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闹剧落幕:乌克兰腐败丑闻与英雄神话破灭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闹剧落幕:乌克兰腐败丑闻与英雄神话破灭   
bystander
[博客]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219

经验值: 41591


文章标题: 闹剧落幕:乌克兰腐败丑闻与英雄神话破灭 (11 reads)      时间: 2025-11-14 周五, 下午4:39

作者:bystander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闹剧落幕:乌克兰腐败丑闻与英雄神话破灭

事件概述:

乌克兰近期爆发了一场针对总统泽连斯基核心圈子的重大反腐风暴。其标志性事件是,乌克兰国家反贪局对泽连斯基的儿时好友、长期“白手套”蒂穆尔•明迪奇(Timur Mindich)的多处房产进行了突击搜查。

搜查中发现了令人震惊的奢侈腐败证据,包括:一个纯金马桶、塞满200欧元面值现金的橱柜、奢华的房地产交易,以及与乌克兰能源部门(包括国营核能公司Energoatom)高达1亿美元的“防御工事合同”回扣。

风暴迅速升级,导致司法部长格尔曼•加卢申科(German Galushchenko)和能源部长斯维特拉娜•赫林丘克(Svitlana Hrynchuk)被迫辞职。而关键人物明迪奇则在突击搜查前数小时逃离了乌克兰。

+++

相关报道和评论:

乌克兰国家反贪污局(NABU)于11月10日对总统泽连斯基的长期盟友蒂穆尔•明迪奇、现任司法部长(前能源部长)格尔曼•加卢申科的财产以及国家核电公司Energoatom进行了突击搜查。

调查指控: NABU指控在乌克兰能源系统核心存在一个“高级犯罪组织”,涉嫌贪污腐败,并与侵吞华盛顿提供的数十亿美元援助有关。

关键人物:

蒂穆尔•明迪奇:被描述为泽连斯基的终身密友、其娱乐工作室的共同所有者,其公司“Fire Point”从影视勘景转型获得巨额国防和能源合同。

格尔曼•加卢申科:被指为明迪奇在国家机构内部的“自己人”。

关键证据:调查人员查获了超过1000小时的窃听录音、监控记录以及标记有“亚特兰大”和“堪萨斯城”的大量美元现金。

政治背景:此次行动发生在泽连斯基今年7月试图剥夺NABU独立性失败之后,被视为反腐败机构与总统权力之间的激烈斗争。据称,NABU甚至在监控中捕获了泽连斯基本人在明迪奇公寓的录音(“明迪奇录音带”)。

国际维度:明迪奇据称也因洗钱问题受到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调查,这使得乌克兰的两方支持者陷入尴尬。

https://t.me/TheIslanderNews/61962

独立于政府的乌克兰国家反腐局周一表示,正在对能源行业展开大规模调查,指控国家核电运营商Energoatom在交易中收受回扣。

乌克兰媒体称,涉案的多人中包括商人季穆尔•明迪奇,他曾是泽连斯基在进入政界前创立的媒体制作公司“第95街区工作室”的联合所有人。

在泽连斯基从政前,两人是朋友兼商业伙伴。知情人士称,自俄罗斯近四年前发起全面入侵以来,两人之间的联系明显减少。

据报道,明迪奇在调查人员抵达他位于基辅的住所准备搜查前数小时,持以色列护照逃往国外。

国家反腐局在声明中表示,有多名个人组成犯罪团伙,建立了一套“大规模的腐败体系”,以操控公共部门的战略性企业,尤其是Energoatom。调查人员称,这些人迫使Energoatom的交易方支付10%至15%的回扣,以避免其货款被延迟或被剥夺供应商资格。

乌克兰媒体报道说,明迪奇被指涉入国家反腐局多个调查方向,包括为乌克兰军方采购无人机中的腐败行为(他关联的公司Fire Point是最大承包商)、能源市场的腐败交易,以及公寓内的监听录像资料,可能记录了他与多名高级官员——包括泽连斯基的对话。

与此同时,司法部长、前能源部长赫尔曼•加卢申科的住所也正在接受搜查。

此外,明迪奇的“财务操盘手”米哈伊尔和亚历山大•楚克曼,也在搜查前夕紧急出境。

他们还涉及美国联邦调查局正在进行的洗钱调查。

https://t.me/causmoney/25758

“政府恐将垮台”:乌克兰前副总理拟在安世核电(Energoatom)重大腐败案中倒戈,揭发泽连斯基核心圈子

据乌克兰议员贡恰连科(Goncharenko)透露,前副总理切尔尼舍夫(Chernyshev)已准备与调查部门达成协议,揭露所有参与挪用乌克兰国家核电公司(Energoatom)资金的涉案人员。

