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是是非非(6-补充)科学思维与言论自由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是是非非(6-补充)科学思维与言论自由   
河边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文章标题: 是是非非(6-补充)科学思维与言论自由 (400 reads)      时间: 2016-9-12 周一, 上午10:11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是是非非(6-补充)科学思维与言论自由

老稀与其它网友提出的问题让我意识到我前面一帖写的太糟,把网友们绕进去了。对此深感抱歉。原来想回去修改,结果意识到那样恐怕更麻烦,所以决定写一个“补充”,或许可以帮助把问题说清楚。

科学思维方法产生后,通过这种新的思维方法所产生的大量知识首先发生在对于自然的研究,这些知识积累起来系统化后成为人类关于各种自然现象的思想,统称为自然科学(知识)。久之,人们忘记了科学思维最早对于打破欧洲政教合一制度的贡献,更不知道原来现代社会里的种种人权的确立,其实也是与科学思维的普及密不可分的。这里说说人的言论自由的权利与科学思维的关系。这个问题在前一帖里已有讨论,其中国人所发的“谁有这样的权威决定把掩盖了的真相说出来?”之议论所含的问题,或许通过本贴可以对其有本质的揭示。

下面我讨论三个问题:
1、科学思维将言论自由的本质是什么提到了人的面前;
2、言论理由是科学思维存在的前提;
3、言论自由是人的基本权利。

这三个问题之后,我有一个推论:言论如何被记录,决定了文明将如何演进。最后议论几句“实践检验真理”的问题。

一、没有言论自由就不可能完成实证求真

前面解释过求真的两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不可少,每一个步骤都可能有误,所以求真得到的真理只能是相对的。上面说到的“有误”乃是基于人类思维的天然不完备性,是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人的认知过程是无止境的,只能一点一点往前。而实际上,人每往前一步,发现的新问题往往比解决的问题要多。所以至少在目前,认知理论从不认为人可以完全认识世界。

人的思维的最有效表达就是言语。对于真相的探究所得到的知识必须通过语言表达这第二步才能完成。所以,一旦没有自由表达,求真就不可能。在现代社会里,复杂的问题的探究需要个人间的合作,更加需要言论自由。

有人认为,言论自由的实行必然会使对人有害的言论自由泛滥,所以不能允许言论自由,否则一个人的言论自由会导致另一个人的受伤害。这话当然不错,但是,上述问题是人类思维生来就不完备的体现,不能通过限制言论自由来解决。因为一旦没有了言论自由,人就不再是在人的本来的意义上生活了。

二、言论自由的需要是为了让人成为人

我们知道人区别于其他生命的本质特征是人所具有的新大脑皮层,它使得人具有其他动物无法比拟的智力,其结果是创造出人类文明,它是地球上任何其他生命所无法企及的。而人类文明是社会性的,通过智力活动创造文明必须是社会性的行为,如此才有思想的交流与智慧的累积。这种交流是通过语言进行的。因此,一旦言论没有了自由,人就不再是在其本来的意义上――也就是依靠人的智力――来生活了,也就谈不上文明的不断更新创造了。而对于这个命题的本质认识,只有在科学思维下才能得到彻底的揭示。

三、言论自由作为人的权利的提出

古代的专制统治者也钳制言论自由,例如中国古代的文字狱就是这样的例子。但古代没有科学思维,因此没有对于实证逻辑思维的倚赖,所以人认识不到钳制言论自由的危害到底有多大。“让人说话天不会塌”说的是不要害怕人说的话可能带来的冲击,而不是说“人不说话便不再是真正的人”,后者才是对于言论自由的本质的认识。所以古代社会里有对于身体自由的追求,如奴隶的造反,但是看不到类似于现代化开始后对于言论自由的追求。

言论自由在现代社会里意味着求真得以可能,也就是科学思维得以可能,也就是打破“信仰-国家合一”模式的统治得以可能,也就是法治得以可能。而现代法治社会的立法与执法必然要与多数统治与保护少数联系起来,所以实现了现代性的社会就一定是科学思维普及(例如小学就要教授批判性思维)的法治民主社会,这是由其中的内在逻辑决定的。这才有现代人对于言论自由完全不同于古人那样的理解与追求。那种“谁有这样的权威决定把掩盖了的真相说出来?”的设问正是古人的思想特征传至今天的表现,说明思维转换的不易。

言论自由因此是人天然的权利,这样的提法现代有,古代没有,背后的推手是科学思维。既然它是现代化——即人类现代文明――的动力,当然也就在现代社会里必须依靠言论自由才能存活。说到这里,又该如何看待言论自由下,个人言论对于他人的伤害?

