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复旦教授唐世平:太沉迷于中国历史会导致闭目塞听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复旦教授唐世平:太沉迷于中国历史会导致闭目塞听
加人
[
个人文集
]
警告次数: 2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3891
经验值: 330971
标题:
复旦教授唐世平:太沉迷于中国历史会导致闭目塞听
(262 reads)
时间:
2018-5-25 周五, 上午11:45
作者:
加人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唐世平(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自从“百家讲坛”开坛后,中国历史和所谓的“国学”在大众传媒和科普领域大行其道。
在我看来,过于沉迷于中国古代甚至近代历史中是极其不健康的。
中国公众和领导精英更需要的是理解现代世界的形成,
因为不理解现代世界的形成,就无法理解现代中国的形成,
也无法理解当下的中国。
因此,我们应该少一点中国历史,多了解世界文明。
01
古代中国历史几乎没有“现代意义”
中国历史,特别是公元一八四〇年前的历史,其实是非常乏味的:
它只是一部改朝换代的历史,除了董仲舒和王安石的变法之外,
基本没有根本性的变革。至少,
远不如公元一五〇〇年后的世界历史对我们更为重要。
更糟糕的是,太沉迷于中国历史,
还会让我们从上到下都潜移默化地陶醉于中国历史中最为核心的东西:权谋术。
某种程度上,权谋术是贯穿整个中国历史的核心主线。
对一个人的自我境界来说,
最大的满足可能确实是赢得生杀予夺的权力——这种权力太有快感了。
但是,这种对个人的自我实现,恰恰是对社会和国家的最大伤害。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从上到下都是人治,
所以在看起来特别强调集体的表面之下,绝大部分个人都是“破坏性”的个人主义者:
我们都希望别人遵守我们为他们定的规矩,但是,我们自己都不想遵守规矩,
特别是别人订的规矩——有权力的人尤其如此。
这一点在中国历史和当下中国官场的各种乱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02
太沉迷于中国历史导致闭目塞听
太过沉迷于中国历史并认定中国过于独特,还很容易让我们闭目塞听、固步自封。
许多人可能真的不知道,世界历史上,
曾经有过几十年的迅速崛起和辉煌成就的王朝或国家绝不是只有中国一个,
而是多达几十个。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
西班牙在一四六九至一五〇〇年间的崛起和扩张不比任何一个现代国家的迅速崛起和扩张逊色。
而英国在一六〇〇至一七八〇年间从欧洲的边陲崛起,
并作为近现代世界的第一大帝国屹立不倒长达两个多世纪,就更是让人生畏。
美国的南北战争之后的崛起固然可以大书特书,
即便阿根廷、巴西、墨西哥,也都曾有过长达二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骄人业绩。
但是,在这些曾经有过迅速崛起的辉煌历程的国家中,
最后只有三十个左右的国家真正成为了全面的现代化国家。
许多有过迅速崛起的辉煌历程的国家最后都沉沦了。
现代化就像一个孤岛,而在试图游向这个孤岛的过程中,失败是多数,成功是少数。
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许多国家要么还在原地踏步,
要么困在漩涡中,甚至已经沉没。
这些国家的惨痛教训是绝对不能再失去一次实现全面现代化的机会的中国必须吸取的。
太过迷恋中国自己的历史
而不去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追求现代化过程中的曲折经历,
中国就不大可能真正好好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这样的结果是,
在追求一个全面现代化的中国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我们还在无谓地重复支付一些其他国家已经支付过的高昂学费,
还在继续走一些不需要走的弯路甚至歧路。
03
过分“自恋”不会有真正的国际话语权
当下中国的政界和学界,
都在大谈中国如何在国际社会或事务中“争夺话语权”。
但是,“争夺话语权”和仅仅是“发出中国的声音”有很大不同。
中国可以发出声音,但如果没有接受你声音的受众,
你只是在面对旷野呼喊,最多只有回音,却没人应声。
“争夺话语权”更不是自己对自己喊“我要话语权”的口号:
那样只是自娱自乐,自欺欺人。
中国要想在国际社会或事务中有“话语权”,
就不能只关心和谈论自己的话题,而是必须关心并且讨论别人的问题。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获得一定的“话语权”:
无论别人一开始听不听得进去我们的见解。
要想能够有水平地讨论别人的问题,
那我们首先就必须先去了解别人。只有在了解世界的基础上,
并进而为世界提供有用的知识,包括对世界问题的诊断和药方,
从而能够对他人的福利有所促进,中国才会有真正的国际“话语权”。
而这种诊断和药方显然不能建立在主观臆断上,而是建立在对世界的扎实的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
04
怎么办?
要想多了解世界,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科学知识科普都迫切需要转向。
在科普上,削减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古代史的分量。与此同时,加强对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科普。
少点中国古代史,多了解世界其他地区的近现代史。
缺少对世界近现代史的科普而过于沉迷于中国历史已经使得我们的许多知识精英和领导人都懒得了解世界,也没有能力了解世界,特别是现代世界的形成。
在研究上,削减中国历史,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史,以及古代思想史的支持(考古史例外)。许多关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几乎毫无现实意义,只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
与此同时,大大加强对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研究,
特别是有比较的社会科学研究。只有比较才能让我们更好地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少走些弯路和歧路。
说句大俗话,中国不能还是品着《甄嬛传》和《武媚娘》来和现代世界相处。
作者:
加人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可以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5903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