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就事论事 |
 |
河边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
|
|
作者: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就事论事
和老希的讨论里,我得到的启发之一是我们很容易对于思维问题中一些概念发生混淆。我说此话当然不是说我没有概念不清的地方,不过是说自以为比他要好一些。这个认识是我写本贴的基础。老希问,“而且老芦对比的不同的思维方式,你该不会说真知识会统一思维方式吧?”老希前些日子重贴的芦文《什么是文艺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价值?》里,关于思维方式问题有这样的一段:“须知思维有两种不同方式,一是形象思维,一是抽象思维,一般人所说所谓‘思想’,只能来自于后者,决不能来自于前者。”我后来写了读后感,批评这种分类是错的,是对于思维本质的误解造成的。
我在《云山雾罩》(4)里写道:“思想方式和思想方法。当我们说人在思想,说的是人的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处理和储藏信息等。人的思想的方式指的是人特有的有别于其他生物的思维方式,就是对于信息抽象后按因果关系处理的思想方式,古今中外、古往今来都一样。而思想的方法则有很多,主要指如何获得上面所说的信息,有观察记录,有猜测,有算卦;还有从上往下看,从下往上看等等,然后再将信息抽象后按因果关系处理。”我又举例说,“逻辑学是一项关于思维方法的发明,告诉人们如何最好地运用因果思维,其他如数学、伦理、小说、禅定、直线透视等等,都是人类发明的关于“审视四周世界的新的认知工具”(Charles Murray),用它们来改进喂给思想的信息,通过相同的思想方式得到更好的结果,而不是改变思想的方式。启蒙运动是传播科学方法,以及用此方法获得的知识,不是让人的大脑有了一个不同于过去的处理信息的过程。统治者愚民,方法是向民众提供伪知,而不是改变民众的因果思维过程,因为统治者要培养的是顺民,不是精神病人。”
例如,当你决定进行一趟从纽约途径法兰克福到北京的旅行,你需要对此任务制定一个方案,也就是如何走法。你可以有如下不同的解决办法:
1、确定全程的路途,然后从纽约开始一段一段地选择具体的路线,最后得到关于时间和花费的确切数字,然后再加以修正,定下方案。
2、先定下时间和花费,再将两者分配给不同的路段,然后选择具体的路线,订下方案。
3、先定下要观光的地方,将其连成一线,订下路线,得出时间和花费后,再根据自己的预算进行修改,最后确定方案。
4、等等。
方法很多,但是每一种思想方法里的思考方式都是“以因为-所以为基础的抽象过程”,没有不同。思考方式指的就是这种人类特有的因果性的抽象思维方式,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智慧特征。人和人都可以在此基础上交流,传播文化,但不能和动物作此交流,无法把人的文化传播给其他动物,连最聪明的猩猩都做不到。我以为把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混到一块煮是老希的晕乎来源。那种“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两种思维方式的分类法是过去的关于思维方式的知识,已经成为了“伪知”,你要抱着它不放,硬要说思维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再把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混到一起来讨论,没法不晕乎。
老希又说,“判断有时甚至是随机的,有如上帝投掷 dice ”,这话全对,我在上面也提到了这种判断方法。人们现在还是在用它,例如买彩票时;再例如出门天阴决定是否要带伞时。但是,这种方法不是到处可用。例如我出门被车撞了,我是否可以抽签来决定撞我的车主是有意要谋杀我呢?同样的道理,对于判断一个民族是否全体愚昧的重大问题,我的判断就必须十分谨慎,我没有充足的理由只凭希腊人杀死了苏格拉底就断定人家“是具有惊天动地自残意识的愚昧民族”,那样做不足以证实人文历史中的思想事实。
因为历史事实的论证有两类,一类是关于历史实物(包括事件、人物)是否存在,一类是关于思想是否存在。论证历史上是否有毛泽东其人属于第一类,如同论证地球上是否有过白乌鸦,这是考古意义上的历史。论证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动机属于第二类,如同论证孔夫子坐怀不乱时脑子里究竟想些什么,这是人文意义上的历史。历史之所以有“任人打扮”之无奈,主要是因为来之第二类论证的困难,因此说的是人文历史。人的思维的局限性使得人无法做到“彻底的无我”,小钟说“感性永远压倒理性”,我以为这话在一般条件下是成立的,除非一个人受过特殊的训练。所以一个人如果痛恨老毛,对于推测他发动文革的动机就容易往坏处想,我理解这就是“感性永远压倒理性”的意思。对于我们这个有着深厚的“求善先于求真”思想传统的民族来说,讨论问题时更难排除这方面的干扰。
小钟批评说我把文章越拉越长,的确如此,因为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的本意如我在系列的开头所说,是要提醒诸位注意“人的思维机制的天然局限性,以及这种局限性会如何误导我们而不被知觉”。我除了论证此话题的准备不足外,还有就是没法将讨论限制在原来希望说明的问题的范围之内。所以我不再继续《云山雾罩》系列,还是就一个个具体问题来讨论。今天的话题说的是关于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的区别,并说明历史事实论证的两类不同问题。
作者: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