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下里巴人经济学(9):公平和资本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下里巴人经济学(9):公平和资本   
河边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文章标题: 下里巴人经济学(9):公平和资本 (488 reads)      时间: 2015-3-25 周三, 上午2:13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下里巴人经济学(9):公平和资本

老越下面关于如何作整体逻辑陈述的指点,受教之余更觉力不从心。我反复说过,其实我并无谈论经济学的本事,作此下里巴人之论,不过是想提醒一下,讨论问题时不能忽视一些基本的原则(原理),尤其不能以个人的好恶领先于对于真相的探究,那样难免会沿着自己预设的逻辑去论证,除了得出一定让自己满意的结论外,却可能与真相相去甚远。当下世界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交织一起,不论说起那方面的话题都离不开经济问题,所以我才作此大胆发言,并没有事先拟定的提纲,不过是顺着思路的即兴发言。

一、公平问题

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出于自愿的交易,是否就可以算作公平,也就是樊弓笔下的“公平的标准就是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是否合理?如果资源的价值判断不存在统一的标准的话,马克思说的“剥削”是不是糊弄人的话?窃以为弄清其中的道理得从“公平”的基本涵义说起。

个人之间的互动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现象,所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说的这回事。在各种互动中,有一类属于“竞争性”互动,研究这种互动的“博弈”理论将这种互动比作下棋,竞争双方斗智斗勇,最后定出的胜负便是双方必须接受的结果。古典市场经济理论解释说,市场中的交易是互利交易,交易的双方都遵循同样的R1-M-R2原则,恰如下棋一样,所以最后虽然有贫富差别的出现,也就是如下棋一样出现的胜负,所以结果只能解释为是公平的结果。对于“剩余价值”理论的批评,大多也是基于这样的解释,上面说的“周瑜打黄盖”实质上也是基于这样的解释。而《资本论》其实也没有否定这样的公平,不仅没有否定古典经济学理论,并且是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剩余价值”理论的。

马克思说的是:博弈的公平是建立在博弈双方在起始点上具有相等的机会和条件,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公平的。每一盘棋,博弈双方都要回到起始点重新开始,所以无论一方赢了多少次,结果都是公平的。但在市场经济中,货币是积累的,博弈双方并不是每次竞争都从头开始,所以在市场经济下一旦生成了“原始积累”,从此就再无真正的公平博弈可言,市场经济也就从R1-M-R2变成了M-C-M'(M'>M),剥削―――也就是不公平交易―――也就隐含在其中了。例如一个继承了万贯家财的人和一个一贫如洗的人交易时,恰如两个棋手博弈开始时其中一位就多了几个棋子,结果如何有公平可言?

上面的问题至少到目前还是一个无解的难题。在所有的实行市场经济的民主国家里,总统的儿子如果自己经商,人们无话可说,尽管媒体会把某某家在某某行业的投资有多少报道出来,但又如何?秩序的维持在法律之下,如果法律管不着,大家也就认了。中国的特色在于,当权的还时不时唱唱马克思主义,但是却存在着大量的官员以权力交换金钱;而反对权力腐败的人,却否认自由市场经济的资本问题,硬说不存在剥削。这真是一个特色现象。难怪Wheen说,对于发源于西方的资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也只能出现在西方,因为东方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这话恐怕不无道理,犹如西方人行的中医总归少了中医的精神一样。

二、资本是什么?

我在上一节(8)的末尾介绍说,如今社会上流通的货币不仅数量巨大,而且背负的名目繁多,说明货币的用途在现代社会和古代社会有天壤之别。何以如此?我们从金钱的本质说起。

金钱最早用作度量资源的价值,这样就方便了交换。这一来就出现了金融,金钱就是金融的工具。对于这个工具的创造性使用就出现了不同的金融工具,或者叫金钱的衍生品,也就是(8)中说的名目繁多的各种和金钱有关的名称。那么,金融又是什么呢?简单说,金融是关于如何最好地配置资产和负债的理论和实践。所以有个人层面的金融、公司层面的金融、社会层面的金融三大类。

资产是主体拥有的所有可以变换为货币的东西,当然也包括主体拥有的货币。所以,个人拥有的小至一个针头,大至借给别人开的车,只要是能够“变现”的,都是资产。负债则相反,借来的针头和欠下的房贷都是负债。主体的经济活动一般来说就是增加资产和减少负债,但是其中有一个如何在最短时间里增加资产的问题,也就是“时间就是金钱”的问题。谁能尽快将自己的资产通过金融市场来增值,谁的财富就增加得快,反之就慢。这个规律是西班牙人Azpilicueta最早发现的(庞巴维克的利息理论就是在Azpilicueta的理论上发展而来)。金融管的就是这件事,使用的工具则是货币,通过“金融创新”来挖掘财富。

所以现代金融的目标是挖掘财富,也就是如何把主体的资产最大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使用金融工具,金融工具就是可与货币相联系的各种资产,从主体拥有的不动产到主体的信誉和各样潜力,凡是可以变为货币的东西,都可以发展成金融工具,再变为钱。这是因为货币在市场经济里不可取代,只有它具有最好的流动性,在正常的社会作为商品的抽象,可以在任何地方变为商品,这才是金钱的本质。所以一个人拥有的资产虽然反映了这个人的财富占有状况,但要增加资产,还是要经由货币市场,因为只有货币才有最好的流动性。这也是纸币最终替代了贵金属作为货币的根本原因。

结果现代金融就变得愈来愈复杂,新的金融工具曾出不穷,这些工具的作用不止一次改写了历史。其中有名的例子可举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的罗伯特-莫里斯的“金融创新”,此人既是金融革命家,又是大商人,在1781年2月当选为财政主管。当时美国军队正和英国军队进行独立战争,莫里斯每天都面对各地要钱的压力,他于是首创利用美国的信誉在欧洲发行空头支票(也就是后面没有任何财政保障的票据)为美国的独立战争融资,例如发行“烟草票据”等,但他的融资活动也的确给美国军队提供了财政保障,美军在他上任后的1781年8月到10月的约克敦战役中一举打败英军,莫里斯因此是开国的大功臣。莫里斯在筹资过程中甚至在1871年的7月写信给美国时任最终要盟友法国的大使富兰克林,鼓动富兰克林和他合谋操作证卷价格来造假融资。对于富兰克林这样的政治家来说,他不像莫里斯那样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所以对于莫里斯的来信只字不回。

要是莫里斯和富兰克林今天都从墓地里睡醒了,看到如今美国的债务是18万亿的话,不知他们该作何想。没有莫里斯当年的创新,又如何会有今天如此规模的债务?

(待续)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河边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002959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