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芦笛:论自由思辩在人类认识中的作用 (2)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芦笛:论自由思辩在人类认识中的作用 (2)
加人
[
个人文集
]
警告次数: 2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3891
经验值: 330971
标题:
芦笛:论自由思辩在人类认识中的作用 (2)
(405 reads)
时间:
2018-8-14 周二, 下午2:24
作者:
加人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芦笛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这句话的意思,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被实践检验。”实践先于认识,产生认识,并决定认识正确与否,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规定的“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原则。
根据这个“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工农大众作为实践最多的人,自然也就是世上最聪明、最正确的人,由此导出了“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所谓知识分子,其实是比较没有知识的”等反智主义结论,也就是我党如此热心于“群众性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的“理论依据”。
这套“理论”当然不能说一点道理都没有。但它和马列主义的其他理论一样,最主要的特点是对世界作超简化解释,由此产生了对头脑简单者的巨大煽惑力。在我党治国的几十年实践中,它已经被彻底证伪。如我在旧作指出的,我党大搞“群众技术革命与技术革新”,只制造出无数千古笑话,从未搞出个英国式的工业革命来。
话说当年小芦要结婚,动手作出满屋的家具,让全厂革命群众跌破了眼镜。我此前可是从没作过木匠活,连基本概念都没有,但咱们“用缎子学裁剪手艺”,不但没出废品,而且论质量和样式都居第一流。相比之下,那些实践了一辈子的老木匠们别说有那两下子,就连做把扶梯都得“放大样”,绝没有一次制出零件,拼装成型的本事,因为他们不懂怎么用算术级数事先求出横档的长度来。
毛教认识论之荒谬,和它的“魅力”之大一样令人目瞪口呆。其实任何头脑正常的同志都会想到,您让猴子去实践一万年,它们也绝对不会获得什么“真知”。人之所以有认识能力,靠的不是肌肉,而是脑袋。人猴对比中,最重要的区别就是智力的不同。没有足够的智力,无论如何实践也不会产生理性认识;同样地,没有足够智力,您就是把所有哲学教科书背了下来,照样还是不懂哲学ABC。
以人猴作对照似乎太过份,那东西方对比又如何?中国人的实践,恐怕决不亚于西方人吧?然而咱们实践出来个自然科学体系没有?您要赖制度,恐怕先得证明社会制度剥夺了中国人的实践机会才成,否则就得考虑这“实践出真知”的前提是否成立。
其实,我党的认识论完全颠倒了。认识当然来自于实践,但那只是感性经验。产生理性认识的唯一源泉,是人类的大脑。积累了各种感性经验的大脑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理念”(这是借用柏拉图的表达,Forms)。这些理念的物化(materialization),就是各种各样的科技发明。
例如柏拉图认为,是先有“桌子”这个“理念”,才有桌子这实物出现。我坚持认为这是正确的。世上都是先有设计蓝图,才有人为产品问世,坦克、飞机、汽车、航空母舰、雷达莫不如此。实物和“理念”的关系是子母关系。两者其实都是存在(beings),其区别只在于“理念”无形,实物有形而已。工农兵哲学家们绝对只能看见具体的、有形的、可以触摸的存在,却看不到它们不过是无形存在的物化,不知道如果没有那些“理念”,也就决不会有各种人为产品的出现。
这说的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数学就更是如此了。现代人已经如此熟悉基本数学概念,以致没多少人意识到,在自然界中根本就找不到这些概念的原形。自然界有的顶多也就是自然数,别说虚数、无理数,就连负数、小数、分数都没有原始模型。几何学也一样,自然界原来根本就没有纯粹的几何体。什么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等,无一不是人为景观,更别说阿基米德螺线了。在原始地球上,除了亚当啃剩的苹果和教唆夏娃的蛇下出来的蛋那种不规则的几何体外,根本就没有什么天然形状满足解析几何那些标准方程。
