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美俄阿拉斯加峰会为新全球秩序奠下基础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美俄阿拉斯加峰会为新全球秩序奠下基础
bystander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150
经验值: 36416
标题:
美俄阿拉斯加峰会为新全球秩序奠下基础
(16 reads)
时间:
2025-8-18 周一, 下午5:33
作者:
bystander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美俄阿拉斯加峰会为新全球秩序奠下基础
川普于2023年的一次访谈中表示,美国政客对俄罗斯的不尊重导致了冷战:“把俄罗斯称作‘拥有核武器的加油站’,把普京称作‘继承了苏联核武遗产的专制加油工’,这种简单化的思维方式正是导致数十年外交失败并最终引发战争的根源。”
https://t.me/infodefENGLAND/5333
然而,到了2025年川普重返白宫后,美俄关系又再度因乌克兰问题而恶化,甚至升级为一场高风险核博弈。
川普的偏执与局限性:
推特替代外交渠道:退出《中导条约》的决定未经国务院条约审议程序,仅通过推文宣布,使俄罗斯丧失预判依据。
理性声音受到排斥:国家情报总监加巴德曾提示川普,人类正处于核毁灭的边缘,但川普依旧采取核边缘政策。
决策情绪化倾向:当川普宣称“可能也可能不打击伊朗”并随即毁约轰炸时,对手只能预设最坏情况。
普京的“理性疯狂”反制策略:
升级威胁:不再单方面遵守《中导条约》的限制,并暗示将可能在乌克兰使用战术核武器。
红线模糊化:2020年批准“先发核打击”原则,将经济制裁纳入核反击范畴。
认知操控:通过RT电视台散布“俄核潜艇逼近美海岸”假信息,测试西方反应阈值。
2025年7月31日俄前总统梅德韦杰夫在Telegram发文警告"死亡之手"核威慑机制;8月1日川普宣布派两艘核潜艇驶向俄罗斯;8月4日俄宣布不再遵守《中导条约》;8月5日美军核侦察机飞近科拉半岛。这种核边缘政策充满风险。
峰回路转的是,刚结束的阿拉斯加会谈反映美俄双方已取得共识,两国关系又回归正常化的轨道上。
西方主流媒体指责川普在这场懦夫游戏(胆小鬼博弈)中再次退缩了! (Trump chickened out again in this game of chicken!)
Responsible Statecraft的一篇评论有力地反驳了这种主流观点:
为什么川普在乌克兰和平问题上做对了?
在阿拉斯加,他直面了现实:他现在接受了一项不以停火为先决条件的和平协议,而此前要求先停火的做法根本行不通。
关于阿拉斯加峰会的大多数西方评论,批评川普的理由恰恰是错误的。他们指责川普放弃了将“无条件停火”作为和平谈判第一步的主张,认为这是放弃了关键立场,是“向普京靠拢”。
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川普所做的,是向现实低头。真正应该批评他的,或许是他本应从一开始就采取这一立场,从而避免六个月徒劳的谈判,以及数以万计名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白白丧生。
从谈判一开始,俄方就明确表示,他们不会接受无条件停火。事实上,鉴于军事压力和战场上的推进是俄罗斯在谈判桌上最有力的筹码,他们也完全不可能接受这样的停火。要求俄罗斯先停火再谈判,是极其不合逻辑的。
西方分析人士和欧洲政府未能认识到这一点,暴露了他们要么无法理解显而易见的现实,要么就是希望战争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幻想俄罗斯最终会屈服于乌克兰目前提出的和平条件。
然而,乌克兰的这些要求对莫斯科来说完全不可接受,而乌克兰和西方也没有能力强迫俄罗斯接受。毕竟,是俄罗斯军队在地面上(尽管缓慢地)推进,而西方无法提供士兵来补充乌克兰日益寡不敌众、兵力枯竭的部队。
要求先停火再谈和平协议,也违背了乌克兰和欧洲自身的真正利益。这种停火将极其脆弱,即使双方大体遵守,也会导致冲突陷入半冻结状态,随时可能再次爆发。这将使乌克兰更难推行必要的改革和经济发展,而这些正是其迈向欧盟成员资格的前提。
北约各国政府对莫斯科的意图心存疑虑可以理解,但若要采取务实且可行的谈判策略,他们也必须认识到,俄罗斯同样对西方的意图充满不信任,而且这种不信任在某种程度上是有道理的。在国际事务和历史中,从来就不存在所谓永久且绝对的安全保障,而这正是欧洲目前所要求的。
除非一方被彻底击败并臣服——而这在俄罗斯身上根本不可能实现——否则最现实的期望,就是通过威慑与激励相结合的方式,让双方在可预见的未来都无意再拿起武器。
一场半冻结的冲突对整个欧洲大陆也是有害的。它将长期埋下战争在乌克兰重燃、欧洲卷入其中的风险,而在此情况下,美国对欧洲的长期军事支持显然已不再可靠。
最糟糕的是,所谓的欧洲“志愿联盟”可能会试图利用停火,将欧洲军事力量部署到乌克兰。欧洲各国政府真的准备好派遣数量严重不足的本国士兵,进入一场尚未解决的冲突中心吗?或者,鉴于俄罗斯已明确排除接受此类部队作为和平协议的一部分,这是否只是一种虚伪的手段,旨在阻挠达成真正的协议?
