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六、广西民风骠悍的渊源 “钢青近”一纵阿柳之传奇 ——广西文革机密大起底系列(6)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六、广西民风骠悍的渊源 “钢青近”一纵阿柳之传奇 ——广西文革机密大起底系列(6)   
平头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7/03/04
文章: 477
来自: 丹麦
经验值: 30559


文章标题: 六、广西民风骠悍的渊源 “钢青近”一纵阿柳之传奇 ——广西文革机密大起底系列(6) (519 reads)      时间: 2015-4-21 周二, 上午6:27

作者:平头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一)绝地反击解放柳南的意义

军事是政治的继续。进攻是最好的防御,绝地反击解放河南片已将韦国清原先“5.21”、“5.25”设局的如意算盘局部打乱。韦国清唯一的失控是低估了造反大军的生存能力和反抗意志,没料到镇压的天雷勾上反抗的地火——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柳州造反大军破釜沉舟,视死如归,浴血抗暴,在廖伟然的指挥下,以寡敌众、以弱胜强逆转形势,取得了柳南绝地反击的胜利。

收复柳南!自我武装,装备精良的造反大军能收到一种恐怖平衡之效,就象大国博弈,彼此都拥有原子弹,确保相互摧毁反而可以确保和平一样。造反大军剑锋所指,向外界传递强烈的信号,那就是彰显造反大军有能力捍卫自己生存权的意志和决心,从而在与军方镇压的博弈中增加讨价还价的筹码。造反大军攻打河南的战术行动局部搅乱韦国清围剿广西“4.22”的战略布局及态势,虽说这仅仅是柳州一地的局部战役的胜利,此举不能扭转日后毛中央牺牲造反派的"七.三"布告等一系列布告的颁发,也左右不了广西“4·22”最终消亡的结局,以及全国的造反派被赶下历史舞台的战略格局。

但不能两利相权取其重,至少也应当两害相权取其轻。固守河南此举威慑韦国清不致轻举妄动,柳州造反派后来只是被野战军缴械,不致被韦国清掌控的广西军区的部队屠城——使梧州、南宁、桂林及众多县城的造反派民众被部队和“联指”屠城而招致生灵涂炭的悲剧没在柳州上演。

据文革密档《柳州文革大事件》得知,“联指”常委在河南失守后,连忙开会布置:
(一)由岑国荣等人带领柳钢武斗人员坚守柳江大桥北端。
(二)由张林带领五公司的武斗人员坚守东门、沙角沿河一带。
(三)万一守不住了,就撤退到柳城。

但是经过了最漫长的几夜等待,“联指”总部,以及柳州党政军机关所在的河北片,都笼罩着“靴子尚未落地”的惶恐,所有人都在期待一个“奇迹”和一场虚惊。

柳江南北对峙:造反与保守、草根与庙堂的对决

柳州造反大军绝地反击收复河南,基本形成以柳江河为界,“造反大军”占领河南; “联指”占领河北的对立局面。

这个楚河汉界的格局颇具象征意味——柳江南北:造反与保守、草根与庙堂的对峙。

柳江南岸,工厂林立,以产业工人和下层市民为主,处江湖之远;北岸衙门密布,多为党政军警机关,居庙堂之高。

柳州工人造反派当时表现出如此顽强、如此团结的精神,一个很重要的潜在原因是民国桂系奠定柳州工业化的成就。要知道,造反派所盘踞的柳江河以南地区,有着当时华南铁路枢纽柳州铁路局、广西最大的机械厂(柳机)、广西最大的拖拉机(柳拖---上汽通用五菱的前身)、柳州工程机械厂(目前全国同行领域中的著名大厂)、第二空压机厂、探矿厂、车辆厂、农械厂(现东风载重汽车厂前身)、标准件厂、铸造厂等工厂,还有很多相关联的小厂。这些大厂的工人之聚集,很多是三线建设的产物,也就是说有大量外地移民,这些外地移民是在共同的工业化建设中才形成了新的平等和集体团结精神。一切工人运动史都显示了:不同移民一旦形成了平等与团结意识,那么他们就更容易更紧密团结起来,对抗韦国清的军事镇压。