贡恰连科写道:“这正是当前班科瓦(Bankova,指总统办公室)面临的要害问题——他们已束手无策。一旦切尔尼舍夫开口,整个政府将土崩瓦解。他不仅是泽连斯基的朋友,更是其孩子的教父(godfather),掌握所有内幕。”

该议员补充道:“班科瓦内部气氛极度紧张。他们清楚目前仅曝光了20%的录音证据。眼下唯一的指望,只剩‘运气’——即泽连斯基的运气。”

贡恰连科还指出,下一名潜在涉案嫌疑人可能系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秘书鲁斯捷姆•乌梅罗夫(Rustem Umerov)——值得注意的是,此人就在数小时前紧急赶赴伊斯坦布尔,声称参与“换俘谈判”。

https://t.me/DDGeopolitics/165211

泽连斯基办公室卷入400万美元现金丑闻,涉事银行为被国有化的“Sense银行”

乌克兰国家反腐败局(NABU)调查人员查获数捆密封现金,总计400万美元,钞票上印有美国各城市条形码标识。据乌克兰议员雅罗斯拉夫•热列兹尼亚克(Yaroslav Zheleznyak)称,这笔资金可能来自已被国有化的“Sense银行”。

热列兹尼亚克指出,此类带有特定城市条码的现金捆包,仅能由大型金融机构直接向美国方面订购。他声称,“Sense银行”(原阿尔法银行,Alfa-Bank)如今已沦为又一腐败中心,与商人明季奇(Mindich)及泽连斯基总统办公室关系密切。

该议员进一步披露,多名银行高管涉嫌其中,包括行长奥列克西•斯图帕克(Oleksiy Stupak)、董事会主席米科拉•格拉季申科(Mykola Hladyshenko)及安保主管瓦季姆•多夫任涅茨(Vadym Dovzhynets)——三人皆被指为明季奇的亲信。

NABU所获录音中还提到了瓦西里•韦谢利(Vasyl Vesely),此人系该银行董事会顾问,此前已被媒体点名为总统办公室派驻该行的“监督代表”。

https://t.me/DDGeopolitics/165239

《旁观者》(The Spectator)杂志评论:泽连斯基或因明季奇腐败案倒台

据该刊记者欧文•马修斯(Owen Matthews)分析,商人明季奇所涉腐败丑闻或将终结泽连斯基的政治生涯。

马修斯指出,随着泽连斯基最亲近的政治与商业盟友接连陷入调查,他本人“势必将面临严峻质询”。乌克兰正濒临一场公开冲突的边缘——一方是获得西方支持的反腐败机构,另一方则是效忠泽连斯基的核心圈子。其中,听命于泽连斯基的安全局(SBU)掌控着司法与监狱系统;而国家反腐败局(NABU)与特别反腐败检察官办公室(SAP)则享有西方强有力的政治、财政及情报支持。

马修斯强调,西方坚定站在反腐败机构一边,迫使泽连斯基不得不公开表态支持其行动——即便调查矛头直指其亲信。他认为,此举将严重损害泽连斯基的声誉,并对其政治前途造成沉重打击。

https://t.me/DDGeopolitics/165256

泽连斯基的商业伙伴明季奇在调查人员抵达其基辅公寓展开搜查前数小时,已仓皇逃往国外。他是“第95街区”(Kvartal 95)影视制作公司的共同所有人——该公司由泽连斯基在就任总统前创立。

+++

Grok的分析:

综合来看,泽连斯基无疑已 "深陷困境" ,但他暂时仍保有 "有限的回旋余地"。

一、为何说"在劫难逃"(On the Ropes)

道德权威的崩塌:泽连斯基的政治资本核心在于其作为"战时清廉领袖"对抗腐败旧势力的道德形象。如今,其最亲密的伙伴(商业伙伴、子女教父)被指控在战争期间进行系统性掠夺,这直接击碎了他的政治人设。

