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市场惊涛骇浪背后隐藏玄机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市场惊涛骇浪背后隐藏玄机
bystander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918
经验值: 19014
标题:
市场惊涛骇浪背后隐藏玄机
(45 reads)
时间:
2025-4-13 周日, 下午7:15
作者:
bystander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市场惊涛骇浪背后隐藏玄机
我提供了一些上周的重要市场信息,结合了一些我自己的观察,要求Grok分析及评论最新局势发展。
我的观察:
一、川普的关税政策现正于鹰派(纳瓦罗)与鸽派(贝森特)两条路线之间游移不定。
二、此前我建议要尝试站在“罪犯”的角度思考:贝森特是狡猾的战略家,而川普是大胆的冒险者——两人是马基雅维利式的共谋者,似乎已证实是合理的视角。川普是否联同贝森特“造市”(以权谋私)见仁见智,但诿过(将政策错误的责任归咎于华尔街、对冲基金、中国和美联储等)的意图则较为明显。
三、贸易战迄今造成的动荡已造成对美元资产的信心危机,美债被抛售,可能已不再是避风港,美汇指数走低与金价屡创新高反映资金正在流出,贝森特控制大局的能力受到考验(美联储官员已就此提出警告)。
四、有消息称,有日本金融公司上周抛售美债(据说总值约65亿美元),可能预示“日元套利交易”平仓已成为新的隐忧。
五、信心危机已现,且中国拒绝妥协,川普的经济议程源于认知缺憾(无视特里芬难题、美元霸权与全球失衡的结构性关联等),市场风险随时失控,政策将陷死胡同,甚或造成严重灾难性后果。
***
由于官方版本的DeepSeek采取自我审查,拒绝评论与中美贸易战相关的话题,以下是非官方版本的分析:
1. 美债市场危机:川普政策的“阿喀琉斯之踵”
近期美国债市的剧烈波动(如30年期国债收益率逼近5%、10年期突破4.5%)暴露了川普经济政策的致命弱点。传统上,美债被视为全球避险资产,但当前股债双杀的罕见现象(类似2020年疫情初期)表明市场对美国政府信用和通胀失控的深层担忧。
直接诱因:中国抛售美债(传闻500亿美元)和“基差交易”平仓加剧抛售压力,但更深层原因是投资者对美元资产信心的动摇。
川普的妥协:其突然宣布暂缓对等关税90天,并承认债市“动荡不安”,显示美债危机已威胁到其政策核心——若债市崩盘,美国融资能力将受重创,甚至引发主权信用危机。
2. 贸易战的战略误判:中国占据结构性优势
川普对华加征关税至145%,但中国反制措施(同步上调至125%)凸显美国在贸易战中的劣势:
依赖不对称:美国对中国关键商品(医药、半导体、矿产)的刚性需求难以替代,而中国可通过内循环和多元化出口缓冲损失。
经济韧性差异:中国的高储蓄率和贸易顺差提供政策空间,而美国赤字经济面临滞胀风险(关税推高物价+增长放缓)。
全球反制联盟形成:欧盟、日本虽暂缓报复,但已准备“数字税”①、“火箭炮”②等工具,美国孤立态势加剧。
3. 川普的政治风险:内幕交易质疑与政策混乱
市场操纵嫌疑:川普提前呼吁“买入”并推迟关税,助富豪友人获利,暴露其将政策工具私有化的倾向,可能引发法律危机。
团队分裂:纳瓦罗(鹰派)与贝森特(鸽派)路线之争反映政策缺乏连贯性,川普在激进与妥协间摇摆,加剧市场不确定性。
4. 全球金融体系的结构性风险
美元霸权松动:美债抛售、黄金暴涨(中国运回海外存金)显示“去美元化”加速,特里芬难题(美元作为储备货币与贸易逆差的矛盾)再度凸显。
日元套利平仓隐患:日本机构抛售美债可能触发连锁反应,若套利交易逆转,全球流动性紧缩风险上升。
5. 美国的孤立态势加剧
多边合作形成: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国在WTO和G20框架下协调立场,共同反对美国单边主义。
