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与五骆驼商榷--权力集中和分散的过程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与五骆驼商榷--权力集中和分散的过程   
RE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979

经验值: 533


文章标题: 与五骆驼商榷--权力集中和分散的过程 (250 reads)      时间: 2003-11-14 周五, 上午3:26

作者:RE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中国封建社会的进程和你举的例子不同。向来是开国皇帝打天下,然后分封天下(可能封权臣,也可能封兄弟子孙),分散权力,然后才是后面的皇帝慢慢一个一个的收拾天下,把皇权全部集中(这个过程可能是武力征讨,也可能是用计谋。)。 然后是国家在统一皇权下达到该王朝的一次大治,然后慢慢衰弱腐败。



最后才是在外部势力强盛时(其它国家或者民族,掌权将军,诸侯,新兴地方势力等),中央由於中央部分腐朽不堪用,不得不借重外部势力来维持名义下的统一。一般这个阶段开始,国家已经开始混乱,终将覆灭。除了宋朝一朝,其它朝代基本没有逃出过这个圈子。尤以汉,唐,明,清为典型。必然是个先分散,在集中,然后在分散的过程。但是最后一个分散的过程是不可逆转的,也是灭亡的开始。



历次分权行为都不是自愿的,都是被形势所迫。甚至可以说是武力强迫的。没有武力强迫,权力还是集中在中央的,想放就放,想收就收。没有定准。而且可能今天放,明天就收,后天又会在放。这个是基本人治特点。不过是民主还是威权,或者极权的专制,只要是人治,就是如此。



所以不能明白你说的放权行为和民主的关系。



社会富裕和民主并没有什么特定关系。贫穷国家也可能是民主国家,富裕国家也可能是极权的专制国家。虽然饮食足,知荣辱。却不见得有必定和民主有什么关系。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所以不能明白你说的经济发展和民主进程的道理。



以上两点的不能明白,对於你的结论实在是无法认同。



为中国民主化计,暴力革命不是个好选项,也不是唯一选项。愿意等民主恩赐的,也不是个好选项,也不是唯一选项。现在也还能赶回去好好分中国发展的一杯羹,难说是个好选项,也不是唯一选项。你愿意去实验你的,就有人愿意实验别人的。当年清末保皇改良派,和暴力革命派也是打得厉害,要是加上遗老遗少的现实利益派,他们是当时的实力保守派。基本现在也是重演过去的现象。嘿嘿。



转五骆驼文



五骆驼 共产党恩赐的来由-为芦笛两文的补充 11/12/2003 21:53 [Click:152]





连看芦笛两篇最新政论,感到真是切中时敝,虽然言辞不免激烈,但其中慎足缓行,老城谋国之处看了不能不让人叹服。唯一一点缺憾,虽然芦文将中共由集权变成专制的转变说的很透,却似乎没有讲明白其中的原因。当然,也许芦笛认为那是不言自明的道理,我们共同经历过的社会变化,但是看坛中总有怀疑共产党怎麽会自动放弃集权专制,而赐人民以基本人权的疑问,所以还要在这里罗嗦两句。



其实中国社会的发展历来都是如此,每个封建皇朝都是由集权向分权过渡。理由很简单,开国君主总是武功最盛,威望最高的一个,百废待兴时人民也容易管理,所谓饥者易食,渴者易饮。经过战乱以后,人民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任何统治者只要不扰民不再发动战争,就会很容易得到老百姓的拥护。但是随着和平的持久,生产的发展,各种社会矛盾的积聚,纷繁的利益冲突就会愈演愈烈,作为统治核心的政府自然要承担更大的压力。而此时的后代君主的权威武功却呈下降趋势,一旦出现内政外交失误,宫廷政变,为了稳住局势,就必然会出让利益与权力,此为不得已而为之,并不是他们在发善心,让利于其他人。而地方势力渐渐增长,也会向中央要权要利,发展下去就会产生离心趋势。所谓天下分久必和合久必分,此之谓也。



中共的改革其实发端于50年代,当时的中央看到苏联模式的僵硬和机械,便想通过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来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其中重大权利调整达到八次之多,当然也包括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但是这些局部的修补根本不可能纠正斯大林模式的天然缺陷。文革后期,邓小平执政,又悄悄进行分权于地方的修补式改革,尚未铺开就被行将就木的毛打翻在地了。打倒四人帮以后,华国锋当政,继续进行刺激国民经济的尝试,掀起了所谓洋跃进运动,跟西方国家大量签订贷款协定,上马几十项大型工程,这一典型的违反经济规律的行为当然以破产告终。当邓小平三次上台时,国民经济已经疲弱不堪,人民生活水平降到冰点,人口处于失控状态,政治黑暗,冤狱布满全国,战争压力极大,军队却不堪一战。可以说一个大国能遇到的最糟糕情况当时都遇齐了。共产党人也是人,也是中国人,邓小平讲过一句话我最佩服,他说,我可以出来做官,也可以做事,最后我决定还是为人民作几年事吧。一个78岁高龄的领导人,能有如此勇气和魄力,不可不说是难得一见的。不过说句公道话,中国也的确到了崩溃的边缘了。



人都是向往好的生活,执政党也是如此。难道他们喜欢看到自己治下的人民穷的穿不起裤子吗?但要想摆脱贫困,就要摆脱僵化反动的教条。对于几乎赤贫的国家来说,没有比丢掉教条更简单的选择了。所以中共的转变不是发善心,而是一种选择,是死包着教条一起走向崩溃,还是放松思想走一条发展之路。当时全国的讨论和争论恐怕坛中各位还都记忆犹新吧,80年代的思想活跃是国家赤贫的结果,是穷极思变的反应。



事实证明,地还是那片地,人还是那群人,一旦换了思维方式,就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改革开放的成功使得党和政府自觉得找到了成功之路。可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简单的容易控制,复杂的产生麻烦。各种新利益的产生,直接影响了原来单纯的社会层次和相对和谐的利益分配。从待业青年到个体户,从狗崽子到高干子弟,从统购统销到双轨制,人民在个人利益的诱导下分裂出众多鲜明的社会层次,原来一切共有体制下顺理成章的集体至上被迅速的破坏掉,个人利益开始参与社会舆论和政治发言。党感到茫然,但是简单的向后转急刹车只能造成自杀式的大动乱,被放出来的个人私欲,成了推动生产力的直接动力,同时也触发了各种与党文化不容的病菌的大繁殖。不是有句话说,对外开放放进了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其实根本不是放进来的,而是人们心底滋生的。可以说这就是发展的代价,集权的统治与经济的发展格格不入,互相矛盾,所以党被迫放开了控制,滑向威权的专制统治。



这里我们看到了什麽人在发慈悲,在恩赐吗?我们看到的是不同道路带来的必然变化,是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中国民主的发展最大动力是经济的发展,是全体人民的生存生活需要。如果将来还要指望民主的进步的话,不是去祈求明君的诞生,而是去经济社会发展中因势利导。所以中共不是变得开明,而是逼的开明。将来的民主最大动力是来源于中国与世界的大融合,是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产业链的一环,是政府必须按规则出牌,是因为经济利益而做的政治让步,是老百姓日渐开化文明,是社会风气健康向善,是百业兴旺有序竞争,是人才流通信息交流,是舆论监督言论自由,是人人平等法制完备。

仅以此文为芦笛续貂。







作者:RE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RE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715811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