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朱熔基刚正不阿的品德和刚愎自用的个性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朱熔基刚正不阿的品德和刚愎自用的个性   
赵达功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朱熔基刚正不阿的品德和刚愎自用的个性 (693 reads)      时间: 2002-2-18 周一, 上午1:19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朱熔基刚正不阿的品德和刚愎自用的个性



【多维新闻社15日电】赵达功专稿/看朱熔基那张脸,经常面无表情,如同黑脸包公一样,像个铁面御史,清官的脸谱大概也就是这样的。现在中国电影、电视剧中的清官形象,也几乎都是出自朱熔基,朱熔基这张脸是清官的形象脸谱。不信你看看《生死抉择》里的李高成,《天下粮仓》里的刘统勋,演员王庆祥那张脸与朱熔基很像,不得不佩服导演的眼力,清官形象的脸谱化,是和人的个性分不开的。 (chinesenewsnet.com)



我曾经写过一篇《中国老百姓需要朱熔基》的文章,那是中国人传统的清官情结所致。在与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本质区别的共产党专制统治下,人们期待公正、公平,有苦可以倾诉,有冤可以伸冤。是否可以期待专制下的法律制度呢?不能。正是因为不能,才会有包青天的故事,中国老百姓才需要朱熔基。能够为民请愿、为民伸冤的不是法律制度,而是人,这个人是当官的人,而且是个人民信赖的清官。 (chinesenewsnet.com)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人治社会,而不是法治社会。那是因为法律面前不是人人平等。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也有“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何况“网开一面”,“将功补过”,“戴罪立功”等,也都是当官的逃避法律制裁经常使用的开脱借口。过去这种逃避法律制裁经常是公开的,并不都是暗箱操作。皇帝的金口玉言,可以酌情免你的罪或者减轻处罚;也可以在大殿上有人为你说情,使你免受刑罚。现在的中国,区别于封建社会的是犯罪官僚一定要隐瞒事实,在犯罪事实已经公之于众时,总书记、主席、总理、委员长等也不能给你将功赎罪或戴罪立功的机会。隐瞒事实真相就成了贪官恶吏的唯一手段,怎样才能隐瞒呢?那要看你有没有后台。过去说的“朝中有人好做官”以及“背靠大树好乘凉”就是这个意思。 (chinesenewsnet.com)



中国的法律是根据当权者嘴巴所说,他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完全是个人决定的事情。法律只不过是当权者愚弄人民、压迫人民、统治人民的工具,法律是对付刁民百姓的,主要目的是让百姓顺从封建统治秩序,老百姓在法律面前怎敢说话?“衙门大门朝南开,有理无钱别进来”,这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写照,也是共产党专制统治下的写照。所以贫苦的百姓只能冀望于严格执行法律,敢于为民请命的清官。贪官多如牛毛,清官可是凤毛麟角,那包青天的故事也只是传说,但老百姓还是幻想著清官大老爷,指望著青天大老爷关心他们的疾苦,为他们说句公道话,能为他们请命伸冤。每当豺狼当道,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时,与老百姓呼唤清官这种渴望的同时,清官大老爷也就会应运而生。 (chinesenewsnet.com)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得到发展,给了中国人民休养生息的契机。但是随之而来权力腐败,财富分配不公,又造成社会迅速两极分化,社会矛盾日益加剧。一九八九年春夏那场被当局称为“反革命暴乱”或“动乱”的运动,就是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学生和民众反腐败呼声动摇了共产党政权,共产党也从中得到了教训。民意不可违,“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封建皇帝都懂得的道理,共产党当然也懂得。在这个节骨眼上,民众呼唤清官,清官也就应运而生。朱熔基也就在这时候被邓小平指定为候任总理。 (chinesenewsnet.com)



一九九八年三月,朱熔基宣布:“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义无反顾,一往直前,为人民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中国人就指望“朱青天”了。不错,随后朱熔基的确在反腐败斗争中站在了前沿,并且杀了一些贪官,特别是在江西抗洪前线含泪痛斥“豆腐渣工程”,赢得了中国老百姓的信任,从此,“豆腐渣工程”也成了中国语言的专用成语。但是贪官越反越多,豆腐渣工程层出不穷,比比皆是。虽然有清官朱熔基做当朝宰相,只反贪官,不触动根本所在,腐败之风不仅不能刹住,反而“春风吹又生”。对于中国的官僚阶层,腐败之风来源于专制制度。偌大的一个中国,仅凭清官来治理,那只能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chinesenewsnet.com)



朱熔基爱憎分明,疾恶如仇,让所有贪官都胆战心惊。但朱熔基是人,不是神,也不是小说故事和传说中的尽善尽美的“包青天”。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也是朱熔基的个性。由于个性的原因,他经常会犯一些意料中的错误,倒是可以看成枝节问题。 (chinesenewsnet.com)



