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汉字3500年 (1)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汉字3500年 (1)
河边
[
个人文集
]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标题:
汉字3500年 (1)
(2852 reads)
时间:
2016-6-20 周一, 上午8:21
作者:
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汉字3500年 (1)
很久以前,我在工厂做工,因为念过的书太少,很多字不认识,于是我在上班的地方备了一本《新华字典》,方便随时翻检。我的师傅认识的字也不比我多几个,但是知道的事比我多太多。某日他看到我又在翻字典,就问我“馬字下面没有四点是什么字?”我说不知道,得查一下字典。字典上没查到这个字,师傅一听笑了,答说,“这个字念pa,馬没了四条腿还能不pa下?”我说师傅你瞎掰。师傅说,汉字就是这样造出来的。“不信我再问你一个字,”师傅说,“井字中心加一点?”我说师傅又开始编故事了。师傅正色说,“我小时候就听说过,这个字念tong,就是一块石头扔到井里的声音。后来人不那样写了。”我的师傅认字虽然不多但肯定热爱汉字。他曾告诉我说,外国人用的字又丑又难认,所以如此是洋鬼子当年来向孔夫子求字,夫子正倒骑牛背上忙着念书,没功夫理那些鬼子。结果老牛拉尿了,留下了一趟歪曲拧把的尿痕,鬼子以为是夫子赐的字,忙着画下来带了回去,这才有了今天的又丑又难认的外国字!
汉民族的所有创造中,依我看汉字的创造当属第一,其影响远远超过各种制度与实用技术。汉字如今是世上仍在使用的主要的非拼音文字(其他还有东巴字和彝字),这一事实本身就值得惊奇。中国语言学鼻祖赵元任先生说,以拼音文字替代汉字完全可以做到,所以做不到不过是人们不愿做而已。赵先生一语道破了汉人对于汉字的热爱。华裔作家Ted Chiang不久前说,中国文化因其(某些)传统的价值观而声名狼藉,究其原因与使用汉字不无关系。他的话至少说出了人们对于汉字的价值的质疑。
绝大多数汉人(包括一些研究汉语的学者)都看好汉字,认为依照通常的语言学研究,汉字与拼音文字并列为两大书写系统,前者表意,后者表音,而所有的文字都有音、意、形三要素,例如“日”与“Sun”都有三要素,不过注重点不同,尽管汉字学习起来费时费力,使用起来又究竟与表音文字有多大差别?除此之外,使用汉字所带来的书法艺术还是使用拼音文字所没有的优点。加上字谜游戏,更是雅俗共赏,甚至令不少“非我族类”因为迷上了汉字而爱上了中华。
下面我谈谈我对使用汉字的一点看法,话题就从汉字总数的变化开始。
一、“人”字形变化
下面这张图是我根据《在线汉语字典》提供的数据所作。
这图的横坐标为公元前1400年至公元2100年,共3500年;纵坐标为汉字字数。图中数据来自《在线汉语字典》里《汉字数量知多少?》一文所提供的自前1400年前后刻于甲骨上的汉字总数,到1915年实用汉字总数的统计,加上1915年后各种关于汉字的使用状况的研究,汇在一起构成汉字的使用数量在跨时近3500年里的变化。这图当然不能告诉我们汉字究竟是何时发明的,到甲骨文出现时已有多少年的历史,但这图能够比较直观地告诉我们,我们所使用的汉字的总数在过往3500年里经历了一个由少而多而少的“人”字形变化:
----公元前1400-前1100年(甲骨文时期),汉字总数约4000多个;
----秦统一后约300年,许慎于106年完成历史上第一部汉字字典时,汉字总数达到9350个;
----以后的1800年里,汉字数量一直在增加,远比前面1500年要快,到1915年民国编写的第一部《中华大字典》里,总数达到48000多字,增加了5倍多;
----20年后,教育家王云五于1935年编写出第一部常-通用字典《王云五小字汇》,收字仅7000多,只有《中华大字典》的七分之一。两年后的增订版王云五将所收字增加到9600多。从此通用汉字字典的数量维持在8000上下。1953年后出版的十多版《新华字典》都是在这个范围内;
----1987年进行的对于汉字使用的研究发现,汉字数量达到2500个时,已能满足汉字用量97.97%的需求,达到3500个时,已可满足99.48% 的各类文献的汉字需求。大陆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字处于1988年公布常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共2500字,外加1000个次常用字。
上表的制定还参考了1928年到1985年间先后发布的15种常用-通用字表,因此可以说是比较可靠的字表。至此,当用汉字的数量在过去3500年间经历了由少而多而少的“人”字形变化就清晰地显示出来:从4000字增加到50000字,又减少到3500字。而若以所对应的词汇量的变化来比较,现在的3500字所构成的词汇量之大则是过去50000字所不能比拟的,更不须提那早先的甲骨文字了。
汉字还是汉字,除了汉字的书写在3500年里有过“七书”之变,究竟这“人”形变化的后面有着什么故事?
