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是是非非(16) 道德论的死循环---兼答granthnbc网友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是是非非(16) 道德论的死循环---兼答granthnbc网友   
河边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文章标题: 是是非非(16) 道德论的死循环---兼答granthnbc网友 (428 reads)      时间: 2016-10-07 周五, 上午1:02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是是非非(16) 道德论的死循环---兼答granthnbc网友

道德哲学是政治哲学的基础,没有道德哲学的文化是不可能发展出政治哲学的。古代的所有有文字记录的文明里,都有自己的道德理论,这事不奇怪,因为没有道德理论的社会就没有了建立社会秩序的合理根据,当然就谈不上文明的发展了。但并不是有了道德理论的文化就一定会有完整的政治理论,毕竟政治哲学是比较道德哲学更发达的学说。要说古代政治哲学的发达,还是要数希腊人的理论,看看柏拉图的《理想国》就不得不服气。柏拉图的学说不仅发达,其中提出的基本问题始终是后人逃不脱的问题。但尽管如此,希腊政治哲学也没有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如果不是因为发生了现代化,各个文明也都是停滞的。但这样说又该如何解释西方首先发生了现代化?关键在于现代化所需的思维方式的发生所需要的各种条件都正好聚合到了欧洲,所以奇迹就发生了。在这个新的思维方法的基础上,于是才有了现代的政治哲学,对于社会制度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就不只是《理想国》那样的逻辑自洽,还必须有实证为根据。换言之,无论政治理想多么言之有理,它仍然要建立在道德理论上;无论道德伦理多么伟大高尚,它必须面对人类的生理与心理构成这样的事实。

所以,话说到这里,又回到了“人是什么”的问题上。我们的答案只能是:人是智慧的生命。后面的论证说来说去不过是说过多遍的老话:使人成为人的人类智慧活动的指向就是追求自由。再说开去,经济发展不过是人类对于自然压迫的反抗的另一种说法。顺着这个事实逻辑走下去,我们才会有社会制度的需要,才会有人对于人的压迫,因此才会有对于不同的法律制度的选择,才会有民主的发生,才会有公平正义的要求,才会有自由与公平的冲突,才会有如今现代化社会里的难题。---正义该如何在人类对于自由的追求与公平的向往之间做出评判?如果能把上面这段话理解清楚了,我们的各种问题也就有了讨论的框架。

现在来说说granthnbc网友的问题。granthnbc根据我的说的“每当中国人生活贫穷时,中国就只会陷入混乱并由独裁来收拾混乱”,逻辑地提出他的问题:“这样多半会成就一个孱弱的而不是强大的专制国家,似乎还达不到你恐懼的,强大独裁的中国。假设如此,如何看中国该倒不该倒?”

对于中国是否会走向强大独裁,其实已经是一个相当普遍的恐惧,不仅中国人有,外国人有。读者可以去Quora网站看看,便可以有所感受。有非华人网民在那里说,PRC就是一个邪恶(evil),没有发达起来的PRC,世界原来还好一些。我上一贴所写的“中国不要倒”,就是在回答那里的网民的问题的基础上写的。在华人群体中,对于“中国该不该倒”的问题的看法有 “该”与“不该”两种,上面加上了“拥共”与“反共”两个不同的标签。但我认为,若以认知过程的不同来辨别,两者实际上属于同一个群体:道德判断群体。那么,何以又会有两种决然相反的判断?因为他们将“善/恶”指向了不同的对象。但是,河某人自己不也是“不该倒”派,你是否也在做道德判断?这就有了我本文的题目:道德论的死循环。希望能说清楚这些个问题。

一、“平天下”后面的“救中国”

我在一年多前第一次明确提出“告别如何救中国”(见 http://www.hjclub.info/bbs/viewtopic.php?p=2869355&highlight=#2869355 )。我这个想法是受芦笛的“疗愚”文章的启发,在质疑老芦的观点的过程中产生的。

我在思考的过程里注意到了一个人们在“救中国”的争论中都不先加讨论的一个事实:所有各方痛加评判的对象,没有一个不是要“救中国”的。从早期的反清的革命派,到后来的“汉奸”汪精卫,再到后来的蒋、毛、邓,一直最近的历届中共领导人,再到被国共关在过或仍然关在牢里的,你可以不同意他们某个人的想法与做法,但是你不能否认他们都是希望将中国现代化的人,都有炙热的“救中国”的情怀。如果这是一个事实,我们就要问:为什么所有要“救中国”的人竟然都在“救中国”的问题上不能相容?为什么不仅不能相容,还要除尽对方而后快?如果这个“除尽对方而后快”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的话,那么中国人的争论究竟是不同的“救中国”的争论还是其他?