而柳江北岸,柳北有柳钢、柳空、柳化、二化等大型国企以及许多纺织厂,给“联指”提供物资援助。但城中区更多是老城区党政军警机关之所在,如柳州市委、市府、柳州地委、专区行署、军分区、警备区司令部、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等等,所以保守势力雄厚。柳州“联指”总部就设在市委大院里,其下属组织的一些总部设在五角星的市人委大院里,从来都没挪过窝,摆足了权力的傲慢。



图1:柳州地区礼堂位于河北解放北路,按人民大会堂比例缩小仿建。

造反派是要打倒官僚特权阶层,矛头向上;而保守派“联指”是要维护现存的利益,就是要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矛头向下对准造反民众。文革保守派保这保那,说到底就是保既有的共产党统治秩序。他们双方的斗争构成了文化革命中群众斗争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文化革命整个经历中最重大的内容。因此,柳州的造反与保守、草根与庙堂的南北对决,整个就是文革社会各阶层冲突说的浓缩版。

(二)桀骜不驯 悍勇蛮横

广西文革有别于其他地方文革——杀戮最惨,反抗最烈。 以韦国清为首的军方及广西“联指”疯狂屠戮广西造反派,其手段之血腥、卑鄙,以及广西造反派拼死抗争,其过程之惨烈、悲壮的程度,非中国其他各省所能比肩。

这就牵涉到自古广西人骠悍民风的渊源。说起中国各省的人的个性特征,不应该漏了广西,这是一块出血性汉子的热土。为了对文革时局的发展理解更深刻,有必要阐述一下广西骠悍民风的历史渊源。

广西自古就是中原重犯流放之地。广西为古之百越,是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广西人自古民风骠悍,民众多有尚武精神。有人考证广西人之所以民风骠悍,是因为广西地瘠民贫,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流放犯人、逃避战乱的蛮荒之地。

在明朝,曾经有过“广西狼兵雄于天下”的称号,广西部队是明军中最精锐的部队之一。戚继光对抗捼寇用的狼兵是广西来的,为什么不远千里向广西借兵?因为广西人尚武强悍。

曾经在明朝快灭亡的时候,袁崇焕在宁远用一万多广西兵就能对抗20万满族八旗兵,连清朝正史也承认,宁远一战最惨烈。宁远一战,是努尔哈赤自二十五岁征战以来唯一的一次败绩。袁崇焕从此威名大振,后来清军也不得不承认“议战守,自崇焕始”。袁崇焕就是广西藤县人,一万广西兵就是他的亲兵!而袁崇焕有句口头禅:要死屌朝天,鸡巴顶硬上。

广西是山地丘陵地理,兵势如水的战争定律在特殊的地域发挥着普遍的作用;邻近的广东和越南在历史上对广西军事的发展提供了来自海外的理念和资金支持。这些犯人、流民的凶猛强悍的基因加上广西的恶劣自然环境作用,才造就广西的尚武精神。

由此,古往今来,广西人所参与的各项战争中,展现出了广西人的强大战斗意志和战斗力。

“猛如老虎恶如狼”的桂系部队

远的就不提了,单说民国“猛如老虎恶如狼”的桂系部队。

民国时期,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部队战斗力非常强悍,特别是桂军的第七军,自北伐以来,出入弹矢横飞战场不知凡几。有“钢军”的美誉,在北阀时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被称为“铁军”(注意是整个第四军而非单独是叶挺独立团。而第四军首任军长还是广西苍梧人李济深)。第七军在国民政府北伐战争、军阀混战的时候几乎从来没有吃过败仗。在桂唐战争中,素以彪悍著称的湘军十几万人被桂军几万人打败并被收编。在中原大战开始的时候,十万湘军在面对不到3万桂军的时候,又是一败涂地。



