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我们民族沿袭了几千年的思维误区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我们民族沿袭了几千年的思维误区   
太空裸奔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41

经验值: 304


文章标题: 我们民族沿袭了几千年的思维误区 (780 reads)      时间: 2002-2-15 周五, 下午2:22

作者:太空裸奔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一:大一统与大统一

  大一统这种观念在秦汉时期就在国人脑子里扎下了根,所谓大一统,就是试图把所有的东西都统一成一个整体,中国几千年来,无论是在地域还是思想上,都把大一统看作是最高目标,从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到今天的唯XXXXX放之四海皆准,这有好也有坏,好处大家都说了几千年了,现在还在说,这就叫前人述备,现在我来讲讲它的坏处:

  1):摧残自由精神。越自由的地方,大一统就越难实现。

  2):泯灭个性。大一统就是要斩头去尾,天下平整。

  4):愚民政策加幼儿教育。中国培养孩子的目标不是培养好孩子,而是培养乖孩子,中国需要的不是强大的公民,而是温良的顺民,只有这样,人才会乖乖地被当棋子一样摆来摆去,去形成所谓的大一统。

  5):虚无缥缈。世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真正把N种东东完全融为一体,所谓大一统,只是一种不切实际又生搬硬造的怪物。

  6):还需要我多说吗?

  下面来谈谈大统一:

  大统一与大一统只是汉字排列的不同,却有根本的区别,大一统是试图把多种事物融为一种事物,而大统一是从纷繁芜杂的事物中提取它们的共性,追溯它们共同的源头。大统一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物理学上的大统一,宇宙中有四种力: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引力。大统一理论通俗地说就是要找到这四种力的根,而这四种力又是从众多的力中归纳出来的。目前已完成描述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弱电统一理论,统一场论的发展正向着把强相互作用统一起来的大统一理论和把引力统一进来的超统一理论前进。大统一不排斥事物间的相异之处,但它也努力找出共通的地方,这正好应了事物的联系与区别这条规律,大统一就是求同存异和异中求同。邓小平的“一国两制”就是建立在这种大统一的思想基础上的。

  综上所述,大一统着重表面上的磨合,凡经大一统侵蚀过的事物无不扭曲变形。大统一追求内部的联系,大统一的世界既能百花齐放又有着很强的凝聚力。

  

  二:寓教于乐与乐中寓教

  教育意义是一个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问题,是勉强不得的,我们国人教育孩子总是喜欢“灌”的方式,好象孩子是个书架,教育意义是书籍,摆满了书籍的书架是好书架,天天听到看到的只有所谓教育意义的孩子就是好孩子。真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懒汉加直观思维,这就好比天天给孩子吃维生素或营养液,却不要孩子吃五谷杂粮一样荒谬。后来意识到这种方法实在行不通,于是就有人提出了“寓教于乐”的思想,而我想,这个教非得要排在乐字前面吗?快乐注定就是拉第二小提琴的料?寓教于乐与强灌思想其实是五十步笑一百步,我认为把寓教于乐稍微改一下,改成乐中寓教就对了,快乐本身就具有一种教育意义,人快乐了,就不至于消沉,一个人充满了活力就是教育的最大成功,快乐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教育意义,米卢主张“快乐足球”,我主张“乐中寓教”,都是这个理。

  

  三:“既不能……也不能……”的中庸

  凡推崇中庸者说话最喜欢采用以上的程序,认为四平八稳即中庸。举个极端的例子:“猜我今年多大了?”答曰:“你既不会小于0岁,也不会大于1000岁。”错是没错,但有用吗?中庸不能单从字面上去理解它的内涵,认为不走极端就是中庸,那这个中庸也太小儿科了。中庸的本质是追求平衡,在一个天平严重倾斜的社会,不偏不倚不仅不会拨正这个天平,相反还会加速它的倾斜,这相当于另一种极端。PH值为2的酸只能用PH值为12的碱才能中和。有时候必须允许偏执的存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应该有一些偏执的本质,很多偏执的方法,大量偏执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校正不合理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关系。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大范围内的平衡。偏执在局部可能是偏执,但是这种偏执正是校正另一种偏执的必要方法,如果没有这一种偏执,那么另一种偏执就会和中庸一起,使得天平倾斜到另一个方面。我想这就是偏执的必要----偏执是发展、变化、实现平衡的方法。我以为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一起形成了完整的哲学体系,否则如果辩证法没有了对立面也违背了自身的原理。就文化上来说我一直以为中庸的文化存在不够野蛮的缺陷,而文明的时间久了,也就固化成定势,这时候必须有内部的改革或者外部的撕裂,清末所以形成挨打的局面就是因为没有内部变革,结果不得不面对外部的撕裂。如果中国文化中有一种背离主流的偏执存在,也许能找到新生的出路。

  

  四:拿来主义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其实这个思维误区是上面说的“大一统”思想的另一种体现,国人总是把学习外国想得很美好和单纯,以前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现在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然而很多时候,事物的精华与糟粕是不能被割裂的,没有糟粕,精华也就不存在了。鲁迅也落入了这个思维上的陷阱,但他同时又说过,中国对西方的学习是一种染缸文化,凡是西方很好的东西一进入中国就变味了,好象柏杨对这种现象说的是酱缸文化,其实“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样是这种思维方式,只不过听上去更好听一些,往远处想,只有十足的傻瓜才会“取其糟粕,弃其精华”,所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说白了是句废话。我主张占有主义,凡是好的,管它是哪国的先拿过来再说,到了自己的手上就是自己的,中西观念何必那么严重呢?人们一直念叨传统啊根啊,其实这是一种骨子里的不自信和自卑,只有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无法把握自己的人才会向后看,才会过分注重你的我的的区别,因为这样的人最害怕被别人同化,所以只好采取这种得不偿失的手段来保证自己的独立性。我有理由相信,这样的人恰恰是最容易被同化的,逃避岂非就是失败的开端?



作者:太空裸奔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太空裸奔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3994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