所以,数学绝对是人类大脑的自由创造,跟实践没有多少相干。硬要说“实践出真知”,必然面临大量数学概念是无本之木的哲学困境。您当然可以强辩虚数确实存在于电机中,但那其实是忘了电工学整个就是人为发明。上文已经说了,能找到原始模型的只有自然数。您也可以指出星体运行的轨道就是解析几何那些标准曲线。遗憾的是,人类制造出那些曲线来,其实早在发现星体运行轨道之先,正如二进制数学的发明远在电脑发明之前。
不但数学如此,自然科学又何尝不如此?人类的特殊功能,是用脑子里固有的那套规则(逻辑思维)和先验观念(如空间时间)来整理、穿凿、破解大千世界。在这过程中,先行的绝对是抽象思维。思考者先想出某个假设来,再据此设计出一系列目的鲜明的实验,以此验证那假设是否正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您当然可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但那实践其实是继发、派生于先行的抽象思维的。把它单独拎出来大作文章,和提出“吃了最后一个饼子就能饱人”理论的那个痴汉毫无区别。
最有说服力的是加利略那个著名的实验。这我其实已经在旧作中讲过了。早在爬上比萨塔之前,老加就已经知道了答案,爬塔扔球不过是验证那答案的准确而已。“在真空环境中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等”这一违反常识经验的物理学原理,完全是靠简单逻辑思维推导出来的。
具体思路我已经介绍过。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提出,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其重量成正比,越重落速就越快。这本是基于感性经验的抽象,的确也能解释人们观察到的现像:石块下落就是比羽毛或棉花快得多。
但自由思辩却让加利略发现了此理论的逻辑破绽。假定一个十斤的物体和一斤的捆在一起,根据“落速与重量成正比”的前提,可以推导出两个互相矛盾的结论来。其一是:现在该物体重11斤,因此落速应该是1斤的11倍,也就是说,新物体落速比原来两个物体都快。另一结论是:1斤物体落得慢,10斤物体落得快,现在给捆到了一起,1斤那个物体必然要拉10斤的后腿,综合作用的结果,便是新物体的落速在两者之间,比1斤快,比10斤慢。
这两个结论在推导过程中都没有错误,因此,必然是“落速与重量成正比”的前提错了。要避免这种“伪二律背反”出现,唯一的办法是修改前提,把它改为“物体下落速度与重量无关”。而实验证明实际情况果然就是这样。
此例最典型地说明了两点:第一,真知来自于思辩。不善于思辩的民族,哪怕是看见物体下落几千年,也不会去总结出亚里士多德发现的“定律”来,何况是发现其中的错误;第二,人类可以在大脑中作“假想实验”(所谓“理想实验”),以此来求得真知。老加在脑子里作的“把10斤物体和1斤捆在一起”的虚拟实验,就是典型例子。在揭示客观世界奥秘中,它的作用不可限量。毫不夸张地说,离开这种假想实验,人类就绝对没有能力深入认识客观世界。
例如老加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之后,必然要面临“为何羽毛落得比石块慢”的难题。为了解释这问题,他就只能引入“那是空气阻力所致”的解释,从而得出“在真空环境中”的前提来。请记住,地球上从来没有什么自然的真空环境。在此,老加的伟大的脑袋,让他克服了实践条件的限制,发现了本来不可能在自然环境中发现的客观规律。
整个牛顿力学其实都是走的这条路子。高中毕业生应该都知道牛顿三定律,但没谁想到过人家是怎么想到那些问题,又怎么求出答案来的──咱们就连理科教育,也从不教学生看到先驱者的思路。所以文科教育制造出大批录音机来,也不能算绝无仅有的人间奇迹。
其实,牛顿力学基本上是理想实验的结果。
牛顿第一定律其实是加利略发现的,它的表述是:“在不受外力作用下,一切物体总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谓“静止”,其实不过是匀速直线运动的特例,速度为零而已。
高中生(包括我在内)学习这定律时,恐怕没谁意识到这么两条:第一,这前提是“不受外力作用”,而这在地球的自然环境中根本就找不出来──有哪个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第二,这定律和人类“实践出的真知”完全相反。您要告诉工农大众这定律,人家只会认为您是疯子。的确,在人类的原始感知中,“运动”总是和“力”联系在一起的。现在您告诉人家物体不受外力也会运动,岂不是痴人说梦?“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是不是?