这个问题如同人的身体自由间必然存在冲突一样,但又有其特殊之处。以我们每个人都有开车的自由为例。一个人如果可以由着自己的欲望自由驾车,那么他人就没法开车,所以必须有统一的规则,所有的人在规则前面都有平等的权利驾车,这就是法治的基础。那么规则如何定?所有的开车人一起或通过派代表一起来制定,以多数票决定。(这就是法治与民主的联系。不过这里说的是现代民主,不同于古代民主,暂不讨论。)

那么,对于言论自由,是不是也可以如同对待开车自由那样也来投票规定什么话可说,什么话不可说?不行。因为法律管的是人的行为不是言论,道理在于可以产生实质伤害的是个人身体发出的行为,而不是个人说的话。例如杀人行为产生实质伤害所以要治罪,实质伤害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如果对言论也要治罪,根据在于是否产生了伤害的话,话语的伤害不是实质性的,全凭主观感受。这样一来就免不了无穷无尽的“伤害了XXX的感情”这样的伤害罪,哪怕我说一句“你家老爷派头够大的”,你也可能把我告诉到法庭上去,这天下还有说理的地方吗?牢房会挤炸了,社会也就乱了。

是不是言论自由就没边际了?也不是,不过现代社会主要通过道德教育经过个人自己控制来实现。而道德观的设置必须建立在所有人一律平等的基础上,即,如果一种伤害性语言不能说,那就是对所有人适用,而不是选择性的不能说,如同传统中国社会的“讳言文化”。不过这个问题恐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一个社会里得到解决,不过是每个社会都有一些“政治正确”在经受时间的考验。国人有些喜欢标榜中国自古就有依靠道德教化的美德,其实那是假的,不过是“外儒内法”而已。

四、思想的记述决定了文明的进程

言论自由的重要意义论证过了,其基本要点就是“话语表达思想,思想创造文明”这十二个字。话语虽然能表达思想,但其时空传递都有限。如果记录下来,例如用录音机录下来,那就可以几乎无限扩大话语的传递时空,话语所承载的思想自然随之无远弗届。

在此逻辑下,话语是如何被记录的――话语记录的准确性与清晰性,就决定了话语所承载的思想是否可以通过话语的记录被原样复制与还原,也就会最终影响到文明的进程。对于科学思维来说,这件事关系重大,因为它会影响到科学思维下求真活动的表达与交流。

————————————————————————————————————

最后有几句题外话:也说两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

对于这个命题,我以为应作如下分析:
1、凡是通过科学思维得到的真理都是相对的,所以必须永远接受实证的挑战。
2、真理的相对性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即使现在没有发现被实证证伪之处,真理的相对性仍然不变,不会成为永恒的真理。
3、真理在未来受到检验是常态。当真理被实践(实践并不等于实证,假定这里的实践是可以检验真理的活动)所否定,大家自然会知道该理论行不通。问题在于如果某种理论――例如马克思主义――被执政党宣布在其实践中总是正确的,那该怎么办?答案是:按照科学思维原则,这个理论还是要继续接受检验,所以就不能压制质疑。这是国人常常被弄迷糊了的地方。

共产党一向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经过实践考验的真理”这种说法,把马列毛的观点奉为真理,不许提其相对性是不变的,用“科学的真理”的名义将其与国家权力结合。这样一来,一方面国家权力的合法性有了真理的基础,另一方面国家可以用权力以保卫真理的名义镇压对于马列主义的质疑,马列主义再不用接受实证的挑战,信仰-国家的合一统治因此也就成了不容挑战的模式。这才是问题所在。这个命题没什么深刻可谈,只有这几句可谈,尽管它的确把很多人绕糊涂了。

有没有凭空出世的真理?好像没有人见到过,除非是不容置疑的信仰。相对论是不是没有根据想当然造出来的理论?当然不是。相对论出世前有爱因斯坦对于牛顿光学的研究为基础,然后才提出了相对论。爱因斯坦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具有高度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从牛顿光学-力学中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问题,在已通过实证检验的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思想实验”,再对“思想实验”进行分析,在分析结果上提出相对论假说。这一假说不断地被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而设计的实验证实,从而被普遍地接受为真理,但仍然是相对真理。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河边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389588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