图2:立鱼峰近观。左侧的钢军亭依稀可见。据《柳州文物志》载:钢军亭,位于柳州立鱼峰南面山腰。为纪念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战绩而建。民国21年(1932年)第七军军长廖磊雇请上海营造商修筑。今存。

有几个原因,第一是历史上的原因,太平天国,在广西人来讲是光荣历史,他们以三万人起家从广西打到天津。第二,广西当地本来民性很彪悍。李白黄新桂系主政六年,广西兵受到严格的军事训练,有“新斯巴达“之称,那时广西是兵民不分的,有点像满清最初的“八旗军”一样,当时还组织了民团,军政学统统合在一起,全省皆兵,灌输爱国思想。那时候,连广西大学的大学生都要受军训的。

“七七事变”后,桂系两个月即装备四个军,共48个团开赴抗日前线,居全国之首,并在台儿庄一战中立下不朽功勋。纵观抗战中著名的战役,如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昆仑关大战,桂林保卫战等等都少不了“猛如老虎恶如狼”的桂系部队浴血鏖战的参与。



图3: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的桂系钢军(他们的头盔与钢军亭的造形相同)
1945年抗战结束,民国统计,广西近45万将士战死在抗战前线。而且广西子弟兵没有出过一支汉奸部队,这在全国来说是绝无仅有的。美国名将史迪威也承认“广西兵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日军战史里曾评价道:“桂系第七军是中国军队唯一具有武士道精神的军队”。这也是日本人不敢在广西搞大屠杀的原因。八十年代“处遗”,融安群众向中央工作组控诉韦国清主导的融安大屠杀,有些老人讲:当年日本强盗侵占长安镇,进行屠杀时一天最多杀了17人,而1968年8月21日,革委会一天就杀了100多人。他们愤慨地讲:这帮杀人强盗,真比日本鬼子还凶残狠毒。” (《炎黄春秋》2012年第11期晏乐斌《我参与处理广西文革遗留问题》)



图4:钢军亭。1934年国民革命军第七军驻扎柳州,时任军长廖磊在鱼峰山修建“钢军亭”作纪念,用来显示八桂子弟的赫赫战功!亭子造型颇为有趣,为“捷克式”钢盔的形状。这也成了新桂系的重要纪念建筑。其常年掩映在鱼峰山的树丛中,所幸逃过了文革“破四旧”一劫。其他重要文物则不能幸免,如中共柳州整党办公室内部机密档案《柳州文革大事件》记载: 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三日下午六时许至翌晨二时,柳州市委组织大部份机关干部人员,到一些街道、商店,动手铲除旧街名,砸烂带有“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门牌和商店名称,园林局的干部职工把“柳候公园”的字样铲掉。事后,将柳宗元衣冠墓挖烂,鱼峰山上的“刘三姐”塑像也被毁掉。

八桂东、南、西、北四方悍勇斗狠之士

在广西人中,最悍勇蛮横的有四个地方,分有东、南、西、北四处。

东面,是玉林地区人,尤其是容县、桂平、博白、陆川人最为悍勇,特点是民众尚武,一般农民都会几手功夫。新桂系巨头之一的黄绍竑、黄旭初,以及伍廷飏(上将)、罗奇(伍廷飏将军的大女婿,黄埔学生中的第一个上将)、夏威(上将)、韦云淞(上将)等一百多个个将军,都是容县人。因此,容县号称国民党桂系军阀将军县(民国第二大将军县,当时国内仅次于浙江奉化溪口的将军县)也是韦国清文革揪“反共救国团”的重灾区。统帅桂系钢七军的虎将廖磊,陆川人。1968年早春,韦国清派部队围剿博白造反派,从博白逃难来柳州的博白造反大军均是复员军人,有几个曾是广州军区的特等射手,在1968年5月,廖伟然指挥的绝地反击中,他们作为急先锋表现十分抢眼,展现了“百步穿杨”的好枪法。前几年曾发生计划生育抗暴事件,就是发生在博白;