那么,加利略/牛顿是怎么发现这个在自然环境中无法发现的定律的?理想实验。
加利略研究小球滚下斜面时发现,小球在滚到斜坡下的平面后,还能继续运动,在此过程中逐渐减速直到停止,运动距离决定于平面的光滑程度。路面越滑,小球滚出的也就越远。
这些现像实在是卑之无甚高论,凡是骑车下过坡的人都知道,但没谁会去琢磨其中的涵义:
第一,小球滚到平面时,重力导致的下滑力已不复存在,此时小球却还能继续运动,说明“力”并非运动得以维持的原因。
第二,平面越光滑,小球减速也就越慢,说明摩擦力是小球减速的原因。将此外推到极限情况,即假定球面无比光滑,也就是摩擦力为零,则小球一定会保持刚下完斜面时的瞬时速度不变,滚出无限远去。
就这样,人家用纯粹思辩,在没有实践可能的条件下,发现了这个经典力学的最基本定律。
从这个定律再发展出第二定律来,那就是逻辑上的自然展开了。既然“力”不是运动的维持原因,那它只能是“使运动状况改变的原因”,正如摩擦力使小球减速那样。用此新世界观来看世界,一切就豁然开朗:“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当然成立。不过,那外力是让灰尘运动状况改变的原因。这“运动状况的改变”不光是速度,改变方向也同样需要力。剩下来要作的事,就是确定“力”和“运动状况改变”之间的数量关系。根据这个思路设计一系列实验,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也就出来了。
第三定律更是理想实验的结果。要解释您房间里的桌子为何不会陷进地面去,唯一的逻辑答案,是地面给它一个上抬的力。很明显,这个上抬的力和它本身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这才不会改变它的运动状态,既不让它飞上天去,也不让它陷入地里。这上抬的力是哪儿来的?当然是它的重力引出来的。桌子的重力是作用力,地面给它的上抬力是反作用力。于此,我们就得出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牛顿第三定律。
更精彩的理想实验,是著名的“麦克斯韦小妖”,那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氏在热力学研究中提出来的,起到了“打破坚冰,指明航向”的作用。因为太复杂,在此略去不谈。
由此可见,不但是整个牛顿力学,而且就连整个物理学,都是自由思辩的产物。其特点是观察到一定自然现像后,使用人脑固有的逻辑思维能力,来整理破译现像后面的真正原因。研究的出发点当然是所谓“实践”,而检验理论的手段也离不开实践。但正如上文所说,实践只能提供靠不住的感性经验。没有理性,就决不会有深入本质的思考,也就决不会有在思辩指导下的、针对性明确、设计完美的实验。在人类发现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思辩自始至终起到主导作用。用康德的话来说,人类是自然界的立法者,而纯粹理性就是这立法的工具。
因为中国人不善于思辩,所以咱们没能创立数学和自然科学体系。在这种情况下,补偏救弊的根本方针,是强调自由思辩的重要意义,让知识分子们普遍看到数学和自然科学决不是在实践下被动产生的,而是人类的自由思辩所产的宁馨儿,以此宣传来促进全民族养成勤于思索、善于思索的习惯。
遗憾的是,无知痞子毛泽东当了“哲学王”,把全国的哲学系变成了第二党校,让贫下中农登上了大学讲台,而强调理性思维重要性的老芦反而受到讪笑与攻击。这种愚昧状况不打破,咱们就永远只能是那个“实践,无认识,再实践,再无认识,再实践,再无认识……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的弱智民族。
芦笛爸,我想明白了,看了很多你批评知识分子(好象说中国没有真正知识分子),
又在这大夸知识分子作用,是不是和鲁迅支持左联一样,
是两害之中取其轻。其实你本人对中国的知识分子也是十分失望的。
-- 微笑的狮子 -
我从来认为历史是精英写的,一部科学史,
当然只能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写出来的,和工农兵有什么鬼相干?
这和 鲁迅支持左联有何相干?那老东西是糊涂虫,我早骂过无数次了。
他 也不是什么两害相权取其轻。 -- 芦笛 -
-------------------------------------------------------------
芦笛
第一,灵长类当然比猫科动物聪明,随便哪个中学生都知道这点。
第二,智力素质当然基本由脑容量决定,但那是所谓“比脑容量”,
也就是大脑重量与身体重量之比。例如大象脑比人脑重得多,但身体
更重,所以没有人聪明。
另外一个问题是环境问题。据说海豚的比脑容量比人的大,而且两
个大脑半球是轮流工作,所以不需睡觉,可惜因为生活在水里,无法
用火,所以无法经历人类式的进化,最终没有人聪明。
第三,XX 你知道么?你不过是在重谈斯大林的滥调:“语言是思维的
物质形式,不可能有脱离语言的思维,也不可能有脱离思维的语言。”
这滥调早被西方科学家批得一钱不值了,亏你还来这儿当成自己的
发现卖,实在是懒得跟你说。
第四,你这辈子如果能写出这种“浅”的文章来,则也不枉上网一场
也,只是阿,我看你根本就没这希望。你连领略人家文章的妙处何在
的能力都没有,可叹!
第五,真正的智慧,是把很复杂深奥的事用非常简单易懂的文字说
清楚,如老芦这篇文章然。而真正的愚蠢,是像大贝和大汉子那样,
用非常复杂艰深的语言掩盖思想的混乱与幼稚。我看你比较适合阅读
后者的东西。
作者:
加人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05549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