https://responsiblestatecraft.org/trump-ukraine-russia-agreement
有趣的是川普不久前与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的对谈。
川普:“我问了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一个问题,有些人喜欢他,有些人不喜欢他——他就是匈牙利领导人维克托•欧尔班。他对这两个国家都非常了解。我问他:‘那么,乌克兰能打败俄罗斯吗?’他看着我,好像在说:‘这是个多么愚蠢的问题。’
他说:‘俄罗斯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他们通过战争赢得国家,赢得生存。他们就是靠打仗的。这就是他们的行事方式。中国用贸易打败你,俄罗斯用战争打败你。’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论断。”
https://x.com/JasonLepojarvi/status/1954990283680018569
结论:川普在贸易上对中国作出了让步,又在军事冲突上对俄罗斯作出妥协。欧尔班的言论在紧张关系中发挥了降温作用,也许将为鼎足而立的新雅尔塔秩序奠下了基础。
欧尔班对普京和川普的会晤反应积极:“世界比昨天更安全了!”
“多年来,我们目睹了两个最大的核大国破坏合作基础并互发敌意信息。现在,这一切都结束了,”欧尔班表示。
他认为,经过这次会晤,世界比昨天安全得多。
https://t.me/JShangrong/49114
+++
DeepSeek的分析:
2025年8月15日举行的川普-普京阿拉斯加峰会。峰会地点选在安克拉治的埃尔门多夫-理查德德森联合基地,这具有历史象征意义——阿拉斯加曾是俄属殖民地。会议持续近三小时但未达成实质性协议,尤其未实现停火。泽连斯基将于8月19日赴白宫会谈,德法意芬等多国领导人将"组团"陪同,反映出欧洲对可能被边缘化的担忧。
1. 峰会结果与川普的立场转变:从“极限施压”到“现实妥协”
无实质成果的表象:阿拉斯加峰会未达成停火协议或具体解决方案,会后联合记者会未设提问环节,川普仅称取得“初步共识”但拒绝透露细节。这种模糊性被西方媒体广泛批评为“外交失败”,尤其是川普此前威胁“若普京拒停火将实施严厉制裁”的承诺未兑现。
策略性转向的核心:川普放弃“先停火再谈判”的原有立场,转而接受“直接达成和平协议”(即使无停火前提)。这一转变被Responsible Statecraft评论为向现实低头——因俄罗斯在战场推进中不可能放弃军事筹码,要求其无条件停火“极其不合逻辑”。德媒DW进一步指出,川普在峰会前已向泽连斯基传递俄方条件:乌军撤出顿涅茨克未被俄控制区以换取俄军撤离苏梅/哈尔科夫部分领土,但遭基辅拒绝。
国内政治与交易逻辑:川普将压力转移至乌克兰,称“停火取决于泽连斯基”,并暗示乌方需妥协("俄罗斯是大国,乌克兰不是")。其房地产商思维(“土地交换”)与诺贝尔和平奖渴望,促使他接受俄方“一揽子解决”框架,但忽略领土问题对双方均属政治禁忌。
2. 普京的外交胜利与战略意图:打破孤立与固化战场收益
象征性突破的价值:此次峰会是普京自2022年全面侵乌及被国际刑事法院通缉后,首次受邀访问西方国家,俄媒宣称“孤立俄罗斯政策彻底崩溃”。即便未获实质让步,普京通过同台亮相重塑了大国地位认知,并借此在北约内部制造分歧(如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盛赞峰会“使世界更安全”)。
规避制裁与核威慑成功:川普原定7月底的对俄制裁最后期限因峰会召开被搁置,改称“两三周后再考虑”。会前俄方通过梅德韦杰夫“死亡之手”核警告、宣布退出《中导条约》、暗示测试“海燕”核导弹等理性疯狂策略,成功将美国拉回谈判桌。普京更主动提出续签2026年到期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以核议题转移乌克兰焦点。
战场优势转化为谈判筹码:俄控制乌东20%领土后(包括顿涅茨克约75%),普京坚持以“消除冲突根源”作为和平前提,即变相要求乌克兰承认俄势力范围及其中立地位。德总理梅尔茨承认,俄方愿沿实际控制线谈判已是“巨大变化”,因此前索求领土远超其占领区。