西面,是百色、田阳、田东和河池东兰一带地区人,大都以壮人为主,属心狠手辣之辈。文革后韦国清的亲信乔晓光(广西区党委书记)刘重桂等壮佬为武宣“联指”党员吃人肉者辩护,就有“壮人自古就有吃人肉的风俗习惯”等雷人之语!诞生于百色起义的红七军的将领韦拔群、韦国清、韦杰、韦祖珍、覃健、覃士冕第一代将军,都是广西东兰壮族人氏。成为中共建政之后闻名广西的“将军之乡”。骁勇善战的红七军大部分士兵都是百色、河池、龙州一带的农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澳门葡京惊天大劫案就是这一带人过去做的;

南面,是钦廉地区人,尤其是钦州、合浦、山口人,宗族群殴、械斗多发生那里地方。刘永福就是钦州人,以前他也是悍匪头子,后被清朝收编。他的黑旗军多为这一带人;

北面,是柳州地区人,尤其是柳州、来宾、合山人最为悍狠,有柳州烂仔之称。新桂系名单中有不少人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爱国将领,如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带兵参战的柳州籍将军就有覃连芳、徐启明、秦镇、陈烈等多人。尤以文革中柳州“造反大军”敢死队“青年近卫军”之“狗牯队”,以及“钢青近”、“红总”最为典型。柳州坊间传颂一时“乖仔怕烂仔,烂仔怕死仔,死仔最好莫惹狗牯仔”。

这些都是历史有记载的,在和平时代,广西人的悍勇可能不能充分展示,一旦到战争时期或在危难之际,平时看起来瘦削黑小、憨厚老实的广西人就会激发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潜能,充分展现出其尚武精神!

(三)“钢青近”一纵司令莫柳福

廖胡子(廖伟然)麾下猛将如云,今天单表极富传奇色彩的“钢青近”一纵司令莫柳福。

莫柳福,后生仔,绰号阿柳,江湖人称“白玉堂”,原社会福利厂水南车间主任。这个阿柳还真有点来头,六十年代初只读到初中一年级就离开学校,被公安三科廖科长看中,盖因他有两手过硬功夫,曾拜过柳州四大拳师之一的白崇辉为师,一般的三五小野仔近不了他身边,于是派他去收容所看管流窜人员,还常常配合公安搜山追捕流窜犯,十六七岁就被评上社会治安积极分子,参加了柳州市的群英会。后来被派去负责全市的顽童集训队的管教工作。当时社会上的那些不孝顽童多,但一提起柳生或阿柳,都认识。社会上玩刀弄棍的江湖人,都称呼他白玉堂。是个有武功,讲忠孝义气不乱来的小青年。

文革之初,社会福利厂成立了“人民警卫团”造反组织,“钢青近”一成立,阿柳就带两百多号警卫团组成“钢青近”工人一纵队,当上了一纵司令。由于阿柳的江湖名号响亮,全市许多厂矿的青工、徒工,如柳钢、柳机、农械厂、四三四厂、东风化工厂、柳州拖拉机厂、螺钉厂、针织厂等等,以及从都安、宜山、忻城、罗城被迫害逃到柳州的韦老黑、莫祖德、黄四龙、欧阳等等各县“4.22”逃难到柳人员,纷纷参加了阿柳的一纵队。一时间,一纵队竟达五百多号人,吃饭的饭堂就有三个,是“钢青近”最有实力的队伍。从此,“钢青近”成为造反大军的一支纪律严明、善打硬仗的劲旅。

在绝地反击的众多战将中,“钢青近”一纵无疑是一彪舍我其谁的劲旅。“5.25”后,一纵丢掉老七九,清一色折叠的五六式冲锋枪,威风凛凛,真可谓“鸟枪换炮”!他们冲锋在前,吃苦在前,牺牲在前,胜利在前,直扑城站路,红旗插上鱼峰山、马鞍山。南面杀向柳机,东面打到东化、三门江,所到之处如同秋风扫落叶,“联指”的精锐部队只有招架之功,哪有还手之力。

光阴如白马过隙,一转眼几十年过去,当问及“钢青近”在短暂而又漫长的两年反围剿、反屠杀的血战当中,究竟死了多少人的时候,所有的被采访者无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们可以板着手指头,一个一个喊得出名字,但每当提起一个名字,他们都眼含着泪花,痛得如针刺心,说着说着,眼泪便掉下来。阿柳说,都有名有姓啊!在哪里被打死的都清清楚楚,总共48个!