科技与产业联盟:如欧盟-日本数字伙伴关系、亚欧供应链重组,减少对美依赖。
软实力削弱:美国长期主导的贸易规则和联盟体系(如WTO)因单边行动遭遇信任危机。
结论:川普政策的死胡同与全球动荡前景
短期:债市危机迫使川普暂缓关税,但中美对峙难解,市场波动将持续。若中国进一步减持美债或欧盟启动报复,美元资产可能遭更大抛售。
中期:美国经济面临“滞胀+债市崩盘”双重威胁,川普若坚持关税战,将加速美元霸权衰落,而中国通过反制与内需调整巩固优势。
长期:全球供应链重构与金融体系碎片化不可避免,但美国在缺乏盟友协同的情况下,单边主义代价高昂。
关键启示:川普的民粹主义经济政策(贸易战+财政扩张)本质上是“寅吃卯粮”,其成功依赖于美元特权和市场信心。一旦这两者动摇(如当前债市危机),美国将陷入比2008年更复杂的结构性危机,而中国和其他经济体则可能借机推动多极化金融秩序。这场博弈已不仅是贸易之争,更是全球权力格局的重塑。
---
①数字税是针对跨国科技巨头(如谷歌、苹果、Facebook、亚马逊等)在其用户所在国产生的数字服务收入征收的税款。
税率与范围:欧盟等经济体提出的税率通常为2%-3%,针对收入超过一定门槛(如全球收入7.5亿欧元、本地收入5000万欧元)的企业,覆盖广告、在线平台、数据销售等数字服务。
对美国的冲击:全球数字税主要影响美国科技巨头,可能增加其海外运营成本,削弱竞争力。
贸易摩擦风险:美国视此类税为“歧视性政策”,威胁采取关税报复(如对法国奢侈品加税),形成“关税-数字税”循环对抗。
②在英国《金融时报》刊登的访谈中,冯德莱恩透露了欧盟所考虑的报复措施,包括对美国的服务业征税。“例如对数码服务的广告收入征税,覆盖整个欧盟市场。”
她也说,欧盟可首次动用一种被称为“火箭炮”(bazooka)的反制工具,限制美国公司投标欧洲的公共项目合同。“火箭炮”并非具体政策名称,而是比喻具有高强度打击能力的反制措施,可能包括以下类型:
1. 针对性关税报复
欧盟的“汽车关税威胁”:美国曾威胁对欧盟汽车加征25%关税,欧盟则列出一份价值20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如农产品、化工品)加税清单作为反制预备方案。
日本的“对称性关税”:2018年日本对美国钢铁铝关税的反制清单包括威士忌、摩托车等政治敏感商品,直击美国国会关键选区。
2. WTO诉讼与规则反击
欧盟、日本等联合向WTO起诉美国关税违反国际贸易规则,试图通过法律手段孤立美国。
推动WTO改革,限制美国滥用“国家安全”条款(如232条款)实施单边关税。
3. 关键技术出口管制
半导体与材料限制:日本曾于2019年对韩国实施半导体材料出口管制,展示此类工具的威慑力。若用于反制美国,可能限制关键零部件(如汽车芯片)出口,打击美国制造业。
5G技术合作排除:通过联合盟友排除美国企业参与5G建设,削弱其科技影响力。
4. 非关税壁垒与标准制定
欧盟通过环保标准(如碳边境税)、数据隐私法(GDPR)等隐形壁垒,增加美国企业合规成本。
联合制定数字贸易、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国际标准,边缘化美国规则话语权。
https://t.me/unbrainwashyourself/21361
浏览或加入电报频道
https://t.me/unbrainwashyourself
作者:
bystander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Grok的深入分析
--
bystander
- (3750 Byte) 2025-4-13 周日, 下午7:16
(21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463174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