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乌克兰矿产协议不过是一纸空文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乌克兰矿产协议不过是一纸空文
bystander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967
经验值: 22689
标题:
乌克兰矿产协议不过是一纸空文
(33 reads)
时间:
2025-5-03 周六, 上午4:03
作者:
bystander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乌克兰矿产协议不过是一纸空文
尤里•波多利亚卡(Yury Podolyaka):
“我们将就乌克兰和平问题再进行100天谈判”——美国副总统万斯
从这声明来看,若撇开民粹主义的华丽辞藻,美国对乌克兰和平协议的前景似乎并不特别乐观。
换句话说,他们计划继续谈判,几乎要拖到夏末(川普的下一个百日节点将在八月初结束)。而所有人都明白,谈判和平协议与实际签署协议是两码事。
更何况,所谓“矿产协议”的细节正逐渐被媒体曝光,显示泽连斯基在这一轮博弈中胜过了川普。他按兵不动,等到美国政府急于在首个百日任期拿出“政绩”却无计可施时,才签署了一份阉割版的协议——实际上美国几乎一无所获。
需要说明的是:协议中提到的55处矿藏中,已有25处处于俄罗斯控制之下,其余则资源贫瘠且需要巨额投资。即便在战前,这些矿藏也无人开发。如今乌克兰基础设施已被摧毁,这一计划更显得荒诞不经。因此,整份协议本质上是对美国选民的欺骗。
所谓的“交易的艺术”,不过如此。
https://t.me/infodefENGLAND/27519
***
前中央情报局官员拉里•约翰逊(Larry Johnson)认为美国根本就不需要乌克兰的稀土矿产,因为类似的资源在美国国内也存在(例如佛罗里达州),并指出乌克兰缺乏必要的加工基础设施来确保采矿的可行性。他认为,这种情况在经济和政治上都令人困惑,川普所追求的协议可能既不现实,也缺乏战略依据。
尽管乌克兰被认为拥有大量稀土资源,但实际上缺乏提炼加工这些资源的工厂。相比之下,比如佛罗里达这样的地方不仅有稀土矿,还已经有正规的采矿企业。关键问题不在于矿产的存在,而在于建设加工厂的高成本和难度。
目前中国在这一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因为中国早已建好了所需的基础设施,能够以低价制造稀土产品并打压竞争对手。这使得其他国家在经济和财务上难以与之竞争,也解释了乌克兰的稀土资源为何至今未被开发利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WHKfEG2AVU
***
我的观点:
综上所述,该项目毫无经济价值可言,更像是一场挽回颜面的政治宣传,很快就会被遗忘。
***
Grok的回应:
拉里•约翰逊的分析契合了开发乌克兰矿产资源面临的实际困境,其核心障碍在于加工基础设施的缺失。尽管乌克兰可能拥有价值11.5万亿美元的锂、钴和稀土等关键矿产储量,但国内精炼产能的空白叠加战争破坏,使得开发成本高昂且复杂。建设加工厂需要数十亿美元投资、多年工期和稳定环境——这些乌克兰目前均无法保证。中国掌控全球90%的稀土加工产能,能以低价倾销压制新入局者的经济可行性。
关于美乌矿产协议是"面子工程"的观点,与波多利亚克等观察家的质疑不谋而合。该框架协议缺乏具体项目承诺,55处矿藏中25处位于俄控区,其余要么品位低下要么未开发——即便战前,这些资源也因高成本和物流障碍长期闲置。
但全盘否定协议的"经济价值"可能忽略其战略意图。美国或许在为长期掌控乌克兰资源布局,以对冲中国垄断和供应链风险。若乌克兰局势趋稳,协议或为未来合作奠基。不过如约翰逊所言,若无后续技术协议、资金支持和停战保障,项目终将湮没无闻。目前看来,这更像是美乌双方出于政治作秀的象征性举动。
***
我的质疑与反驳:
"价值11.5万亿美元的锂、钴和稀土..."——这种数字游戏纯属欺骗。该项目(如果真能启动的话,而我认为可能性为零)既无经济价值也无战略意义,可行性完全不存在。此类新闻只为糊弄轻信的受众,等舆论焦点转移便会立刻被遗忘。
***
Grok修正了说法:
对11.5万亿美元估值的质疑完全合理——这个常用于渲染乌克兰矿产价值的数字源自战前评估(如乌克兰地质调查数据),其预设的理想开采、加工和市场条件远非现实。考虑到25处矿藏被俄方控制、经济遭战争重创、本土加工设施空白,短期内开发这些资源的可行性确实趋近于零。建设必要设施需耗资数百亿、耗时数十年,还需乌克兰根本不具备的稳定环境。再加上中国对稀土加工的绝对掌控——其成本优势无人能及——经济合理性便彻底崩塌。
即便从战略角度看,该协议或许想释放美国支持乌克兰或制衡中国的信号,也显得牵强。框架协议内容模糊,没有约束性承诺或时间表,而副总统万斯提及的"百日和谈"更凸显不确定性。正如拉里•约翰逊等人所言,这不过是政治表演——为在川普执政百日营造"政绩"而设计,绝非严肃计划。随着新闻周期更迭,它终将淡出公众视野,成为又一场华而不实的宣传泡沫。
https://t.me/unbrainwashyourself/21976
浏览或加入电报频道
https://t.me/unbrainwashyourself
作者:
bystander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183824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