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中国已经走在转型路上 (2)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中国已经走在转型路上 (2)   
河边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文章标题: 中国已经走在转型路上 (2) (745 reads)      时间: 2015-6-20 周六, 上午12:01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中国已经走在转型路上 (2)

再继续说土耳其。土耳其的前身奥托曼帝国作为同盟国一员参加一战,失败后被协约国肢解,留下的地盘只有现在土耳其领土的约三分之一,土耳其后来除了没把叙利亚和伊拉克再争回来,本土部分基本都争了回来,于1923年正式宣告成立共和国。自那以后至今的92年历史中,二战时大部时间宣布中立,直到战争结束前才加入盟军一方;韩战中跟着美国出兵朝鲜;冷战时代加入反苏阵营;60年代以后曾有过三次军事政变。除了80年代的军事政变造成据说达四万多人丧生,应当说基本上没有大的内乱,真正的挑战是80年代开始加剧的库尔德人的独立运动。

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的年代是帝国主义时代,弱肉强食是那个时代的特点,被欺压的民族同时也会欺压比自己更弱小的民族。凯末尔领导建立土耳其共和国时,从未考虑过将境内的约1000万库尔特人作为另一个也有独立愿望的民族来对待,库尔德人统统作为土耳其人登记,当然就更谈不上考虑库尔德人的独立自治了,反倒是土耳其政府的各种政策都是朝着最终同化掉库尔德人的方向走。

库尔德人有着自己的语言文化和悠久历史,人口多达3000万,近一半居住在土耳其,其他主要居住在伊朗和伊拉克,还有100多万在叙利亚,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着几千万人口和自己独特文化却没有自己的国家的民族。库尔德人尽管也信仰伊斯拉教,但毕竟不是土耳其族,这就成了一个潜在的问题。因为如前文所说,现代化争取的除了人对于自然的自由,还有人对于人的自由(即社会自由),所以人总是不喜欢别人管自己的事,是现代化过程中与经济发展相伴行的现象。

库尔德人在土耳其的反抗在上世纪80年代后开始升级,但是没有达到独立的目的。进入本世纪后虽然平和下来,但不表示库尔德人放弃了立国的意愿。由于伊拉克是第三大库尔德人居住国,有约600万人。自伊拉克战争以来,库尔德人视伊拉克政府的垮台为他们立国的最好机会,希望能乘美国需要当地人帮助反恐来获得美国的支持,最后能打出一片地盘来建立库尔德人的国家。

但弱小民族在大国的战略中经常是只有被利用的价值。奥巴马的策略是希望库尔德人能组织起军队对付ISIS,但又要求组织起来的库尔德人不要搞独立,最多在伊拉克内建立自治区,美国不想肢解伊拉克,那样做风险太大。但库尔德人对于在别的国家内过“自治”的生活早已绝望,认为那不过是梦想。在阿拉伯世界,人们的差别既有民族的差别,还有教派的差别,所以库尔德人也一直没有过真正的自治。库尔德人在伊拉克的军队领袖巴赞尼(Masoud Barzanni)将军已经在去年就敦促伊拉克的库尔德人居住区政府尽快宣布独立。但是,没有美国的同意,独立又如何可能。土耳其、伊朗都盯着伊拉克的库尔德人独立运动,因为这也是它们解决自己国内的库尔德人问题的机会,何况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人的分离运动还是没有平息。

当然,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公开支持土耳其库尔德人的独立运动,尽管如此,库尔德人问题是土耳其现代化进程里不得不面对的大问题。

二、现代化的三大难题:政教分离、普及教育、国家统一

我以为就土耳其的现代化来看,这个过程中的主要困难在于如何解决本节标题所说的三大难题。如果把眼光再放开去看,我们会发现这三大难题也是很多进行现代化努力的国家的难题。

现代化在全球的扩展不是某个人的社会设计,也不是某个国家的意志,而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在欧洲最先出现突破以后向世界各地扩展的结果。之所以这样说,乃是因为现代化在一个国家的发生最终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选择,而不是靠外力的征服就能实现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现代化的方向代表着人类的共同价值取向。

在这个扩展过程中,最先开始现代化的欧洲国家不过是领先其他国家,所以自己也处于不断进一步现代化的过程。因此,如何对付上面三大难题就是一个在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挑战。

二、1 政教分离问题

“政教分离”其实是指“不以特定的信仰作为约束社会成员行为的根据”。这个“特定的信仰”可以是宗教信仰,也可以是政治信仰,还可以是伦理信仰、人生信仰、个人崇拜等,在现代化出现以前,几乎所有的国家治理都是基于某种信仰来制定社会规则,通过这样制定的规则来约束社会成员。由于“不以特定的信仰作为约束社会成员行为的根据”的做法首先出现在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欧洲,这样的分离因此称为“政府和教会的分离”,沿用下来使得人们以为“政教分离”中的“教”只是指“宗教”,一旦出现了以信仰来约束社会成员时,就把那个信仰归于“宗教”,例如把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归于邪教,这是误解。这个误解不解开,就会影响到“政教分离”。因为在如中国这样的国家,如果将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混为宗教信仰,则会以为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解决了“政教合一”问题,但实际上则可能重拾传统伦理信仰再回到传统的政教合一,或者新立一个信仰来搞另一种政教合一,结果必然阻碍向法治社会的转型。