他们都是二十出头的热血青年,象绰号小金猴的学生仔,当同伴小周中枪负伤倒地,他去背小周撤退,被“联指”枪手一枪贯穿两人的胸口,临死前还喊着毛主席万岁!他们能算是烈士么?不可能呀!李木希,多好的小伙子哪,能文能武,武斗前新婚燕尔,大家勒令这对小夫妻离开柳州到桂林去度新婚蜜月,可水厂枪声一响,李木希便跑回柳州,万万没想到被打死在雅儒石桥旁,连一句后话也没留下,只见一只手护着胸前的毛主席像章。几个月之后,李木希的儿子出世,李没见过自己的血肉相连的儿子,儿子一生一世没见过他的父亲。而李木希的战友们无法照顾可怜可悲的母子俩,因为很快他们都被“七三布告”一网打尽,在铁窗里度过生不如死的岁月。只有没伤筋动骨的同袍故旧,你出三块他出五元的凑点钱来接济李木希的妻子和儿子。几年之后,李妻再婚,婚前发誓非姓李的不嫁,后来还真的和一位老实厚道的李某结了婚,此是后话。(1)

空枪俘虏柳江“联指”民兵

柳州“红总”(红卫兵造反总部)在追击过程中,还发生当时传诵一时的经典桥段:红卫兵小将空枪俘虏柳江“联指”进城民兵——

在河南片逐街逐巷的绝地反击中,一个“红总”小将急先锋冲在最前面,经牛屎巷、大同巷一路追击,在龙家巷一个院子里面,他的冲锋枪子弹打完,正准备换弹匣。

这时,一个农伯手持一杆“老七九”(七点九口径)步枪翻墙而入。刹那间两人同时端枪瞄准对方。

小将先发制人,高声壮胆:放下武器,缴枪不杀!

农伯也用壮话呛声:你也放下武器,缴枪不杀!

当时院子里就他们两个人僵持在那,真的是"麻杆打狼——两头怕"啊!

横竖总是死,最大不过芭蕉叶!比的就是看谁的心理素质过硬,小将豁出去硬着头皮打心理战:叼,老俵,你那杆"老七九"打我不过一个窟窿,还没一定堂麻(死)呗。老子这把"五六式"扫过去,你会成蚂蜂窝死得很难看!不信?那就拿命赌一把(将备用弹匣展示)你看我这一梭子满满的子弹,(猛然提高声调)我数三声放下武器,一……二……还没数到三,那个农伯吓得脚软筛糠跪下来举手缴枪投降!

拿过那杆“老七九”步枪拉枪栓一看,里面有子弹而且是上了(枪)膛的……柳铁局军管会主任、55军曹银忠副参谋长深有感触地说,“这帮红卫兵小将如在战争环境是块当兵的材料。”

绝境边缘的惊天逆袭

1968年7月以前,是广西两派全面大打的7个月,其形式表现为两大派“武斗”,其实已经不是派性战争――“武斗”,而是韦国清及其帮派势力预谋的动用国家机器(军队、城乡武装民兵、各级政权机关革委委员会等),对“广西4·22”进行全面武装镇压的战略方案的实施。既然是“调动了军队和武装民兵,镇压一部分群众”,那么被镇压的那部分群众—— “广西4·22”和柳州、桂林造反派的武装抵抗,也就不是“武斗”,而是正当防卫的“自卫还击作战”了;而实施武装镇压的另一方的军事行动,也就不是所谓的“武斗”,而是赤裸裸的“军事围剿”了。这就是广西“武斗”的性质。广西在1968年,根本就不存在“武斗”,存在的是掌握国家机器的韦国清,对无辜群众进行的军事围剿,由此而带来的血腥大屠杀,以及造反民众天雷地火般武装抗暴的悲壮史诗。

