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随便造谣提到的黄帖之二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随便造谣提到的黄帖之二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随便造谣提到的黄帖之二 (439 reads)      时间: 2004-3-02 周二, 上午3:51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风萧萧兮易水黄,淹死黄叔兮跑他娘


芦笛


老明黄瘾大发,黄河之水天上来,水漫寒山淹老驴。我说老明,你就饶了我吧。上周答应人家周末交稿,到现在还没收口子,我这心里着急着呢。你却一而再,再而三地黄汤泛滥,还写什么“黄河颂”,引得那专给小鸡拜年的黄鼠狼协会副主席大声喝彩,说是要把寒山小径变成黄土地。

易老三,我问你,你的良心在哪里?苦逼我,吐琼浆,就不知我内库没换的?行了,看样子不把那第二柄洋枪往外掏,你是不饶我了。跟老马不饶郑义似的(对了,刚才在隔壁给老马开了点骂人艺术课,版主们爱删尽管删)。掏枪之先,答一下网友。

老虫,我真是老糊涂了。这先入为主的概念简直就摆不脱。SOMEHOW, 我心里记得是《远岸》,就看了杂志也没用,愣把人家《彼岸》说成是《远岸》,而且,我还把人家赵淑侠打成了赵燕侠,真是鬼使神差。上次我就把梁思成打成了梁思同,让人家然然指出了,这里谢谢。奇怪,我这是不是早衰的表现?

你要我打程星那篇文章出来,我第一没空,第二怕侵犯人家版权。要是文章都在网上流传开了,人家还卖什么钱?我本来就是替人家吆喝卖书的,难道还能拆人家的台?据大贼揭发,你从来不买书报,专在网上看不要钱的,比我还不如。我还订阅过几年的两《春》和香港的《争鸣》以及《NEWSWEEK》,不过后者是上了当。那些家伙来信通知我打中了一百六十多万的大奖,我填了领奖单却给我寄来了杂志,逼得我只好交钱,就这么一直订到去年才停了。最近又屡次收到中奖通知,弄得我心里痒痒的,好不容易才按捺下填单子的冲动。

关于道德问题,我的立场其实不“飘”(你真懂说话艺术,其实是说我摇来摆去吧,呵呵)。我坚决反对“德治”,主张法治,也反对在网上搞什么“人品第一”。看文章就看人家是什么观点,有没道理。哪怕是我素来讨厌的方舟子,我还是很欣赏他的某些文章的。我觉得他的文章跟他这个人如何完全是两回事。我又不招他作女婿,管他人好人坏干什么?难道说这人不好,文章也就不能看了?如果搞“人品第一”,马上就要在网上形成文字狱,成了共党那一套。

我觉得,所谓第一第二第三之说没什么道理。如果搞“观点第一”,立刻就要变成党同伐异。我看文章的方式是首先看人家的说道有无道理,对自己有无启发,再留意一下人家的思路,获取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如此而已。其实跟看教科书也差不多──谁会去管编教科书的人的人品如何?

但我并不像许多国外的华人一样,认为道德是万恶之源,应该废除,代之以西方那据说是万能的制度。这些人的误区,是把中国式的德治造成的人性扭曲看成是讲究道德操守的结果。其实中国人的素质差,主要就差在道德这个层次上,这就是我一度提出“道德救国”的基本原因。看看联合国的人权声明,你就能发现人家把“义务”和“责任”分得清清楚楚,并且说明了后者是道德层面的。认为西方人不讲道德,简直是对人家文化的侮辱。

这不是说我们就可以在网上搞道德批判,原因我已经说了,一搞势必要成文字狱──谁不怕变成“人品恶劣”的人?最后就是万籁俱寂。这种道德法官只有中宣部长爱当。当然,对政治人物可以而且应该进行道德批判,这批判的方式我已经在《道可道,乃人道》中说了,记得老明立刻贴了篇《道可道,非芦道》出来反驳。你如果有兴趣,不妨再当一回累疯,去说道把那两篇玩意刨出来贴到隔壁去。

