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下里巴人经济学 (2) |
 |
河边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
|
|
作者: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下里巴人经济学 (2)
上一节说了罗宾斯的经济学定义,从中我们知道,对于稀缺而有多用途的资源的使用的研究造就了经济学。这一句话读起来很简单,可是一但摊开来就是说不完的话。什么生产、交换、效率、资金、土地、资源、人力、流通、债务、技术、贸易、管理、规则、监管、制度、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证卷市场、流通货币、等等,You name it!不过,如果抓住了几个要点,我以为下里巴人经济学还是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一些必需的概念,再通过它来理解和解释各种经济现象。
罗宾斯定义的核心是:在“稀缺”和“多用途”这两个要素之下,人们对于某样资源的需求(即罗宾斯说的“使用”),就产生了经济活动。通过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知晓,对于一个已知资源来说,围绕这项资源的经济活动的中心是“稀缺”和“多用途”。以石油为例,使用石油的为燃料的人愈多(即多用途愈高),石油的稀缺度也就愈高。在同样的石油供给下,使用的人愈少,石油的稀缺就愈低。如果石油还可以作为化学原料,那么石油的多用途便又会上升,稀缺也就增高。
所以,“稀缺”是“多用途”的表像,也就是说,关于某项资源的经济活动的中心问题是稀缺问题。那么,如何解决某项资源的稀缺问题呢?读者可能首先会想到要增加该资源的供给,或是减少需求。这话固然不错,可问题是,你又如何知道某样资源的稀缺处在什么样程度?如果不知道,你又如何可能知道要增加多少供给?所以,解决稀缺问题的第一步是建立一个度量稀缺度的方法。这个度量方法的具体表现就是我们每天都要谈论的商品价格。
因此,在有经济活动的地方必定要有价格体系的存在。价格如何体现?通过货币,即货币是价格的度量。货币并不是财富(资源),它在一个具有价格体系的社会里,代表了度量权力。某人抓了一大把货币,来到一项资源前,把这项资源的价格量了一下,给了一个价,资源的主人觉得对方出让的这份度量权力对于他来说是合算的(赚了),就和对方做成了交易。我们下里巴人一般手里的货币都不多,做大交易的机会当然也就少了。
这里可以看出,价格虽然是一个客观的数字,但是它并不能代表其度量的对象的客观价值。人们所说的某样资源的“真实的价值”其实是不存在的。当人们抱怨某个CEO的报酬太高,说他“不值这个价”,其中的“值”都是这些人的主观价值。这是因为如果一项交易可以成功,一定要交易双方都觉得自己“赚了”才有可能。如果只是一方赢,那就必定另一方亏,生意如何可以做成?如果谁都没赢,一切都是照旧,那又何必花时间和精力来做交易?所以,经济活动的秘诀就是寻求“双赢”。既然是“双赢”,那就没法取其中一方的价格为该资源的价值。如果不断地出现双赢,那就意味着交易双方不断获利,日积月累,就出现了财富。
这样说起来,下里巴人经济学其实真没有太多的秘密,原来不过是聪明的人类会利用不同的资源,于是有稀缺问题。因为解决稀缺问题的需要就发明了货币来度量资源的稀缺度,名曰价格。通过价格于是就出现了价格度量权力和资源使用权的交易(购买或租赁)。如果对于现有的价格度量权力的信任度不够,通常就要采取一种双方信任的另一种货币来度量资源的价格,交换就会变成资源和资源的交换(实物交易),这时现有的货币就失去了通过度量权力来进入交换的机会。
说了一圈,我们可以想见,在上面关于资源的稀缺的度量上,人们一方面进行了交易,一方面通过交易资源的价格了解到该资源的稀缺度。价格愈高,稀缺度愈高;反之愈低。事情就这么简单。
上述经济活动的发生就形成了一个看不见力量,叫做市场。通过市场,人可以发生各种经济活动,从中知道各样资源的稀缺度。因为前面说过,交易一定是“双赢”下才发生,交易愈多,积累财富的机会愈多。这就会引起人们注意价格,根据价格来选择参与何种资源的交易。价格愈高,稀缺愈高,或者是需求愈高,于是被吸引加入此项资源的交易的人就愈多,也就是参与开发该资源的人的增加,结果该资源的稀缺度就下降。于是,市场活动----或者说经济活动----就这样延续和发展起来。
显然,关于某样资源的稀缺度的解决的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关于这项资源的经济活动。例如天然钻石资源的稀缺度很高,价格自然很高。可是因为解决它的稀缺度的手段有限,不论它的需求有多高,其稀缺度的降低都是极其困难的。再比如大麻,当它是违法药品时,稀缺度很高,一旦合法化,马上就降低了。所以,解决资源的稀缺度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在人类的200万年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里人类面临的都是资源的稀缺严重,所以才有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真正开始解决大部分资源稀缺问题不过是最近400年,尤其是近100年间的事。
解决资源稀缺问题的最好方法是通过提高开发资源的效率。以石油为例,当石油沙的开发效率低下时,也就是通过石油沙得到的石油的单位价格太高,石油用户因为可以从其它途径得到价格便宜的石油而不问津石油沙石油,石油沙的开采只能陷于停滞。当石油危机出现后,石油价格大幅上扬,石油沙开采得到的石油有利可图了,石油沙的开采就又活要起来。开采技术的提高又经一步提高了开采效率,石油沙开采得来的石油价格逐渐成为有利可图,结果世界石油储量的估计因此被改变,原来不列入石油储量的石油沙石油被列入石油储量,加拿大的石油储量因此大大超过了沙特阿拉伯。(不过委内瑞拉更高。)
所以,人类文明产生后的经济活动的规律其实还是一样的,不过解决稀缺问题的能力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导致大量稀缺问题得到解决,这才使得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而并不是经济活动的规律变化了。
除此以外,上面的分析里并没提到,资源稀缺问题的解决所导致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不同群体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哪些关系。换言之,经济学得出的规律究竟只是适用部分社会成员还是全体社会成员?贫富差别和经济规律有关系吗?
(待续)
作者: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