广西造反派的武装抗暴最终虽被韦国清残酷镇压,但造反民众在血与火中已获得的历史启悟与真知不应埋没,尤以柳州造反派“求生存”拼死抗争的"柳州经验"值得大书一笔。

暴政就是以践踏人权的行径来对付每一位国民,剥夺国民的人生权、自由权和财产权.

当暴政威胁到造反派的生存,当任何和平解决的手段都失败时,唯一保护自己的方法只有暴力反抗暴政了。这是人在生存底线的最后挣扎,这是“弱势群体”唯一可以采取的自我保护,这是正当防卫,这是暴力反制暴力,这是正义的反抗。

柳州造反派没有延颈以待韦国清的屠戮斧铖。“5.21”造反派截军列,“5.25”部队送枪之举,在基本人权遭到剥夺的地方,一切旨在争取生存权的抗争都是合法的——合乎自然法。正义与道义都不在掌握国家机器的以韦国清为首的广西当局这一边,而在为生存权拼死一搏的平民造反民众这一边。

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看,凡是阻碍、抵制、反对,甚至颠覆“文革”的人和事,凡是不理解、不满、反对、反抗甚至公开对抗毛泽东“文革”路线和思想的人和事,不管他们的主观动机如何,都是符合和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的正确行为和推动者。

1968年4月下旬到6月初这一个多月里,柳州造反大军经历了镇压、溃败,反抗、残喘;再镇压,再反抗,直至绝地反击逆转被动局势的冰火两重天,上演了一出武装反抗暴政、可歌可泣的悲壮大戏。在全国造反派被各地军方和保守派的联手打压得苟延残喘、灰头土脸之际,唯有柳州造反派的武装抗暴逆转颓势而独树一帜。尽管从一开始他们就钻进韦国清密布的“抢劫援越物资”的惊天大阴谋里,而成败立判。但正因为柳州造反派靠自己的实力和拼死一搏,避免了重蹈南宁、桂林、梧州及县份的造反派被军队、“联指”屠城的悲剧结局,使龙城造反民众免遭涂炭,使柳州成为全广西唯一没发生大屠杀的城市。唯其如此,他们“反迫害,反围剿,求生存”拼死抗争的"柳州经验" ,在文革造反民众反抗运动中才尤显弥足珍贵。

对韦国清军事围剿的抵抗所提供的经验教训适用于任何时间和任何暴政。

一九六八年四月下旬至五月中旬,装备低劣、缺少枪支弹药的柳州、柳铁造反派被柳州军分区武装的柳州“联指”,会同柳州地区的鹿寨、象州、武宣、柳江、柳城等县武装部组织的民兵,团团包围、节节败退,被从柳江河北的柳州水厂、青云路、映山街、柳江边一带追杀撵过柳江河南,被广西军区支持的“联指”围剿在几个孤立据点,退守到柳南谷埠街一带,苟延残喘、人人自危,濒临弹尽粮绝、束手待毙的关头。