3. 欧洲的担忧与三方博弈的结构性矛盾
被边缘化的焦虑:欧洲多国对美俄“私下交易”深感不安,德法意芬等国领导人宣布“组团”陪同泽连斯基访美,并强调“欧洲必须在谈判中有一席之地”。其核心诉求包括:
- 任何协议需乌克兰参与(无乌克兰不成局)
- 停火须先于和平条款讨论
- 保障乌未来加入北约权利
- 维持对俄制裁
停火协议的脆弱性争议:Responsible Statecraft指出,欧洲坚持“先停火”实则违背自身利益——半冻结冲突将使乌克兰陷于安全与发展困境,且可能诱使欧洲派兵入驻,反而增加战争升级风险。
未解决的致命矛盾:普京的核心目标仍是控制乌东地区并限制乌克兰主权,而川普仅以“重新评估政策”的模糊警告回应,未提出具体反制措施,暴露了美俄共识与乌欧立场的根本断裂。
安全保障的虚幻承诺:川普虽讨论“受北约第五条启发的对乌安全保障”,但前美驻北约大使达尔德直言“若无成员国身份,美国为乌对俄开战完全不可信”。而俄方明确拒绝乌加入北约,此矛盾恐使后续谈判陷入僵局。
4. 欧尔班视角与新秩序雏形:从“懦夫游戏”到势力范围重构
高风险的核边缘政策:川普以核威慑(如派核潜艇逼近俄罗斯)回应俄方核威胁,试图复制冷战“懦夫博弈”模式。但此举加剧了不可预测性:俄方于2025年8月4日宣布退出《中导条约》残余框架,并暗示可能使用战术核武器,将双方推向“误判深渊”。
欧尔班的“战争决定论”影响:川普引用其观点——“俄罗斯用战争击败对手,中国用贸易竞争”——暗示他接受俄在乌东利益存在的事实。这解释了川普转向务实策略的思想根源:承认军事现实优于理想主义对抗。
川普的妥协:中美关税协议中,川普接受30%的妥协税率(而非最初要求的50%),反映其“以让步换表面胜利”的惯性。类似逻辑延伸至乌克兰:欧尔班的言论强化了川普对俄实力边界的认知,促使其接受“俄势力范围”现实。
核威慑降温与权力平衡:欧尔班称峰会“使世界更安全”,反映中等国家对美俄直接对话降低核风险的期待。普京在核边缘政策后回归条约谈判,表明阿拉斯加会晤确为紧张局势“泄压阀”。
5. “新雅尔塔秩序”雏形:势力范围再划分的风险
俄美的隐性共谋:普京效仿1945年雅尔塔模式,寻求与美瓜分东欧影响力;川普对俄妥协与其对华关税让步形成战略呼应,实质是承认中俄各自“后院”。欧尔班等“川普耳语者”鼓吹“多极世界”,实为合理化强权政治复归。
乌克兰的“芬兰化”陷阱:最可能结局是乌被迫中立化,默认克里米亚及顿巴斯主权丧失,以换取形式上的欧盟候选国地位。但此方案埋下长期隐患:俄将保留干预权,而乌民族主义反抗可能引发二次冲突。
和平表象下的结构性危机:川普的妥协虽暂缓核危机,却以牺牲乌克兰主权完整和欧洲安全自主为代价。其交易式外交暴露致命缺陷:将大国博弈简化为“生意谈判”,忽视安全问题的不可分割性。
“新雅尔塔”的合理性与风险:该框架可能固化势力范围,牺牲乌主权完整(如顿巴斯问题),且依赖大国默契——若川普未能约束俄后续行动,或欧洲拒绝承认协议合法性,“冷和平”仍难维系。
结语:懦夫游戏或现实妥协?通往和平的荆棘之路
阿拉斯加峰会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标志着川普政府从意识形态对抗(“加油站”论)转向基于军事现实的务实外交。Responsible Statecraft的批判直指西方盲点——要求优势方接受无条件停火本就是一种幻想,而川普的调整实为冲突降级的必要步骤。
欧尔班暗示的“新雅尔塔秩序”能否稳固,取决于后续三方会谈能否平衡三个矛盾:乌克兰的领土底线、俄罗斯的安全诉求、欧洲的协议合法性需求。若川普能利用此窗口推动可核查的和平框架(如停火监督+渐进撤军+国际保障),其“交易艺术”或将改写冷战后的危机解决模式;反之,若博弈重回制裁-核威胁循环,阿拉斯加峰会将仅成为普京宣传片中的一帧画面。
+++
Grok的评论:
川普在2023年访谈中批评美国政客对俄罗斯的轻视态度,认为这种“简单化思维”导致了冷战和外交失败。这种观点体现了他一贯的现实主义倾向,强调大国间的尊重和谈判,而非意识形态对抗。然而,到了2025年,他重返白宫后,乌克兰问题再次将美俄关系推向核博弈的边缘,这似乎暴露了其外交策略中的一些矛盾和局限性。
一、川普的外交策略:现实主义还是情绪化?
