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下里巴人经济学(10-完):金融危机和国家破产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下里巴人经济学(10-完):金融危机和国家破产   
河边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文章标题: 下里巴人经济学(10-完):金融危机和国家破产 (526 reads)      时间: 2015-3-25 周三, 下午10:18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下里巴人经济学(10-完):金融危机和国家破产

一、金融危机

自由市场一向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在经典经济学里多有研究,证明是市场的纠正作用,借此清除过剩的生产能力,通过让过时的生产能力大量破产为新的效率更高的生产能力开辟道路,是“看不见的手”的工作。危机后经济恢复,生产增加,比危机前更好。如果像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国家扶持保证所有人的就业,最终的结果必然是竞争消失,生产率低下,无可避免地走向短缺经济,例如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前的模式,全社会陷于贫穷。

社会主义模式在1989年~1990年开始大规模转型后约10年不到,世界爆发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它不同于以往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换言之,问题出在金融系统,而不是如同以往的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一时间俄国的货币大幅贬值,很快有东亚几大国家跟进,然后欧美开始感受到波及,不过美国基本没受影响。危机过去后,美国教育东亚国家说,你们要更多地开放市场,真正让市场来起作用。那个危机因此好像还算不上是世界金融危机,更像是给新兴国家上了一课。

如上一面(9)节的分析,金融的使命是“发掘财富”,不是如同一般经济学意义上的“生产财富”。例如,一个人如果有唱歌的天赋,他的这个天赋就是潜在资产,金融的使命就是帮助这个人将他的潜在资产挖掘出来,变成真正的有形资产。如果银行能给他贷款上学受训,再花钱做广告开演唱会,如果这人成功了,从此就可以挣很多钱,还了借款,还可以养活一个班子,这样的话就有财富在个人身上和社会中的增加。这样的事多了,社会的财富积累就快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就会提高。随着实体生产效益的提高,愈来愈多的“发掘财富”活动除了继续发生在制造业,跟多的是投向服务业,投向凡是可以产出商品的各行各业。如果以为真正的财富都是来自实体制造业,那是不了解现在的制造业的效率有多高,规模有多大。想想看,当全世界的实体制造和生产能力的20%就能满足全世界的物质需要时,大多数人如何生活?唯一的途径就是借助金融活动的帮助来不断挖掘各种潜在的可以转化为商品的东西,通过流通使得人人都有加入市场交换活动的可能。所以当一个超级球星或是大公司老板一年收入200万时,要让他们的钱也能为他人分享就只能通过创造出能吸引他们消费的产品,不管是奢侈品还是高级住房还是溜狗服务,都是让财富和社会分享的途径。不过,如果一个人富裕到一年收入10亿的话,无论社会创造多少服务,都没法将这人的10亿弄出来养活平均收入意义上的人头,这就是社会财富过于集中时的社会问题:它会造成太多的人要么失业,要么普遍降低资薪要求,总之是引发贫困问题。而这10亿财富的绝大部分的最后出路就是通过进入金融市场来增值。

世界在过去70年里所享受的和平与技术进步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这中间到底积累了多少财富,有多少财富以货币形式存在来求得增值,恐怕谁也不清楚。社会主义阵营的倒台为资本的流动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过的大世界,加上电子商务的发达,资本的力量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涌入一个国家或是一个局部市场寻利,世界上有一批人整天坐在电脑前面甚至在旅途中指挥着资本的流动。它既加快了财富的挖掘,也催生了“泡沫”。每一次泡沫的破灭总要“洗去”大量的货币,不过倒霉蛋还是“小资本家”多,大资本家大多是赢家,钱包更加鼓胀。

在1998年的金融危机后不到十年,2007年由美国的房市泡沫破裂再次引发金融危机,这次因为投入的钱的数量巨大,牵涉到的金融机构太多,一瞬间出现了太多的“金主”恐慌性地从金融市场抽资,加上银行自身的恐惧,结果很多银行甚至没钱(或不愿拿钱)往外借贷来支持经济的日常运转的货币需求,导致市场因为少了润滑剂而停滞,出现大量破产和失业。不过那些没有加入这个货币的金融游戏的国家如中国自然受到的冲击是间接的,主要是少了很多订单。

对于这次危机,虽然还是有少数人认为应当交给市场来调节,让通用汽车破产,让面临破产的大小企业该破产的都破产。可是,所有的欧美国家政府都不敢将这工作交给市场,而是拼命往市场里注入润滑剂,美国由几百亿注资很快升级到七千亿,全世界都被美国12%的失业率吓呆了(据说真实失业率更高)。中国不在经融危机之内,但也投入了四万亿人民币,接近美国的水平。不过美国的投入是簿记的,据说后来不仅收回了七千亿,而且还赚了一大笔。中国的四万亿结果究竟如何不甚清楚。尽管如此,美国还是一下子泄气不少,因为自己这次的所做所为都是和以往给新兴国家的教导相反。


2013年法国经济学家皮克提(Thomas Piketty)发表了《21世纪资本论》,资本问题再次成了经济学家的话题。很多人以为皮克提是继承了马克思的话题来谈资本问题,其实皮克提并没读过《资本论》,他是根据过去40多年欧美的经济发展资料来分析资本对于财富分布的影响,和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无关。所以他的观点其实是担心上面说的那种过大的财富分布差距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会如何影响到欧美现有的价值观。这中间一个隐含的问题是:欧美的民众的福利按绝对值计算一直在增加,但是在总体的财富比列上却不增反降;究竟是福利的增加养活了太多的懒人从而使贫富差别不断扩大,还是资本的不断集中使贫富差别扩大而造成依赖福利的人不断增多?