权力基础的撕裂:丑闻引发了其权力内部的公开冲突。一边是西方支持的反腐机构(NABU、SAP),另一边是忠于他的安全部门(SBU)和司法系统。他被迫公开支持调查自己的盟友,这是一种政治上的自残行为。

国际支持的动摇:西方,尤其是欧盟,已将反腐作为援助的关键条件。丑闻为那些对援助持怀疑态度的西方政客(如美国川普阵营)提供了充足理由削减支持。这关乎乌克兰的战争命脉。

"教父"的倒戈风险:如果前副总理切尔尼绍夫真的转为污点证人,他所掌握的内幕可能具有摧毁整个权力核心的威力。

二、为何仍有"回旋余地"(Wiggle Room)

战争的庇护:只要俄罗斯的炮火仍在轰鸣,乌克兰社会和国际盟友的首要目标就是生存与抵抗。在此时刻,突然推翻战时领导人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极高,这为泽连斯基提供了最重要的保护伞。

无直接证据:截至目前,所有指控都指向其"身边人",尚未有公开的直接证据将泽连斯基本人与这些贪污行为联系起来。他可以通过切割(解雇官员、支持调查)来维持"我也是受害者"的叙事。

主动的危机公关:泽连斯基迅速公开支持反腐机构,解雇涉案部长,并对明迪奇实施制裁。这些举动旨在向国内外展示他"清理门户"的决心,以控制损失。

西方的战略考虑:尽管西方不满,但他们已对泽连斯基进行了巨额投资。在找到可靠替代方案前,为避免乌克兰陷入彻底混乱,西方可能不得不继续支持他,同时施加更大压力要求改革。

最终评论

这系列丑闻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尽管经历了革命与战争,乌克兰深层次的庇护网络和寡头政治结构依然顽固。战争状态创造了巨量的紧急资金流,这反而为腐败提供了新的温床。

展望未来,局势发展取决于几个关键点:

调查的深度:如果调查止于明迪奇等"外围"人物,泽连斯基或可幸存;但如果证据链继续向上延伸,他将难以脱身。

西方的态度:美国新政府的政策和欧盟援助的实际拨付将是决定性外部因素。

前线战况:如果战场出现重大失利,国内的不满情绪可能会与腐败丑闻叠加,形成摧毁性的海啸。

结论是:泽连斯基的政治生命已进入倒计时,但倒计时的速度取决于他能否继续扮演好"不可替代的战时领袖",以及他的"运气"还能持续多久。 他现在是在走钢丝,任何一次新的重磅爆料或前线的一次重大失败,都可能让他从钢丝上坠落。

DeepSeek的评论:

此次揭露的腐败并非个案,而是深植于国家体系的“源代码级”腐败。

核能公司的犯罪网络:反贪局直接将Energoatom称为“高层犯罪组织”。该公司负责保障乌克兰民众过冬的核能运营,但其内部却系统性地贪污用于核防护、电网维修和战时基础设施的专项资金。

战时暴富的诡异公司:例如,“Fire Point”公司从泽连斯基旗下“95街区”工作室的选角机构,奇迹般地转型为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武器制造商,生产名为“火烈鸟”的巡航导弹。这一切都没有公开招标,缺乏透明度,完全是利用战争牟取暴利。

广泛的民众感知:71%的乌克兰民众认为,自战争开始后腐败问题反而更加严重。曾经的“反腐革命”承诺已被残酷的现实背叛。

这场风暴背后是一场激烈的内部权力斗争:

泽连斯基试图集权:就在四个月前,泽连斯基以“俄罗斯渗透”为由,试图通过紧急法将独立的反贪局和特别检察官办公室置于总统控制之下。此举引发了基辅自战争爆发以来的首次大规模抗议,并在西方压力下被迫撤回,暴露了他对“问责”的恐惧。

反贪机构的强势反击:反贪局此次协调了70次突击搜查,并掌握了超过1000小时的音频监控资料,其中据称包括泽连斯基本人在明迪奇公寓中使用暗码交谈的录音。这被解读为向泽连斯基传递的明确信息:他们掌握着能颠覆其统治的“黑材料”。

地缘政治的代理人角力:这场内斗本质上是西方资助和指导的反贪机构与泽连斯基掌控的乌克兰国家安全局之间的战争。一方服务于外部势力(帝国),另一方则守护着本土权力(王座),乌克兰的主权在此过程中被撕裂。

