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我知道的河南农民的'伙食'-- 兼回河边网友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我知道的河南农民的'伙食'-- 兼回河边网友   
老礁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14/05/06
文章: 332

经验值: 14521


文章标题: 我知道的河南农民的'伙食'-- 兼回河边网友 (572 reads)      时间: 2015-3-23 周一, 下午3:16

作者:老礁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两千年来,农民们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作,只要不是大灾之年,或兵匪交做,或官府横征暴敛,人们就能安居乐业。但自抗战开始,我家乡连遭'水旱蝗汤'四大灾,先是'先总统蒋公'说是要抵御日寇,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黄水在全省肆虐;再是42年大旱,赤地千里(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有生动描述);大旱之后是蝗灾,遮天蔽日,掠过之后草木皆光;第四害的'汤'就是当时主政河南的国民党常败将军汤恩伯了,他们兵匪一家,'匪过如梳,兵过如蓖',我们家老一代说过当时的民谚,'宁让日本人烧杀,不让汤恩伯驻扎'。

49年后,共产党将土地分给农民,确实激发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再加一连几年的风调雨顺,农民们确实生活好了。之后的'互助组',甚至以后的'高级社',农民们也还是觉得是自己的土地,大家合在一起耕种罢了,转折性的变化在58年大跃进成立人民公社。共产党以分天地为号召,鼓动贫困农民为他打天下的一轮循环走完,全国所有土地尽入政府之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统治者的理想历朝历代都只是嘴上说说,到了共产党手里,才真正彻底实现。这一直延续影响到今天地方政府的'卖地经济',也成了此起彼伏的农民抗拒卖地的群体事件的深层原因。近来播出的电视剧《老农民》对49年后每一阶段农民的生活变化都有基本符合实际的描述。也就是说,从49年土改将土地分给农民,到58年成立人民公社前,那时尽管生产力落后,粮食亩产不高,耕作方式尽如两千年一贯,但人均土地还没因人口增多大量减少,我们那儿的农民是可以吃饱饭的。58年人民公社后办大食堂,各地地方干部冒功谎报产量,老毛曾担心粮食太多吃不完怎么办,大家放开肚皮吃,再加浪费,到了60年就饿殍遍野了。不得不让刘少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接着就到了'将经济拖到崩溃边缘'的文化大革命了。

我在农村插队那几年,每年全村吃粮最困难的就是麦收时节,差不多家家前一年分的秋粮都所剩很少,每顿家家吃的饭都是将能吃的树叶子,如榆树叶子,或泡开的干菜(大多是头一年的红薯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晒干保存。)煮一大锅,抓进去一把红薯干面,家境稍好的放一点玉米面煮熟,就是全部饭食了。而夏季抢收活计又重,要抓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将成熟的麦子收割、脱粒、晒干,入仓。队里一个年纪稍大的农民私下给我们说,解放前他给地主家扛活收麦子,地主家顿顿都是烙油饼、荷包蛋管饱。

新麦刚收,生产队马上按人口和工分给各家分麦子。而各家都是不等麦子晒干磨成面,直接将整粒麦子煮熟,混上树叶干菜做成麦仁粥充饥。之前我想,我们一年种夏秋两季,夏季和秋季都该分六个月的口粮,其实不然。夏季只分三个月的,秋季分九个月的,因全年要给国家交的公粮指标要在夏季全部完成,还鼓励奖励'卖余粮',要不吃商品粮的怎么能净吃白面?从分到麦子到秋粮(玉米、豆子、红薯)到手有三四个月,我们村每家麦子加树叶干菜果腹,各家的麦子又都快吃完。有计划的家庭能省出一二斤,放到春节全家人能吃顿饺子,定力不够的春节就只能吃杂粮包的菜团团了。一年又一年,直到安徽农民豁出性命闯出来了'联产承包'。

作者:老礁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老礁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031658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