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中国加入WTO的必然趋势:从鼓励爱中国到鼓励爱中国人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中国加入WTO的必然趋势:从鼓励爱中国到鼓励爱中国人   
和合
[个人文集]
现已禁止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912

经验值: 31018


文章标题: 中国加入WTO的必然趋势:从鼓励爱中国到鼓励爱中国人 (420 reads)      时间: 2002-3-06 周三, 下午11:32

作者:和合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中国加入WTO后的必然趋势:从鼓励爱中国到鼓励爱中国人

和合



中国加入WTO以后的最实质变化,就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变成了

以私人企业和私人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了人才与人才之间的竞争。

变成了国人与国人之间的竞争。

中国(政府)如果想在这场竞争中获胜,则必须帮助中国的私人企业,

帮助中国的人才,帮助中国的国人去竞争。



国家存储大量的金钱已经失去了其力量。只有把从人民中收集到的

金钱,再重新合理地投回给企业、有用的公共设施、新技术企业、

有用的人才、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普通民众的保险机构、有利于国家

稳定和秩序的福利救济机构,等等,才能促进中国在这场竞争中获

得新的力量。



国家必须把钱花出去,促进有前途的中小企业发展。必须把钱花出

去,去资助大型企业中有前途的项目。政府对待中国的企业和人才

必须象爸爸妈妈爱护孩子那样,去培养孩子,去鼓励孩子,去帮助

孩子。



民主运动在这种时候很可能表现出坏的作用。

因为,尽管国家是在把好处重新给予人民。但是,这里的人民不是

那种一拥而上,人多势众的人民。而是一种由精英主导,具有明确

的层次和分工,有机的结构。在私有经济结构尚未建立成熟机制的

中国,盲目的民主民众运动很有可能会把这种结构的稳定性或者生

长过程破坏。



因为,私有经济的结构是最难掌握规律的。你无法拷贝任何一个其

他国家的经验。因为不同的国家,往往有不同的私有经济结构。而

且这种结构还在不停地变化。例如,瑞典是以工业用汽车工业为主

导;瑞士则以精密机械和精密加工为主导;日本、南韩以汽车和电

子;印度经历了这么多年折腾,才刚刚建立起软件的工业结构。。。



可以说,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在国际上能够占的住脚的强项,那

么整个国家的经济就会象一个没有脊梁骨的人一样,只是一滩半死

不活的烂肉。



在这种机制中,最能受益的,是有前途的中国私营企业,和中国人

才。



但是,在加入了WTO以后,国家却不能代替任何私人企业去竞争。

国家甚至不能非法地对某些企业给予特别优惠。国家唯一能做的就

是千方百计的帮助整个经济结构发展,促进国内的良性竞争,为私

营企业创造一些合理的社会条件,以减轻这些企业的社会负担。



国家最强调的精神已经不能是让百姓爱一个集中的、以中国政府为

代表的国家。而是必须爱一个由中国国民有机组织的,具有活力的

中国人们。特别是需要爱中国的英雄们。



说到这里,某些人权卫士们,民主自由人士们,和反精英的分子们

一定会感觉受到刺激了。



其实,我自己也感到一种无比的担忧和压力。因为,在这种形式下,

必然会有很大一部份中国的国民,将被排除在这场经济竞争,和主

要经济结构的范畴之外。这些国民,还不是那些被劳工组织报道过的,

被外企和国企压榨着的打工仔。因为,这些打工仔是属于那些已经

参加进国际竞争行列的人们。我说的这些国民,指的是那些被称为

盲流的,和还没有成为盲流但是正想加入的人们。



如何给他们找到出路。或许中国必将从某种形式上分裂成二种经济

形式。一部份是可以参加进国际大循环的。另一部份则是仅仅自生

自灭的。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政府只有更加爱护那些底层的中国人,让他们

成为参加国际大循环的后备和候补。并且,安抚他们接近绝望的

心灵。



另外,为了使得有钱人长期地驻到中国,为了使得有才华的中国人

愿意在中国呆下来,政府必须想方设法把中国的(至少是局部环境

变得让人感到享受。让人感到值得呆。



毫无疑问,建立豪华的娱乐城,充实的文化生活,社会相关的

享受,各种便利条件就成为促进整个社会发展的良性因素。



中国政府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中国的百姓从爱一个抽象的中国,

变成爱中国人。



中国的世界加工工厂的地位将面临考验。事实上,尽管把世界上

各个国家的企业放进来,在中国开工厂可以解决大量的中国的就

业‘机会。但是,这也使得这个外国工厂的生产成本大为降低,

从而提高了他们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的提高,又使得

中国相同行业在国外的竞争力相当下降,甚至根本上失去了任何

竞争力,甚至生存的机会。



例如,中国的电视、冰箱行业。假如美国和日本的同类产品是在

他们本国生产,那么,其生产成本必然很高。产品价格必然很贵。

而中国生产的电视和冰箱,由于生产成本很低,那么,在东南亚、

南美洲等地中国的这类产品就会由于价格低廉而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但是,假如美国和日本的相应公司在中国设置工厂进行生产,那么,