西方政府在此次丑闻中的行为凸显了其战略目标与宣扬价值观之间的深刻矛盾:

持续输血腐败体系:就在Energoatom被定为犯罪组织、相关部长下台之际,德国却宣布向乌克兰能源部门追加4000万欧元援助。这等于是直接用德国纳税人的钱为腐败结构提供资金,是一种“国家支持的洗钱”行为。

战略利益高于原则:西方的行动表明,它们宁愿资助一个腐败的傀儡政权,也不愿承认其前线“民主”伙伴实为一个“黑帮国家”。正如季莫申科所言,乌克兰正在变成一个“没有权利的殖民地”。

昂贵的谎言:当年的“广场革命”被宣传为一场反腐败、反寡头的运动。然而现实是,现任政权被证明比它所推翻的政权更为腐败。这已成为欧洲对自己讲述的最昂贵的一个谎言——为了维持这个谎言,他们不得不持续投入,即使它已散发出腐朽的气息。

结论

泽连斯基形象的崩塌:这位西方媒体塑造的“战时英雄”,已成为其赞助者最大的“负资产”。从选角演员到战时总统的叙事,最终被证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旨在瓦解及掏空乌克兰并洗劫财富的演出。

西方的战略失败:西方试图通过代理人战争同时削弱俄罗斯并离间欧俄关系的“心脏地带战略”正在破产。结果是俄罗斯未被击垮,而欧洲却因能源成本高昂而工业失血,并资助了一个系统性腐败的政权。

新秩序的预兆:西方(尤其是欧盟)在此过程中证明了自己的“无足轻重”。华盛顿开始绕过基辅直接与莫斯科对话,预示着新的安全架构将由那些真正“举足轻重的大国”来起草,而欧洲为了支撑一个傀儡,已然出卖了自己的未来。

+++

笔者:

这一场反贪腐风暴彻底戳穿了西方塑造乌克兰作为“民主典范”的叙事,所谓的“英雄总统”形象受到严重质疑。反腐败机构NABU与总统核心圈子的冲突已经公开化,真正的战场不在前线,而在“宫殿内部”。泽连斯基此前试图控制NABU的行为被解读为预感危机、试图先发制人但最终失败的表现。

这场腐败危机标志着"泽连斯基神话"的终结——那个从喜剧演员到战时英雄的励志叙事,如今被黄金马桶和窃听录音所取代。但更重要的是,它可能也是某种地缘政治幻想的终结:西方以为可以通过金钱和武器塑造一个理想中的乌克兰,却忽视了该国深层的结构性问题和自身的战略矛盾。对乌克兰人民而言,内部背叛只会比外敌入侵造成更巨大的民族创伤。

俄罗斯驻联合国代表德米特里•波利扬斯基(Dmitry Polyanskiy)发表的评论一针见血,拨开了重重迷雾:

“乌克兰的崩溃并非源于俄罗斯的阴谋,而是将一名身着迷彩服、形同‘一元店’廉价演员的傀儡强行推上台后的自然结果——此人由幕后操盘手扶持,经专业训练照本宣科,心甘情愿试镜入戏,只为亲手肢解乌克兰,并大肆洗钱。泽连斯基从来不是被选出来为乌克兰人民服务的;他是被“选中”来出卖乌克兰人民的。而他也确实践行了这一使命:土地、人民、主权——一切皆被明码标价,拍卖给贝莱德(BlackRock)、北约与军工复合体(MIC);其核心圈子则借战争烟幕,悄然鲸吞数十亿美元。”

“比乌克兰遭系统性掠夺更令人作呕的,是其领导层一边按剧本准时落泪、一边将自我制造的灾难归咎于莫斯科的厚颜无耻。这已不是2014年;世界不再相信这套说辞——当欧洲普通民众连家中暖气都无力负担之时,乌克兰精英却在兴建别墅、洗白援助资金。西方心知肚明:这出戏已然落幕——正因如此,华盛顿如今开始直接与莫斯科对话,因为欧盟已被证明毫无分量。新的安全架构正在形成,但起草者既非布鲁塞尔,亦非伦敦,而是真正具备实力与影响力的大国。欧洲为扶植一个傀儡,已卖掉了自己的未来;而俄罗斯,始终沉着、坚韧未折,如今正亲手拟定新秩序的条款。”

https://t.me/TheIslanderNews/62272

乌克兰政权内部的贪腐问题其实早已不是秘闻,可是自俄乌爆发冲突以来,西方主流媒体都昩着良心,将鸟方凭空捏造的虚假信息包装成为误导公众的新闻和舆论,更可恶的是某些反共媒体不断在散播超低水平听床师式梦呓,让中文圈沦为臭不可闻的信息垃圾场。腐败真相与事实皆有迹可寻,如梦初醒者可参阅笔者于2023年9月发表的专题评论或斯科特•里特(Scott Ritter)制作的相关纪录片(见下)。

