉,好多人都这麽说。当然,你们都是东方人,他和你之间大概有某种神秘的沟通,所以你才会认为他有幽默感。其实,他的幽默感恐怕比一只猫也多不到哪儿去!”

我想,这就是西方人对林思云君的“日本人到底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的困惑的解答。“西方中心”论在欧美人的内心深处是牢不可破的。撼山易,撼文化传统难。尽管在国际政治的势利考量中,他们不得不承认日本的经济实力和其后的政治影响,把日本当成一个现代化国家来看待,甚至可以在奉行种族主义的南非把日本人官定为“白种人”,但在他们内心深处,日本人永远是东方人,和中国人、越南人、朝鲜人、菲律宾人等等毫无二致。在这个意义上,“脱亚入欧”的日本就像桥本君变成“没有语言的人”一样,变成了“没有地域的国家”。

西方对日本的无知甚至超过了对中国的无知。有一次一个鬼妞问我:

“日本不象你们中国,没什麽历史和文化,对不对?”

“太对了!”我昧著良心地说,仇恨和良心常常是互不相容的。

“我说呢!他们的电视机和汽车真棒,不过,要说文化,没门儿!”

所以,要说老桥没幽默感,似乎也不完全是那麽回事。有一次我对他说,据说日本人的穿著比较正式,男人得时时西装革履,不象这儿这麽随便。他好像受了污辱似地叫了起来:

“谁说我们穿的正式?你知道在日本谁穿三截头的西服吗?那是建筑工人!他们穿著三截头(注:指包括背心的正式西服)拌水泥、编钢筋,还打著领结!你知道为什麽?因为没人穿西服,所以西服成了最便宜的衣服,建筑工人才会买来作工作服!”

我脑海里立即浮现了一个穿著正式西服、打著领结、浑身泥浆、汗下如雨的建筑工人的形象,这滑稽的形象逗得我哈哈大笑。很久我都忘不了这个生动的形象。然而后来我跟别的日本人谈起此事时,人家却嗤之以鼻,说老桥瞎说来著。三截头的西服在日本贵著呢,不是建筑工人可以问津的。

这就是老桥。别看他一副温良恭俭让的样子,其实是棉里藏针。事涉祖国尊严时,他不惜发明出一个穿三截头的建筑工人的神话兼笑话来。而所谓祖国尊严,就是要证明日本处处和欧美一个样,哪怕在穿著是否随便这种小事上也罢。

【未完待续】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32579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