(四)各县民兵进城围剿造反大军态势

4月23日,“柳州联指”头头吴增发、张林、蒙志恒在柳州市委会议室召开紧急会议,到场约40人。“地专联司”吴禧义、沈善泽、“柳江联指”王文彬等应邀参加,会议认为:“四·二O事件是反革命事件”。军队解决不了问题,我们自己解决,非打不可。因此决定:(1) “联指”各兵团立即集中武装,听从指挥部调动;(2)由“地专联司”负责与各县联系,调动民兵进城;(3) “联指” “财贸兵团”和“地专联司”负责进城民兵的粮菜供应;(4)由沈善泽负责宣传鼓动,制造舆论,会后,“地专联司”即派人到各县活动。沈善泽到融安、杨光到融水、赵海庭到柳城、樊大到忻城、巫驾云到来宾、八一矿与革委会和人武部联络调兵。另外,还通过各县“联指”驻柳联络员打电话回去联系。各县“联指”在县、社武装部的参与和支持下,先后调动了600多武装民兵来柳州(其中:融安、柳城、武宣各来100多人,柳江80多人,融水、忻城、象州和八一矿各40多人),后“柳州联指”在柳州地委常委会议室召开了作战会议,到会的有专区、柳铁和柳州市各兵团负责人。主要研究以什么名义去武斗比较主动。会议最后决定,成立“柳州武装民兵前线指挥部”,由柳州“联指”头头吴增发任总指挥。

联指挑起河北武斗 军分区策划各县民兵进城

嗣后,“前线指挥部”即指挥“工交兵团”武斗人员和各县来的武装民兵以及“联指”武装,4月27日开始向柳州造反大军据点一——小南路一带发起进攻。他们从武宣、泗顶矿和林业部门要来的一批炸药,制造成炸药包,轰炸小南路一带,炸毁房屋一批。28日攻打柳州水厂。30日,“市工交兵团”独立排,泗顶矿、融安县武装民兵攻打“柳州工人造反总部”(简称工总)。融安民兵还配合“工交兵团”攻打皮革厂职工宿舍3次。5月l、2两日,泗顶矿、柳城县武装民兵攻打柳航运局和柳州二中。

5月下旬,联指把“造反大军从河北赶过柳江南岸(俗称河南)以后,“柳州联指”头头分别在柳州饭店小红楼和区建五公司举行盛大宴会,“庆祝河北解放”。柳州军分区司令员王宪、政委郭鹏等应邀出席宴会,柳城县徐振海代表武斗人员向王宪敬酒,王宪赞扬他们打得好。

5月21日晚,柳铁“工机联” 抢了军用物资专列8个车皮的子弹11888箱1700余万发。廿五日,柳铁“工机联”又抢了奉命武装收缴被枪子弹的解放军枪枝728支,弹药11万余发。

5月28至6月4日,柳州军分区在柳州饭店召开各县,革委会主任第—次会议。王宪司令员在讲话中说,“柳州造反大军”、柳铁“工机联” “五·二一”抢及其以后,援越物资是“严重政治事件”。这些“政治事件”是“走资派”、叛徒、特务、反共救国团等阶级敌人策划的,对这些“阶级敌人”,“要专政”、“要坚决镇压”。他在报告中还强调说:“你杀人,农民自己来打你嘛!”“没有枪杆子不行,把民兵组织起来,不要等出了问题才动手”。“柳城、融安、三江控制好,他就跑不了”。
柳州饭店会议期间,各县革委会纷纷发表呼吁和声明,大造民兵进城武斗舆论。

6月2日,柳江县革委会首先发出“武装保卫红色政权”的呼吁书,要求各县给予大力支持和声援,并先后派县革委会副主任刘伯生到宜山、韦日荣到忻城,县革委常委宋洪盛以及尹振兰、刘九伶到来宾合山矿、韦炳修到八一矿,县革委还派穿山区革委会主任朱贵元等3人到象州和武宣联系,要求各县革委会派武装民兵前来支援“保卫红色政权”,围剿‘四·二二’进德造反大军”和“广西‘四·二二’柳江县造反大军福塘方面军”的驻地。

柳州周边各县民兵合围柳州

6月10日,鹿寨县召开县革委常委紧急会议,张春峰主持会议,首先,张春峰讲了一番煽动武斗的话,然后叫大家议论表态,并决定在家抓生产和上前线(即去柳州武斗)人员名单,同时作了分工:赵松龄、韦定昌负责在家抓生产;廖茂乾、黎景琪、李英、兰少卿、廖振儒、马凤乐等带队去柳州搞武斗。最后宣布成立鹿寨县贫下中农保卫红色政权指挥部。指挥部由黎景琪任总指挥(因张春峰是县武装部长,不宜出面),廖茂乾、张义信、何文高、温有胜任副总指挥,温有胜兼任参谋长。