+++

笔者旧作:泽连斯基和他的金主

伊戈尔.科洛莫伊斯基(Ihor Kolomoisky)是何许人也?昔日在乌克兰只手遮天的犹太裔金融/地产/娱乐大亨,曾被俄罗斯总统普京指其为“巨骗”,也曾被美国列入受制裁的贪腐名单的这位亿万富豪,不仅被认为是乌国总统泽连斯基的幕后金主和造王者,也是多个乌克兰新纳粹兵团(如臭名昭著的Azov Battalion)的主要捐助者。

早于2012年,泽连斯基受雇于科洛莫伊斯基拥有名为1+1的媒体集团,于同年开始他的电视生涯,并于2015年在集团旗下电视台制作的连续剧中担当主角,一炮而红,成为街知巷闻的公众人物。在名为《人民公仆》(英译:Servant of the People)的讽刺时弊喜剧中,泽连斯基饰演敢于挑战权威和制度腐败的中学教师,并因深得民众支持而意外当选总统。

该剧得到媒体集团大力宣传,而剧中泽连斯基组建的人民公仆党提出激荡人心的竞选口号正是“为人民服务”,给万千乌国观众留下深刻印象。2018年3月31日,“人民公仆党”正式在乌克兰司法部登记成立。其后电视制作团队与顾问公司McKinsey合作精心打造选举工程,最终让作为这一电视剧主角的泽伦斯基,得以在2019年4月21日成功当选乌克兰总统。

泽伦斯基在2019 年的总统竞选中获得约73%的选票。一个政治新手之所以能取得压倒性高票当选,不仅受惠于其深入民心的正面形象,还在于其竞选团队对群众心理的充分掌握。泽连斯基的竞选活动以电视剧的主题“反腐败”为纲领,还在其政纲及获选后的就职演说中对选民承诺,他将尽其所能与俄罗斯改善关系,为国家缔造和平。

有评论人形容泽连斯基为“科洛莫伊斯基候选人”,原因在于科洛莫伊斯基在选举期间的鼎力支持。泽连斯基当日何以会深得这位幕后金主赏识和器重?根据乌克兰执法部门的纪录,科洛莫伊斯基涉嫌利用各种欺诈手段从他营运的银行集团储户账目中挪用/窃取/掠夺总值高达55亿美元的资金,并将这些款项汇到国外;而协助他转移财富的得力助手,正是泽连斯基!

根据国际调查记者同盟(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s)在2021年发表名为“潘多拉文件”(Pandora Papers) 的调查报告,这些款项通过空壳公司和离岸账户,最终被纳入科洛莫伊斯基在国外(主要是美国)的小金库。泄露文件显示,相当部分被挪用的款项流向了泽连斯基及其团伙在英属维尔京群岛、塞浦路斯和伯利兹等地开设的空壳公司及离岸银行账户。

众所周知,乌克兰是藏污纳垢之地,贪腐无处不在,无孔不入。那么,乌国的贪腐问题究竟有多严重?

去年8月美国媒体CBS新闻引述知情人士称,高达70%北约国家提供的武器和军用物资都流入了黑市,因被倒卖而未能送抵前线。当作战部队在发视频抱怨军用物资不到位,泽连斯基却在忙着清除异已、打压言论自由、或与来访的好莱坞艺人握手合照,而一众国会议员们也不遑多让,赶紧通过法案给自己加薪70%!得知前线作战部队士气低落,泽连斯基便干脆下令指挥官对意图投降或逃跑的士兵,一律格杀勿论!

