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转《中国之路》论坛初贴:【路边漫话】审时度势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中国之路》论坛初贴:【路边漫话】审时度势
鬼谷子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转《中国之路》论坛初贴:【路边漫话】审时度势
(543 reads)
时间:
2004-2-20 周五, 上午11:57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路边漫话】审时度势
应高寒盛情相邀,今儿先来报到。
这里夜色是沉了点,象是电刊的宁静。不过,倘认真加入讨论,
“天”也就亮了-不是市场的闹洋洋风格,大约有版主的立意在。
所以我倒没甚么大意见,无非是习惯与否的问题。夜深沉,星更
明,正是小范围切磋式,路的问题来不得大轰大嗡,也好。况且,
只要投入,现实生活正是如火如荼光怪陆离的。然而,倒又可能
因此迷航,正如驾车时车内一片灯火通明反而看不清前路了似的。
高寒是喜欢基本理论的,我则较多关注应用理论。
说来说去,两者不能偏废。有国情的掌握,才有形势的判断,才
有正确的定位和路向及策略,不审时度势则宽严皆失。当然,“
史料”还须“史观”的“烛照”,这就说骨子里要有基本理论与
应用理论的“轴心骨”。
走笔至此,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基本理论还是一锅浆糊。
从新权威、新保守到今日康晓光提出的“文化民族主义”,
御用的是走马灯一般,化为文艺的实践,如清宫戏罢,更令人眼花
缭乱-待《走向共和》了,却是画龙点睛来了李中堂的一句:
“我们只能做时代允许的事”。确是“别具匠心”“用心良苦”啊。
然而民间却还在“哲学的贫困”中应对着官方的“贫困的哲学”。
至于应用理论更是摸着石头过河-时机既转瞬即逝,贸然“跳出来”
,又难免象王希哲般又亮个歪相,哪行?
为此,祝贺《中国之路》从电刊到论坛的演进,
从单相启蒙普及到双向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路漫漫其修远兮,余将上下求索”。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也长叹息一声:一看到“中国之路”之类的标题,俺就头大
--
潜水木
- (0 Byte) 2004-2-20 周五, 下午6:37
(109 reads)
因为根本无人能看出什么清晰的“中国之路”,就象下棋没人能计算到底一样
--
安魂曲
- (0 Byte) 2004-2-20 周五, 下午7:07
(82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988294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