我的结论是:现代中国人的“救中国”,其实不过是传统思维“平天下”的翻版而已。而中国人的“平天下”抱负,则是儒家学说的道德伦理部分里为建立政治哲学所需要的那一部分,说的是君子、圣人、君王、等等,----也就是“好人”应当有的据以指导自己的社会政治行为的信念。而孔子在提出他的道德学说时,因为传统里没有发展出神的信仰这样的最高权威,所以只能将“应当如何做”的根据放在自己的圣人周公身上,并有一套相应的逻辑推理:“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礼记•大学》)

二、走不出的死循环

孔子的理论是建立在非实证基础上的假设-推理,所能做到就是重复循环论证。所以,在上面那段话后,孔子紧接着说的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样的思维方法是古代人通用的方法,只有严密程度的区别,没有事实的证明。例如,孔子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这在现代科学思维里,每个陈述里前面的事实与后面的判断之间直接的联系并没有事实论证,所以后面的判断都只是一个观点,不能认作是事实判断,但在孔子就毫无区别,都当做事实联系下来。孔子后面的话也都是如此。这样的做法在中外的古人中都一样,只有推理的严密的差别。以希腊人为例,柏拉图的道德根据开始并不是建立在绝对权威之上,但在严密推理的结果下面,柏拉图的学生亚里斯多德对于形式逻辑的完善就最后也要走到形而上的绝对,所以才有后来的基督教对于希腊哲学的青睐,发展到“哲学是神学的婢女”。如果走多神论的道路,在中国的文化里又难免走向“幼稚辩证法”,怎么说都有理。儒家学者到乾嘉学派兴起后,对于释迦发生排斥,道理就在这里。这些话说远了,到此打住。

回到孔子的“修齐治平”的道德-政治学,我们从上面的分析里自然可以看到,这是一套建立在循环论证上的理论。它的证明是在事后,它的运用因此就只会导致永无止境的“除恶务尽”,否则就不会有“平天下”的实现,也无法证明任何人完成了“修身”,甚至做了任何的“格物”。所以,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治学说,并以它为指导建立的社会制度,结果就如历史所显示的那样是一个走不出的死循环,所以它可以在一个长期停滞的社会里运用。

三、打破死循环

如前所述,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现代化,其成因只能解释为历史的偶然,不是哪一个人的预见,也不是按哪一个人的意志的努力的结果。而一旦按照人的美好意愿的设计来建设社会,其结果没有不是灾难性的。中国的大饥荒造成的灾难,不是某个人故意要杀人的结果,而是大家按照某个人的意愿建设人间天堂的结果。古代帝王固然绝大多数是昏君,但是所有的明君也最多不过弄出一个几十年、上百年的“盛世”,而其世之盛,与现代社会根本没有可比性,要不然世界的GDP也不会清楚地分为现代化与现代化前两段了。

如今中国是问题成山,下面格先生列出了一大堆的社会丑恶,我以为这是都事实。对于这些问题,我再重复一下我在《真孔子与假卫道》所引谭其骧的话:“明清时代的社会,是《金瓶梅》里面反映的社会,是《儒林外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里面反映的社会。” 谭其骧这话再清楚不过地说明:如要以为传统社会的道德有何高尚,请读读这几部书去。除了传统社会,下面的道德清明社会在中国历史上莫有胜出毛时代的。但是,读者果然同意那个社会是道德的吗?西方社会在工业革命发生后的早期一样发生了大文豪们笔下记录的种种道德崩溃现象不是。当然,我这里不是说道德败坏就是好事,只是要指出问题并不是中国才有的。

话说到这里,我还是没有回答granthnbc的问题:(中国倒了即便陷入混乱再由独裁来收拾后)“多半会成就一个孱弱的而不是强大的专制国家,似乎还达不到你恐懼的,强大独裁的中国。假设如此,如何看中国该倒不该倒?”我的回答是:那不过又是进入下一个循环而已,问题并没有解决不是。回到前面第一节的分析,如果我们相信人的智力活动的指向是寻求自由,我们就不得不相信,陷入贫穷的中国人一定会再次努力发展经济,再次把中国变成一个让人觉得会走向“强大独裁”的国家,除非中国人的思维方法改变了。又如笔者多次有过的分析,改变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究竟是在一个贫穷混乱的社会里还是在一个稳定富裕的社会里容易成功?中国倒了以后,对问题的解决是容易了还是更难了?