取消政教合一后,社会成员的行为还是需要有约束,约束就只能通过法律,也就是走向法治。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以欧洲国家西班牙为例,该国的第一部宪法制定于1812年,而现有的民主法治政体则是1978年才真正建立起来。日本如果从1889年第一部宪法的制定算起,真正实行政教分离还是1945年被美国占领后才开始。俄国1917年革命不过是从宗教信仰下的政教合一转到政治信仰下的政治信仰下的政教合一。等等。所以像土耳其这样的伊斯兰教国家能成功地实行政教分离就更显其不容易。

二、2 普及教育问题

普及教育的重要性很容易理解,因为无知导致愚昧,愚昧的人其思想与现代化的追求相矛盾。但是,普及教育却必须有政教分离的支持。没有政教分离的普及教育,教育着重于传授人如何征服自然的知识,也就是只鼓励人追求对于自然的自由,但是并不鼓励人追求对于人的自由,甚至反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公平。以过激政治信仰为基础的政教合一下的普及教育,甚至会成为政府鼓励仇恨和暴力的手段。

但就教育本身来说,它是一个借助文字来传播信息的过程。所以教育的普及总是和文字的使用和文字的改进相联系。欧洲文明向外传播时,同时也将文字输给还没有文字的国家。以英文、法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四种文字计算,将其作为官方语文的有82国,如果加上和自己语文并用为官方语文的国家,则达到112国,占到世界国家总数196国的一半以上。由此可见文字和教育普及的关系是多么紧密。

像中国这样的使用表意文字的国家中,除了中国以外,都转向使用表音文字,这是现代化的要求。中国虽然仍使用表意文字,不过自民国以来已经对于文字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其中学习日语的汉字造词我以为是最重要的进步,它将中文原来的一词一字改为可以一词多字,大大加强了汉字造词能力,从而使得中文的表达能力得到极大的改善。但中文的改革还包括文字的正音等,牵涉到地方语言的文字使用,问题比较复杂,需要另外讨论。

二、3 国家统一问题

世界在开始现代化以前,有国家却无国界,或者说国家之间的疆界并不固定,因为古代人视武力征服为不同民族交往的常用手段,强大的帝王总是希望征服世界,帝国的边界就是帝王的野心和武力所能达到的地界,所以帝国的地界随着帝国的盛衰不断变化。

欧洲国家率先工业化后,国家的实力大增,随之而来的就是国家间的相互征服,一直到一战爆发,创造了四年中1700万人死于战争的记录!如果在加上2000万伤员,真正是前所未有的人类相互大屠杀。一战后20年不到又有二战,死人6000万,三倍多于一战,可见人类的屠杀能力之强。在奥斯维辛毒气室发明后,毒气室和焚尸炉合用,两座焚尸炉一天可以处理5000-6000尸体。最多时在常年保持7000人驻军下,四五座焚尸炉一起开动,一天屠杀12000人。奥斯维辛集中营建于1940年5月,到1944年10月被盟军占领,四年五个月里共杀死110万到130万人。(像《扬州十日》记载的“查焚尸簿载数共八十余万”------即清军用冷兵器五天杀八十万人------是不可能的。)

二战后虽有局部战争,但是世界范围的战争还没发生过,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世界在工业化时代来临后和平了70年!最先实现现代化的那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大都不再相信使用武力是解决纷争的首选手段,英国对本土内的苏格兰独立要求也只能以公投来解决。不过这种变化在俄国人普京看来,不过是“英国早已是二流国家了”的注脚,他还是念念不忘回复俄帝国的疆域。世界各地的局部冲突都说明,用暴力解决冲突仍然是很多人的选择。

现在全世界196个国家,绝大多数是民族国家,是一战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倡导的立国原则之一,为的是减少民族冲突引发的战争。即便如此,二战后很多民族独立都仍然避免不了战争。民族冲突问题将会长时间内成为很多国家在“国家统一”框架下必须面对的问题。

三、为什么经济不是首要问题?

上面的三大因素没有包括经济问题,我的理由基于下面的认识。

首先看下面两图,均据Maddision资料作出。上图比较英国(蓝)、中国(红)、非洲57国(黄)自1820年至2008年共188年间的平均个人产出的变化。下图比较的是中国与非洲自1970年到2008年的人均产出的变化。








如果比较中国和英国,可见中国的经济的大规模进步是1976年以后的事,比英国晚了一百年。这一百年年间,世界的人均GDP从1870年的$870增至1976年的$4200,有五倍之差。而中国的人均GDP则不过从1870年的$530增至 1876年的$853,增幅远低于世界平均值。自1976年以来,近四十年的努力,中国如今的人均GDP按不同方法计算,还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见世界现在比过去富裕了很多,中国只是人口巨大才表现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如果能像英国那样发展,从现在算起,也还有二、三十年才能达到人家的水平,并且这还只是纸上的乐观算法,实际情况则未必如此。

既往近4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在完成政教分离的政治改革后实现的。经济发展遵循的是通过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采纳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等经济学规律实现的,不是由政治制度决定的。所以中东产油国家也有不少富裕国家,非洲国家赤道几内亚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按个人GDP算比中国更快,但若比较中国和整个非洲,非洲的经济发展的启动上世纪末才开始(见上图)。

因此我认为经济发展是现代化的目标之一,但经济发展不是制约中国向现代化转型的制约因素。影响未来中国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前文所说的政教分离、普及教育、国家统一三大问题。正是出于这个认识,我以为土耳其的经验是值得分析研究的,因为它在这三方面都有值得借鉴之处。

一家之言,欢迎批评讨论。

(待续)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河边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518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