11日,鹿寨县革委又召开两次会议,参加会议人员有各公社武装部长,公社主要负责人一名,县直有关科局主要领导、鹿寨化肥厂主要领导等,会上柳州“联指”副总指挥蒙志恒介绍了柳州武斗情况,柳州“联指” 总指挥吴拐子吴增发也到会,军分区有一名军人也参加,会上给连以上指挥员发给一张柳州市草图作武斗用。12日,鹿寨县革命委员会发表了“坚决和‘柳州造反大军’血战到底”的声明。

16日,来宾、象州、忻城县革委会也分别发表声明:“誓与柳江、鹿寨、柳州市革命人民团结、战斗、胜利在一起,彻底消灭反革命匪徒”。18日,武宣县革委会发表声明:“最坚决地支持并以实际行动支援柳江、鹿寨兄弟县革委会的一切革命行动。

在大造武斗舆论的同时,各县革委会有组织有领导的成立了“保卫红色政权野战军”,“保卫红色政权总指挥部”或“纠察队”等武装队伍。并调集民兵、编队训练、召开誓师大会授旗,发放武器装备。进行战斗动员,部署战斗任务。随即向柳州进发。

6月16日,象州县革委会主任何长寿、副主任(人武部政委)郑锡成主持召开常委会,研究成立“象州县保卫红色政权野战军”。由县革委会副主任(前县委副书记)葛长山为司令员,县战备办公室副主任张超龄为政委;县人武部副部长田保中、李振国分别任顾问和指挥,王恩生为参谋长;杜景春为政治部主任;王保华为后勤部负责人。下编3个营,共700余人,由武装部发放武器弹药,共发各种枪枝6 3 8支,轻机枪31挺,重机枪9挺,还有炮2门。经费由地方财政暂拨15万元,粮食由国库供应(后结算,实际支出现金5万元,大米6万斤)。当天即在县城东门广场召开6000多人的誓师大会(号称万人大会),何长寿作报告,发军令,授军旗。发表了“象州县革命委员会严正声明”。

会后,葛长山、张超龄即率队分乘13辆汽车来柳。后接柳州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崔凤翥电令:不准开进柳州市。他们就在石龙、穿山、新兴农场和大桥园艺场等地驻扎待命两个月之久,忻城县革委会也成立“忻城县人民纠察队”,决定出兵支援柳江县,由县革委会常委蒋传任总指挥、县计委主任潘阳春为副指挥兼参谋长,并于17日率领纠察队300多人乘汽车到达柳江县。

6月10日,“柳州联指”从河南撤到河北,调整布防。各县革委组织进城民兵也进驻河北片,其中武宣民兵进驻柳州专署大院和柳州高中一带;柳江、忻城、柳城县民兵进驻柳江饭店、“宝康”和覃连芳大楼一带。6月中旬,“柳州联指”召开一次军事会议,研究各县民兵配合“柳州联指”进行武斗,形成南北夹攻“造反大军”的态势。决定以柳江为界,调整、配置力,象州、武宣、来宾、忻城到河南,配合主攻柳铁538和夺回柳州火车站;鹿寨民兵守住三门江到窑埠一带;罗城、融安、融水、柳城民兵负责河北片。各县进城民兵的膳食费,全部由“柳州联指”和“地专联司”负责供给,并发给每人工作服一套。军用水壶、挎包各一个。

(未完待续)

《观察》首发

本文节选于小平头长篇文革密档揭秘《破解文革柳州惊天大案谜局――“七.三”布告出笼的台前幕后》

(联络本文作者请发邮件到:[email protected]

注释

(1)本节参考并引用了《难忘的岁月》一书中《大老潘和“钢青近”》(作者:劳力、阿昭)的部分资料。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8月内部出版。[/b]

作者:平头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平头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972205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