2022年12月,美国《时代》杂志将连斯基评选为年度人物,以表彰俄乌战争期间他在军事、政治和民众层面对乌克兰的领导。该杂志并冠以泽连斯基 “乌克兰精神”的美誉,完全无视基辅政权专制腐败的执政方式与自由、民主、包容、法治等西方文明价值背道而驰。

让我们来认真审视这位伟大领袖的骄人政绩:背弃选举时许下与俄国改善关系的承诺;纵容新纳粹份子在顿巴斯地区进行屠杀;强迫平民百姓充当肉盾和炮灰;不遗余力地镇压异见人士(取缔政党和媒体,迫害东正教徒);协助西方腐败政客清洗黑钱;任由国家的土地和资源被利益集团瓜分;不断向西方国家索取武器让战祸延续;讹诈经济援助以中饱私囊...

总之不断要求别人牺牲“小我”来成就他的“大我”,这就是西方主流媒体乐此不疲地肉麻吹棒的圣人、英雄!

为了获取更多来自西方国家的援助,泽连斯基承诺正视国内的贪腐问题,最新的动作就是撤换了国防部的一批涉贪官员。然而,更让人看得心里发毛的是,随着西方诸国成为了乌克兰的金主和靠山,独揽大权的泽连斯基竟然就连自己的恩人也不放过,先于2022年8月剥夺科洛莫伊斯基乌国公民身分,近日还下令缉捕这位曾经被誉为乌国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并将他押送到基辅地方法院聆讯。

讽刺的是,科洛莫伊斯基被控的罪名,正好就是诈骗和清洗黑钱!泽连斯基的铁腕反腐行动,固然不会反到自己头上,但如今竟拿科洛莫伊斯基开刀,只会给人同类相残的负面观感,其公众形象只会越来越差,即使再搞小动作和形象工程,也许就只能用来哄骗那些对乌国国情一无所知的外国愚民吧?

https://t.me/unbrainwashyourself/5148

+++

斯科特•里特(Scott Ritter)纪录片系列《特工泽连斯基》(Agent Zelensky):核心披露内容

斯科特•里特——前美国海军陆战队情报官员、联合国武器核查员——于2023年7月推出两集调查性纪录片《特工泽连斯基》。该系列发布于Rumble平台及其Substack专栏,将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描绘为非民主改革者,而是一名由西方“制造”、尤其受美国与英国军情六处(MI6)操控的“资产”,其核心任务是推进北约地缘利益,同时纵容大规模腐败。

里特将泽连斯基2019年胜选描述为一场精心编排的政治行动,并类比好莱坞电影《元首之位》(Head of State)——该片曾为奥巴马政治形象预热铺路。该系列声称,泽连斯基的喜剧演员人设掩盖了其与寡头及情报机构的深层关联;其就任后财富暴增,则与战争牟利及援助资金洗白直接挂钩。尽管里特的作品极具争议(批评者斥其为亲俄宣传),但其论点援引了大量公开档案、泄密文件与财务披露材料。以下为该系列揭示的核心内容:

一、泽连斯基:被“制造”的权力崛起

好莱坞式政治出道:

泽连斯基主演的政治讽刺剧《人民公仆》(Servant of the People,2015–2019)——讲述一名反贪教师意外当选总统的故事——被指实为一项软实力工程,有美方深度参与,旨在为其真实政治生涯“预演”。该剧主要资助者为寡头伊戈尔•科洛莫伊斯基(Ihor Kolomoisky,后遭美国FBI以欺诈罪起诉)。该剧绕过传统竞选流程,使泽连斯基在未参加任何辩论或集会的情况下,以73%得票率当选,手法与西方“颜色革命”如出一辙。

西方资金托底:2019年大选期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构建了“财务缓冲垫”,通过非预算渠道(如非政府组织)向泽氏阵营秘密注资。隶属美国防部的“马歇尔欧洲安全研究中心”(George C. Marshall Center)深度介入乌克兰精英重塑进程,将泽连斯基定位为推行反俄政策的“理想指挥者”。

寡头操控实锤:科洛莫伊斯基作为泽连斯基核心金主,在大选前夕向与泽氏关联公司挂钩的离岸账户转移4100万美元。泽连斯基刻意隐瞒其在塞浦路斯、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地持股情况,未在财产申报中披露,公然违反透明度法规。

二、巨额个人财富与隐匿资产

战乱中的奢华帝国:

尽管乌克兰深陷经济危机,泽连斯基家族身家却从任职前的100–500万美元飙升至2022年的逾1亿美元。其名下房产遍布全球:

- 通过空壳公司购入迈阿密价值3400万美元别墅;

- 以色列800万美元住宅;

