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原创] 吃的人生 (三) 初到上海的时候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原创] 吃的人生 (三) 初到上海的时候   
格丘山
[博客]






加入时间: 2006/07/27
文章: 942

经验值: 41826


文章标题: [原创] 吃的人生 (三) 初到上海的时候 (915 reads)      时间: 2016-5-15 周日, 下午1:09

作者:格丘山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三) 初到上海的时候

我家搬到上海,应该是1946年左右, 因为没有很多钱,就在上海穷人区南市,阜民路100 号, 盖了一个小诊所,叫父子诊所,原意是用祖父撑门面。祖父是苏北名医,我2000年访问海安时,他已经死了三十多年了,那里的老百姓还记得他,一提起黄仰梅,噢,黄仰梅可不得了,将死人都救活了。实际祖父只在上海诊所开业时待了几天,就回苏北去了,再没有回来,诊所完全是父亲在营业。


我初到上海,是真正的乡巴佬进城,有些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搞得晕晕忽忽。夜里汽车的喇叭声,各种小贩在夜深人静叫喊的声音,金属和木器敲打的声音,令在安静环境长大的我,惊愕不已,对外面神秘的世界充满了一种似如童话世界的想象。听到那些千奇百怪的卖叫声,每一个都与一种特殊的姿影,一种好吃的佳馔联系在一起,令我的新世界琳琅满目。每当在柔美的夜灯下,看到一个个挑着小担的人,用着他们特有的喊声走过一条条大街小巷,我就兴奋不已。对我来说,那些叫声并不吵人,往往更衬托了夜的静寂和深沉。至今我老了,一旦回忆起那些吆卖的叫声,就充满了乡情和对永远失掉的过去的缅怀。

如果在那个夜深沉时分,叫住一个小贩,要一碗他的糖粥,馄饨, 或者WHATEVER IT COULD BE , 那是多么美妙的时光。 看到他一打开盖子, 热气腾空的白烟在夜色中袅袅升起,在灰黄的路灯灯光下悠然消散,就如一幅美丽的图画。到了美国后才知道,西人视吃的意境甚于食品的味道,所以有些饭馆中不开电灯,用蜡烛照明,然后将音响的声音开得可有可无隐隐约约,饭价奇贵,就是在卖你那个意境钱。每每想起来这些钱也化得不完全冤枉,当年我与邵艾一起吃过很多饭馆,大部分吃的什么都忘了,但是那次在海滨饭馆,一个用长桥深深地到海中心去的地方,窗外是蔚蓝的大海,白云在天空浮游,上千着海鸥围绕着我们坐的地方,今天仍历历在目。当然那个没良心的可能已经不记得了(:)。不过老美至今也没有发现这种深夜小巷吃东西的意境美和趣味,否则他们也许会在迪斯尼或者游船上开辟一个小巷夜吃的意境,几个老外穿得破破烂烂的,挑着担子,在那里吆喝卖小吃(:)。


说来扫兴,这种美妙的诗境历时并不长,上海解放后不久,政府就让这些小贩从单干走向集体干, 组成合作社,在大街上开起联营店,挑担吆卖的小贩就这样绝迹了。对于共产党这种破风景的粗暴改革,我虽说有些不满,还不至于痛恨,比起他们后面做的缺德的事情(当然指在吃上面),这实在是芝麻绿豆。


所以我的童年时光是我一生中有可能吃到最好东西的时代,东西琳琅满目,什么都有,而且价廉物美,方便极了。只是我父亲当时比较小气,使我的尽情美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南市时我家是比较穷,父亲毕竟是医生,还是能过上不错的生活的。问题出在父亲的生活观念上,本来收入就不多,他却卡下不少钱去买金子,后来父亲老了,自己知道错了,对我说起来的时候感到十分懊丧,真不该啊,当年拼命在嘴上省,化些钱去买了这些东西,今天有什么用啊,现在想吃了,老了,又什么也吃不动了。父亲干的蠢事还不只是买金子,他后来工资很高,是普通人的四五倍,他居然在那个时代省下七八万的存款,想想看在那个普通人工资五六十元的年代,省下这些钱相当于多少从我们嘴里飞掉的鸡鸭鱼肉啊,可是等到石头过河的邓时代到来,他这些拚命省吃俭用的钱,不但在大款和当官的面前只能塞牙缝,就是在普通人面前也提不起来了。 看到这些父亲能不伤心吗?不过他也没有完全糊涂,在国家灾荒时间,家家油水不够,很多人得了浮肿病和肝炎,听妹妹说那时候父亲毅然带全家每周去高级饭馆吃一次高价饭,一桌要一百多元,相当普通人二月工资,可惜我那时在北京念书,没有口福,一点没有沾上光。


我早就从父亲的失败教训中悟禅了,我小时候常常想,等到我哪天有条件了,要让父母好好尽情吃一顿。一直等到八十年代,我在北京教书时,我的这个愿望才实现了。父母到北京来玩,掉到我的控制之下了,我领他们到北海附近的一家饭馆去大吃了一顿,这次当然是我做庄,我点菜时,母亲不断说够了,够了,想停住我,我像没有听到一样,大点一通,我将憋了几十年的劲那天全发挥出来了,桌子上摆满了菜,根本吃不下,当时又没有带走的规矩,全扔了。事后我承认那是一次非常失败的饭席,首先钱化得不少,没有吃到好东西,因为当时改革开放不久,饭馆里就没有什么好东西,其次父母吃时一直在心痛,他们一辈子省吃俭用惯了,这样吃他们非常不舒服。不过他们对我爆发的孝顺心还是给了充分肯定。


现在回到我童年的时光继续说下去。父母虽然省,但是我每天下午还是能拿到二三分点心钱去买我喜欢吃的东西的,所以即便在那种条件下,钱不多,由于小贩众多,市场丰富,就我的一生来说,与以后比较,可谓是我吃东西的黄金时代。那时候上海的市场好得出奇,菜场上什么带鱼黄鱼都臭了,在那里,卖不出去,可以说活的甲鱼满地爬,一点也不夸大。父母虽然省,但是市场丰富,偶尔想改善生活了,我们就可以吃到非常好的东西。我至今回忆一生中吃的最好吃的菜,还是那时候母亲做的活野鸡烧野菜,其鲜美,令我终身不忘,母亲说野鸡必须与那种野菜一起烧, 才好吃,可惜我将那个野菜的名字忘了。母亲已经过世,已经无处去问,此菜就此失传。


对于怎么来化费我每天的点心钱,每天对我来说都是件大事。 (待续)

作者:格丘山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格丘山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800395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