二、3300年的挣扎
使用汉字的人都编有汉字字典。如台湾1971年出版《中文大辞典》(收字49905字);大陆1990年出版《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日本2003年出版《大汉和辞典》,收字约50000;韩国2008年出版《汉韩大辞典》,收字53667。所以总起来说,不同时期人们创造使用的汉字合起来总数应该在5万左右。
不过也有字典收录了大量的异体字与废字,因此字数大增。如大陆1994年推出《中华字海》,收字8万5千5百多;台湾2004年出版《异体字字典》,收字10万6千多;而日本学者自1985年开始编写的《今昔文字镜》在2006年发布专业版时所收汉字竟达15万!当年我师傅说的那种 “井字中心加一点”之类的字,在异体字字典里就可以查到,不过是井字的异体而已。
原来1900年前当许慎编《说文解字》提出汉字的“六书”造字法时,那“六书”其实是他通过对于汉人造汉字活动的研究而总结出的六条规律。后人发现,那六条规律不过是六条制造表意文字的办法,远古时代苏美尔人造锲形文字时也用过,埃及人造“圣书体”图形文字时也用过,并且在汉人造字之前,所以并不是汉人发明的造字规则(周有光,1998)。到《说文》成书时,汉字作为记述工具已经至少有1500年的历史(前1400年至106年),许慎统计的汉字总数达到了9300多,外加1000多异体字。这还是经过了始皇帝的“书同文”整肃,否则汉字总数还要多。这么多的汉字究竟说明了什么呢?我以为第一条就是下面要说的:
1、造字的任意性
现代人研究汉字,总是把汉字当作一个自古到今持续发展的一个完整体系来研究。我以为这个看法与事实不符。试想,甲骨文时代,或比甲骨文更早的年代,当时的中原大地上氏族林立,话语发音各不相同,并没有统一的书写文字系统,更谈不上有谁管着这造字的大事。所以,为着记述同一件事,不同的部落造出不同的字符是合乎情理的事。或者一个部落“借”另一个部落的字,稍加修改成为自己的字也是可能的。在此情况下,同义而完全不同形的字在后来便叫做同义字;同义而形似的字才叫异体字。始皇帝搞“书同文”,我看恐怕一是剔出大量的异体字,二是写字用小篆体,把不同的“画”字变成相同的“写”字,但并没有解决同义字问题。
同义字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我没研究过字量庞大的《说文》,而是用公认的第一部同义字词典《尔雅》作了一点研究。《尔雅》的19篇中,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是公认的汉人所作的最早的对于远古字词的释义努力,主要是以字释字,因为一字一词,所以是最早的汉字同义字字典(词典)(姜仁涛,2006年)。尽管《尔雅》是远古汉字同义字字典,但考虑到文字沿用的习惯性,它所反映的一些规律是不会到了秦汉以后就消失的。
就这三篇而言,我粗略地统计一番,其中收不同字2100来个,而意义不同的词(字)只有600多,即平均一个字(词)便有2.5个同义字(词);或者说,平均起来一个字(词)有三个写法。其实这并不奇怪, 因为2200年前的社会决不是如今天这样文化普及,交流方便,而是每个小社会能把握字符的就那几个人,当然造字的权限便谈不上控制与制约,加上没有语音的约束,要是没有很多的同义字才是怪事。
当许慎推出他的收字一万多的《说文》时,距后来定为儒家经典的全部《十三经》的最后完成应当不远。《十三经》虽然不包括其他非儒家诸子的著作,但就其所涉范围之广,字数之多(近65万字,据南宋郑耕老(1108年-1172年),见维基),跨时之久(前1100年到前220年?),《十三经》所用的词语应当是囊括了当时主要的汉字字词了。《十三经》所用不同字有6300多,考虑到其中大量的同义词(如《尔雅》所示),《十三经》所用的不同词汇恐怕远远少于6300个,更少于《说文》的一万多字。
实际上到18世纪末问世的72万9千多字的《红楼梦》――所谓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其全部用字也不过4426个(尹小林,2007)。今天的《汉字通用字表》规定了8300个字,只有汉字总数五万字(不包括异体字)的六分之一。下面是该字表列于6500字后面的“三级字表”里的前面204字,读者可从中领略一番大量汉字的可用性,并设想一下一部五万字的字典的模样。
它多少可以说明汉字“造字的任意性”究竟有些什么内容。这种任意性必然要导致汉字所记述的文献难读难认,这是下面要讨论的话题。
(待续)
作者:
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汉字不是表意文字, 而是一种拙劣的表音文字
--
captain nino
- (1021 Byte) 2016-6-22 周三, 上午1:14
(678 reads)
早期的汉字如甲骨文、金文,我认为属于表意文字。汉字后来变成音意文字,
--
河边
- (95 Byte) 2016-6-22 周三, 上午3:19
(457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可以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64486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