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尔维达•封•梅琛葆 ( Malwida von Meysenbug,1816 - 1903)出生于黑森州卡塞尔,是诗人歌德的族裔,李华列埃家族( Rivalier Familie )的后代,父亲被册封为梅琛葆男爵 ( Baron von Meysenbug )。这位“口中含着银调羹降生在卡塞尔最漂亮的城堡中”的贵族小姐终身服膺理想主义,致力博爱与和平。她是十个孩子中的第九个,有两位哥哥都位极人臣,一位曾出任奥匈帝国首相,另一位则是巴登公国卡尔斯鲁厄[1]的最高枢密院顾问官。玛尔维达是这个豪门中唯一的叛逆者,青年时期的她不顾家庭的反对和阻扰去汉堡参加了一个自由的公社,结识了不少共和主义者。她支持欧洲1848年的三月革命 [2],此举终于导致她和自己的家庭彻底决裂,遂移居英国靠教书和翻译谋生。她从小接受极其良好的教育,本人天性善良、意志坚强、气质高贵、思想敏锐、修养完美,对文学和艺术的鉴赏力很高,结交了不少那个时代的天才和优秀杰出的人物,例如德国哲学家尼采、德国音乐家瓦格纳、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俄国思想家赫尔岑、意大利爱国志士玛志尼以及被称为“瞬间就能征服一个男人灵魂的女性”的俄罗斯传奇姑娘莎乐美等都是她的至交友好。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上述几位精英人物。
德国哲学家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天才,也是最有争议的历史狂人。请看尼采1888年出版的自传《瞧!这个人》(拉丁文:Ecce Homo)前三章的标题分别是:“为什么我这么有智慧?”、“为什么我这么聪明?”、“为什么我写出这么好的书?”,可见这是一位多么孤独、高傲而冷峻的思想者。自传中记述的是尼采哲学思想的发展经历,而不是尼采个人的生平。
德国音乐家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1813-1883)是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上承莫扎特、贝多芬的歌剧传统,下传理查德•施特劳斯的后浪漫主义歌剧潮流。因为瓦格纳的反犹太主义思想,以色列国内有一道非正式的禁令,从不上演瓦格纳的作品,包括家喻户晓的《婚礼进行曲》(瓦格纳的歌剧《罗恩格林曲》Lohengrin,1850中的一支曲子),代之以犹太裔的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