四、自我否定

作为一个在中国出生长成的汉人,我没有见过一个人,再说一遍,没有一个人,不受儒家学说的影响。(如果我这个看法是偏见,欢迎读者指正。)最近一位外国网民要我评价林语堂的《吾国吾民》,她说这本书太好看了,中国文化实在优美。我回答说,早在林书之前20年,有辜鸿铭同样用英文写的《中国人的精神》,而在辜之前15年已有美国人明恩溥(A. Smith )写的《中国人的性格》,当然也是英文。你如果喜欢林语堂,不妨也读读其他两位,看看其中的差别。我以为明恩溥写的最符合实际,尽管我未必同意他对问题的根源的解释。何以一个外国人对于中国人的看法在我看来反倒比中国人自己的认识更深刻?我以为有两个原因:其一,明在中国传教30年有余,接触了中国社会各等人;其二,他可以比较不带歧视并客观地观察记录。而林、辜两人对于中国社会的观察远不如明的广泛深入,不过他俩最为缺少的就是我们传统文化里没有的批判精神,而批判精神的精髓是自我否定。现代科学思维一出现首先就是自我否定,将自己脑子里已有的东西否定后才有可能思考别人大脑里的问题。

我们的思维不是这个样子,我们的所谓“拥共”与“反共”其实都是一样的逻辑:万事都是人家的错,不是帝国主义侵略的错,就是共产主义毒害的错,唯独没有我们自己的错。所以林语堂与辜鸿铭都要向世人证明,我们原来并不差。

现代科学思维的批判性,尤其是自我否定,才会使得运用这种思维方法来保持思想的活力,文化才能进步。在这个基础上,已经创造出的文化才有更新的可能,而更新是继承的第一步,没有更新的东西只会被淘汰。

五、台湾经验

下面说说台湾经验。我以为对于汉人来说,学习台湾的现代化经验极为重要。台湾经验的重要我以为有两条:

第一,学习现代科学思维的批判精神所要建立的自我否定一定要是自我的,不能搞社会大批判。这点我在一年前写《中国已经走在转型路上 (9)》有所论及。我认为我们文化里虽然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说法,但那不是现代化思维所说的开放性批判思维,而是固定的照着模式思考的“自省”,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权威认可的模式,如同“斗私批修”。一旦发现儒家学说不灵了,就认为“这个社会的所有问题就是自古没有一个好的信仰,找到一个好的信仰来作为全体国人的信仰,中国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所以,批判儒家信仰----不论其目的如何----的逻辑结果就是要人们寻找一个更好的信仰来重回政教合一。后来的历史发展也正是照此逻辑运动。”而要进行开放性的自我否定,那就只有学习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了这个方法才有可能。

第二,坚持走向法治。如果我们承认在人类的所有追求中,没有比自由更为重要的话,那么,法治社会也就顺理成章的必然成为所有社会制度的基础。其他的民主、公平、正义等等,都只有在法治的基础上才成为可能。而走向法治则从来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难题,几千年如此。它的成功的希望只能建筑在富裕稳定的社会过渡上。

六、结语

人类历史上由于富裕而产生腐败、由于贫穷而出现屠杀、由于专制而出现贫穷、由于压迫而产生不公,这些记录早已成为常识了。人类的问题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人类所有的各种努力中,共产主义是理想最高尚,规模最大,人类损失最为惨重的努力。在实行这个制度之前,人们梦想的是从此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现已解密的俄国档案有关于被斯大林在30年代处死的季诺维也夫(Zinoviev)在1918年说的一段话:在苏维埃俄国的一亿人里,我们要吸引的是九千万人,剩下的那一千万是不可能被说服,他们必须被除掉。

季氏到1988年终于被戈尔巴乔夫平凡。可是,在他的命令下处死过多少人?在斯大林的手下还有多少无名的人被除掉了?沙俄帝国的确是腐败的不平等的国度,但是问题并没有通过革命来解决。中国的逻辑也是一样。如今的中国的确是问题丛生,但任何不带偏见的人都得承认中国人也从未生活得这样自由过---我指得是身体的自由。中国人还需要思想自由,需要公平正义,但我看不出来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中国倒下去”得到实现。“中国倒下去”一旦发生,它就必须面对人类的生理与心理构成这样的事实。

谢谢granthnbc的质疑,欢迎继续批评。我的所有议论都只是就事论事。

修改一次添加“欢迎批评”。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河边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4.202613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