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关于二胡给锺舟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关于二胡给锺舟
黄叶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关于二胡给锺舟
(769 reads)
时间:
2001-11-06 周二, 上午11:41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胡琴在唐宋时期,泛指西北和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传入中原的乐器,如
琵琶、五弦、箜篌等。”恐怕不对。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明确区分胡琴跟琵琶。
箜篌传入中国是汉代的事。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十五弹箜篌十六诵
诗书”。胡琴见于唐诗,唐诗中没箜篌将其跟胡琴混在一处的。唐诗中
提到箜篌的如:
李白《公无渡河》“箜篌所悲竟不还”
李贺《李凭箜篌引》“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崔国辅《古意》“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王昌龄《霓裳羽衣歌 和微之》“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上咸下角)篥
沈平笙。”《留别岑参兄弟》“为君啸一曲,且莫弹箜篌。”
王维《偶然作六首 五》“赵女弹箜篌,复能邯郸舞。”
唐时胡琴是弹拨而非拉弦。
白居易《九日宴集醉题郡楼兼呈周殷二判官》“胡琴铮(钅从)指拔剌,
吴娃美丽眉眼长。”,《筝》“赵瑟清相似,胡琴闹不同。”,李贺
《感春》“胡琴今日恨,急语向檀槽。”所描写的显然不是后世的胡琴。
十世纪晚唐时的嵇琴是用竹片在两弦之间擦弦而发音的,其形制琴杆、
琴筒均比现代的二胡短小,没有千金。有“竹引嵇琴人,花邀载酒过”
的记载。游牧部落活动区域没有竹子分布,难以想象嵇琴是游牧部落的
产物。不过,自拉弦乐曲出现后,则可能迅速传播到北地,由北方的人
改为马尾弓,也可能在南方发明马尾弓。反正这些发明是不入知识分子
视野的,加上五代十国天下乱哄哄,没有记载。
等到宋时已经成型,其历史已经不可考。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马
尾胡琴随汉车,曲中犹自怨单于”的时候,胡琴的名字早已经传开,原
先的胡琴以经消声匿迹。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改日答复,慢慢商量。
--
锺 舟
- (12 Byte) 2001-11-06 周二, 下午12:31
(400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512504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