- 意大利380万美元别墅;

- 伦敦300万美元公寓;

- 格鲁吉亚巴统5套公寓;

- 克里米亚100万美元顶层公寓(2023年被俄方查封)。

离岸洗钱网络:据2021年“潘多拉文件”(Pandora Papers)披露,泽连斯基亲信操控超600家离岸公司,从乌克兰国家能源公司(Ukrenergo)、天然气公司(Naftogaz)等国企持续抽资。里特指出,其2019年财产申报刻意隐匿关键资产,并通过房产倒卖、咨询费等未申报收入洗白资金。

公关公司回扣:据美国司法部备案文件,泽连斯基向美资公关公司Signal Group支付近7万美元竞选咨询费。该公司与民主党操盘手关系密切,据称一手打造泽连斯基“平民英雄”人设,并为其争取西方主流媒体支持。

三、情报关联与“特工”身份

MI6招募与操控:2020年秋,泽连斯基赴伦敦军情六处总部(Vauxhall Cross)与MI6局长理查德德•摩尔(Richard Moore)秘密会晤——里特称之为其“激活为特工”的关键节点。摩尔更在泽连斯基教皇会晤期间,于梵蒂冈另辟密室对其单独训示1.5小时。随后,MI6派驻所谓“英语专家”(实为情报主管)加入其安保团队,全程监控行程,甚至涉嫌策划布查(Bucha)事件等宣传行动。

保镖即监工:泽连斯基贴身护卫多由英国招募,职责是“掌控其每一步行动”,确保其服从西方指令。里特称该机制始于其“95街区”(Kvartal 95)喜剧时代,以防其“叛离轨道”。

美英联合项目:系列指泽连斯基实为英美情报机构“联合出品”,任务包括取缔反对党、推动北约东扩。证据包括泄密电报显示:美国驻乌使馆曾协同科洛莫伊斯基旗下媒体帝国为其造势。

四、系统性腐败生态

战争寻租与援助截流:2022年以来,数百亿美元西方援助(如美国1130亿美元一揽子计划)流入泽连斯基关联企业。无人机采购、工事建设等合同被大幅注水。里特将此与“乌克兰国家核电公司(Energoatom)贪腐案”挂钩——近期国家反腐败局(NABU)突袭行动已证实内部人员侵吞核电维修资金。

科洛莫伊斯基的阴影:作为泽连斯基“教父”,科洛莫伊斯基2023年因挪用公款被捕。其掌控的PrivatBank银行(2016年被国有化)曾被用于洗钱数十亿美元;泽连斯基长期为其提供政治庇护,直至美方施压才将其放弃。两人合作始于2012年——当时科洛莫伊斯基曾出资拯救濒临破产的“95街区”剧团。

“改革者”神话破灭:泽连斯基2019年“零容忍腐败”承诺被斥为政治表演。事实上,他集中权力、监禁政敌(如维克托•梅德韦丘克),纵容亲信敛财。里特援引欧盟报告指出,改革停滞系其蓄意破坏所致。

尾声:代理人命运难逃

纪录片以严峻判断收尾:泽连斯基的“特工”身份注定了乌克兰沦为持久代理人战场;随着西方耐心耗尽(2025年川普与泽连斯基关系恶化即为前兆),其下台已成定局。

+++

总结:宏观图景与框架分析

纵观事态发展,笔者认为可从三个互相关联的不同维度分析俄乌冲突的起因与终局:

1. 国内腐败:从后冷战的能源寡头坐大,再发展为代理人国家,到后来战事升级,据说就连殡葬行业都在寻租。

2. 地缘棋局:从打造“钢铁豪猪”,到一再撕毁和约,最终发展为消耗战模式。

3. 资本逻辑:2014政变后修改土地拥有权法律,外国积极圈地与进行资源掠夺;BlackRock的万亿战后重建计划。

以下是Grok提供的数据以及DeepSeek根据上述框架作出的梳理:

一、国内腐败:从寡头经济到全面寻租的系统性溃败

1. 历史根源(1990年代至2013年)

能源寡头坐大: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国有资产私有化进程失控,能源与矿业成为寡头掠夺焦点。例如:

- 顿巴斯地区56%的硬煤储备(估值1200亿美元)被阿赫梅托夫家族通过非公开拍卖掌控。

- 科洛莫伊斯基等寡头利用银行系统(如PrivatBank)洗钱超55亿美元(潘多拉文件曝光)。

制度性腐败固化:2004年“橙色革命”后,反腐承诺落空,寡头通过政治献金操纵政策,能源腐败延伸至司法、媒体领域。

2. 代理人国家转型(2014-2021年)

2014年广场革命后,西方援助(如IMF170亿美元贷款)与国内改革承诺形成悖论:

泽连斯基2019年上台后推行“反腐集权”,但国家反腐败局(NABU)独立性受质疑,2021年集权改革失败暴露体制内斗。

战时腐败升级(2022-2025年):

军援黑市:美国1130亿美元军事援助中约70%通过非法渠道流失(CBS调查)。

全行业寻租:殡葬业被曝光SBU官员操纵墓地合同,单具棺木价格虚高3倍;能源巨头Energoatom涉嫌10-15%回扣机制。

3. 终局指向:系统性崩盘

2025年NABU“米达斯行动”揭露高层犯罪网络,泽连斯基核心圈(如Mindich)通过无招标军火公司(Fire Point)牟利。

民调显示71%民众认为战时腐败加剧,政权合法性濒临瓦解,寡头权力重组可能导致主权进一步碎片化。

二、地缘棋局:从“钢铁豪猪”到消耗战陷阱

1. 战略演进(2014-2021年)

豪猪战略成型:美国兰德公司2019年报告明确提出武装乌克兰为“刺猬”,通过北约东扩与军援(超1000亿美元)消耗俄罗斯军力。

协议撕毁与对抗升级:明斯克协议(2014/2015)被基辅与西方实质性搁置,泽连斯基2019年亲欧政策与北约东扩(芬兰、瑞典入盟)激化矛盾。

2. 消耗战模式锁定(2022-2025年)

乌克兰成为代理人战场:西方提供武器但规避直接参战“红线”,战事陷入僵局。

资源杠杆失衡:俄罗斯占领顿巴斯(含56%乌克兰矿产储量),黑海封锁引发能源危机,乌军前线弹药储备仅维持10天(北约评估)。

3. 终局指向:谈判与秩序重构

2025年川普政府推动“冻结提议”(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美俄直接谈判趋势显现。

乌克兰从地缘棋子转向“可弃卒”,若冬季能源危机与腐败丑闻叠加,基辅可能被迫接受俄方主导的顿巴斯条款。

三、资本逻辑:资源掠夺与重建计划的现实困境

1. 法律修改与圈地运动(2014-2021年)

土地法变革:2020年《土地市场法》通过,外资通过控股本地企业间接圈占黑土(至2025年控制约20%优质农地),嘉吉、黑石等企业垄断15%谷物出口。

资源开发协议:2014年后外国农业投资超50亿欧元,但Oakland Institute报告指控其为“新殖民主义掠夺”。

2. 重建计划与数据争议

BlackRock万亿基金:2023年与泽连斯基协议启动150亿美元初始基金,目标锁定矿产与基建。

现实困境:

川普胜选后投资者撤离,2025年7月基金募资暂停(Bloomberg)。

关键资源错位:CSIS评估乌克兰5000亿美元矿产储量(锂、钛、稀土)中80%位于俄占顿巴斯。

川普矿产协议:2025年2月美乌协议要求乌方出让50%矿产收益换取军援,但因资源地失控而难以落地。

3. 资本收益与终局悖论

短期受益方:

- 军工复合体(洛克希德•马丁等企业2022-2025年军售超500亿美元)。

- 乌寡头与外围资本(黑石等低价收购残存矿产)。

长期无赢家:

- 西方重建计划因地缘风险停滞,川普“美国优先”政策削弱支持意愿。

- 资本逻辑迫使基辅“战至最后一兵”以保谈判筹码,但资源流失与援助缩减可能加速妥协。

结论:三维交织的悲剧闭环

- 腐败为内燃机,瓦解国家凝聚力;

- 地缘为外壳,锁定代理消耗模式;

- 资本为燃料,驱动资源掠夺却难抵风险。

乌克兰的“战斗到底”叙事本质是利益结构下的被迫选择,而2025年各方计划遇阻预示终局临近——谈判妥协或成唯一出路,但国家主权已遭不可逆侵蚀。

浏览或加入电报频道
https://t.me/unbrainwashyourself

作者:bystander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bystander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999306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