我有个朋友,也是同事,叫许国锋,曾经任河北省人民银行行长。说是同事,因为我们在一起工作了十几年;说是朋友,因为我们之间无话不谈,尤其在银行工作认识上经常一致。他现在已经退休,如果没有什么疑问的话,他应该是在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当年朱熔基任副总理兼人民银行行长时,听人汇报(打小报告),发现河北省人民银行有问题,于是对行长许国锋作出行政降级处理。之后春节期间,我去石家庄到许国锋家里看望了他。当时他向我讲述了整个过程,他认为是冤枉的,被降职的具体原因在这里也就不说了。但是有一点,就是朱熔基不允许他解释。由于是降级处理,而不是摘去顶带花翎,当时的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安排他任省政府副秘书长。去年的一天,有个银行界的朋友跟我聊天,提到许国锋,又回忆起当年的事情。他告诉我,许国锋在任河北省政府副秘书长时,有一次去北京开会,又让朱熔基碰见了。朱熔基指著许国锋问旁边的人:“这是谁?好像在哪儿见过。”有人告诉他,是原来的河北省人民银行行长。朱熔基想起来了,说“这个人怎么也能来参加会议?”(chinesenewsnet.com)





通过对许国锋的处理,可以看出朱熔基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的个性。有两点说明了问题,第一,他不给许国锋本人自辩的机会。其实当时河北省人民银行的问题是全国各地人民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河北省的问题并不严重。处理的偏重也不算得什么,哪里能完全恰到好处。对于降级处理也无所谓,问题是应该允许别人自辩;第二,以后再次碰到许国锋,竟然“记仇”,还不允许人家参加金融会议,这就太小肚鸡肠了。反过来,许国锋倒是大度,对我说,“他做个总理已经很累了,不容易啊!”(chinesenewsnet.com)



其实许国锋是一个大大的清官,可惜这样的清官让比他大的清官赶下台。我不是心理学专家,同性相排斥,同样个性的人是否也同样相排斥?也许冥冥之中就是这样的定数? (chinesenewsnet.com)



许国锋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因为家庭出身不好(好像是地主成分),始终得不到单位重用。文化革命时,见人矮三分,默默地夹著尾巴做人。但是由于勤奋,知识渊博,业务熟练,领导经常用他的才,但不提拔他,更不准许他入党。生活上他很俭朴,工资不高,还养活两个孩子和四个老人。我记得很清楚,冬天办公室生炉火,中午大家都到饭堂吃饭,只有许国锋一个人留在办公室,用一个沙锅煮一锅高粱面粥,放上几个菜叶,撒一点盐,这就是一顿午饭。他没有吸烟喝酒的嗜好,也真是穷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从一个科员,升到科长,市行长,省人民银行行长,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去的。而且完全是靠自己的工作能力,从来不懂得行贿受贿,更没有背景。没有背景,又不懂得拍马屁,不会受贿,当然更不行贿,这样的官是当不长的。有一年,我去石家庄看望他,他当时已经是省人民银行行长,我还以为他会招待我去什么大酒店吃饭。谁知道约好了见面地点,他竟然踩著自行车来见我,然后把我领到他家里。一看,住房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他太太做饭,我们俩聊天。吃饭时就上了两个素菜,另外还有一个袋装扒鸡,是专门为我准备的。刚吃了两口,他突然站起来,在床下拿出半瓶“丛台酒”来,对我说:“忘了你是喝酒的。”说著,把酒倒在一个茶杯里,递给我。他被降职后,我到他家,看到他新买的沙发,很好笑。那人造革沙发大概值200块钱。他告诉我,这些天很多人来家里看望他,总得有地方坐。如果没有被降职,他连沙发都没有。 (chinesenewsnet.com)



像这样的官员,除了报纸上宣传的焦裕禄、孔繁森之外,现实生活中我只见过许国锋一个人。 (chinesenewsnet.com)



并非是因为许国锋被降级我对朱熔基耿耿于怀,十年过去了,我才想起当年的这段故事。朱熔基刚愎自用的个性更多的反映在他的经济和金融政策方面,甚至有时候我怀疑是不是真的?农村费改税,国营企业三年脱困,都是夸夸其谈,根本不现实和不是事实。江西一所小学发生爆炸案,造成42人死亡,朱熔基竟然也相信是一名精神不正常的自杀爆炸者引爆的。并且不顾事实,一口否认这所学校的孩子们在过去4年里被迫在教室里生产鞭炮。在处理汕头骗税大案上,也畏首畏尾,停滞不前。棱角真的被磨平了?这不由使我想起了那句话:“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闻不知其臭。”做了多年的总理,经常与贪官小人在一起厮混,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锐气大不如从前。 (chinesenewsnet.com)



是的,他也太累了,像他这样的勤奋的清官有几个? (chinesenewsnet.com)



2002年2月13日凌晨草



原载《多维新闻》(www.chinesenewsnet.com)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5.015698 seconds ] :: [ 29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