他们就能和中国同类产品取得同样低的生产成本。同时,由于这些

公司的名牌效应,就可以使中国的同类产品在国际上彻底失去竞争力。



可见,这种把中国变成世界工厂的方法,在解决了中国一些工作

机会的同时,也使得中国的民族工业遭受了巨大的压力和打击。



中国应该在提高劳工待遇上,略微提高外国公司在中国开厂

的门槛。使得他们不得不提高一些成本,同时又使中国的劳工得益。

这就需要当政者的聪明才智,在引进外资和提高劳工待遇之间,

适当地找到平衡点。



如何解决贫富悬殊呢?请看下一篇,"变高贪为高薪"。



私有化的经济中,最常见的社会弊病就是贫富分化强烈不均。这不仅仅

是中国的问题,而且是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某种通病。解决的办法是,

把高贪变成高薪。这里面事实上是需要解决一个有关劳动价值的概念

问题。



说到私有制,很多人简单地认为就是企业归私人所有,当然赚了钱也是

完全归私人所有。我认为这是一种不全面的观念。



事实上,即便是在私有制中,社会对私人的规范还是很重要的。

第一,任何个人的劳动的价值依然受到社会规范。也就是说,尽管你

的公司属于你个人,或者你占有绝大部份股份,但是,你的工资数却

是根据社会的规范来确定的。他代表了你的劳动所值。不同的劳动

种类和劳动强度的确具有不同的单位时间的价值,其差别很大。

但是,它毕竟是代表了一种劳动的价值。



它反映在经济运作过程中,说明了,你的工资并不等于你公司赚的钱。

哪怕你的公司完全是你私人所有。



我个人已经长期在国外生活。并且,对国内商业和企业的经营并不是

特别了解。但是,我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国内的人,总是把私人

公司的盈利当作了私人老板个人的工资。



中国必须建立这样一种经济规范:个人的工资受到社会的规范,

而公司的盈利和个人的资本盈利和投资和经营有关。



当然,个人工资的社会规范不是强制的。但是,却是经过一种市场

机制,一种竞争机制来自然产生的。当然,政府也可以对最低工资

给予规范。政府对公务员工资也是和社会上的职员的工资相互影响

的。



一旦个人的工资和公司的盈利分开,那么,让我们假设一个完全

独立经营的私人公司。例如,某一位据说发明了稀有元素可以是庄

稼增产的科学家兼企业家。据某中国报纸称,该人很可能财富超过

比尔盖茨。这种想法是完全不对的。按照市场规律,假设一开始,

他完全有足够的资金开创一个中小企业。但是,作为一个年产量达

到几千万美元的企业,其高级职员的工资却非常受到社会的规范。

也就是说,他几乎不可能用每月1000RMB雇用一个副总裁。



假如他的计划是以逐渐扩大营业范围来赚钱,那么,就必然

产生一些竞争对手,生产类似产品。二者竞争的过程,必将

使得每一家公司压缩公司盈利部份,甚至到最后,公司几乎

没有盈利。可以说,个人所得主要是以工资为主。



在这种竞争的条件下,每家公司必须尽量用高薪雇用高级的

人才,才能保证具有竞争力,才能保证自己公司的人员稳定,

可靠,不轻易外流。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几乎必须靠上市,才能融进更多的资本。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原始创始人会把全部盈利重新投入

公司作为资本吗?显然不太会。但是,如果他不投进更多的

资本,那么,公司的竞争力就必然下降。因为,必须尽快,

尽量广泛地建立全国甚至全球市场,才能保证胜利。必须

时时刻刻地竞争,最大限度地竞争。



--------

那种个人财产可以无限增加的情况是什么呢?就是存在垄断

的情况。



那么,在有国际竞争的情况下,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其经济会是

怎样呢?



首要的一条,就是,在任何存在有国际垄断企业的经济,必须

有可以竞争的本国企业。



这在高技术方面实在是困难。那么,就只能靠同时引进二只狼,

让他们产生竞争的方法,来进行平衡。



第二,尽管财产可以完全属于私人,但是,财产的估价却是受到

社会规范和影响的。私人尽管可以自己盖豪宅。但是,通过社会

和市场的估价,豪华的私宅也必须交纳更多的财产税。



通过这个机制,贫富之间又得到一次平衡。



----------



法律和法制的国际化刻不容缓。

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和世界上其它国家的距离也被大大地拉近。

而中国和国际上差距也将明显突出。

在这些差距中,除了人民的收入水平相差很大,最主要的差别是

中国和国际间的法律差别。并且,这个差别由于打官司的成本费用

的巨大落差,造成巨大的法制落差。



中国应该在使中国法律和国际法律接轨的同时,通过外交途经,

解决中外司法的接轨。具体地讲,就是争取能把官司放到中国

来打。这样,即保证了中国人有打得起官司的可能,又用法庭

吸引了外国人到中国来花法律费用。



总之,就是把中国的法庭,打进世界舞台。



(说明:本文写于二个月前。未来的及完成。思路已断。)

作者:和合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和合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5928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