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我们都曾读过的“安徒生童话”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我们都曾读过的“安徒生童话”   
钟会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4/06/05
文章: 2149

经验值: 61917


文章标题: 我们都曾读过的“安徒生童话” (542 reads)      时间: 2015-4-30 周四, 下午9:48

作者:钟会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在小钟看来,中国的应试教育充满了空话、大话、谎话、祸害了整整几代人,一个个在少时都曾被教育圣经吹嘘成“国家未来的栋梁”,如今不照样早已被物质金钱压垮了脊梁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来就只是一句漂亮的口号,为自己的钱包厚度,住房宽度而读书,才是家长的期盼背后,咱们所要做出的奋斗目标。

毋庸置疑,当今中国社会诸多光怪陆离的烂事层出不穷,既然中国的教育要充当道德权威,为何待到走出学堂,那么多人无师自通地便学会了使尽奇门遁甲地吃起国家以及同胞的大户的本事、使现世社会“礼崩乐坏”,道德也彻底地沦丧开去?就算咱们的教育脱得了干系,点滴责任都算不上,但同时也只能证明这种教育只是摆设,在现实面前显得无能透顶吧。

可惜为了那种所谓的和谐教育,咱们只有将美好却又从未真实发生过的思想灌输在孩子们的脑海里,却不曾想过,学生不是一群在首阳山上结庐而居,终身不下物质社会的现代伯夷叔齐,等到一切当年教育课本上的炎炎大话,被这个现实世界无情地揭穿摧毁后,他们第一个被培养起来的本能反应,就是用警惕的眼光,去一切冠冕堂皇的说道后面找卑污动机。逐渐,灰姑娘没有成长为白雪公主,却长成了灰姑娘的继母,为人处事逐渐圆滑,狡诈,个个成了孙武再世,孔明复生。有时很多人暂时忘却了虚荣做作,重温了求学时期正气十足的光荣时节。但千夫怒伸了一回指头之后,却发现自己又成了可笑的东郭先生。早知如此,我们为何不大大方方老实承认吹捧一番“能找个小三,才是做人成功的标准”的观点。

咱们的教育制度,总是居功于为中国的学生构造起了一个脱离现实世界的“世外桃源”,社会一切的丑陋与庸俗,统统被阻隔在了那道人造的马其诺防线之外,对于一切的质疑,只会理直气壮,发出诸如“为了学生着想”的屁话。可在信息发达至水银泄地,无孔不入的今天,网络等信息载体早已如德军装甲部队一般,快速迂回至那道防线身后,直插孩子们的脑袋与心灵.

即使能够抵挡住现实世界的冲击又如何?这就是包括小钟这样的80后在内,我们这些前辈的悲哀,走出学堂,离开了那个世外桃源,才恍然发现,这个世界竟然如此的陌生。可咱们的教育制度从未教过咱们如何去正确地应付,那些从未在课本上出现过的人、事、物。如若拿我们学会的童子功去穿凿应付,则庶几彭宇式的飞来横祸,只会成为常态,周而复始地发生。我们只能苦苦摸索应对之道,小心翼翼地随波逐流,“大众步亦步,大众趋亦趋”,在社会风浪中,自我改造成世事洞明,却又丧失主见的机械人。

由此悲哀立现,那个看上去很美的世外桃源,在本质上便成了纳粹集中营的毒气室,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被熏成了没有自由天性,只会按部就班,任由社会操纵的木偶。教育早就剥夺了我们独立思考的权利,为标准答案和分数排名而战,成了学生们唯一所要做的事情。曾几何时,当我们的作文本上,把马路边捡起的一分钱,交在了人民警察叔叔的手里面,把树上掉下来的那只大苹果,拿来与别人分享,从而所获得的高分,与墙壁名栏上的小红花,注定了在这种教育制度下,出个牛顿这样的天才乃是天方夜谭,哪怕出个雷锋叔叔这样的好同志,都是为了学生手册上那一个又一个“优”和“100分”。

我不否认老芦说的,西方的自由教育主义虽然有利于制造天才,但也同时容易制造罪犯。但当后者被完善的制度规则牢牢限制之后,前者的威力便更显突出。可惜中国的应试教育,所能制造的,只是一群毫无鲜明特点的中庸。唯一的人生梦想,就是如何能吃喝玩乐来了度余生。从这一点上来说,咱们拿不到诺贝尔奖情有可原:当一个民族的大部分人都热衷于投入到物质主义的汪洋大海之中,仅有的诸如<<笑傲江湖>>、<<大唐双龙转>>这样的武侠通俗小说,都成了当代中国文化的领军之作,而高华先生这样有见地与思想的同志的逝世,留下的不朽之作的关注率不及肖艳琴遗书点击的零头,至少小钟个人没有理由相信,在那个“世外桃源’里走出来的人们,能有几个人为这个世界的思想与文化发展,增添什么“跨时代”的一笔。

当然周杰伦可以把专辑定名<<跨时代>>,唱着<<本草纲目>>,和着王力宏批判崇洋媚外的<<火力全开>>,让国人热血沸腾,“打倒帝国主义,不愿再做奴隶”,可惜为何近几十年来,西方思想能够如此轻易的“侵略”中国?小钟总是效仿上智批判传统文化,但在这种批判的背后,何曾不想中国的当代文化重现千年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威风。但这不是一句歌词的怒吼,一个标题的印刻所能带来的。

当然这些话扯远了,我想说的是,“假大空”早已成了中国应试教育制度粉饰太平的手段,任何老师和学生都不试图允许用实话,去对一种维持教育制度赖以为生的模式进行背叛与颠覆。无可否认,因为教育对象是孩子,所以我们不能说实话,这是一种悲哀。一种被中国教育涂抹成“理所当然”的悲哀。但孩子总有长大的时候,走上社会后,再回忆起今天,不知又作何感想?

我并不是咬牙切齿,我也是中国教育的过来人,然后成了如今百无一用,肚无墨水的废人。看着天真无邪,生龙活虎的孩子们,预见着他们迟早要和自己的前辈一般变得唯唯诺诺,无法改变生活,只能顺从生活,我只能发出一种毫无意义的哀叹。

作者:钟会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钟会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73411 seconds ] :: [ 29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