推特外交与决策情绪化:您提到川普退出《中导条约》仅通过推文宣布,未经国务院审议程序,这确实可能导致外交信号的混乱。推特(或类似社交媒体)作为非正式沟通渠道,缺乏传统外交的严谨性和可预测性,可能让对手(如俄罗斯)难以准确判断美国的意图。这种“情绪化”决策风格可能加剧了对手的不信任感,迫使俄罗斯采取更强硬的姿态,例如普京模糊化核红线或通过RT散布假信息以测试西方反应。
忽视理性声音:您提到国家情报总监加巴德警告川普人类处于核毁灭边缘,但川普仍坚持核边缘政策。这表明其决策可能更受个人信念或短期政治考虑的驱动,而非基于全面的情报分析或战略长远规划。核边缘政策的风险在于,它可能迫使对手(如俄罗斯)预设最坏情况,从而提升冲突升级的可能性。
阿拉斯加会谈的现实转向:川普在2025年重返白宫后,其外交政策似乎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摇摆。Responsible Statecraft的评论指出,川普放弃了“无条件停火”作为乌克兰和平谈判前提的立场,转而追求直接的和平协议,这一转变被认为是“向现实低头”。 这一观点有一定道理,因为俄罗斯在战场上的军事优势使得要求其单方面停火不切实际。川普的策略调整反映了一种务实的现实主义,即承认战场形势和谈判筹码的现实,而不是坚持不切实际的道德或意识形态立场。
二、普京的“理性疯狂”与俄罗斯的策略
核威胁升级:普京不再单方面遵守《中导条约》,并批准“先发核打击”原则。这种策略旨在通过提高核风险,迫使西方在谈判中做出让步。模糊化核红线(例如暗示在乌克兰使用战术核武器)进一步增加了西方的战略焦虑。
认知操控:通过RT散布“俄核潜艇逼近美海岸”的假信息,俄罗斯试图测试西方的反应阈值,同时在国际舆论中塑造强硬形象。这种信息战策略不仅针对西方政府,也影响国内和国际公众的认知,增强俄罗斯的谈判筹码。
阿拉斯加会谈的成果:普京在阿拉斯加会谈中同意美国和欧洲为乌克兰提供类似北约第五条款的安全保障,这被川普的特使称为“游戏改变者”。这可能是普京在面对军事和经济压力的情况下做出的有限让步,试图通过谈判锁定部分战场成果(如对克里米亚和顿巴斯的控制),同时避免进一步的西方制裁。
普京的策略本质上是“以攻为守”,通过制造高风险的博弈环境迫使西方(尤其是川普)在谈判中妥协。阿拉斯加峰会的结果表明,这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奏效:川普放弃了停火优先的要求,转而接受了俄罗斯更倾向的直接和平协议框架。
三、阿拉斯加峰会的结果与意义
Responsible Statecraft的评论认为,川普在阿拉斯加峰会上“向现实低头”,这与西方主流媒体的批评(“懦夫游戏中退缩”)形成鲜明对比。
现实主义的胜利:川普认识到,俄罗斯在战场上的优势使其不可能接受无条件停火。转而推动直接和平协议,显示出他对乌克兰和欧洲安全关切的某种回应,同时避免了与俄罗斯的直接对抗。
乌克兰的困境: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对领土让步的坚决反对,反映了其国内政治压力和宪法约束。然而,战场现实表明,乌克兰可能无法通过军事手段收复失地。川普的“领土交换”提议(以乌克兰控制的顿巴斯部分地区换取俄罗斯控制的其他地区)虽然对乌克兰来说痛苦,但可能是结束战争的现实选择。
欧洲的角色:欧洲国家对川普的和平计划表现出疑虑,甚至提出在停火后向乌克兰部署军事力量的“志愿联盟”设想。这种提议被Responsible Statecraft批评为“疯狂或虚伪”,因为欧洲显然缺乏足够的政治意愿和军事能力来支撑这一计划。 此外,欧洲对“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坚持可能进一步复杂化谈判,因为这正是俄罗斯发动战争的核心动机之一。
峰会的结果表明,川普和普京在某些关键问题上达成了初步共识,例如安全保障和避免进一步军事升级。这种“回归正常化轨道”的迹象得到了欧尔班等人的积极评价,他认为这使“世界比昨天更安全”。
四、对西方主流媒体批评的回应
西方主流媒体指责川普在阿拉斯加会谈中“退缩”,但Responsible Statecraft的文章提供了强有力的反驳,认为川普的转向是基于现实的正确选择。