至于你说的“以德治网”,其实并不是什么道德批判,只是防止流氓破坏,但并不干涉话题,更不为论敌扣道德帽子,只是为大家营造一个理性辩论的良性气氛而已。应该说,这其实是一种警察行为。

滑稽的是,有些同志的脑袋不是很清楚。你一提道德二字,就像踩了某些人的鸡眼,人家就要觉得不舒服,认为你是挥舞大棒。我当初贴出与思云的辩论文章《问世间,德是何物》,竟有人给我来信反对使用这个标题,仿佛那是什么下流话似的。

这个话题很大,一时半刻说不清楚。等我以后有空,再来好好写篇文章吧。

刚才进来,见老明说我那黄帖还留在总坛里。好奇心起,就跑去看了一眼,却见到“余粮”先生(但愿没记错名字)极为精彩的论幽默的帖子,很有意思。受我的连累给删了,真觉得对不住人。不过我觉得,“幽默”这玩意是真难说清楚,一定要用逻辑、修辞去界定恐怕不行。也似乎无法完全套上老明的“教育意义”说。我这个人有些唯美主义,只要幽得巧妙,默得开心,就很喜欢,管它有没有什么教育意义,是否下流。我记得那两柄洋枪,就是因为觉得它们的艺术水平很高,比国内的黄笑话水平高多了。尽管是下流的。

行了,该拔洋枪了,ONCE AGAIN, 待老明看过后,就请半猪删了。就算吓不跑小姑娘,老芦一大把年纪还讲这些下流货,成老不正经了。上了此帖后,我就再不来了。怎么的也要赶在本周内交货。

开讲之先,得介绍一下,英国的国歌是《GOD SAVE THE KING》,如果是女王,则改成《GOD SAVE THE QUEEN》,中文翻译是“天佑吾王”,免了性别的麻烦。但“SAVE” 这个词的原意是“救”,所以也可以理解成“上帝,救救国王!”英文的模糊之处在于,同是一个“QUEEN”字, 它可以是国王的王后,也可以是女王,而这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现在英国的国歌是“上帝保佑女王”。如果查尔斯登极,国歌就要改成“上帝保佑国王”,他老婆也是QUEEN, 称号和现在的伊丽沙白完全一样,但根本不是一回事,前者不过是王后,而后者是女王


却说英国古时有个国王,跟金朝的废帝海陵王似的,喜欢关心文武百官的枪支大小(根据野史,金废帝以枪支尺寸决定官员职务高低,民谣讽道:“朝廷作事太荒唐,白做铨司开考场,故事文章全不用,唯凭腰下硬帮帮。”)。忽一日,国王见风和日朗,便召集百官贵妇,在郊外开演武大会。这演武大会不同寻常,不是骑士决斗,而是比赛枪支大小,谁赢了就要披红挂彩,接受奖杯,全场欢呼,乐队奏乐。

先上来的武士们比了一阵,都没有什么惊人艺业。宫内府大臣看得不耐烦,乃拔步跳上场子,亮出了左轮枪,观众一看,不由得欢呼起来,淑女们投以无限钦佩无限敬慕的眼光,乐队高奏豪迈的进行曲。

宫内府大臣正扬扬得意,首相大人却也一个箭步跳进场子,亮出了家伙。贵族绅士们定睛一看,惊天动地地暴喝了一声彩,纷纷把大礼帽扔向天空,淑女们情难自已,把手中的手绢、扇子、花束扔向英雄,几乎把他埋在其中。乐队奏起了《英雄交响乐》。

眼见冠军非他莫属,首相扬扬自得地走到奖台旁边,伸手就要把奖杯拿下来。却听得国王陛下低沉而威严的一声:“且慢!”。首相赶快缩手,扭头一看,见国王陛下缓缓地从王座上站了起来,庄重地解下了龙袍。

全场鸦雀无声,绅士们倒吸了一口凉气,呆若木鸡,淑女们一个接一个地昏倒。半晌,乐队打破了死一般的沉寂,徐徐奏出沉重悲怆的《GOD SAVE THE QUEEN》。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321606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