二、国家破产

破产是说主体的资产总值低于负债总值,出现偿债违约,需要法律介入来处理局面,决定负债人和债权人之间该如何处理两者间的债务问题。国家破产也是如此,因为国家破产是说政府没钱还债,由于政府也是一个法人,所以要法院出来决定债务的处理问题。如果以欠债总额来算的话,世界已经进入了国家破产时代。不过,按政府发行的债卷合同来看,到期的债卷在世界债务总额里还没有到达没法还的地步,更何况很多政府还可以发行新债来还旧债,因此说世界已经进入了国家破产时代有危言耸听之嫌。

如我在本文(9)里所说,美国各级政府的债务高企,和莫里斯的“经融创新”有关。在莫里斯的创新之前,政府借贷也和公民借贷一样,需要有被放贷人认可的还贷安排,通常的做法是资产抵押,如同大家都知道的房贷一样。莫里斯能想到用嘴皮子說服欧洲民众(主要是法国人)相信他代表美国政府借贷,将来美国政府一定会还钱,这在经融史上是一大创举。这以前,政府的筹钱能力主要表现在收税和印钞,而美国当时正和英国打仗,老百姓缴的税已经很高,没法再增税;如果发行钞票,又会引起通胀。所以上两条路都走不通,只有借贷。以美国政府拥有的资产来抵押借贷,不仅没有多少能通过法律允许拿得出手的资产,资产的质量也是问题。所以说,莫里斯的主意是一大创新,并且还十分成功,不仅帮助美国打败了英国,还使得独立战争时间缩短了很多。所以莫里斯实在是功不可没的开国功臣。

不过从此以国家信誉为抵押的空头支票也就成为美国政府(以及其他国家政府)的融资手段之一。莫里斯是个商人,并不是经济学家,他的发明是现实生活的压力所催生的发明。经济活动里的很多做法都是像他这样的“三流经济学家”的发明,这是大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说法,凯恩斯还说他的很多思想正是借助这些三流学者的发明提出的,否则,用各种各样的政府经济政策来干预市场的想法很多就不知道是否有可能实行。

再回到国家债务问题。既然美国国债早已高企不下,为什么这几年政府还继续举债?这得回到前面的“公平”问题。马克思提出的解决公平问题的办法就是消灭私有制,这样一来每个人生来都一样,都要从头开始。老马没料到这一招至少现在是违反了人性――假定人性也会进步,结果人们得到了公平却失去了劳动热情,更何况这公平最后还是走向特权腐败。所以社会主义的实践彻底失败。不过这失败并不意味着人们不在乎公平。在民主国家里,选票的力量使得很多发达国家通过二次分配来建立人们心目中的公平,遂有各种“社会主义福利”的产生,政府支出自然上升。但是,这个公平究竟是否公平却也是个问号,政府出了钱,结果很难加税,那就只好举债,因为印钞是谁也不敢轻易做的事。

所以欧美国家的举债问题都是在60年代结束以后开始,到1990年两大阵营间的壁垒消除时已有不少于15年的历史。因此债务问题的根子并不完全在于后发国家抢了欧美国家的工作,后发国家的开放只是加快了债务的积累。以美国的18万亿债务为例,只有约17%是从外国人手里接的钱,从中国人手里融资部分约7~8%。以美国的资产之大,还掉外面融入的资金不是问题,问题在于那15万亿的美国人的钱。也就是说,美国债务的绝大部分是从一些人的口袋里以国家信誉的名义套了出来花掉的钱。现在继续举债,玩得还是这个游戏。而如今的资本家早已不是马克思时代的资本家了,很多都是普通民众(美国60%的居民拥有股票和各种证卷),他们的钱是通过华尔街“操盘手”们划出去的。一个非资本家出生的麦道夫就能轻易地从资本家手里卷走100亿而不被发觉。

这个世界变了,变得如熊彼德所担心的是否会出现市场经济愈来愈难以通过“看不见的手”来运作。如果政府监控不够,麦道夫之流的创新难免不会泛滥;如果政府监管太多,各种有益市场的创新就会减少。更何况政府权力愈大,鼓励民众用选票诉求福利的可能性就增大。所以美国的两党之争愈演愈烈,究其根子,还是在于公平问题。债务问题表面看是关于社会经融如何操作最为合理,实质上是关于二次分配如何做最为公平。举债要还,还钱要加税,在谁的头上加税?――所以最后还是二次分配问题。

谁也没想到在整个世界变得从没有过的富裕的时候,财富的分配问题从新成为一个大问题。不过这个问题的解决肯定不是重拾社会主义,因为那已经是被实践证明过的死路。也有人提出“国家破产”做为解决债务问题的办法,不过难以想象最高法院会受理这样的案子。我们只有相信人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而了解真相永远是找到解决办法的第一步。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河边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306689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