西方媒体的盲点:西方媒体(如PBS、TIME等,)认为川普对普京的“红毯待遇”和放弃停火要求是对俄罗斯的妥协,甚至是“懦夫行为”。这种批评往往基于意识形态,强调对乌克兰的道义支持和对俄罗斯的强硬态度。然而,这种立场忽略了战场现实:俄罗斯的军事优势和乌克兰的资源匮乏使得无条件停火不切实际。
现实主义的辩护:Responsible Statecraft的文章指出,川普的策略是对现实的承认——俄罗斯不会在军事上让步,西方也无法通过军事手段迫使俄罗斯妥协。文章进一步批评了欧洲“志愿联盟”提议在停火后部署部队的计划,认为这要么是“疯狂”要么是“虚伪”,因为欧洲各国政府明确表示不愿直接参战。川普推动的类似第五条款的安全保障可能是一种更现实的替代方案,既满足乌克兰的安全需求,又避免触碰俄罗斯的红线(乌克兰加入北约)。
五、欧尔班的角色与新雅尔塔秩序
降温作用: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美俄关系中的角色值得注意。他的言论为川普提供了某种外部视角,即俄罗斯作为一个以战争为生存方式的国家,难以通过军事手段彻底击败。欧尔班的观点可能在川普调整策略(从强硬的停火要求转向更务实的和平协议)中起到了一定作用,推动了川普在阿拉斯加会谈中放弃不切实际的停火要求,转向更务实的和平协议谈判。
川普的让步:在乌克兰问题上,川普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停火要求,并接受了部分领土调整的可能性;在对华贸易问题上,他也可能通过谈判而非对抗寻求平衡。虽然未直接涉及乌克兰问题,但欧尔班提到中国以贸易方式“击败”对手,可能暗示川普在对华政策上也倾向于经济合作而非全面对抗。
新雅尔塔秩序: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划分了战后欧洲的势力范围,而当前的美俄关系、乌克兰冲突以及中国的崛起,可能正在塑造一种新的地缘政治格局。新的势力平衡将可能以美、俄、中三方为核心。这种秩序的形成需要各方在关键问题上做出妥协,反映了全球地缘政治从单极化(美国主导)向多极化的转变。然而,这种秩序是否稳定,取决于各方能否在信任缺失的情况下维持长期的威慑与激励平衡。
上世纪的雅尔塔会议促成了冷战时期的对峙,而当前的美俄关系虽然在阿拉斯加会谈后有所缓和,但核博弈的阴影和乌克兰问题的不确定性仍可能导致新的紧张局势。此外,中国的角色(尤其是在经济和贸易领域)将如何融入这一秩序,也是关键问题。
五、结论
综合来看,川普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策略转变反映了他从最初的强硬姿态(无条件停火、威胁制裁)向更务实的谈判导向调整。这种转变可能受到欧尔班等现实主义声音的影响,也与战场形势和俄罗斯的强硬立场有关。
川普的现实主义转向值得肯定,放弃不切实际的停火要求,转而寻求全面和平协议,是对地缘政治现实的正确回应。然而,他的决策风格(推特外交、情绪化倾向)可能削弱其谈判的可信度和连贯性。未来,他需要更依赖专业外交团队(如国务院和情报机构)来确保谈判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普京的策略高风险但有效。他的“理性疯狂”表现通过核威胁和信息战成功提高了俄罗斯的谈判筹码。欧尔班的言论和川普的妥协可能为一种新的地缘政治平衡奠定基础。然而,当前的美俄缓和可能只是暂时的——核博弈的阴影和地区冲突的复杂性仍可能导致新的危机。
最终,乌克兰问题的解决需要美俄欧三方在安全、领土和经济利益上的妥协。川普的现实主义转向为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能,但其成功与否取决于后续谈判的细节和执行力。欧尔班的“降温”作用和对大国战略的洞察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否能促成真正的“新雅尔塔秩序”,仍需时间检验。
浏览或加入电报频道
https://t.me/unbrainwashyourself
作者:
bystander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193066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